汉末之我来了

第三十九章 君心似海

    小黄门栗崇几乎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声情并茂地高声宣读完皇帝的诏书。

    诏书的内容,一字一句清晰的传入每个将士的耳内,印在他们的脑海中,将留下永久的记忆。

    得知少年天子如此惦念、重视他们,所有怀着一腔热血的年轻人皆忍不住心潮澎湃。

    “天子万年!大汉万年!”董卓忍不住喊出此刻的心里所思。

    “天子万年!大汉万年!”众将士受到感染,跟着齐声高唱心里的真挚所愿。

    段颎看着场上的将士们,点了点头,如今全军士气高涨,军心可用。招敢死队,应该无人反对。

    华昭看着激动的众将士,着重地特别观察了董卓和段颎几眼。趁落日余晖斜照过来之际,一道障眼法之下,二张忠心符化为微光没入二人心窝。

    段颎和董卓二人在余晖脉脉中感觉更加热血澎湃,恨不得马上上战,扫平羌胡,以战功来向天子证明自己无与伦比的忠诚。

    随后,段颎一声令下,管军需的田宴安排人手,开始给众将士补发足够粮饷。

    终于拿到了足额粮饷的士卒们兴高采烈,纷纷向着洛阳方向真心叩拜,感谢天子之恩。

    “天子万年!大汉万年!”此时的他们,才是真心诚意希望陛下可以万万年的活下去。

    而对于先帝,再先帝、先先帝的早死,却是感到万分庆幸。

    特别是对于老兵来说,之前许多年,他们能够拿到手一半的粮饷就是幸运。

    虽然手上的这些金钱是他们凭血汗挣的,是应该他们得的,可是也得高坐朝堂的陛下心里有他们的存在,他们才能得到。

    此刻,迎着夕阳,灿烂的金钱也发着光,这是陛下给他们养家糊口的希望之光,也是他们对陛下的感激和敬仰之光!

    众将士之中,董卓领到的军饷最多,其次是他的兄长和弟弟。因为他们三兄弟都异常彪悍武勇,每次都争当前锋,冲阵一马当先。

    “仲颖,伯勇,叔义,怎么样啊,现在怀里有这么多钱,晚上请兄弟们饮一杯么?”

    董卓、董伟、董信三兄弟为人皆豪爽,其中又以董卓为最,所以军营中大部分将校士卒都与他们三兄弟交好。

    大家手里有钱了,无家累的人自然想要饮酒庆祝一番。

    董卓与兄长、小弟对视一眼,眼角余光又瞟着不远处的天使,然后脸色一正,一改过去的豪爽,怒目瞪视众多士卒,厉声喝道:

    “我等得蒙天子圣恩,才得以补足多年以来少了的粮饷。如今大战在即,大家不思多多杀敌以报陛下和朝廷大恩,却一心想着饮酒寻乐,又是何道理?”

    董卓的一番话,说的一众将校士卒们哑口无言,内心更多了几分羞愧,纷纷自觉反省,真是比人少了些谨慎,怪不得升级不快,且易在战场上受伤。

    有人唱黑脸,自然就有人唱红脸。

    一旁的董信急忙上前去开口安抚道:“兄弟们,我二兄语气虽是重了些,但确实为兄弟们着想。”

    “是的!”董伟也加入劝说安抚之列。

    “而且仲颖说的也对,天子如此看重我等,不仅给大家补足了粮饷,还许以田宅爵位。

    我等也应该功名马上取,奋勇杀敌,帮助段将军早日平定羌胡叛乱,以报天恩,以展抱负,以图留名青史,最好是像卫大将军和冠军候那般让后世敬仰。”

    “大家仔细想一想,我说的对不对?咱们有幸来到人世一遭,总不能白白活一回吧!”

    众将士思虑几息,齐声高喊:“不能!我们要奋勇杀敌,(以功封候),以报天恩,留名青史!”

    华昭远远的看着,也能感觉到众将校士卒们的精气神一下子不同了,仿佛脱胎换骨。

    这个董伟是个在军中当政委的料子。应该回去与阿耀谈谈,收一批能言会道的忠心之士为政委。

    华昭的目光越看董伟越满意,再看董卓、董信,董氏一门三兄弟都不简单。

    难怪阿耀说:落泊的寒门,豪强世家的微末旁枝,见识都远远超过底层不识大字的黔首,应当先在此类人中能够寻找出文武之才。

    培养底层劳动人民,的确是来日方长。为他们开智、扫盲,这就需要十几年时间。

    看来,只能如阿耀所说的那样,先拉上来一批、打压下去一批,以后,再拉一批,再打一批。

    打压下去的,为了名声,为了争权势地位,只能展现品德,他们会开孰讲学,会降低租税。

    唉!希望这些举措能够让更多人识字、更多人得利吧!

    华昭自当太后以来,翻阅了大量的朝廷卷宗,二道身外化身走访天下,真是千疮百孔的大汉。

    也难怪阿耀当初不愿意夺舍刘宏,身在皇位,即得利益一方,又是替士族背锅的重点对象,想造反都找不到同盟。

    自己在西北,希望在河北的那一道化身能够寻找到张角,还得收服他,授与他点真本事,便于为人民服务。

    弱肉强食,自然法则。

    大汉的土地只能够养那么多的人,而种植技术提高,良种扩种,都需要时间。

    逢上这小冰河时期,始终是要淘汰掉一批老弱病残的。

    董卓都能感觉到天使盯着兄长的灼热目光,也能感觉他在打量自己三兄弟。

    天使是陛下的师兄,千里来送粮饷,绝对有带着考查军中人才的任务。看来,自己三兄弟的机会就要来了。

    想到这里,董卓环视众人,沉声道:“如今,咱们有粮有饷,绝不能够再像往日一样,纵容下属士卒去祸乱百姓。

    我们是大汉的兵,就应该如陛下所说,应当护土开疆,保家国护万民,而不是匪,见人就抢。

    谁若是再因抢掠百姓而玷污了军士的民声,为咱们头上的天子脸上抹了黑,可别怨我董卓翻脸不讲情面。”

    华昭点了点头,心道:有觉悟就很好。看来,董伟、董信也缺一张忠心符啊!

    而且,阿耀果然没有说错,能在乱世军营中活下来,还青史留名的董卓不可能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一类莽夫。

    这有勇有谋的董氏三虎,善谋又善治军的三兄弟,若不是意外在平羌胡之乱中死了两个,未来真有造反成功的可能。

    不彻底收服可惜,那么…

    “仲颖兄放心,我看咱们的兄弟都是西凉子弟,血性男儿。不缺粮饷,不饿肚子的情况下,绝不会有往日那般的行径。”

    “对对对…”众将士都如小鸡啄米般直点头,感激的目光看向理解他们的天使。

    华昭大步走过来,微笑着看向将士们,“过往不昝。以后,朝廷不会拖欠你们的粮饷,你们只管保国护民就是。护民也有功。”

    “哦耶!”

    “董校尉治军有法,两位董司马也有勇有识,我会向陛下举荐三位,希望早日看到你们成为将军。”

    “谢天使!”董氏三兄弟齐齐拜谢。

    他们皆从诏书中的“护土开疆”一词上,看出了新君有孝武帝之风,有剑指西域之外的野心。

    军营中有个臧旻,他很了解西域诸国,更知道在更西边还有一个贵霜帝国,贵霜帝国之外呢?

    华昭也趁此良机,又费去了两张忠心符。在他们内心对天子最赤诚热爱之时最有效。

    一张符内一滴天子血,看来还得给阿耀多补补血才行。

    阿耀不敢去试验人性、人心,也不欲以德服人。能有手段强硬收服勇将悍将,当然要用手段。

    不然,到时候轮到杀功臣逆臣时,又会心痛。将才,培养不易,能不内耗还是不内耗为宜。

    最终,两相落个君臣相得,未马革裹尸的将军可以善终,对自己对阿耀也是一番功德。

    “咚咚咚…咚咚、咚咚。”就在众人若有所思之际,鼓声雷动。

    段颎召集众将士和军中谋士一起议事。

    董卓三兄弟抱拳一礼,随即脚步匆匆地赶去中军大账。

    华昭望一眼中军大帐的方向,随即回身转回安排给他们的小营账内,休息一夜,明日由栗崇带队回洛阳。

    而她,将中途离开,还有些地方需要去勘探测定,之后的事情,得等到平定了羌胡之乱再说。

    帐内,众将云集。

    段颎的炯炯目光探向众将士,感觉到了他们的热血沸腾,军心可用,缓缓开口道:

    “诸位将士,羌人如今知道咱们有了充足的粮草,必定更会龟缩不出?

    而他们的山寨后面更是一片连绵大山,咱们不能再跟他们耗。必须想法一举破寨,灭了他们的主力精锐。

    是以,本将决意今夜亲率奇兵直接登崖,趁其不备,且后军未至之时,一举破寨灭敌。”

    随着段颎话落,诸将开始纷纷请战。为了能够出战,争的那是面红耳赤。

    看着麾下斗志昂扬,段颎心里满意的直点头。

    “今夜出战,由本将军亲自带队,田宴为副将,仲颖为先锋,伯昭留守大营。必须一战功成。”

    “诺!”

    董卓看似是一脸兴奋的上前领命,其实心中大为不满。而帐中诸将则羡慕地看向兴奋他。

    这种敢死队一般的先锋,特别破城破寨时候的死亡率相当高。

    段颎将军不同意他下午提议的征召敢死队的意见,反而又是直接让他们三兄弟的校营当先锋。

    “众将回去各领本部人马,按原先的安排驻守三面要道,以防羌人溃兵趁机作乱。

    只要能够守好要道关口,同样是大功一件。到时候本将军自会上奏天子,替诸位请功。”

    董卓回了本营驻账,与兄长小弟商量一刻钟后,吩咐下去:“弟兄们,夕食饱食一顿,然后睡觉,夜晚子时初起,丑时准备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