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我来了

第六十六章 风云乍起

    七月流火,秋老虎厉害的紧的月末,德阳殿虽然纵深长,也高大阔朗,但依旧热的让人难受。

    华耀让打扇的小黄门都下去歇息去,他们不扇还好,越扇越热。

    秉持着心静自然凉的信条,他默念两遍清心咒,然后阅览张让和赵忠二人呈上来的捐献名单,边看边满意地在心里点头赞许。

    这两个宦官不愧青史留名,敛财能力一等一,不过短短十日,就上交了四亿六千万余的钱粮。

    虽然相对于整个大汉的事情只是杯水车薪,但对华耀来说,倒也足够他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布置。

    华耀看完名单,神情柔和地觑了两人一眼,语气委婉的夸奖道:“这次的差事还算办的不错!”

    “能为陛下分忧,是奴婢们的福分。”

    张让、赵忠得到天子夸奖,心里乐开了花,但嘴上得谦虚着谨慎回话。

    他俩抬头时,有意无意的对视一眼,便移开了视眼,心里都暗自得意,自己的一番心思没有白费。

    此时,殿门外的小黄门突然进来禀报:

    “陛下,大司马和太傅来请见。”

    “快请。”很快,刘宠和陈蕃便大踏步的走了进来。

    刘宠面上还带着些许无奈,显然是被太傅拉来德阳殿的,而陈蕃则眼神含怒。

    刘宠:“臣,拜见陛下。”

    陈蕃:“臣,拜见陛下。”

    “难得见到大司马和太傅一起前来见朕,不知所为何事?”

    华耀见刘宠给自己打眼色,也发现了太傅老大人的怒气,略微思忖,心里便恍然明白了几分。

    “臣请陛下,诛除庭内的奸佞孽宦!”

    陈蕃的脾性素来刚正耿直,即使是面对天子也不改其本色,抬起头便狠狠瞪视着天子身边的张让和赵忠两个小人。

    张让和赵忠都感觉到了陈蕃那锋锐如利芒的眼神,不禁心尖子一颤,立即低下头去避让,不敢与之对视。

    “呃~太傅此言何意啊?”华耀神情一顿,明知故问。

    “臣近日来听闻,有小人假借陛下的名义到处募捐索贿,不知陛下知晓否?”

    “嗯,确有此事,这是朕默许他们这么做的。”天子应当有天子的担当,华耀直接将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不让身边人替自己背锅。

    “甚....?这是陛下吩咐的?”

    陈蕃不由心下大震,不可置信的看向华耀。陛下开始学坏了?

    华耀点头,知道这样行事让人垢病,此时不免尴尬笑道:“嗯,朕没有吩咐,但朕有暗示,而且知道他们的行为后,也默许了的。”

    “陛下须知,眼下大汉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可实际上确实危机四伏。

    陛下登基以来,解党锢、用士人、重民生,裁减开支用度,以为表率,臣倍感欣慰。

    可是,如今陛下却如此爱财,纵容身边的小人向豪强地主索纳钱粮,败坏陛下名声,这是为何?”

    陈蕃为少年天子痛心不已,原本陛下一系列的举措让他以为大汉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

    可是这才过了多少时间,陛下就变成了这副模样,陈蕃不禁痛心愤怒,不禁怨怪起杨赐他们三个教导天子的侍讲了。

    “学生学坏了,皆是三位先生之错。”

    思量一番,陈蕃又不免收拾心情,良言劝勉天子:“老臣以为,古之圣贤者,当克勤律己,绝不能贪图一时之享乐,更不能被奸人蛊惑,陛下将两个小人留在身边,臣以为实为不妥,还请陛下诛之!”

    “陛...陛下...奴婢...”

    张让和赵忠闻言,吓的脸色苍白,立马跪倒在地。

    别人说什么他们还不会太过担心,可是陈太傅在天子心里是什么分量,他们可太清楚了!

    自从天子入宫以来,对陈蕃这个老太傅一向尊敬有加,提出的建议也基本上有采纳。

    他们二人还真怕天子此时听了陈蕃的意见,顺势就让人将他们拉下去砍了。

    华耀看向静立一边的大司马,希望他出言劝一劝太傅。

    可刘宠居然在思索着太傅的话点头,难道他也认为朕不该使用内侍,让他们俩去组织人索取钱粮?

    可是,国库空虚,大汉也是要出乱子的。世家豪强们兼并土地,隐匿人口,税收一年比一年少,朕不从世家豪强们身上取,难道从一穷二白的黔首身上取?

    华耀内心虽自有坚持,但也不当面直接拂了太傅善意:“老太傅之言,朕受教了。”

    这十来日的风言风语,他自然也是听说了一些,对于陈蕃能够冒着得罪天子的风险而入宫劝谏…

    华耀还是很欣慰的,毕竟有这样一个敢于直谏的老臣在,也算有人为自己敲敲警钟,也能避免自己做出一些太过于出格的事情。

    “陛下英明!”眼见天子谦虚纳谏,陈蕃的脸色也不由缓和了许多。

    “不过.......国库空虚,朕也缺钱粮,他们也是为朕分忧,并无大的过错!只是有监督下面之人行事过度之错。小惩大诫吧!”

    “朕罚他们半年的俸禄,另抄写背诵一遍《大汉律》。太傅以为如何啊?”

    “陛下,您...”陈蕃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华耀,合着自己刚才白说了一通,您认错,但坚决不改?

    “陛下,虽然朝廷眼下的确艰难,可是只要陛下勤勉政务......”

    不待陈蕃说完,一名小黄门又匆匆跑了进来。

    “陛下,司隶校尉请见。”

    “快请!”华耀心下感觉有些意外之喜。前面的事情就如此吧!

    “诺!”

    随即,华耀看向陈蕃,又瞟一眼给人壮声势的大司马,笑盈盈地好声好气道:“太傅,大司马,咱们仨有话稍后再说,可否?”

    “好吧....!”

    天子都如此软和态度的好言建议了,陈蕃也只好暂时作罢。

    只心下无奈的叹息一声,随之站立一旁,准备等候司隶校尉禀事结束。

    如果天子今日不能听取他的谏言,诛除又开始兴风作浪,企图引诱陛下行坏事的孽宦,他是不打算离开德阳殿了。

    很快,阳球被带到大殿之内,看到跪在地上的张让和赵忠,以及站立一旁的太傅和大司马,心中立即明白了为什么,顿时就不由的幸灾乐祸。

    “臣,拜见陛下!”

    “阳卿免礼。”

    华耀看向阳球,神色有些兴奋地问道:“事情办的如何了?

    “果然不出陛下所料,那帮地方官吏还是不能改其贪婪本性,臣已掌握他们敲诈欺瞒的罪证,随时可以抓捕抄家。”

    “嗯,做的不错,只是眼下时机还未成熟,暂且留着他们,只待风起......!”华耀智珠在握,心有所感地看向殿外。

    一阵清风吹进殿来,带着几许让人舒畅的微凉。

    “诺!!”

    君臣二人是英雄所见略同,阳球也是自觉时机未到,故而未曾先行抓捕不法之人。

    陛下已经收拾了几个贪得凶狠的宫中内侍和小黄门,杀鸡儆猴了一番。外面的小官小吏们犹不知道收敛或自首,又能怪谁?

    听着天子和阳球的对话,一旁的陈蕃有些懵,再看大司马刘宠也是一副知晓内情的样子…

    他们这是瞒着自己做下什么大事了?

    “陛下,这是....?”陈蕃忍不住开口问道。

    华耀没有立即为太傅解惑,而是看向跪在地上的张让和赵忠。

    “好了,汝…二人都先起来吧。”

    “谢陛下。”

    “谢陛下。”

    随后,华耀看向阳球,心有灵犀的灿然一笑道:“阳卿,汝好生跟太傅解释一下吧!若是不让太傅之心安定下来,他老人家今儿怕是不会离开朕这德阳殿了。”

    “咳咳~”

    太傅听到天子调笑,老脸有些发热,不免尴尬地轻咳两声。

    尴尬之余,他也不免好奇,尖着耳朵听阳球解释,也顺便弄清楚天子究竟有何谋划。

    “诺!”阳球应承一声,随后开口解释道:“太傅大人,事情原委乃是如此...”

    听得阳球将天子的计划详细叙述一番之后,陈蕃这才明白了天子此番出格行事的用意。

    “原来是这样,今日乃臣言行太过孟浪了,居然殿前失仪,还望陛下勿怪!”

    华耀轻笑一声道:“太傅亦是为朕着想,朕岂会怪尔?”

    说到这里,又不免安抚在堂的几位臣下,“几位卿家,皆是难得的忠贞正直之臣,诸卿一心为了大汉,为了朕,朕对此满怀敬意,在此也先行谢过几位。”

    华耀说完,端正身子对太傅、大司马和阳球弯腰,微揖一礼。

    “臣等惭愧,不敢受陛下之礼!!”

    陈蕃、刘宠、阳球一齐侧转身子避开,心里对于天子对自己的尊重,很是受用。

    待大司马、太傅和司隶校尉相继离去之后,华耀脸色微冷,看向一旁的张让和赵忠。

    “去告诉姓吕的,就说太傅和司隶校尉不满他们的作为,但都被朕压了下去,他能帮朕弄到那么多钱财,朕很高兴。

    但是,让他们行事合合适适的把握个度,别给弄得天怒人怨的一片哀嚎上告!朕是大汉天子,庇护所有的大汉子民。”

    “诺!”

    “这次你们俩做的还不错,虽然没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底下人,但也没惹出什么大乱子,回去告诉他们,对付中小豪强地主的手段可以停止了。”

    “诺!”

    对于天子的长远谋划,张让也是猜到了一些。

    一句暗示之语,就将自己等人全部算计了进去,仿佛自己等人无论做什么想什么都无法逃脱天子的那双明亮眼睛。

    尤其是,天子那双仿佛可以洞彻人心的黑曜石眼睛,实在是让人害怕,不敢在宫内行鬼崇之事。

    这一刻,张让和赵忠才算是彻底被天子折服,不敢再抱有任何幻想,兴起一点粗鄙贪婪的小心思。

    眼下天子愿意利用他们,那是他们还有几分利用的价值,万一哪日自己等没有那份价值了,还自作聪明的上窜下跳,怕是会死也不知道是咋死的!

    ~~~

    此时,司隶衙门内,阳球手下的刘从事,正看着主位上的沉默不许的阳校尉,内心有些犹豫不决。

    思量再三,他才终于小心翼翼地开口道:“校尉,卑职有一事,想向校尉禀报。”

    阳球抬眼看向这个刘姓佐官从事,知道他乃汉室宗亲,虽然血缘远了,但耐何天子重视血缘关系。

    自陛下登基以来,很是启用了一些血缘比较远的刘姓宗室之人,让他们充任中下层官吏。比如:县丞、主***邮等。

    因为太后和陛下各自退让了一步的关系,外戚和陛下,和宗室之间也缓和了矛盾。

    阳球知道不能随便得罪宗室之人,遂温和地点头,示意刘从事可以有话直言。

    而且,这个从事和自己行事风格颇为相似,是以阳球对他也算是比较欣赏。

    “刘谊啊,汝有何事啊?直言便是!”

    “阳校尉,是这样的....”

    随后,刘谊便将亲戚介绍来的赵熙寻到自己,希望向天子捐献一大笔钱粮,祈求能够得到天子召见的事情,仔细的说给了阳球听。

    “哦?他们果然扛不住了!”

    闻言,阳球心下暗喜,随即站起身来,看向刘谊,朗声道:

    “好!汝…让他们到洛阳来,让他们大张旗鼓的来,告诉他们,本官保证陛下一定会召见他们。”

    “诺!属下这就去安排。”

    看到自家校尉的模样,刘谊也顿时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这股风云,终于算是搅动起来了吧?”

    阳球心下自语一声,随即眼若猎鹰,凛冽地扫视了一圈衙门内的其他从员,冷厉道:

    “尔等回去叮嘱各自的下属,这几天都给吾打起十分的精神来,一定要给本官盯紧了那帮宦官以及他们的党羽,不可错漏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