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可能是真实宇宙

第四十八章:太空探索可行性报告

    “这就是三力统一的数学模型,大家听懂了嘛?”杜宇站在大厅中央,边写边问道,下面还是有很多人露出迷茫的表情。

    这是杜宇在基地里第二次授课,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听懂‘杜三定律’,杜宇感觉有些痛苦,他讲的很清楚,就是有人听不懂。

    看着茫然的学员,他比较怀恋第一次授课,听讲的全是高能领域的物理学家,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让杜宇十分受用。

    杜宇也知道,第一次听懂的,已经去大西北实验可控核聚变,不然他必须拉几个过来,充当捧角。

    他在心中感叹道:“没有好学生的讲课,真是折磨。”

    杜宇感叹完,又重新开始,重头再讲,慢慢演算,一步一个脚印,当所有人都明白,才开始下一个步骤。

    时间……

    杜宇看着那几个还是迷茫的榆木疙瘩,他放弃了,几个人没听懂不影响大局。

    在他准备宣布下课时,几个穿正装的老人,穿过学员来到他面前。

    他直接惊呆,有些不知所措。

    他认识来的几个老人,全是龙国的管理者。

    杜宇快步迎过去,姿势有些别扭,他不知应该握手,还是敬礼,或者鞠躬。

    ‘一号’好像看出他的不知所措,微笑着,伸出手,握住杜宇的手。

    “杜宇院士,你好!感谢你为龙国做出的贡献。”一号说道。

    杜宇的荣誉时刻开始……

    他成为龙国首席工程学院士,这是一个非常荣誉的称号,也是一种龙国的通行证。

    龙国所有的绝密科学资料,都将不对他设防,最新的科学突破都将第一时间给他简讯。

    杜宇彻底转正,从合同工成为编制工。

    ……

    今天是10月17日

    杜宇站在四合院门口,仿若隔世。

    ‘外星残片’逆向工程已经暂阶段结束,经过一个月全员的努力,受限于母星科技水平,只解析出两个半装置。

    分别是场约束装置、等离子发生器装置、纳米机器人设计图纸。

    纳米机器人的逆向工程,只成功一半,只有图纸,没办法复制出实物,纳米机器人里的逻辑单元,并不是母星上的通、断二进制,而是八种状态的八进制。

    八进制的确认,解决了杜宇最后一个疑惑,纳米机器人为什么可以实行自主控制,进行残片修复。

    八进制可以用最少的逻辑单元,实现更多的控制。它的运算速度和运算效率,比二进制快无数倍。

    杜宇紧紧的抱住欧阳云,给欧阳云弄了一个大红脸。

    抱完欧阳云,杜宇又想去抱宙,却被宙闪身躲开。

    杜宇和欧阳云愉快的渡过两天,逛街、购物、看电影,电灯泡‘宙’默默跟在他们身后,他给了杜宇两天快乐的时光。

    第三天早餐后,杜宇被宙悄悄带到办公室。

    “宇,我这有个视频,你应该会很喜欢。”宙说道,打开电视,一段视频开始出现,宙剪辑视频确实厉害,竟然还配上声音。

    刚开始,杜宇还以为宙给他看科幻片,当那片‘天池’出现时,杜宇开始变得沉默,大脑在思索无数可能。

    当他看到两道光,分别射进两人头顶时,杜宇大脑中无数可能,变成一种可能:他的脑部变异和月球有关。

    “宙,能找到这两人嘛?”

    “这两人已经被我控制,现在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控制?什么意思?不管了,你把它送到脑域生物实验室来。这两个对我很重要。”

    “我知道对你很重要,所以,他们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并且,那里的研究能力,比脑域生物实验室强。”

    “宙,你有自己的秘密了!好吧,我相信你,这两人真的非常重要。”

    “他两人的资料,我都会实时传给你”

    “月球上面呢?”

    “数据已经隔离,太空机器人再也不会去那里。”

    “好,你去看书,我在这静一静。”

    杜宇坐到办公椅上,看着宙发来的‘桑林与阿奇温’的资料,陷入了回忆,进行着深思。

    ……

    桑林是生物学家,那天过后,他的学习速度和科研能力,以肉眼可见的程度提升,这明显也是脑域变异。

    阿奇温一个疯子,那天过后,他不跑也不笑,每天都在静坐,机器人开始教授他基础科学时,他也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

    通过两人的资料与自身的对比,杜宇确定脑部变异与月球有关,那晚在阳台睡觉时,应该也有一道光,钻进他脑中。

    然后,‘脑部变异’压制了脑瘤,所以需要提供更多能量给脑部,这解释通饭量变大的原因。

    然而,工作太累,脑瘤长大,通过身体吸收能量,‘脑部变异’无法压制脑瘤。

    但是,‘月晶’的能量身体可吸收,提供给‘脑部变异’,又压制住脑瘤,并且,‘月晶’的稳定辐射本身就可抑制脑瘤。

    双重压制下,脑瘤对身体产生不了影响。这可以解释,这段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异常。

    杜宇非常明智,他把脑部变异和脑瘤分开,进行非常符合逻辑的推测。

    ‘呼~~’

    又回归到初始问题,脑子是自己的,他不敢开颅,做脑瘤切割手术,更加不敢药物治疗。

    并且,他不知道,针对脑瘤的措施,是否影响到‘脑部变异’,这是一种思维的悖论,敢与不敢,得又与失。

    经过杜宇再三权衡,来回思索后,觉得还是微型机器人可靠一些。

    利用场约束,和‘外星纳米机器人’的一体结构方式,可以用传统‘硅、磷、硼’的晶体单元,采用一体成型,把微型机器人做到5微米左右。

    因,人体细胞直径在10-20微米,而,机器人只有5微米。

    这样,可以直接用机器人,从癌细胞下手,做脑瘤切割手术。还可以用机器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是观测。

    在设计微型机器人和一体成型设备前,有一件事杜宇还需要解决。

    他必须亲自去月球,去弄清楚‘两个孔洞’下面是什么,这是改变他命运的东西,可能是外星遗址。

    宙的做法很正确,第一时间,清除相关所有数据,屏蔽相关区域,不进行太空机器人探索,不做就不会出错,那个区域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盲点。

    杜宇想去月球,身体却不允许。当前的航天方式,对他来说是催命符。

    因脑瘤的存在,运载火箭的巨大加速度,会增大脑压,要么脑瘤爆掉,人挂掉,要么脑瘤拉着血管,击穿大脑,人变白痴。

    然而宇航服的不灵活,和容易漏气的属性,让他感到毫无生命保证。

    他又计划‘假公济私’,如同立体光刻机产业链。

    ……

    杜宇正在十指飞动,在电脑旁快速输入。

    他对自己知识全部梳理,做出一份可行性报告。

    一份关于全新航空方式的报告,包含可控核聚变发电机,电浆发动机,等离子推进器,空天飞机,太空机甲,宇宙飞船,以现在技术,可能实现的方式,和一些关键技术的推导模型。

    写的兴起时,灵感爆发,又附带太空采矿新方式、太空冶炼工场设计思路,太空一体化机械加工厂的设想、纳米材料在太空防御的运用等等,大大小小几百项。

    这是一份上万页的报告,文字、图案、数学模型、设计图纸一应俱全。

    这份可行性报道,包含杜宇对太空的所有幻想,和如何利用当前技术实现的可能性。

    长达一周的工作,报告全面完成,写好标题‘关于太空探索可行性报告’后,他直接发给主管科技的‘三号’。

    然后开始,他漫漫的微型机器人设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