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后渤海日出

第十五章 第五回 故地新貌

    梁溪的宝藏妥善保存之后,楚浩回到山后郡陪父母和妻子。淳嘉诺熙也放下营州和故地的事务,居于山后郡。

    可这个春天注定不能平静,朝廷遣返原高句丽王高藏,又把之前内迁到大唐境内的高句丽百姓全部迁回原籍。安东都护府早就失去作用,高句丽境内乱成一锅粥。

    淳嘉诺熙带领三个靺鞨部落准备临时住房和粮食,楚浩则到百济西境指导商队大批运输物资到高句丽,以便回迁的高句丽人安家所需。

    当年被迁往大唐的大都是地方豪强和贵族,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埋藏的金银拿出来,翻修房屋,购置物品和粮食。

    高藏回来,新罗可就不乐意了,新罗处心积虑鼓动大唐灭了高句丽和百济,正在蚕食胜利果实,怎么能让高句丽再次崛起。

    泉芳蕊和楚博从楚浩那儿了解到形式,立刻让楚浩联系新罗放归泉芳蕊的弟弟泉安熙。

    泉芳蕊一直打听不到弟弟的生死,等新罗把他送到高句丽,才确定他还活着。她拖着六个月身孕,一路颠簸来到高句丽,到泉安熙的门口,泉安熙竟然闭门不见,因为高藏是他们的外公,泉安熙不能确定泉芳蕊是不是高藏一派。

    政治权利淡化、扭曲人情,毕竟没在一起长大,泉芳蕊也能理解,知道弟弟还活着总算了了心头债,她决心不再过问任何有关家人和高句丽的消息。

    尽管结果令人哭笑不得,楚博却暗自高兴,小心呵护着泉芳蕊回山后郡生孩子。

    玉兰台的水渠遵循的是原水原排,就是原来的水往那边排的,经过水渠绕进住所之后还排到什么地方。

    冷水都排到南边水塘,热水排到北面湖里。只是排水的地点换了,冷水从瀑布那边接过来,用水量跟瀑布的巨大流量比起来可以忽略,排水的地方放在东边花园下面和树林之间的一个水塘里。

    水塘在玉兰台下面的背风处,南边大树遮挡,原来只有北边长了些水草。楚博怕污水有味儿,就从外面拿了一种水面漂浮绿植放进去。

    几年时间,这种绿植在水塘里长疯了,并且还随着树林排水长到了其他水塘里,以至于山后郡的水塘都被这种植物侵占,其它水草、荷花都被挤到角落,所以现在只能用人工打捞,晒干了当牲畜饲料。

    玉兰台北边,流经住所的温泉占了温泉流量的一半,排水从玉兰台西边移到东边。逐渐地东西两侧的植物换了过来,有一种大个的甲鱼也跟着迁移到东边的沼泽地。

    楚博忙着把变化的景色画下来、为图画版本的《齐民要术》刻板、答齐约稿、整理辽东半岛战乱遗存的画作……他有的是借口让泉芳蕊陪在身边,帮他调配颜色,选纸张,计算,避开一切高句丽来的消息。

    不久新罗抓到高藏与黑水靺鞨联合意图不轨,迅速上报给朝廷,高藏再次遭流放,死在路上。

    新罗则利用泉安熙之名占领高句丽故地,大批高句丽百姓逃往靺鞨和突厥,淳嘉诺熙忙于占领土地,接受难民,渤海靺鞨迅猛扩张。

    山后郡北面,沼泽所面对的海面,楚浩叫做虎鲸海(日本海)。虎鲸海上船只稀疏,保证自家船只安全行驶就可以保住一切。

    渤海、黄海和东海,船只往来频繁,有军方、官家、商船、渔船和海盗。尤其渤海,被东南两个半岛包围在中间,东边又有新罗作梗,没有任何秩序可言。楚浩趁乱迅速占领先机,虎鲸船队的王朝正式到来。

    东海多有僚人木舟骚扰,海盗更是猖獗,到了夏天风暴、海浪更是船只的考验,李前瞻率队常往返东海区域,掌握风向、地形、洋流,与僚人做朋友。他很久没有回长安了,想让玛瑞娜自己思考和决定未来。

    楚浩说是不出门了,可是他接连从虎鲸海(日本海)到倭国去了三趟。因为河南、河北大旱,从岭南运的粮食通过海路发到河南和河北,从江南运的粮食发往两都,但是辽东处在东北一隅,高句丽陷落归了新罗,楚浩只能取道倭国采购粮食,同时也派州胡岛上的人到新罗去采购。

    秋天到了,辽东今年的收成不不错,各路的生意也很顺利,朝廷从岭南黔中收到税赋,楚浩通过韦弘机拿到宫廷木材的供货资格,淳嘉诺熙又一次怀孕了。这是楚浩一生最幸福、最满足的日子,他流连在山后郡,不肯回长安去。

    前两次流产留下阴影,淳嘉诺熙对怀孕充满恐惧,此刻正是靺鞨最需要她的时候,她又开心,又焦虑。楚浩想把她约束在山后郡,可是他自己也难呆几天,他能理解妻子的心情,准备来年春天出发去长安面圣的时候,再把淳嘉诺熙放回到靺鞨故地去。

    靺鞨故地每年给收多少赋税、上交多少、人口增长等等,楚浩这个县男几乎不过问,今年为了让淳嘉诺熙在山后郡躺着,楚浩带大祚荣去巡视。

    大祚荣不过十四五岁,齐夫人教他花枪,王建教他骑射、兵法,楚博和楚旷教他读书,这位靺鞨的少幕哲与汉人无异。

    大祚荣对楚浩的好感一如既往,可惜很少能见到他,这次出巡机会难得,少年内心澎湃,做好充足准备。

    靺鞨的边境建造了边防城堡,整编了一只队伍站岗放哨。大面积的荒地被开垦,庄稼已经收割,人们在地里猎野兔和鸟,还有很多在树林里采集坚果。

    圆木和石块搭建起来的建筑连成一片。石块做地基,地基内贮藏,上面的木屋居住。村庄一个挨着一个,差不多三十里建一座小城,设有集市、驿站、学塾和医馆。

    靺鞨的土地之辽阔像无边的海洋,居民混杂,尤以高句丽人最多,他们把生活习惯和文化带到这里,人们相互学习、借鉴,在新天地里抱团生存下去。

    门口晾晒的青菜叶、萝卜干、鱼干、肉干、果子……屋顶的炊烟,农人忙绿的身影……世界上最美好的画面应该就是这个样子吧。

    北部部落大多游猎、放牧,鹿群正在南迁,他们用鹿拉着毡房,回到镇上,整个冬天都要在镇上度过。女人们需要储备过冬的物资,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楚浩仿佛觉得是在大唐境内。

    过了十几个城镇,便可以看到靺鞨首府龙城的建筑屋顶。通过城门,查腰牌,当守城的士兵的得知楚浩到了,他们大声喊着“恭迎县男,县男大人到了,恭迎县男!”

    声音传到城里的街道,后面等着进城的人也跟着欢呼起来,长润和长泽在前面开路,楚浩和大祚荣才能前进。不知道哪家居然拿出锣鼓,站在木楼上敲打起来,人们拿出红绸在窗上挥舞。

    楚浩叫过长润耳语两句,长润举起大祚荣的手高声喊道:“少幕哲驾到,少幕哲驾到。”

    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欢呼着:“恭迎少幕哲,恭迎县男!”

    大祚荣有些含羞,楚浩拉起他的手,同他一起拱手致谢。

    “此情此景应该让你姐姐看到。”

    “人们爱戴我姐姐,也爱戴您。靺鞨获得了新生,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都是姐姐、姐夫的功劳。”

    “你才是靺鞨将来的主人。”

    战乱、驱赶、迁徙,种种原因逃生到这里,他们有原新罗、百济、高句丽故人,有黑水靺鞨和契丹人,有突厥人,有倭国人,还有北部毛人,淳嘉诺熙接纳了他们,为他们编户、纳税、提供稳定的居所。

    另外四个部族的酋长也都来了,楚浩让大祚荣一一跟他们认识,然后大家落坐共同商讨发展大计。

    “高句丽和靺鞨的驻军都撤走了,为什么还不让粟末大幕哲归还故里?”拂涅部首领问楚浩。

    “现在不是提出要求的好时机,等半岛安定之后再议吧。”

    楚浩不是没有努力过,不过鉴于高句丽的形势,乞乞仲象的归期变得遥不可及。

    “听说淳公主怀孕了,县男大人是来接手粟末和白山事务吗?”

    “淳公主开春会回来一趟,冬天少幕哲留在龙城,我也会定期巡防。”

    “少幕哲不过是十几岁的娃娃,四周契丹、突厥、黑水、新罗虎狼之眼窥探靺鞨,县男……”

    “到明年春天,若少幕哲让汩咄部损失一寸土地、一只鹿崽,我楚浩一定百倍奉还。”

    首领们的嘴都闭上了,大祚荣也高高把头抬起,学着姐夫的样子,傲视群雄。

    龙城城边插着一排排的篱笆,木篱笆在营州也有,仔细看,里面有一个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铁球疙瘩,外面刷了漆,铁柄插进木头里,拿出就是一个个小铁锤。这是淳嘉诺熙偷偷为靺鞨特制的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此事淳嘉诺熙没有跟楚浩明说,楚浩看出来也没有点破,如果被朝廷知道边民私藏武器,祸事就来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装备,边境凶险,居民安危难保,别说邻国随时有可能侵犯,单就野兽就足以威胁安全。

    边境是特殊的地方,不能不遵守国法,也不能死守国法,学会变通才能生存,当然也要冒一定的风险。孰对孰错,自由未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