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清多元诸天帝国

第三十九章 大清的变化

    又过三年。

    玄烨的政策效果出现,大量的粮食冲击了整个大清社会,农耕时代在玄烨的干预下,虎头蛇尾的匆匆结束。

    高产粮种的巨大产量让农业的规模开始萎缩,更多的土地和人力空了出来,这便是工业迅猛发展的开端。

    当粮食从百姓生活的紧俏商品中除名时,就代表着工业为主的商品经济时代,已经大摇大摆地来临。

    玄烨本来还担心,大量的粮食会让清人变得疏于思考、四体不勤,但之后玄烨就发现,他的担心属实有点多余。

    所谓得陇望蜀,吃锅望盆,人的欲望大概永远都得不到满足。

    勤劳的特质真的烙印进了华夏人民的骨子里,百姓们刚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挣脱出来,就顾不得休息,又一头扎进了大清的手工业生产之中。

    自然经济时代彻底崩溃,商品经济时代喧嚣而上,金钱的重要性逐渐和权力持平。

    依据玄烨特意颁布的专利法,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大隋百姓尝到了发明创造的甜头,各种发明和改进从辛勤的劳动人民手中出现。

    曲辕犁、织布机、水车、风车、甚至是最低配版本的机床……开始出现在了大清社会。

    技术革新日新月异,工业革命的风暴正在迅速酝酿之中,迟早会席卷大清,将旧有的大部分建筑毁个稀巴烂,然后再在废墟上,建起一座更胜往昔的辉煌城堡。

    商品的产量和质量迅速提升,大清百姓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康熙二十五年,京师同文馆建立。

    科目设置天文、地理、科学、经济、军事等。

    大清的未来必然会涌现出许多人才。

    虽然他悄咪眯地在六部外又增设地产部,虽然他一边大力拉升房价,一边提升百姓精英教育成本。

    玄烨这番没心没肺的作为,让大清的经济、工业等实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窜升,被后世的诸多学者、教授各种学术讨论和研究,称其为人类历史上唯一成功的一次***,甚至被录进了众多的历史和经济学著作之中。

    而玄烨的人族历史声望也借此再上一点,达到了53点,距离完成主线任务的60点也只差了七点。

    大清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而其附属的朝鲜,也是从一穷二白变为了富得流油,看的周围一些国家那是分外眼热。

    挨一顿毒打就能变成大清爸爸的亲儿子,这种好事怎么就轮不到自己身上?

    于是亚洲缅甸、泰国等各国纷纷要求内附,将能被大清认做儿子视为无上的荣耀。

    不过玄烨却自恃矜持,并没有选择答应,让一众大臣十分不解。

    而玄烨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此时的各国表面各种拍马屁,其实不过是抱着抱大腿、捞好处的目的,目的不纯。

    他们想的是口称内附来拿大清给的好处,实际上却会暗暗和大清派去接受统治权的官员阳奉阴违,毫无忠义可言。

    他们就是一群投机者,可以在大清强盛的时候疯狂当舔狗,也可以在感觉不对的时候随时反叛,将大清一脚踢开,去抱另一条大腿。

    因此玄烨没有选择接受他们的内附,一是不想和他们扯皮,二是不想被他们打秋风,三,则是因为现在的大清够强。

    只要大清一直保持强大,亚洲这些国家都会是大清的舔狗,矿产、土地等资源,大清随时可以去拿。

    他们乐意最好,不乐意,玄烨的八旗兵和北洋新军也会让他们乐意,所以大清又何必非得给他们个内附的名头,来自找麻烦?

    玄烨这三年里稳坐钓鱼台,而终于,一件他都觉得棘手的事情,出现了。

    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对应的资本主义这头躲不掉的饿狼也终于出现,开始了最基础的资本主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