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洪流

第二十九章:狙击天才

    第三周,选拔队结束了痛苦的站军姿训练,进入了射击训练阶段。

    每天天不亮,每人就要背负三十斤的背包跑三千米。

    背包是定做的,材料是绿色帆布,双肩式。搜集了大量水壶,装满水塞在里面,过秤足够三十斤才行。

    等他们跑回来,休息二十分钟后,就开始四百米障碍训练,这是江家俊参照了后世军队的训练科目设置的,因为不是很熟悉,所以只能模仿了个大概。

    中午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到靶场练习射击。

    除了步枪,每个人都要掌握手枪,冲锋枪,机枪,狙击步枪的射击技巧。

    每天规定射击指标,只要不达标,就一直打下去,天黑才结束。

    宪兵们又轰动了,要知道现在部队新兵射击训练总共不会超过十发实弹,一般都是空枪瞄准训练。军队也想让士兵多打实弹,可条件不允许啊。一百多万的部队,每人十发就是一千多发。全军总共储备不过二亿多发子弹,每个人分不到二百发。

    这还是正规部队,那些地方部队更惨,新兵训练搞不好一颗实弹都没有打过。加上因为历史原因,部队装备的武器五花八门,被人戏称万国造,这也对后勤造成了空前压力。

    选拔队这样的子弹随便打,已经不能用奢侈形容,而是妥妥的败家子。

    就这样的训练,老子也能把部队训练得个个都是神枪手。谷长庚已经好久不看训练了,实在看不下去。如果不是看在磺胺的面子上,他早就跟委员长打小报告了。

    旁观者愤愤不平,训练的这些人苦不堪言。哪怕肩膀上加了垫子,每天二百发以上的射击训练,后座力早就让肩膀乌青一片。

    每天晚上,宿舍里全是红花油的味道,晚上吃的红烧肉差一点都吐了。

    江家俊也感觉吃不消了,肩膀如同折断了一样。可他必须坚持,直到肩膀出了老茧。

    海量射击训练带来的是痛苦,也带来了射击成绩直线上升。部队里踊跃出好些神射手,不管固定靶还是移动靶,成绩都出奇的好。

    大量射击训练当然是成绩提升的基础,天赋才是这些人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那个站军姿不合格的个别人,射击成绩居然跻身前六,

    特别是移动靶,他非常有感觉,反而比固定靶成绩更好。

    这家伙叫方林,江西人,今年才二十岁。从军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射击,在警校也不过打了五枪实弹。江家俊知道捡到宝了,这特么才是狙击天才。

    什么是天赋?远视眼就是其中一个。方林是选拔队里唯一的一个远视眼,五百米的活动靶,他居然不用瞄准镜枪枪上靶,这是何等的妖孽?

    可能一般人不理解五百米射击是什么概念。

    一般人眼能看清的人体目标顶多四百米,而四百米外的目标已经是一个小黑点了,况且这小黑点还在不断移动。所以真正有效战斗大多在二百五十米到三百米,这个距离才是士兵能够有效杀死敌军的距离。

    当然了,红党的部队更牛批,一般在距离一百五十米,甚至更近的距离发起攻击。不是射击水平不行,而是穷,没有子弹,三枪过后就要发起冲锋进行肉搏战。

    除了距离远射击难度大,还有其他各种因素影响,这也是为啥二战期间两万发子弹才能打死一个士兵的原因。

    远视眼不一样,很多远视眼能看清千米之外的物体,五百米的目标在一般人眼里就是一个小黑点,在远视眼里就能看清对方的脸,这就有些吓人了。

    远视眼的人群极其稀少,至少江家俊在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在西点军校,就没见过。哪怕西点历史如此久远的军校,据说也就发现过两个。

    后来很多著名的狙击手都是借助瞄准镜的帮助下,取得了辉煌战果。可跟天生远视眼相比,他们在天赋上就差了一大截。

    有了天赋还不行,方林的臂力不够,所以射击的时候就不稳。这也是他为啥天赋第一,成绩第六的根本原因。

    江家俊当机立断终止了他的射击训练,而是让他强化身体训练,提高了射击稳定性,他的天赋才会兑现。至于将来能到什么高度,就看他的造化了。

    除了方林,还有那个出列问话的士兵马民远,二十五岁,六年的老兵。他的射击天赋比不上方林的远视眼,可也是不得了的。他与方林相反,强项就是射击的稳定性。强大的臂力加上柔和的手感,让他站稳选拔队射击第一名的名次,从不落空。

    除了方林和马民远他们几个的射击天赋,江家俊还挖掘出了两个机枪手。身体强壮那是绝对的,他们的射击感觉非常好,几乎能把ZB26轻机枪当狙击枪打。横扫一大片大多数人都行,能控制机枪精准点射,那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选拔队中给江家俊的惊喜还有很多,比如投弹训练中涌现的神投手,虽然没有四十米开外投进碉堡射击口那么夸张,基本上能百分百扔进战壕。

    阿三阿五的拳脚功夫在七兄弟中仅仅输给江家辰的保镖阿二,在选拔队他们依旧只能居人之下,因为有个叫徐凤的家伙,一身少林功夫打遍选拔队,阿三阿五在他手里也只能招架十招。

    最最奇葩的一个天赋选手,王彪。他射击一般,体力一般,几乎门门功课都一般,可他有一个堪比猎犬的鼻子,五十米开外能分辨各种气味。这种逆天本事,江家俊两世为人都没有听说过。

    货轮到上海了,阿大带人把货都运到了仓库里。江家俊不得不把训练大纲交给阿五,他带着阿三赶赴上海处理这件事。

    杨少臣带着行动科两个组的人手也去帮忙,加上上海站两个组,上海警备司令部两个连,足有四百多人荷枪实弹守护仓库。阿大带着福伯训练的十五个新人,早在长江口就从货轮上偷运了一批货到了浦东仓库。

    这批货是准备流到黑市的,江家俊才不是有钱不赚的傻子。只是量要控制,否则连带其他人流入黑市的货一多,价格也就下来了。这批货他没怎么管,上一批是福伯处理的,福伯现在在云南盯着万应百宝丹的生产,阿大自然就接手处理这批货了。

    等江家俊一行人赶到吴淞码头,阿大已经等候多时了。他身后站着十五个穿着黑绸衫的汉子,隐隐透着彪悍气息,让江家俊不由多看了几眼。

    “少爷,货物全部点齐入库了,核对无误。”阿大领着众人进了仓库,里面木箱子堆积如山,好在摆放整齐,每一垛木箱山都写了货物名称。

    “这里是堆放磺胺的,其他货物都在旁边两个仓库。”

    江家俊点点头,显然对阿大的工作非常满意。看来福伯去云南是对的,否则阿大一直不能独当一面,倒是阻碍了他的进步。

    杨少臣嘿嘿怪笑,“家俊,处长来之前说了,务必先保证校长的订单。”

    江家俊白了他一眼,“你这笑声很奸臣,哪学来的?放心吧,这次货源充足,各方的需求基本上都能满足。还是老规矩,我的人守在仓库里,你们守在仓库四周,码头二里之内由上海警备司令部负责。”

    “放心,又不是第一次做这事了。”

    江家俊一把搂住他,在他耳边悄声说道:“办完这事每人一千块,你一万。”

    杨少臣大喜,也伸手搂住江家俊的肩膀,“好兄弟,就知道你豪横。哥哥老家盖房子正缺钱呢,你这算是救了哥哥了。”

    “你老家在常德吧?听兄弟的,咱不造房子。把所有家产都处理掉,在重庆成都买地建房。钱不够兄弟支援你,总之抓紧时间。”

    杨少臣狐疑看看他,“啥意思?你有内部消息?”

    江家俊伸出大拇指指指自己的脑袋,“老子是西点军校第一名,你第几名?听我的不会错的。”

    杨少臣愣了一下,随即一脚踢出去,却被江家俊嘻笑着躲了。

    法租界,于慧敏从车上下来,走进一家服装店。

    店不大,也就百十来平方,里面主要经营洋装,男女款式都有。店里有几个客人正在挑选衣服,看到于慧敏进来,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于慧敏也没有看他们,而是直接往里走。

    “东家来了?”一个二十多岁营业员打扮的女孩迎了上来。

    “嗯,谢经理人呢?”

    女孩指指楼上,“在办公室里。”

    于慧敏朝她笑笑,不再说话,径直往楼上去了。

    老谢约摸四十多岁,是这个服装店的经理。服装店实际上是于慧敏投资的,老谢负责管理。

    “老谢。”于慧敏进门喊了一声。

    老谢抬头见是于慧敏,脸上立刻浮起笑脸,伸手挥了挥,办公室里另一个四十左右的女子便起身往门外走。

    于慧敏有些歉意,伸手拉一下那女子,“嫂子……”

    那女子拍拍她的手,微笑道:“我在下面看着。”

    “辛苦嫂子了。”

    等女子离开,于慧敏便在老谢办公桌前的椅子上坐下来,“老谢,家里有消息了吗?”

    “有。家里说同意你的婚事,不过要交给你一个任务。”老谢倒了一杯水放在于慧敏跟前,表情有些严肃。

    于慧敏脸上的笑容也渐渐敛去,认真说:“保证完成任务。”

    “嗯。家里对江家俊很有兴趣,特别是他手里的磺胺。你也是知道的,我们的部队在与白狗血战,很多伤员都得不到很好的治疗。哪怕是止血带,我们也是洗了又洗,破了旧了都舍不得扔,所以,磺胺对我们来说的意义你心里应该很清楚了。”

    于慧敏点点头,“我明白。家里是要我从他手里弄磺胺么?”

    “可以这么说。”老谢点点头,“如果有可能,家里想发展他。就我们了解,他对我党还是有很大善意的,所以争取他的基础还是有的。”

    于慧敏想了一会,微微摇头,“他现在是特务处总务科长……,争取他的风险太大了。我在英租界有个医药公司,从他手里拿货源,这样也许更保险些。”

    老谢拿出一张纸推过去,“你看看家里的意见。如果你觉得风险太大,我跟家里汇报,用你的办法也可以的。”

    于慧敏接过来,这是家里的电报,字数不多,但是给她的压力很大。

    “老谢,我们同时进行吧。医药公司那里如果能拿到货,组织帮忙处理。至于他……我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