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光

第16章 搬家

    永光乐园首先是改进了核聚变能源装置。原来由于材料和运送重量限制的原因,所以只能建造成小型核聚变能源装置。现在永光乐园拥有了无中生有的造物模式,那想要进一步发展,能源就是制约的瓶颈,必须建造大型的核聚变装置。

    这次建造的核聚变装置,从设备的复杂程度来说,比原来的小型核聚变装置有了大幅的简化。原因无他,因为永光乐园的进化带来的影响能量的能力,可以在意识笼罩范围内影响能量的走向和密度。所以原来庞大的磁约束装置被简化成了一件辅助配件,对能量的约束、吸收和输出主要由永光乐园的意识体来完成。所以从现在开始,在研制出更有效的能量产生装置之前,永光乐园的意识体的强度就决定了能量输出的上限。

    然后,永光乐园对从地球上带来的多功能机床进行了精度、功能上的升级,能够加工更高精度、更多样的的零配件。

    接着永光乐园又将基地的外壳进行了加固。

    这样,一艘小小的宇宙飞船就完成了。这艘宇宙飞船按照地球的标准来说还真不能成为一艘飞船。首先,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地球上现在所有的飞船,推进原理都是基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就是向后喷射介质产生向后的作用力,在产生向后作用力的同时获得同等的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飞船向前。这艘飞船的动力源简单来说就是永光乐园本身,前进动力来自于永光乐园影响空间的能力,也就是传说中的曲率引擎。当然,受限于永光乐园的意识强度以及核聚变能源的输出功率,这艘宇宙飞船的速度是远不能达到科幻作品里面超光速的速度的,甚至达到光速的比例如10%、5%都做不到。在目前的限制条件下,仅能使飞船达到约100千米/秒的速度水平,但是就是这么一个速度,对于目前的人类科技来说也是快的没边了。

    一个物体如果要脱离地球表面,要以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要摆脱地球的引力,前往其他星球或者天体,需要大于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如果要摆脱太阳的引力,飞往太阳系外,需要大于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

    以地球的科技,世界上最快的太空探测器是美国的“新地平线号”,它于2007年2月28日飞过木星时,速度达到了21.219公里/秒,这也使它成为了速度最快的人造天体。此前这一记录由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保持,最高速度为16.6公里/秒。注意,这只是质量很小的探测器。并且这个探测器是2006年1月19日发射的,2007年2月28日飞过木星时,最快速度为每秒21.219公里,也就是探测器通过了1年多的加速,并且利用了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加速才获得了这个速度。

    所以别看永光乐园飞船速度只能达到“区区”的100公里/秒,实际上已经不知道比地球科技先进到哪里去了。

    乐园飞船不只是速度有了大幅的提高,还有一个重大的进步那就是加速度。

    传统飞船是通过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来实现飞船加速。如果要实现很大的加速度,那么发动机就要造的无比的大,发动机功率大,那么需要的燃料就要多,要放更多的燃料,那么飞船又要造的更大,所以地球科技制造的飞船体型都很大,并且绝大部分的质量都来自于燃料和发动机系统,也仅能加速很短的一段时间。对于永光乐园这样将一个基地,哪怕是一个仅有核聚变装置、几个机床、一套冶炼装置和几个机器人这样的小型基地从月球上发射升空都是做不到的,更不用说把这些给送到其他星球上。

    永光乐园的推进模式是曲率飞行,原理是对飞行的物件先产生一个曲率泡,物件被包裹在曲率泡内,然后通过弯曲前进方向的空间,抚平反方向的空间,由空间拉扯着曲率泡进行前进。由于曲率泡是一块固定的空间,前进对于包裹在内的物件来说周围的空间是不变的,也就无所谓加速度了,即使瞬间从0到100公里/秒,那也不会对曲率泡包裹内的物品产生损害。

    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后,紧贴着基地外壳,永光乐园展开了曲率泡。整个基地在静止瞬间后,就好像星球大战里的飞船穿越虫洞一样,化为一道光往太阳系外部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