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记

第九章 说者无意,听者小心

    这一天,朱雀卫指挥使徐化第三次踏入了赵家铺子的大门。

    赵家的伙计见有生意来了,乐呵呵地凑了上去,“客官里面请。今儿想来点什么?新鲜出锅的糕饼松子糖核桃糖,哪样来点?”

    抬眼一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百姓口中的徐阎王,顿时哀怨道:“徐大人,怎么又是您啊。”

    您老这两天时不时就上门转两圈,我寻思着我们小店也没犯什么事儿啊。您这一来,我们客人都要被你的阎王脸吓走一半。

    这话他自然不敢说出口,只不过是伙计腹诽而已。

    徐化瞪他一眼,笑骂道:“好你个臭小子,大人我今天就是照顾你们生意,特地着了便服才来的。旁人都没看出来是本大人,就你眼尖嘴快,那要不要去我们昭狱里试试你的眼有多尖、嘴有多快。”

    “别别别……”伙计连忙讨饶,“是小的多嘴,大人您别跟小的计较。大人您在这边稍稍坐一坐,小的去里头给您倒壶茶来。”

    他引徐化去一旁坐下,随即钻进了后厨,路过掌柜的身边小声嘟囔一句,“掌柜的,徐阎王又来了。”

    掌柜的余光扫了一眼,好好地送走了手上的客人,这才撩起袍角拭了拭汗,满脸堆笑地凑上去,“徐大人,今日怎么又有空光临鄙小店了。”

    徐化冲他摆了摆手,“掌柜的无需紧张,今日我来,不谈公事。久闻赵家铺子大名,我不过给家中老母买些糕饼零嘴而已。”

    “好好好。”闻言,掌柜的心里安稳了些许。但毕竟是徐阎王在此,他又不敢离开,留在这儿又怕徐阎王问些有的没的。万一嘴上没把关,说了些什么不好的话,怕不是就要被阎王请去昭狱喝茶了。徐阎王说不谈公事了,难道就真的不谈了吗?

    留也不行,走也不得,掌柜在此反复横跳。心里不由得又骂起了小伙计,做事磨磨蹭蹭,到现在连碗水都端不来,是不是故意把他晾在这儿顶缸的。

    “掌柜的,去给我拿一包青团来。”这时,门外突然响起了一个中气十足声音。

    来生意了!掌柜的如临大赦。

    “你去吧,不用在我这儿等着。本大人在此稍稍歇歇,买完东西就走。”徐化冲他摆了摆手。

    掌柜的这才十分遗憾道:“那小人就不作陪了,徐阎……啊不,徐大人您自便,您自便。”仿佛不能陪徐化坐一坐,碰个杯吃个饭就走是人间憾事一般。

    来者是个老汉,也不是常来的那种客人,掌柜的却把自己聊天谈八卦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

    “老人家,离上一次来可过去好久了,最近身体可还好?”

    老汉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我……我记得我以前没来过啊……”

    掌柜干笑两声:“啊……呵呵,那便是您长得面善,我才记错了。呵呵……您老说要一包青团,是要什么馅的青团?我们这儿甜的有豆沙馅、枣泥馅、牛乳馅、紫糯米馅、紫芋头馅、黑芝麻馅,咸的有肉松馅和蛋黄馅的。”

    老汉显然被掌柜口中各种各样的馅弄混了,他犹豫道:“我也不知道什么馅啊。反正前两天,就初一,我到厚余村去喝茶,那个老舒喊我去他家喝茶。正巧他家女儿在,那小丫头啊,长得水灵灵的,也不知道老舒那个样怎么生的出这么漂亮一个女儿的……”

    掌柜心道,这都是谁和谁啊,一个都不认识,听不懂啊。算了,总比去见阎王好,还是听下去吧。掌柜的拿出十二分的兴趣和诚恳的姿态,揣着手煞有其事地点头道:“嗯嗯嗯是是是,然后呢?”

    老汉继续道:“我就想啊,我有个侄儿,比那丫头大个几岁,是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家里有三间屋子,几亩田地,牛羊这些牲畜也都有,手头上也是有点积蓄的。要不就给丫头和我侄儿说个亲,两家都是知根知底的人,以后日子过得也美满。”

    掌柜道:“对啊,不错啊。你接着说。”

    老汉道:“结果老舒不愿意啊,说什么想给女儿找个好人家,不想随随便便就打发了。我想想也是,他那女儿和平常人家的女孩儿的确不一样,从小就是跟着她哥一道去学堂里念过书的。如今不但模样好,人更是知书识礼的。说不定啊,今后还真有大造化。我也就歇了那心思了。”

    掌柜想,不是在说青团吗,算了管不了那么多了,唠吧,尽情地唠吧。

    “他家姑娘初一那天去祭拜家里的先人,正巧是到你们店里买了一份青团和绿豆糕。他们家没什么人爱吃甜食,青团就都给我带了回去。我那婆娘一向是个嘴馋的,吃了觉得甚好,这不,就打发我再来买一份了。”

    掌柜道:“哦……那你要什么馅的。”

    老汉道:“甜的。”

    掌柜:“……”

    掌柜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大声嚷嚷道:“我想起来了!那天的确有一个漂亮姑娘过来买过青团和绿豆糕。好像是她爹陪着一起的,两人买完就往城南去了。那时候生意不忙,我就站在门口看着他们走的。那姑娘买的是豆沙馅,你等着,我也给你拿一包。”

    他再一抬头,就看到徐阎王面色不善地站在他面前了。

    徐化盯着他似笑非笑道:“现在记得了?”

    掌柜有些心虚,“大人,小的一天不知做多少生意,也不知见多少人。您什么也不提醒小的,小的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谁是谁呀。但是小的保证,刚刚小的说的都是真的。”

    这位阎王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手指敲了敲柜台,“牛乳和黑芝麻馅青团各一包,差人送我府上去。”说罢,在柜台上搁下半吊钱,背手信步离去。

    掌柜的包好三包青团,一包递给老汉,另外两包给了一个伙计,嘱咐他好生送到徐府去。

    徐化出了门,牵了匹马就出城直奔厚余村。

    隔壁西罗村有个远近闻名的鱼老三,家中排行第三,所以人称老三,但他并不姓鱼,而是精于打渔。舒榆和梅若就是受舒老爹的嘱咐,去隔壁村提两条肥鲫鱼回来炖汤。

    舒榆从小在山林中长大,对林间各种小路早已谙熟于心。为了抄近路,她特地和梅若从林子里走了,顺便也能带梅若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

    “传说在这后山里闹鬼。”舒榆神秘兮兮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这几个村子,都靠着前山。”

    梅若紧张地点点头。

    “那是因为后山里有吃人的妖怪。从这个小路往那个方向过去,就到了深山。那个地方,别说晚上了,连白天都没人敢进去。”

    二人坐在路边倒下的树干休息,舒榆便借着这清冷寂静的氛围给她讲恐怖故事。

    看见梅若脸都吓白了,舒榆这才噗嗤一笑。

    “对不起梅姐姐,我是吓唬你的啦。从前的确有这样一个恐怖故事,只不过并不是吃人的妖怪啦,而是一只大狗熊总是出手伤人。后来我爹爹便带着村里一些有功夫在身上的年轻小伙子,把熊给打死了。”

    “那就好。”梅若拍了拍胸口,轻声道,“舒妹妹,你的爹爹真厉害!”

    “那是。”舒榆骄傲道,“我爹爹功夫可高了。村里那些有功夫的小伙子,哪个不是我爹爹的徒弟。”

    舒榆又喝了一口水,“梅姐姐,你休息好了吗,好了我们就继续赶路吧。”

    二人简单收拾好,又携手往西罗村走了。

    她们一句说说笑笑,可梅若却总时不时要往后看一眼。

    “梅姐姐,你在看什么呀?刚刚是我在吓唬你啦,别担心。”

    “不是的。”梅若小心翼翼道,“妹妹你没有觉得后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跟着我们吗?”

    可回头看看,又什么都没有。

    舒榆拉着梅若转过身去继续往前走,这一次她们什么话也没说,但是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身后。

    树林中只听得见脚踩碎枯枝落叶的窸窣声。但是在她们整齐划一的脚步之外,她们明显地听到了第三个东西踩碎落叶的声音。

    梅若悄悄道:“舒妹妹,这里……还有熊吗?”

    舒榆抓紧了梅若的手,“梅姐姐,快跑啊!”

    她仿佛都用尽毕生的力气来逃跑了。

    舒榆边跑边嚎道:“梅姐姐,会不会是昨天那群人要来杀我们啊!”

    梅若崩溃道:“我不知道啊!我真的不知道啊!”

    “快点!快跑!跑过前面那个弯就能看到西罗村了!”

    舒榆本想用前方有人来吓唬吓唬那人,可没有想到这一呼喊反而让那蒙面人加速了想要抓人的念头。更不幸的是,她绊到了一根树枝,整个人都失去了重心,随即往前一扑,摔倒在地上。

    蒙面人停到她身边,举起手中的刀就要落下。舒榆慌忙之中抓起一把泥土,转身又快又准的往他眼睛里丢去。本来已经跑出去的梅若更是咬咬牙,回头趁机把舒榆连拖带拉地扯走了。

    二人连滚带爬,可蒙面人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还是不断地缩小。

    就在她们绝望之时,前方路上忽然出现了一匹马。

    舒榆看不清马上那人的面容,只记得他的玄色抹额束在脑后,高高扬起,那一刻好像把她的心也紧紧捆住了。

    “救命!”

    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撕心裂肺地把这两个字挤出来。接着眼前一黑,重重地摔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