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记

第十六章 德妃

    今年正逢崇光皇帝的六十寿辰,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认为要好好操办一番。户部为了这一场盛大的千秋节,更是早早地留了三百万两白银的预算。有些地方甚至提前一年就开始为千秋节做起了准备。

    而最近这几个月,宫里四处也开始了修缮与装饰。各宫屋顶的瓦片,每一片都被工匠们用指节小心敲过,如果有破碎或者裂缝的,需得用新瓦逐一替换。各处的墙壁,若有剥离或者痕迹斑驳的,也要将整面墙重新刷过才好。至于长廊、转角、围栏这些平时只供人行走的地方,每间隔三丈便挂有一个大红灯笼,不论白天黑夜,看起来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灯笼真好看呀!”

    “是呀是呀,连春节都没有这么大的排面,今年的千秋节一定很热闹。”

    “陛下向来节俭,寿辰也每逢十年才大办一次。十年才办一次的千秋节,可不得下血本呢。”

    “听姑姑们说,从前先皇后为陛下操办千秋节时,都会给没有差事的小宫女小宦官们放半天假。这一天宫里没有主子和奴婢,大家都可以像宫外的百姓一样,快快乐乐地过一次节。就是也不知道今年会是哪位娘娘来操办千秋节呢。”

    不远处花园里三五个洒扫的小宫女正趁着管事姑姑不在,聚在一起偷懒。她们一边叽叽喳喳,一边远远地看着小宦官们一排一排地在廊下挂灯笼。

    “当然是德妃娘娘了。如今贵德淑贤四妃咱们宫里只有德妃和贤妃两位,而且德妃位份本就比贤妃高,自然是由启祥殿德妃娘娘一力操办了。”其中一位方脸绿衣小宫女抢着道。

    “就凭她也配?”另一位粉衣高个子宫女满脸不屑道。

    这言论一出,聚首的几个小宫女俱是一惊。

    “你小声点,这种话你也敢说?被姑姑听到了是要挨打的。”一位身材矮小的宫女紧张地左顾右盼,这话若是被人听见,是要连累自己的,不但挨打一顿,连月钱也少说要罚掉两个月。

    粉衣高个子宫女满不在乎道:“我说错了吗?德妃娘娘不就是个罪臣之女么,论家世我还比她清白呢。要我看,满宫上下只有贤妃娘娘是最尊贵的。贤妃娘娘人又年轻,家世还好,只不过是一时居于人下罢了。日后受宠,再生个皇子公主,当皇后都是绰绰有余的。”

    “你要死啊!这话你快跑去贤妃娘娘面前说去吧,说不定贤妃娘娘一高兴,就升你做大宫女呢。”

    小宫女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全然这番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俱已传入假山之后人的耳朵。

    贤妃双眼微挑,捂嘴而笑,主动打乱了这周遭尴尬的气氛。

    “德妃姐姐,不过是小宫女们说的玩笑话罢了,您可千万别放在心上呀。她们是些低贱的东西,眼光浅短,哪里知道姐姐您才是皇上放在心尖上的人儿呢?她们也配议论主子们的事?看妹妹不告诉管她们的掌事姑姑,好生打一顿给姐姐出出气才好呢。”

    德妃听了这一番闲话,早已听得手脚冰凉。罪臣之女,低贱……这些字句全都变成一把把锋利的刀,一下一下地往她的心窝里捅。

    她忍下心中凄凉,强装振作,低声说道:“算了,你也说是闲话了,何须同她们这些小姑娘计较呢。”

    她悄悄吸了吸鼻子,挤出半点笑容来,企图给自己留一点体面。

    “我吹风吹得久了,有些头疼,就先回去了。妹妹一个人再玩会儿吧。”

    贤妃关切道:“听说姐姐身子一向弱,妹妹还拉着你出来乱逛,这是妹妹的罪过。姐姐快回去歇息吧。妹妹那儿还有陛下赏的一支人参,回头我喊人给姐姐送过去。”

    德妃冲她匆匆一笑,“告辞了。”

    “妹妹恭送姐姐。”

    等到德妃一行人走出了花园,贤妃突然一声笑了出来。

    “娘娘,什么事您这么开心呀?”潇湘殿的大宫女香兰笑道。

    贤妃撇了她一眼,“本宫当然是在笑这位林德妃了。这愁容满面的美人看起来还真有一番别致的韵味,难怪陛下喜欢她。是啊,陛下一生戎马,英勇无畏,当然是要喜欢这种柔弱美人的。可惜再得宠又能怎样呢,叛党的家中女眷,下贱的东西。唉,要不是看她位份高,就这份矫情造作的样子,谁愿意搭理她。”

    不远处的小宫女还在吵闹着。贤妃抚了抚鬓角,抬手指着那个粉衣宫女道:“那丫头甚得本宫心意,你去跟她掌事的宫女说说,以后就让她来本宫面前伺候吧。”

    香兰领命而去。

    贤妃想要个小宫女,自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都不用特地去告诉一下掌管宫务的太子妃。不过傍晚时分,粉衣小宫女就拎着包被领到了潇湘殿。

    小宫女什么也不知情,突然就被喊来了潇湘殿,自是十二分的不安,紧张得腿直哆嗦。

    “奴婢参见贤妃娘娘。”她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让自己说的话不听起来那么结巴。

    贤妃懒懒的没有答话,只一心拨弄自己刚染的指甲。

    身边的大宫女香兰代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奴婢叫翠玉。”

    翠玉小心翼翼道:“不知娘娘唤奴婢前来有何吩咐。”

    “今后你不必去花园做洒扫了,就留在潇湘殿伺候贤妃娘娘吧。”香兰道。

    “奴婢多谢娘娘!多谢娘娘!”

    翠玉激动得声音都变了,没想到下午在花园随口一说,她竟然真的能去伺候贤妃娘娘了!就算不是当大宫女,但也比花园洒扫好太多太多了。

    “翠玉愿意为贤妃娘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贤妃难得地抬头看了她一眼,“倒是个伶俐的。以后你就叫珠儿吧。”

    “奴婢谢娘娘赐名!”

    “娘娘!”

    殿外突然传来小宦官急切的声音。

    “贤妃娘娘!陛下今天要传人侍寝了!”

    贤妃一愣,起身就往外面跑。

    要知道,当今皇帝一向勤于政事,一个月进后宫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这不过寥寥几次之中,也绝大部分都是传了德妃侍寝。

    小宦官经华立马道:“奴婢继续去宫门口等着,等陛下宣了侍寝,奴婢立马来给娘娘报信。”

    朝天殿后殿,崇光皇帝身边的黄门侍郎崔达正等着皇帝宣布侍寝的人选。

    崇光帝把侍寝的小册子从头翻到尾,又从最末尾翻翻到第一页。他默不作声地把小册子丢还给崔达,过了良久才开口问道:

    “崔达,朕有好些天没去看予安了,今日就传她吧。”

    这位名叫予安的女子,便是林德妃了。

    予安是皇帝送给林德妃的字。德妃本名文珠,林文珠。

    崔达应了一声退下,到后面去吩咐小宦官通知德妃侍寝。

    德妃娘娘真是好福气啊,皇上忙完第一时间想起的,永远都是她。

    崔达心想,所有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呢,皇上每次看德妃娘娘,都像是在透过娘娘看另一个人。

    崔达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