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山学武功

第六十六章 江湖展风采

    见妻子这样,铁大重颇有些头疼,说道:“就是一个称呼,旗儿无论是叫兰姨,还是喊姑姑,都一样的。”

    “怎么能一样!”

    衣月茹微一跺脚,嗔声道:“叫姑姑的话,是从你那里排的辈分,喊兰姨那就是从我这里论的称呼,一个姑嫂,一个姐妹,这关系能一样么?”

    “好吧,你高兴就好。”

    铁大重无奈地摇了摇头,对怀里小童儿说:“旗儿,这家里你娘亲最大,咱们都要听她的。”

    怀里小童儿听了,连连点着小脑袋,小鸡啄米似的,嘴里奶声奶气的说:“嗯,娘亲最大,都听她的。”

    衣月茹看着父子二人,笑骂道:“一大一小,两个马屁精。”

    “才不是呢!”

    小童儿又连连摇头,脆声说:“爹爹是大英雄,我将来也要做一个大英雄!”

    “哈哈哈,好儿子,有志气!”

    铁大重将小童儿高举空中,畅声大笑。

    唐兰听了这小童儿的稚趣之言,见他一副天真烂漫的小模样,心中也很是欣慰欢喜。

    衣月茹上前去,从丈夫怀里抱过来小童儿,白一眼自己的丈夫,面向唐兰,说道:“旗儿,快喊姑姑。”

    小童儿很是听话,看着唐兰,又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姑姑。”

    铁大重听了,脸上满是笑意,看向妻儿的眼里,满是宠爱。

    唐兰心里喜爱,伸出双手来,笑道:“旗儿真乖,来,姑姑抱抱。”

    小童儿害羞,把小脑袋藏进衣月茹怀里。

    衣月茹扭过头,对铁大重欢声说道:“大哥,你快看,他还害羞了呢。嘻嘻,真好玩。”

    唐兰笑着转身,打开桌上放着的行李包裹,从中里取出个拨浪鼓,拿手里摇了摇,发出咚咚的声来。

    小童儿被声音吸引,抬起小脑袋来看。

    唐兰又摇了摇,逗趣小童儿说:“你让姑姑抱抱,这个给你玩,好不好?”

    小童儿看看拨浪鼓,又看看唐兰,尽管还是害羞,却挡不住玩具的诱惑,然后伸出一双小手,奶声奶气地说:“抱抱。”

    唐兰忙从衣月茹手里接过,抱在怀里,将拨浪鼓给了他玩。

    小童儿小手里拿住了,脆生生说一声:“谢谢姑姑。”

    唐兰乐呵呵地夸道:“真乖。”

    小童儿将拨浪鼓咚咚摇个不停,嘴里咯咯的笑。

    衣月茹就说道:“大哥,兰妹,你们说话,我去做饭。”

    唐兰抬头道:“嫂子,我也去。”

    “不用。”

    衣月茹笑道:“你就在这里,帮我照看一下旗儿。”

    “好。”

    唐兰点头,抱着小侄儿,走到桌前,从包裹里又取出几样小玩具,放在桌上,一边逗着小侄儿玩耍,一边对铁大重说些她在山上和路途中的事情。

    小童儿看有这么多好玩的,十分高兴,拿拿这个,玩玩那个,等到吃饭的时候,已经很黏着唐兰了。

    唐兰对这个小侄儿也很喜爱,在铁衣门多住了几日。

    这一日,她向铁大重夫妇请辞离去。

    夫妻二人再三挽留不得,也就只好由她,便送了一程,在襄阳城外三人作别。

    离别之际,铁大重问唐兰:“妹子,你接下来打算去哪里?”

    唐兰早就想好了,当即回道:“我打算先去南昌府看看。”

    “南昌府么?”

    铁大重略作沉吟,说道:“那位铜肚皮,武功确实有独到之处。”

    唐兰点头,说:“嗯,杜丕兄弟家学的十三太保横练功夫,我师哥曾见识过,和我说护体功效也十分不凡。”

    铁大重笑道:“妹子,你也知道,我这一套铁布衫,是外练锻体之功。我的一位师兄,名叫步大迈,他学的金钟罩,却是内练的硬气法诀,十分的厉害。”

    唐兰道:“步二哥‘金钟不破’的名头,我也多有听闻过。”

    “嗯。”

    铁大重点头,说道:“还有步大远师兄,他擒拿手练的极好,有‘手到擒来’之称。两位师兄和我关系很好,都是过命的交情。妹子,我这里有书信一封,你收好了,以后若是有时间,不妨去金华府走一遭。”

    唐兰接过书信,然后拜别二人,取路往南昌府方向而去。一路上又做了不少侠义之事,但凡是见识过她事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好风采,好人物!”

    日升日又落,忽忽六旬过。

    少室山下,轻风微凉。唐兰拜过一老一少两位僧人,趁着天色未黑,匆匆离去。

    “阿弥陀佛。”

    老僧捻着佛珠,喧声佛号,望着远处的身影,赞叹道:“虽只匆匆一晤,但这位唐女侠的风采,犹胜往昔啊。”

    少年僧人面色苍白,问道:“普药师叔,您认识这位唐女侠?”

    叫普药的老僧点头,说道:“唐女侠对老僧有救命之恩,老僧又怎会不认识她?”

    少年僧人听了,一脸惊奇的说:“普药师叔,大家都说您是‘救命罗汉’,唐女侠她竟也还救过您的命?”

    “甚么‘救命罗汉’?”

    普药老僧摇摇头,说道:“那是武林同道谬赞太过,老僧愧不敢当。宗擎师侄,你也千万不要当真。”

    叫宗擎的少年僧人笑说:“普药师叔,您医术高明,武功高强,这‘救命罗汉’一名,您当之无愧。”

    普药老僧再次摇头,说:“依老僧看来,唐女侠才真是活命的菩萨。若非是她多次出手相救,老僧我怕是早去见佛祖了,哪里能活到现在,还做了本寺药王院的首座?”

    宗擎点头,道:“要不是唐女侠援手,我也不能活着回来了。”

    普药老僧就说:“唐女侠她心肠仁爱,有我佛门药王菩萨的慈悲之相,早些年她闯荡江湖,时有济危扶弱的侠义之举,武林同道中受她帮助的,比比皆是。虽是往年旧事,但她对老僧的恩情,着实不浅,是以至今记忆犹新。”

    宗擎再次点点头,咳嗽几声,说道:“确实如普药师叔所说,唐女侠她心肠极好,而且行事直爽大气,远胜寻常男子,哪怕只见一面,便叫人钦服难忘。”

    普药老僧笑道:“宗擎师侄,你可知,早些年间,这江湖上有一句话,是关于唐女侠的赞词,武林同道皆都认同。”

    宗擎便问:“是甚么赞词?”

    普药老僧望向远方,悠悠念出一句话:“巾帼不让须眉,男儿见面折腰。”

    宗擎听了,十分认可地说道:“以弟子亲身经历来看,这一句赞词,唐女侠当得起!”

    “哦?”

    普药老僧回首看来:“你且说说看。”

    宗擎说:“此前弟子领命,前去灵隐寺奉迎古经,归来途中,路过一处县城,却有倭寇在城外抢掠烧杀。当时城上有官兵近百,面对城下二十个倭寇,却不敢出城一战。弟子救人时,受了重伤,幸有唐女侠出手,将那些倭寇斩杀。且不说人品武功,单只这一份大义,便叫人无话可说。”

    “师侄今时经历,有如老僧当年遭遇。”

    普药老僧感慨道:“对于唐女侠,真正让老僧敬重的,便是她心中秉持大义,今时斩杀倭寇是这般,当年诛除马贼亦是如此。”

    望着唐兰离去的方向,宗擎由衷感叹:“真是位奇女子,折煞世上多少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