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6章:阳谋

    自古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杯酒释兵权”的说法。根据现有条件,在不影响别人、也不依赖别人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光明正大的通过改变自己的资源配置,提高效率,达到总体更好的结果或实现更高的希望。

    张良博学睿智,使阴谋阳谋,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助刘邦谋得天下,于沙场叱咤风云!

    做事要学会借势,也就是要学会借助外力,人不可能日行千里,可是骑在马上则可;人看不远十里之外,可是登上高山则可,我们都听说过“时势造英雄”,可谁敢说“英雄逞时势”?

    档案袋里放烟,信封里装钱,茶叶里放卡,饭局里及时上厕所,上门必须得落东西。多少人还没成大事,一生普普通通,就是因为对这种世俗的规则终究学不来。

    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底线,要学会暗藏自己的实力,即使是两张王牌,一开始就扔出去,也是不会产生威力的,对手之所以对你心有余悸,那是建立在看不透你的情况下!

    说到帝王的权术,这又是古代社会的禁区了。君臣之间心照不宣,看破不说破。谁也不会说破,因为一切说破,就截穿了古代政治的黑幕,穿了皇帝光彩照人的外衣,对彼此都没好处。

    一个有才能的人,绝不会追随一个自甘平庸的领导者;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自然会在追随高明领导者过程中掉队。

    领导者不但能管理和驾驭那些水平比自己低的人,更要能驾驭那些杰出人才甚至高自己一筹的人。

    当下属骄傲而目中无人的时候,就要叱责他;当下属狂妄而忘记分寸的时候,就要抑制他,不要等到他羽翼丰满而无法驾驭;当下属现出怠慢的时候,就应该警告他;当下属犯了错误的时候,就一定要责罚他。

    刘邦从小不被父亲给待见,原因不仅是不好学,他的哥哥刘仲是个孝子,时常替父亲插秧播种,刘邦却不喜欢下地劳动,总是在阴影处拿着扇子搧阿搧,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

    有趣的是,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开玩笑:“爹,你常说我是个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哥哥刘仲,但今我今天的成就比刘仲大喔。“

    靠着与生俱来的领导才气,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什么萧何、曹参都认识了,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在泗水亭,樊哙与刘邦的交往较为密切,因刘邦年龄比樊哙大几岁,在刘氏家族兄弟里排行老三,所以,他称呼刘邦为刘三哥。而樊哙出身比较寒微,以屠宰为营生(主要是以宰狗为业)。

    当年,樊哙在集市上经营狗肉生意,生意也是异常的火爆。刘三哥特别爱吃他做的狗肉,但常常也是白吃不给钱。碍于情面,樊哙也不好意思和他计较,可是樊哙也是有老母在家,长时间的不计较,入不敷出,生意就要赔本啊,所以他后来就有意识的躲着刘邦。但刘邦总是穷追不舍,追上了,樊哙就得给他吃。

    有一次,为了狗肉的销量,樊哙也想变换一下营销位置,于是挑着担子渡过泗水河,到河东岸的集镇去卖狗肉。

    而刘邦在县城的集市里找不到樊哙,急得不行,就向熟人四处打探。

    后来,有熟识的老乡告诉他说樊哙朝着河东岸去了。刘邦就来到泗水河边,到了河边,过河是需要乘摆渡船过去,可是他囊中羞涩,口袋比脸还干净,摆渡的船家看见刘邦穷得叮当响,不肯为他撑免费船。

    此时,正在犯难之际,河里游来一只大乌龟。刘邦对大龟说:“龟大哥,龟大哥,我是泗水亭长刘邦,劳驾你老哥渡我过河,那老龟一看见是刘邦,大吃一惊,就慢慢地游到岸边,来驮着刘邦过了泗水河。

    刘邦借龟大哥的帮助,过了泗水河,来到了对面的集镇。很快他就找到了樊哙,樊哙先是一愣,就切给他一块狗肉,刘邦也不多说坐在地上就吃。

    在刘邦众多的朋友当中,有一个叫陈平的朋友。陈平这个人,在这里详细的介绍一下:陈平年少时,家中非常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研究黄帝、老子的学说。

    陈平与哥哥陈伯一同居住,家中有农田三十亩,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全部的农务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

    陈平为人长相俊美,曾有人问陈平说:“家里穷怎么还吃得这么壮硕啊?”

    陈平的嫂子厌恶陈平不参与家中生产劳作,回答道:“也就吃些糟糠烂菜罢了,有个这样的小叔,还不如没有。”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对你好,所以你应该这样想,那些冷漠和刻薄是理所当然,那些温柔相待才更应该珍惜。

    哥哥陈伯听到了,生气得把她赶走休弃了。

    凡事顺其自然,看开些,看淡些,失意时淡然,得意时坦然,一切就会简单得多。

    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无须看别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讨好别人,那样会使自我活得更累。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先拥有大格局,才能在生活中经受住各种考验。

    一年,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

    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

    陈平却感慨地说:“倘若我陈平能有机会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踟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

    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

    等到陈平长大成人该娶媳妇了,富有的人家没有谁肯把女儿嫁给他,娶穷人家的媳妇陈平又感到羞耻。

    过了好长时间,户牖有个叫张负的富人,他的孙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没有人再敢娶她。

    陈平却想娶她。乡镇中有人办丧事,陈平因为家贫,就去帮忙料理丧事,靠着早去晚归多得些报酬以贴补家用。

    人生在世,很多人勤勤恳恳,奋斗了大半辈子,仍然碌碌一生、一事无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格局太小。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的上限。格局小的人,往往眼界不高,因此限制了他的成就。

    张负在丧家见到他,相中了这个高大魁梧的陈平;陈平也因为这个缘故,很晚才离开丧家。

    一次,张负跟着陈平到了陈家,陈家在靠近外城城墙的偏僻小巷子里,那一张破席子就当门了,但门外却有很多贵人留下的车轮印迹。

    张负回家后,对他的儿子张仲说:“我打算把孙女嫁给陈平。”张仲说:“陈平又穷又不从事生产劳动,全县的人都耻笑他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你偏把女儿嫁给他,这不是把自己宝贝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张负说:“只有穷一时,不会穷一辈子,哪有仪表堂堂像陈平这样的人会长久贫寒卑贱呢?”终于将孙女嫁给了陈平。

    因为陈平穷,张家就借钱给他行聘,还给他置办酒宴的钱来娶亲。张负告诫他的孙女说:“不要因为陈家穷的缘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长陈伯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亲一样。”

    陈平娶了张家女子以后,资财日益宽裕,交游也越来越广。

    刘邦都能这些人驾驭,说明刘邦驭人之术之高!

    一个有能力智慧的人是不会佩服一个没有能力没有智慧的领导者的;但只要你有足够诚意,尽管你不如下属,有能力智慧之人也不会拒绝你的。

    真正有能力智慧的领导者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从不会跟他比智慧和能力(因为较量会形成内耗局面);一个真正有地位的人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也不会用威势来压迫他(因为威势会滋生不满之心);一个真正强大的人驾驭有能力和智慧的下属,绝不会用蛮力来让他们屈服(因为蛮力会产生离心离德)。

    相门必有相,将门必有将。项羽,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住个人名,学剑只能和一个人对敌,要学就学克万人敌。”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非常高兴,但是只学个大概,不肯深加研究。

    曾经,秦始皇到会稽游玩,驾大船渡浙江,项羽与项梁一起观看,项羽自信地对项梁说:“秦始皇是可以被取代的。”

    项梁赶忙捂住项羽的嘴,说:“你不要胡乱说话,否则会给全族招来祸患。”项梁因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最终项羽不能上位,而刘邦能上位,何尝不是说明,我们不喜欢性格有明显缺陷的人,即使他能给你利益;我们更喜欢那些甜言蜜语、用到你的时候好话说尽的人,即使他在利用完你之后就把你像垃圾一样扔了的人。

    项羽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即使是吴中弟子,也都非常害怕项羽。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同年九月,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人全都造反,这是上天要亡秦的时刻,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我准备发兵,想要用你和桓楚为将。”

    当时桓楚在大泽逃亡,项梁说:“桓楚在逃亡,不知道他人在哪里,只有项羽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殷通一起坐下,说:“把项羽召来,让他奉命去找桓楚。”

    殷通同意后,项羽在项梁的指示下将殷通杀死。

    殷通不死,项梁难以发号施令,项梁是怀着对秦人的仇恨而起兵的。虽说他跟殷通的关系不错,殷通很早知道项梁的身份,他作为秦朝的地方大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项梁在他的眼皮底下活动。从职责来说,殷通是失职的。不过在秦二世时期,天下已经乱得一团糟,谁都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项梁手里提着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羽连杀将近一百人。

    毕竟当时的殷通是秦朝的官员,会稽的郡守,一郡之首在当时可不是小官,我们都知道项羽等人要造反。造反可是一个很大的罪名,虽已不到绝境很少会有人去造反。而项羽和项梁如果要造反就必须把自己逼入绝境,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杀掉秦朝的官员,彻底与秦朝为敌。所以生在会稽的殷通必然就是项梁和项羽的第一选择。

    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

    当时秦朝的气数已尽,各地出现许多起义军,如果会稽有起义军出现,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杀死郡守。身为会稽郡郡守的殷通自然不想坐以待毙,因此殷通决定先行起义反秦,桓楚和项羽都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人,是殷通可以合作的人,但是没有人知道桓楚这个人的行踪,所以殷通只能找项梁合作,于是他找项梁商议起兵反秦的事情,而项梁想要杀死殷通来获取他的权利。

    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侯、司马。

    于是,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为裨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秦二世二年六月,陈胜被杀,陈胜在大泽乡起义前,并没有做好准备、没有发动广大民众,没有秘密积蓄力量,起义后没有宣传消灭暴秦,废除苛政,简约治民的号召。

    在短时间内,起义军参加者多数是自发的,起义军不可能成为人数众多战斗力很强的劲旅。这支弱小的军队,又无杰出的将领指挥,同训练有素人数众多的秦军作战,其失败是必然的。

    项梁召集部下议事,居巢人范增前来告诉项梁,如果不立楚国后人而自立,一定不会长久。

    于是项梁听取范增的意见,在民间找到楚怀王之孙熊心,仍立为楚怀王。项梁自号武信君。

    秦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各地所有的人们都勇敢挺险来对抗秦始皇的暴政。项羽与叔父项梁认为这是个好时机。

    所以他们也准备起义,但是为了能够得到楚地人民的拥护,因此找来楚怀王的曾孙子熊心为王,熊心在楚国灭亡后就一直在民间放羊,不过项羽并没有想让熊心真的为王,只是得到一个象征的作用。

    从此熊心成为项羽拥护的楚怀王,也同时变成了一个傀儡。

    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早年投奔项梁于薛地,跟随项羽参加巨鹿之战、攻破关中,屡献奇谋,被项羽尊为“亚父”,后被封为历阳侯。

    七十反秦范增是居鄛人,平时在家,好出奇计。陈胜大泽乡起义时,他年届七十。

    不久,项梁率会稽子弟兵渡江而西,成为反秦斗争的主力,范增前往投奔,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反秦事业。范增和项梁相会于薛地。

    当时陈胜已被杀害,张楚大旗已倒,反秦斗争陷于低潮,项梁、刘邦等义军首领正相会于薛地,商议挽救时局的方针和策略。

    范增的到来适逢其时。范增见到项梁等将领,首先分析了陈胜所以失败的原因。

    他认为,秦灭六国,楚人的仇恨最深,人们至今还怀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怀王,因而“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是有道理的。

    而陈胜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国反秦的力量,导致其势不长。

    接着范增论证和提出了反秦的策略,他认为项梁渡江以来,楚地将领纷纷前来依附,就是因为项氏世代为楚将,人们以为他能复立楚国社稷。

    他建议应该顺从民众愿望,扶立楚王的后裔。项梁等人毅然接受了范增的提议,找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的楚怀王熊槐的孙子熊心,复立为楚怀王,草创了楚国政权。

    秦将章邯在定陶大破楚军,击杀项梁,紧接着渡河攻打赵国。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

    项羽迅速出击救赵的请求被宋义驳回,自己还碰了一鼻子灰,积怨成恨,怒火满胸,已经对宋义起了杀心。而宋义此时丝毫没有察觉,不仅对项羽没有丝毫防备,而且还做出了一件让全军将士都非常怨恨的事情。

    之前宋义出使齐国,和齐国君臣相处的非常融洽;此后正是因为齐国高陵君田显在楚怀王面前的极力举荐,宋义才能担任上将军;所以宋义决定和齐国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于是就让齐国聘请自己的儿子宋襄入朝为官。

    为了给儿子撑场面,宋义亲率大队人马,护送儿子宋襄到楚齐边境的无盐县(山东东平),沿途大肆宣扬庆祝。

    当时正值十一月隆冬季节,楚军所驻扎的安阳连日雨雪,彻骨生寒,而且楚军补给也出现问题,战士们挨冻受饿,而作为统帅,宋义无所作为,反而远行三百多里地只为给自己儿子摆阔,要知道,当时巨鹿距离安阳也就四百多里,这一举措激起全军将士的不满,也给了项羽起事的由头。

    不久,项羽斩杀宋义,掌握军政大权。公元前206年,当时为楚国武安侯的刘邦率军攻破武关,进入关中地区。

    而章邯因为受到赵高和秦二世的猜忌,一直得不到支援,而且与项羽交战总是失败而归,见大势已去,章邯率领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

    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并派人驻守函谷关,以防项羽楚军进关。

    项羽于巨鹿之战歼灭了秦军主力,向关中进发。

    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乃以武力破关直入,并推进至戏水之西。刘邦闻讯大惧,乃率其部10万人马撤出咸阳,扎营霸上,却未敢迎见项羽。

    当时项羽军兵力40余万人。刘邦手下将领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通报,称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委任秦王子婴为丞相,并将据有咸阳城内所有珍宝。项羽得此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分四路围攻刘邦。

    范增也劝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入关,财物丝毫不取,妇女没有一个宠幸,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

    我令人望气,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赶快攻击,不要错失良机。”

    项羽的叔父项伯得知范增的计划。由于他和刘邦的谋士张良有故,因此连夜前往刘邦军营,建议张良速逃亡,但张良决定报告刘邦。

    刘邦对此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并立刻向张良请教对策。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张良建议刘邦透过项伯的协助,减低项羽的疑心。

    刘邦召见项伯,以兄礼对待,并以联姻的承诺,请求项伯向项羽求情。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向项羽表达刘邦的善意,并建议项羽亦以礼相待。

    项羽承诺依从项伯的建议。刘邦第二天率领百多名骑兵会见项羽。

    樊哙与刘邦的交往甚密,曾与刘邦一起隐于芒砀山泽间(今永城东北)。

    与萧何、曹参共同推戴刘邦起兵反秦。待刘邦做了沛公,便让樊哙做了他的随从副官。

    黑猫白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福将英将,能打胜仗就是好将。樊哙跟随刘邦征战,出生入死,先是攻打胡陵、方与,在丰县一带打败了泗水郡监和郡守的军队,后又平定了沛县。

    俗话说: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在与司马橺在砀东作战时,樊哙表现英勇,斩十五首级,打退了敌人,被封为国大夫。抵抗章邯军队时,樊哙率先登城,斩二十三人首级。

    此后经常跟随刘邦出征,常立战功。攻入城阳,大破李由(李斯之子)的军队,一共斩首十六级,被刘邦赐上间爵。

    在围攻东郡守尉的战斗中,樊哙打退敌人,斩首十四级,俘获了十一人,得封赐五大夫。之后樊哙又破秦河间守军,赵贲、杨熊等的军队。

    这里顺便普及一下,所谓“以首计功”只是秦施行军功奖励政策的一部分,因为能上战场砍敌军首级的大部分是步兵。作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兵、骑兵要想砍敌人的首级不光费时费力还有可能搭上自己,弓弩手因为距离敌人太远想要夺取敌军首级更是难上加难。而军队的指挥官因为身负指挥之责,常常居于军队的中间发号施令,抢夺敌人首级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战场上,樊哙屡次冲锋陷阵,斩首有功,后又多有斩获而再加封赐。攻武关至霸上,樊哙率军斩杀都尉一人,首级十个,俘获一百四十六人,降二千九百人。

    刘邦率军入关,灭秦封关自守,欲依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约定称王于关中,这引起了项羽的不满,派当阳君英布等攻下函谷关,项羽入关后,驻军于戏西,欲击灭刘邦军。

    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项羽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这把项羽气得咬牙切齿,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因为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驻扎下来。

    俗话说:大官好见,小鬼难缠。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这句话,分明是挑起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误会,火上浇油,让矛盾加速升级!上边一阵风,下边一层浪。曹无伤这是背后戳人家刘邦的脊梁骨啊!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刘邦手下将领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通报,称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委任秦王子婴为丞相,并将据有咸阳城内所有珍宝。

    项羽得此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凌晨,分兵四路围攻刘邦。

    范增也劝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山东时,贪财好色。现在入关,财物丝毫不取,妇女没有一个宠幸,这表明他的志气不小。我令人望气,发现沛公呈现龙虎五彩的景象,这是天子之气。赶快攻击,不要错失良机。“

    项羽的叔父项伯得知范增的计划。

    由于他和刘邦的战迁讲谋士张良有故,因此连夜前往刘邦军营,建议张良速逃亡,但张良决定报告刘邦。

    刘邦对此消息感到非常震惊,并立刻向张良请教对策。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张良建议刘邦透过项伯的协助,减低项羽的疑心。

    刘邦召见项伯,以兄礼对待,并以联姻的承诺,请求项伯向项羽求情。

    项伯回到项羽军中,向项羽表达刘邦的善意,并建议项羽亦以礼相待。项羽承恋享击探诺依从项伯的建议。

    范增夜观星象,感有异动,认为有另一人会威胁项羽。

    范增认为刘邦对他有威胁,劝他小心刘邦,但项羽坚信刘邦只是小人物,不足为惧,对范增的好意,满不在乎。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樊哙早在刘邦入咸阳后,就力劝刘邦还军霸上,不要贪念秦宫奢丽的享受。

    待项羽兵临城下后,刘邦自度势单力薄,乃与张良率一百多随从赴鸿门谢罪,樊哙随往。

    项羽在鸿门设宴,酒酣之时,亚父范增预谋杀害刘邦,授意项庄拔剑在席上献舞,想趁机刺杀沛公。

    此时,席间只有刘邦和张良在坐,张良在帐外把行刺之事告诉了樊哙,樊哙持剑盾闯入项羽营帐,用盾撞倒拿着戟的士兵。

    双方于鸿门会面,刘邦对项羽称,自己能够进入关中实属侥幸,但有小人从中挑拨,使两人之间产生误会。

    项羽回应道:“是曹无伤派人向我说有这种事,否则我也不会来这里”。他随即邀请刘邦参加宴会。

    宴会开始时,项羽和项伯面东而坐、范增向南而坐。刘邦坐在范增的对面,张良则在项羽对面。

    接着,项羽又讲了解决反秦问题的措施,重点说道矫杀宋义,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章邯,坑杀20万秦兵,并具体地说:我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打石头、挖墙角、掺沙子。

    这里提到“打石头、挖墙脚、掺沙子”,并点到目标是“熊心答复”,项羽使人还报熊心。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于是佯尊熊心为义帝,徙于长沙郴县,而暗中令英布等人将其弑杀。显然是要解决刘邦“先入关中”的问题。

    宴会上,杀机四伏。范增不时向项羽打眼色,举起自己的玉佩3次,示意项羽尽快行动。项羽没有理会。

    范增于是传召项羽堂弟项庄,吩咐他在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项庄进入酒席之中,向项羽请求准许他舞剑为乐,并在项羽同意后立即拔剑起舞。项伯亦随即拔剑挥舞,并以身体阻挡项庄,使其无法攻击刘邦。

    张良立刻离开酒席,并通报在军门外的刘邦部将樊哙。樊哙带着剑和盾强行闯入酒席,向项羽怒目而视。

    项羽询问了樊哙的姓名后,称赞他为“壮士”,并吩咐从人赏赐樊哙一卮酒,樊哙一饮而尽。

    项羽又赏赐一只猪前腿,樊哙直接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剑把它切了之后吃。项羽问道:“壮士能否再饮酒?”

    在宴会上,樊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借机向项羽指出:楚怀王曾有言在先“先进入关中的人便可做关中王”。刘邦虽然先入关中,但并未立刻自立为王,而是退军等待项羽您的到来。

    他认为项羽是有意杀死刘邦,要求项羽打消这个念头。项羽并没有回应樊哙,只吩咐他就坐。

    刘邦称要上厕所,和樊哙一同离席。不久项羽派陈平召唤刘邦。刘邦认为应该先辞行,樊哙反对,认为现时的情况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能再拖延时间,并且说道:干大事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

    结果刘邦和樊哙带同夏侯婴、靳强和纪信等将领一同逃走。逃走前,刘邦吩咐张良把带来的一对白璧送给项羽、一对玉斗送给范增。

    张良回到席上,献上礼物,并代刘邦向项羽赔罪。项羽收下了璧玉,放在桌上;范增勃然大怒拔剑撞破了玉斗,怒骂道:“臭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们这些人如今要成他的俘虏了。”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河南省荥阳市,于是向项羽请和。

    项羽打算同意,范增说:“此时很容易就能击败汉军,如果现在把他们放走而去征服,以后一定会后悔的!”

    于是,项羽与范增急攻荥阳。刘邦的谋臣陈平抓住了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利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

    项羽的使者来了,刘邦叫人准备丰盛筵席,捧着佳肴正要进献,细看使者,故意假装惊讶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的使者,没想到却是项王的使者。”

    便更换佳肴,改以粗食供项羽的使者吃。使者回来报告项羽,项羽就怀疑范增与汉有私情,渐渐夺去范增军政大权。范增大怒,说:“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范增向项羽请辞道:“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

    项羽允许范增辞归。范增启程,未到彭城,背上生毒疮发作而死。

    民间传说范增是诈死,实际上已经乘着小船来到浙江省天台县的九遮山,隐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

    但他依然关心国事,最终,当项羽自刎乌江消息传来,他大哭:“这小子不听我的话,终会有今天的失败!”于是人们知道他就是范增,因避免招人嫌疑,不久人去洞空,范增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