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2章 诛晁错,清君侧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

    《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真正厉害的人,一定明白,只有不去争,不去抢,才能大得,才有大运。

    真正的运气,真正的实力,真正的成就,一定不是靠争来得到的。

    因为只有真正让自己明白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发展的底层逻辑。最后就会发现,一切的一切,最好的状态一定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也是自然而然的。

    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书,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

    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唐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以清君侧为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叛乱后称帝,757年,被其子谋杀。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

    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一提到“清君侧”,恐怕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

    “清君侧”似乎成为中国历史上造反、叛乱的最佳理由。以至于到了近代,皇帝都没有了,东北军的郭松龄造反时还在用“清君侧”。

    这个名头这么好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清君侧”这个词是哪位大神发明的,他又干过什么什么事情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发生在西汉,吴王刘濞打出了这一旗号颇有政治眼光,不仅差点改写历史,而且还为后世叛乱者提供了一块完美的道德遮羞布。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他父亲是刘邦的二哥刘仲。因为镇守边关不利,刘仲被从代王的位置上贬为合阳侯,刘濞因此也受到牵连。

    所以他本是没有机会封王的,可是命运之神就偏偏青睐于他。

    英布叛乱中,荆王刘贾被杀,吴楚之地缺少猛将镇守。

    此时刘邦儿子尚在幼年,刘姓子孙中只有刘濞一人可堪此任,而且刘濞在平叛中还立下战功,于是刘濞就被封为吴王,统管东南三郡五十三城。

    吴王刘濞的封地不仅可以临海煮盐,而且豫章郡还有大量铜矿。在古代谁掌握了铜矿和盐田,就等于谁种了棵摇钱树,两样俱全的吴王刘濞绝对是西汉各个诸侯王中最富有的。

    每当朝廷要征发徭役,刘濞都为百姓垫资用以替代徭役,使得封国中的百姓都十分拥戴他。

    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损害了西汉朝廷在东南的威望和利益。

    汉文帝在世时,晁错就多次建议削减刘濞的封地,但是汉文帝宽厚仁慈,他认为吴王刘濞是因为皇太子刘启失手错杀了吴太子刘贤,才让刘濞一直心怀不满,所以不忍对其惩罚。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也跟着从太子家令晋升为御史大夫。

    汉景帝就是那个因为弈棋而杀死吴太子的刘启,他本就和吴王结下了冤仇,现在又有心腹上疏《削藩策》,所以立刻将矛头对准了吴王刘濞。

    汉景帝还在与近臣们商讨削藩之事时,听到风声的吴王刘濞就开始联络各诸侯国准备叛乱了。

    当朝廷削减吴王封地的诏书下达后,吴王刘濞果然和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楚王和赵王一同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在国内征集了30万大军,并派使者前往各国公布晁错罪状。刘濞声称朝廷有贼人专权,残害刘氏骨肉,危害国家社稷,而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所以他打出的旗号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清君侧”一词源自《公羊传》中的“逐君侧之恶人”,经过刘濞一加工就成了造反者的最佳政治策略。

    要说刘濞这个人确实有能力,他这一句“清君侧”确实打到了晁错的七寸之上。

    刘濞在檄文中说晁错“无功天下”,直接把晁错同朝廷重臣之间的矛盾公开化。

    晁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劳,仅凭太子宠臣的身份,却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他这种火箭式的提升速度,让朝中大臣们对他十分不满。

    果然,晁错的政敌袁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晁错。此时的袁盎已经因私受吴王财物,而被晁错下狱治罪,多亏汉景帝开恩才免于处罚,被贬为庶民。

    吴王刘濞起兵谋反的消息传到长安时,袁盎立刻找到汉景帝。

    他对汉景帝说:“吴王刘濞虽然声势浩大,但是不足为虑,只要诛杀晁错,恢复诸王原有封地,就能够兵不血刃地平定七国之乱。”

    刘濞为了这一天准备了二十年,所以吴军一开始势如破竹。汉景帝在情急之下居然误以为错杀晁错一人,便可安天下。

    在袁盎献策的十几天后,汉景帝设计召见晁错,将其逮捕。

    晁错被腰斩时,身上穿的朝服都还没有来得及脱下,可见当时汉景帝对尽快退兵是多么的急切。

    晁错被杀,吴王刘濞并没有因此退兵,反而自称“东帝”,汉景帝的幻想也随之破灭。

    此时的叛军已经占领东南,兵锋直指长安。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汉景帝想起了父亲在临终前曾对他说:“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于是汉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出平定叛乱。

    不得不说,吴王刘濞的政治远见还是十分敏锐地,一句“清君侧”差点让汉景帝自毁长城。杀晁错可谓是亲者恨仇着快的败笔,对内让大臣不敢进言,对外替吴王除一强敌。

    如果不是周亚夫力挽狂澜,也许汉朝的历史真的会被吴王改写。

    “清君侧,诛晁错”这是西汉时期七王之乱时期,七个反王提出的口号,因为这一口号,晁错被腰斩,时期是汉景帝时期,在这一时期的晁错为什么这么招人恨呢?

    晁错招人恨的原因是因为《晁错论》,《晁错论》的主要观点就是削减这些蕃王的地盘,约束军队的数量,提出了各种的条条框框,这样的情况下影响了各个蕃王的利益,于是有些蕃王就变成了反王,其中为主的吴王刘濞最为厉害,这个刘濞不仅仅因为削减实力而反,同时也因为自己的儿子被汉景帝刘启给打死了,这也让刘濞怀恨在心,新仇加旧恨让刘濞成为了反王。

    同时晁错遭人恨的原因不仅仅出现在蕃王之间,同时也出现在朝廷中。

    在汉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晁错就是太子门上的臣子,这个时候的晁错学问非常的大,不仅仅精通法家学说,同时还精通儒家学说,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才,太子和他的家人也都很佩服这个大臣,被称为“智囊”。

    太子继位后,晁错就成为了重臣。

    这个时候的汉朝实行的是道家思想,讲究的是无为而治,这点和法家的想法,儒家的想法有冲突,在加上晁错不断的进谏提建议,这让汉朝的群臣都十分的反感,其中的丞相申屠嘉就怀恨在心,就想找机会杀掉晁错。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机会,因为晁错拆了庙墙,但是申屠嘉的计策没能得逞,最后得病死了。

    晁错这个时候被升职了,于是就变得更加的显贵了,同时,朝臣也变得更加的记恨晁错了。

    可以说晁错的死不仅仅因为七王之乱,同时还因为他的思想也社会冲突,晁错本身是法家思想,这一思想主张的是变法和律法,后来又学习了儒家的思想,这一思想主张的是入朝为官,忠于君,再加上后来的平步青云,让晁错有些骄傲自满。

    于是就经常的提建议,一方主张变,另一方面就是忠君,而这都不是道家思想主张的,这也就让晁错成为了众矢之的,而诛晁错清君侧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虽然后来汉景帝后悔不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想,让晁错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早晚晁错也会因为自己的错误把自己害死。

    可以说晁错的死有一部分是历史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主张有悖当时主流思想,但从另一方面去想,如果没有晁错论的话,等到蕃王反叛的时候,估计就是汉王朝末日了。

    窦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

    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

    但迫于皇太后王娡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

    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

    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汉景帝四年,汉景帝立刘荣太子,派窦婴担任太子的太傅。

    汉景帝七年,刘荣被废,窦婴多次为刘荣争辩都没有效果。

    窦婴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但没有人能说服他回到京城来。

    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窦婴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脚罪廷亲信的是太后阀朽辨。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

    窦婴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汉景帝像过去一样。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窦婴当丞相。

    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

    终于没有任用他,境誉连蒸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

    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窦婴的子孙辈一样。

    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娡认为他有才能。

    汉景帝后三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被封为武安侯。

    田蚡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汉武帝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

    籍福劝田蚡说:“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

    田蚡于是就委婉地告诉王太后暗示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便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

    籍福去向窦婴道贺,就便提醒他说:“您的天性是阿海乌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马上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窦婴不听从他的话。

    窦婴和田蚡都爱好儒家学说,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王臧担任郎中令。

    把鲁国人申培迎到长安来,准备设立明堂,命令列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废除关禁,按照礼法来规定吉凶的服饰和制度,以此来表明太平的气象。

    同时检举谴责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好的人,开除他们的族籍。

    这时诸外戚中的列侯,大多娶公主为妻,都不想回到各自的封地中去,因为这个缘故,毁谤魏其侯等人的言语每天都传到窦太后的耳中。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则努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的学说,因此窦太后更加不喜欢窦婴等人。

    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汉武帝不要把政事禀奏给太后。

    窦太后大怒,便罢免并驱逐了赵绾、王臧等人,还解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了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窦婴、田蚡从此以列侯的身份闲居家中。

    田蚡虽然不担任官职,但因为王太后的缘故,仍然受到汉武帝的宠信,多次议论政事,建议大多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了窦婴而归附了田蚡,田蚡日益骄横起来。

    建元六年,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为丧事办得不周到,都被免官。

    于是任用田蚡担任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天下的士人有郡守和诸侯王,就更加依附田蚡了。窦婴自从窦太后去世后,被汉武帝更加疏远不受重用,没有权势,诸宾客渐渐自动离去,甚至对他懈怠傲慢,只有灌夫一人没有改变原来的态度。

    窦婴天天闷闷不乐,唯独对灌夫格外厚待。

    窦婴失去权势,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

    灌夫也想依靠窦婴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

    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田蚡,田蚡随口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

    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

    田蚡答应了。

    灌夫详细地告诉了窦婴,就像他对田蚡所说的那样。

    窦婴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

    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候。

    等到中午,不见田蚡到来。

    窦婴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

    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田蚡。

    田蚡之前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

    等到灌夫来到门前,田蚡还在睡觉。

    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

    田蚡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你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

    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田蚡,田蚡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

    窦婴便扶灌夫离去,向田蚡表示了歉意。田蚡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田蚡曾经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

    窦婴大为怨恨地说:“我虽然被废弃不用,将军虽然显贵,怎么可以仗势硬夺我的田地呢!“不答应。

    灌夫听说后,也生气,大骂籍福。

    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自己编造了好话向田蚡道歉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还不能忍耐吗,姑且等待着吧!“

    不久,田蚡听说窦婴和灌夫实际是愤怒而不肯让给田地,也很生气地说:“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人,我救了他的命。我服事魏其侯没有不听从他的,为什么他竟舍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灌夫为什么要干预呢?我不敢再要这块田地了!“

    田蚡从此十分怨恨灌夫、窦婴。

    元光四年的春天,田蚡向汉武帝说灌夫家住颍川,十分横行,百姓都受其苦。请求汉武帝查办。

    汉武帝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也抓住了田蚡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钱并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宾客们从中调解。双方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和解。

    同年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王后下了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拜访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去。

    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为酒醉失礼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来又和我有嫌隙。“

    窦婴说:“事情已经和解了。“

    硬拉他一道去。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起身敬酒祝寿,在坐的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

    过了一会儿,窦婴起身为大家敬酒祝寿,只有那些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半数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高兴。他起身依次敬酒,敬到武安侯时,武安侯照常坐在那里,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不能喝满杯。“

    灌夫火了,便苦笑着说:“您是个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

    田蚡不肯答应。

    敬酒敬到临汝侯灌贤,灌贤正在跟程不识附耳说话,又不离开席位。

    灌夫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便骂灌贤说:“平时诋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祝寿,你却学女孩子一样在那儿同程不识咬耳说话!“

    田蚡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

    灌夫说:“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

    座客们便起身上厕所,渐渐离去。

    窦婴也离去,挥手示意让灌夫出去。

    田蚡于是发火道:“这是我宠惯灌夫的过错。“

    便命令骑士扣留灌夫。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

    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武安侯便指挥骑士们捆绑灌夫放在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诏令的。“

    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

    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头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都判决为杀头示众的罪名。

    窦婴感到非常惭愧。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获释。田蚡的属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跑、躲藏起来了,灌夫被拘禁,于是无法告发田蚡的秘事。

    窦婴挺身而出营救灌夫。

    他的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家的人作对,怎么能营救得了呢?“

    魏其侯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

    于是就瞒着家人,私自出来上书给汉武帝。

    汉武帝马上把他召进宫去,窦婴就把灌夫因为喝醉了而失言的情况详细地说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处死刑。

    汉武帝认为他说得对,赏赐窦婴一同进餐,说道:“到东朝去公开辩论这件事。“

    窦婴到东宫,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而田蚡却拿别的罪来诬陷灌夫。

    田蚡接着又竭力诋毁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的罪。

    窦婴思忖没有别的办法对付,便攻击田蚡的短处。

    田蚡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才得以做皇上的心腹,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我所喜欢的不过是歌伎艺人、巧匠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的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论,腹诽心谤深怀对朝廷的不满,不是抬头观天象,就是低头在地上画,窥测于东、西两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故,好让他们立功成事。我倒不明白魏其侯他们到底要做些什么?“

    于是汉武帝向在朝的大臣问道:“他们两人的话谁的对呢?“

    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中,身受创伤几十处,名声在全军数第一,这是天下的勇士,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恶,只是因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死刑的。魏其侯的话是对的。丞相又说灌夫同大奸巨猾结交,欺压平民百姓,积累家产数万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丞相的话也不错。希望英明的主上自己裁决这件事吧。“

    主爵都尉汲黯认为窦婴对。

    内史郑当时也认为窦婴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回答汉武帝。

    其余的人都不敢回答。

    汉武帝怒斥郑当时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天当廷辩论,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

    于是起身罢朝,进入宫内侍俸王太后进餐。

    王太后也已经派人在朝廷上探听消息,他们把廷辩的情况详细地报告了王太后。

    王太后发火了,不吃饭,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竟敢都作践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后,都会像宰割鱼肉那样宰割他了。再说皇帝怎么能像石头人一样自己不做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随声附和,假设皇帝死了以后,这些人还有可以信赖吗?“

    汉武帝道歉说:“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在朝廷上辩论他们的事。不然的话,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了。“

    这时郎中令石建向汉武帝分别陈述了窦婴、田蚡两个人的事情。

    汉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窦婴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犯了欺君之罪行。被弹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

    汉景帝时,窦婴曾接收过他临死时的诏书,那上面写道:“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定罪要灭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汉武帝说明这件事。

    窦婴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接受遗诏的事,希望再次得到汉武帝的召见。

    奏书呈送汉武帝,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

    这道诏书只封藏在窦婴家中,是由窦婴的家臣盖印加封的。

    于是便弹劾窦婴伪造先帝的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的罪。

    元光四年冬天,灌夫和他的家属全部被处决了。

    窦婴过了许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愤慨万分,患了中风病,饭也不吃了,打算死。有人说汉武帝没有杀窦婴的意思,窦婴又开始吃饭了,开始医治疾病。有流言蜚语,制造了许多诽谤窦婴的话让汉武帝听到,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将窦婴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

    审食其,是刘邦的同乡,沛县人。以舍人身份照顾刘邦的妻子儿女,渐为吕雉所亲信。

    后被封为辟阳侯,因得幸于吕后,被汉惠帝发现,想要诛杀之。但其朋友朱建帮助他躲过一劫。

    高祖六年,封辟阳侯。高祖八年,赵王张敖暗杀高祖未遂事发,赵王所献的美人赵姬受高祖宠爱正怀孕,也连坐下狱。

    她弟弟请审食其说服吕后放了他姐姐,吕后嫉妒,审食其没有尽力争取。

    此女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

    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叛乱的计划被高祖得知,遂派审食其和御史大夫赵尧去迎卢绾,卢绾称病不朝。

    刘邦驾崩后,吕后与审食其商议:“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于是秘不发丧,计划诛杀诸将。

    郦商知道后对审食其说:“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

    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

    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吕后才为高祖发丧,没有大开杀戮。

    汉惠帝七年为典客,翌年为左丞相。

    左丞相不管理政务,而像郎中令一样在宫殿内监视,官僚奏事通过他的决裁。

    审食其在陆贾的建议下,通过援助平原君朱建母亲的丧事而结交朱建,后来有人在惠帝面前诋毁审食其,审食其被下狱,即将处死,吕后为避嫌而不出面救他。

    审食其求救于朱建,朱建佯装不理,但私下游说汉惠帝的宠臣闳孺,称惠帝一旦杀了吕后的男宠审食其,吕后势必处死闳孺来报复,闳孺恐惧,便说服惠帝释放审食其。

    审食其在狱中,起初因朱建不来见自己而以为朱建背叛了自己,非常生气,出狱后才大惊。

    吕后八年,吕后死后,审食其任太傅。

    吕氏一族伏诛时,审食其因陆贾、朱建之力而免于被杀,再任丞相,汉文帝即位不久被罢免。

    文帝前三年,淮南王刘长恨审食其没有帮他母亲,于是前往审食其府上求见。

    审食其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对外宣称是诛杀诸吕余党。

    审食其谥幽侯。

    审平:在审食其继为辟阳侯,汉景帝二年以谋反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