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贰部:文治武功 第28章 将军令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将军一般被分为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等不同职位。

    前将军是负责指挥前线作战的将军,掌握着最前沿的指挥权。后将军则是负责指挥后方的将军,主要负责后勤和保障工作。

    左将军和右将军则分别负责指挥军队的左翼和右翼。偏将军则是负责一些特殊任务的将军,例如掩护、突袭、斩将等。

    另外,骠骑将军督领全国兵马,骠骑将军拥有调遣全国兵力的特权,能够从不同地区调动军队,以支持或防御国家的重要行动,而且骠骑将军负责保卫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生命安全,并保护皇室的财产和尊严。

    李广和程不识都是汉武帝时的大将,但两个人治军的风格迥异。在这里举他们两个人做例子,是想谈一谈领导的方式与风格对事业的影响。

    李广是有名的飞将军;程不识,可能除了专门研究秦汉史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听说过他。其实在汉朝前期,特别是汉武帝时代,两个人是齐名的。

    他们一个是现在河北省的太守,一个是今天山西省北部的太守。

    当时的太守大多是边境上的守将。李广是名声很大的人物。

    李广训练部队以恩义相结,不重纪律,因此每位将领都与他交情好。

    作战时,他的行军布阵采用自由的作风,不拘一格,他所带领的骑兵非常精良,以机动性代替当时中国传统的行军布阵,所以李广的部队常常获胜,有时即使士兵比较少,也能以少制众,反败为胜。

    李广时常带领少量精锐突击队突袭匈奴,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其实,李广的做法不是带领大兵团作战的方式。

    打匈奴时,大军五道出击,武帝不让他领导正面的军队,只让他率领辅助部队,未尝没有道理。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悲剧,造成他的英雄事迹的传诵。

    程不识和李广相比,有鲜明的特点。

    他是非常严谨的将领,将部队按照最严格的纪律训练,分成部伍,有职责明确的层级指挥系统。

    部队出战时,总是处在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戒备状态。

    他的军队以步兵为主,行军很慢,但很坚实。

    凡是他率军作战,前面一定有斥候,左右一定有掩护,一队一队互相呼应,互相照管,安营扎寨很有章法。

    行动起来,全军一起行动;扎下营来,敌人冲不动。

    他从未让匈奴人得逞,但自己也没有取得过重大的胜利。

    程不识应当算是极为稳重的将领。

    在西汉,人们都知道程不识是名将,因为他战不败。

    而李广呢,不是大胜,就是大败,就好比在赌场赌钱,不是大赢,就是大输。

    程不识则能够不断地积累胜利。

    李广、程不识代表了两种指挥管理的典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这两个人之间难作必然的好坏评断。

    就亲和力与团结力来说,李广军队的五千人可以顶五万人来用,而程不识的一万人则永远是一万人,但也是不至于轻易被打垮的。

    程不识指挥军队的风格在汉朝延续了很长的时期,所以汉朝时“军中只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

    换句话说,指挥的命令只能下达到第二级,无法下达到第三级以下。

    这样的部队非常坚实,但扩张性与活动性都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这两类例证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具体说来,居上风的时候,李广的军队较容易成功。

    平常的时候,程不识的作风可以维持不败。

    最好的方法是适当地调和这两种风格,但如何调和则是另一门大学问。

    从一般情况来看,如果我们不知道眼下的局势如何,还是选择程不识那种类型的人才或者采取程不识那样行事的作风比较稳妥一些。

    所以说,真打仗,宁可学程不识,不可学李广。

    苏建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安县境内)人。

    西汉将领。武帝时历任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

    元朔二年,苏建以校尉随车骑将军卫青北击匈奴,收复黄河以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河套一带地区,以军功封平陵侯。

    西汉在这一区域设置朔方郡与五原郡,从关东迁徙10万人屯垦朔方,并筑朔方城。

    苏建主持筑造朔方城事宜,并擢任卫尉。五年与六年,苏建先后以游击将军、右将军多次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

    在一次战斗中,苏建与赵信率3000多骑兵与匈奴数万骑兵相遇,经一天激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苏建只身逃归,依军法当斩,赎为庶人。后出任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元朔二年,苏建以校尉的身份跟随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因战功受封为平陵侯,食邑一千一百户。朝廷派苏建率军修筑朔方城。

    元朔五年春天,朝廷派兵攻打匈奴,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

    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一作骁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都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一同由朔方出兵。

    不久,汉军击败匈奴,俘获匈奴小王十多人,匈奴民众一万五千多人,牲畜数以千百万头,然后凯旋而归。

    元朔六年二月,朝廷派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合骑侯公孙敖为中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翕侯赵信为前将军,卫尉苏建为右将军,郎中令李广为后将军,右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均隶属大将军卫青,共计十多万骑兵。

    此次战役,汉军共斩杀匈奴三千人。

    元朔六年四月,卫青再次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杀死匈奴一万多人。

    苏建与赵信的军队合为一军,共三千多骑兵,独遇匈奴单于的兵马,交战一天多,军队即将全军覆没。

    赵信原是匈奴人,投降西汉后受封翕侯,看到军情危急,匈奴又来诱降,于是带着剩余的近八百骑兵,跑到匈奴单于那里投降。

    苏建的军队全部损失,只身一人逃回,来到卫青那里。

    卫青就苏建的罪责征询军正闳、长史安和议郎周霸等人意见,苏建应该定什么罪。

    周霸说:“大将军出征以来,还未杀过副将,现在苏建弃军而逃,可以斩苏建以表明大将军的威严。“

    闳和安都说:“不能这样。兵法说:'两军交战,兵力少的一方即使坚决拼搏,也要被兵力多的一方打败。'

    这次苏建以几千军队抵挡匈奴单于的几万人马,奋战一天多,军队伤亡殆尽,也不敢对朝廷有背叛之心,自动归来。

    回来而被杀掉,这不是告诉将士们如果打了败仗不可返回汉朝吗。不应当杀苏建。“

    卫青说:“我侥幸以皇亲身份在军中当官,不愁没有威严,而周霸劝说我树立个人的威严,大失作为人臣的本意。何况即使我的职权允许我斩杀有罪的将军,凭我尊宠的地位也不敢在国境外擅自诛杀,而应将情况呈报天子,让天子自己裁决,以此表示做臣子的不敢专权,不也是可以的吗?“

    军吏们都认为卫青说的很对,于是将苏建关押起来,送往汉武帝巡行所在之地。

    苏建因出钱赎罪,于是免除他的死罪,废为平民。

    后来苏建担任代郡太守,最终死在代郡太守的官任上,死后葬于大犹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