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7章 学者型官员

    西汉王朝230年,真正以儒生出身担任丞相的,有汉武帝时代的公孙弘、汉昭帝时代的蔡义,汉元帝时期的韦贤、韦玄成,汉成帝时期的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汉哀帝时期的孔光、平当,汉平帝时期的孔光、马宫,王莽新朝时期的平晏。

    他们这些儒生丞相,几乎都是皇帝的教师,同时,他们这些儒生丞相又几乎都是各门儒家经典学说的领军人物。

    比如,公孙弘是《公羊春秋》学派的领军人物,蔡义是《韩诗》的领军人物,韦贤和韦玄成是《礼》、《尚书》和《诗》的领军人物,匡衡是《诗》的领军人物,平当是《论语》的领军人物,翟方进是《春秋》的领军人物,孔光是《尚书》的领军人物,马宫是《春秋》领军人物。

    而且,他们这些学派的领军大师,均以自己师门学派在朝廷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党羽。

    汉元帝以降,由于汉元帝公开和大张旗鼓的崇儒,因此,大批齐鲁儒生不但进京做官,而且,儒生丞相大量增加。

    这些儒生丞相最大的特点,是他们普遍喜欢搞意识形态斗争,却又大多疏于治国实干,这样,就在汉元帝以降把汉王朝迅速推向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以礼文治国的政治历史时期。

    但是,儒生丞相们的疏于政事却又将天下陷入到了一个越来越贫困和动乱的历史岁月!

    西汉王朝230年,被后世史家单独称之为“儒宗”的有三人,一是汉初的奉常和汉惠帝的老师叔孙通,一个是汉武帝时代的言官董仲舒,一个就是汉成帝时期的丞相翟方进。

    说学问,虽然翟方进号称当时的名儒,但是,这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方进虽受《谷梁传》,然好《左氏传》、天文星历,其《左氏》则国师刘歆,星历则长安令田终术师也”(《汉书·翟方进》)。

    由此可见,当时的翟方进在学问上并不是什么大家人物,他虽然喜好治学当时的冷门学说《左氏春秋》。

    但是,当时治学《左氏春秋》的大当家,则是新朝的国师刘歆。

    如果从政治业绩上看,翟方进和孔光都是当时朝野中知名的“不通政事”的腐儒丞相,这正如史书记载的那样“郡中追怨方进(《汉书·翟方进》)。

    特别善于搞人事斗争的翟方进翟方进属于中国历史上的那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读书人楷模之一。

    只不过他的成名成家的阅历没有匡衡的“凿壁偷光”那么出名而已。

    根据史书记载,翟方进少时家境贫贱,父亲虽然经过苦读书成为了郡文学

    但是,在翟方进十二岁那年,他的父亲则死亡了,年幼的翟方进只好随同继母生活。

    由于家景太贫穷,所以,翟方进后来就辍学到衙门中去当了名跑差小吏。

    但是,由于翟方进生性太迟钝,所以,不会办事的他经常被衙门中的其他高级吏员所打骂欺辱。

    翟方进很自卑,也可能当时有自暴自弃的情况,于是,他的继母就带领他去一个老人的家中作质询。

    没有想到,这个老人见了翟方进以后就说:“小吏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汉书·翟方进传》)。

    这下,“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

    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史书没有具体讲述翟方进在京城长安中求学的阅历。

    但是,通过以上短短的几句介绍,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翟方进自听从了老人的鼓励之言之后,他就不愿意甘当衙门中的小吏了,而是辞职去了京城长安求学。

    他的后母担心他年幼,便随同他去了京城,后母以编织鞋履上街买卖以供给他的读书费用。

    娘俩如此这般的艰苦度日,终于苦出了头。

    后来,翟方进成为了京城求学学子中的佼佼者,并在国家举士考试中名列甲科。

    不久,在地方上选拔他成为了“明经”功名之后,他就被朝廷任命为光禄勋属官的议郎了,“议郎”这个职务就算是皇帝近臣了,也很容易放任外官。

    “郎官”是当时国家专门贮备未来高级官员的场所。

    史书记载说,“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

    再三奏事,迁为丞相司直。

    方进于是举劾庆曰:“案庆奉使刺举大臣,故为尚书,知机事周密一统,明主躬亲不解。

    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

    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

    庆坐免官。”

    翟方进进京担任丞相司直官员之后,他所干的第一个政治业绩,就是他于汉成帝的河平年间,以儒家礼仪的意识形态的评判标准参倒了当时国家的监察高官的司隶校尉陈庆。

    说起这汉成帝的河平纪年,倒是应该引起读者注意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河平”纪年年号就可以说明当时的皇帝汉成帝还并不是那种纯粹的热衷于搞政治意识形态斗争的君主。

    这个河平年号,就是汉成帝专门为褒奖治水有功的王延世而特别举行的。

    史书记载,“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泛滥兖、豫,入平原、千乘、济南,凡灌四郡三十二县,水居地十五万余顷,深者三丈,坏败官亭室庐且四万所。

    御史大夫尹忠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忠自杀。

    遣大司农非调调均钱谷河决所灌之郡,谒者二人发河南以东漕船五百叟,徙民避水居丘陵,九万七千余口。

    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

    三十六日,河堤成。

    西元前28年的汉成帝的建始五年,中原32个县连续遭遇了特大暴雨洪水自然灾害。

    当时,有的地区中的积水已经达三丈深,大量农田被淹没,朝廷告急,百姓民不聊生。

    当时,负责治水的校尉王延世使用了蜀郡都江堰中的治水方法终于治理住了这场特大水患,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王延世是当时犍为郡的资中人,就是四川省资阳人,犍为郡属“三蜀”之一。

    所以,王延世应该对蜀郡地区中的都江堰的治水故事是很了解的,他当时在中原地区使用的治水方法,就是来自于都江堰治水方法。

    中国历朝历代中,皇帝为褒奖治水有功人员而特意改年号,那是极其罕见的。

    这也说明,当时的汉成帝并非是个以政治意识形态治国的荒唐君王。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翟方进会连连升迁高官呢?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这也说明,当时的汉王朝朝廷中的一批热衷于搞意识形态斗争的儒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气候,他们已经开始左右了国家政治格局和走向,翟方进后来之所以被朝廷中的许多儒生官员一致推选成为丞相,就是最好的说明!

    史书记载说,就是在河平年间之中,已经被提拔成为丞相司直的翟方进随同皇帝去甘泉宫,途中,他的车马走入了当时国家有明令禁止驶入的“驰道”中,因为,当时国家规定,“驰道”是国家专门用以皇帝祭祀和军事急报使用的专道,一般人都不得使用,即使是太子在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之前,也不能够自作主张的使用。

    当时的翟方进绝对不会不知道这个规矩,但是,由于他急于追赶皇帝车队,于是,他的车队就驾驶进了“驰道”之中了。

    司隶校尉陈庆是专门负责监察国家官员失职犯禁事情的。

    所以,翟方进的车队就被陈庆的下属抓了个正着,并没收了翟方进的车马。

    这,就让翟方进结仇了陈庆了,他一直伺机报复陈庆。

    后来,陈庆在与主管国家司法的廷尉范延寿闲谈的时候,说自己过去当皇帝秘书的尚书的时候,曾经因为一次忘记而将一份奏章耽误了一月之久。

    谁知道,这个闲谈不知道怎么被翟方进听闻到了。

    于是,翟方进急忙借机报复陈庆,他上奏皇帝说:“案庆奉使刺举大臣,故为尚书,知机事周密一统,明主躬亲不解。

    庆有罪未伏诛,无恐惧心,豫自设不坐之比。

    又暴扬尚书事,言迟疾无所在,亏损圣德之聪明,奉诏不谨,皆不敬,臣谨以劾。”

    这就给陈庆上纲上线了,说过去担任尚书的陈庆利用职权对皇帝大不敬,还弄权皇帝等等,如此大罪名,这陈庆就被皇帝立即撤职了。

    紧接着,翟方进又开始陷害另外一个司隶校尉涓勋了。

    涓勋担任司隶校尉之后,他因为种种原因一直不愿意去拜谒当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但是,涓勋与光禄勋辛庆忌的私交又很多

    有一次,他看见成都侯王商的车队过来,他还特意下车静立以待王商的车队走过。

    这本来也算不上什么,也没有违反当时国家任何规定,顶多就算是涓勋有点自己的个人好恶小脾气而已。

    但是,翟方进就抓住此事上纲上线了,当时,围绕翟方进拿着儒家经典去打棍子和扣帽子,朝廷中的一些正义人士也站出来批评了翟方进

    当时,太中大夫平当指责翟方进为人为官都不正派,还像特务一般的探听陈庆和别人的私语,然后又打别人小报告。

    然后,这翟方进又攻讦涓勋。平当也是当时的名儒。

    但是,不知道这汉成帝是怎么回事情,他明明是个重视政治实干业绩的皇帝,可能是他出于政治权谋的原因吧,他当时还是支持了翟方进,认为翟方进弹劾别人的话都很是符合经儒家典学说的,这样,就把涓勋也给撤职了。

    当时,因为翟方进在一年之中就以打棍子扣帽子的手法收拾掉了两个朝廷中的监察官员司隶校尉,于是,满朝皆惊惧,这样,翟方进就越发得意了。(《汉书·翟方进传》)。

    当时,丞相薛宣告诫自己的属下说,按照翟方进这样的当官路子和时代潮流,恐怕他接任我的丞相,那是早晚的事情呀。

    汉成帝永始二年,翟方进被提拔成为了御史大夫,这个官职是三公之一了,仅仅次于丞相。

    不久,因为广汉郡发生了郑躬农民起义事件,丞相薛宣因此被撤职成为了平民。

    而翟方进也因为办丧事骚扰老百姓而受到降职处分。

    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丞相位置空缺,当时皇帝让群臣推选新丞相,人们把翟方进推举成为了丞相。

    在翟方进担任高官期间,倒在他嘴下的人分别有陈咸、朱博、销育、逢信、孙闳等人,甚至连汉成帝的舅舅红阳侯王立也差点就被翟方进收拾掉了。

    其这一系列被翟方进攻击过的人中,陈咸的遭遇最曲折。

    陈咸本是汉成帝时代的名吏,担任过许多地方的主政官员,他的为官和政治经验十分丰富,照理说,绝对不应该论到翟方进当丞相。

    所以,当时的翟方进非常害怕像陈咸这样的人进入国家高级官员阶层,因为,一旦让陈咸这样的人担任了靠近皇帝的高官,他们的政治业绩肯定非常杰出,仅仅靠耍嘴皮子的儒生高官就没有什么戏可唱了。

    史书记载说,“后方进为京兆尹,咸从南阳太守入为少府,与方进厚善。(《汉书·翟方进传》)

    当时,国家要选拔御史大夫,陈咸、逢信和翟方进都属于被推举人选,皇帝征求高官们对这三人的意见,大家都赞誉陈咸和指责翟方进,这样,翟方进就对别人记仇了。

    后来,翟方进被汉成帝任命成为了新丞相。

    但是,翟方进依然不放过陈咸和逢信这两个昔日的竞争对手,当时,匡衡、王商和翟方进都在陷害朝廷打功臣陈汤,他们这些人使用儒家标准给陈汤栽赃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因此,糊涂的汉成帝竟然答应了匡衡、王商和翟方进对陈汤的陷害要求,不仅仅严厉处分了陈汤,还把一代大功臣驱逐到敦煌边地去充军了。

    由于陈咸二人与陈汤交好,这样,在陈汤遭遇莫须有陷害之后,这翟方进就顺势要搞株连而收拾陈咸二人了,使用莫须有罪名把陈咸也给陷害撤职了。

    随后,翟方进还不放过昔日与他竞争过高官的陈咸等人,在陈咸又被皇帝启用为光禄大夫之后,明显看得出来,史家对翟方进非常厌恶,《汉书·翟方进传》几乎就是一部列数翟方进的传记。

    这样带有明显是非评价倾向的传记到底出于谁手呢?

    恐怕其多半是出于当时的史学家扬雄之手,因为,汉书有很大部分,其实并非班彪、班固父子所著作,而是扬雄所著作,这正如王充所披露的那样(《论衡·须颂篇》)。

    这就是说,是西汉末期的史学家扬雄著作了自汉宣帝到汉平帝时期的史书,班彪与班固父子不过是继续了扬雄的史书的工作而已。

    翟方进最让后世诟病的莫过于他协助匡衡和王商陷害一代大忠良的陈汤了。

    陈汤是汉元帝的戍边校尉将军,他组织和带领西域汉军和其他少数民族友军远地奔袭到外国作战,一举消灭了长期与汉王朝为敌的匈奴郅支单于,为汉王朝赢得了西域的长期和平局面,但是,由于匡衡、王商等人一贯不喜欢陈汤,认为陈汤作战中不守礼法。

    这样,他们多次迫害陈汤,最后,他们策动汉成帝把一代大功臣陈汤削职得一无所有,被当成为小兵充军到了敦煌去守边关。

    陈汤事件,是当时围绕国家究竟是讲究政治实干业绩和讲究搬抬儒家经典耍嘴皮子功夫的一次分水岭事件。

    当时,像匡衡和翟方进这样一大批儒生高官都参与到了迫害陈汤的事件中。

    当然,也有许多像刘向这样的儒生一直在为陈汤鸣冤叫屈,最后,陈汤还是被迫害致死。

    翟方进当时也直接参与了迫害陈汤的事件。

    并不是只有屈原才是那类一旦受到君主的轻慢就要闹自杀的人,这翟方进也是一个这方面的典型人物。

    其实,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屈原和翟方进这样的一批读书人,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的命运永远栓在君主上级的裤腰带上,一旦君主上级不信任他们了,或者批评了他们,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天就塌陷了。

    这就是说,像屈原和翟方进这样的一批动辄就闹自杀的人。

    当时,翟方进家乡的河南一带有许多大湖泊。

    人民居住在这些湖泊周围生活得非常惬意。

    汉成帝时代,由于暴雨原因,这些湖泊中的湖水就漫溢出了堤埂对湖泊周边地区造成了一定水灾。

    其实,湖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古今中外,谁都不可能完全阻止住这样的情况,只要湖泊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作好防洪准备就行了。

    结果,丞相翟方进和御史大夫孔光这两个著名的书呆子高官跑到这里视察,竟然下了一个极端馊的政令,他们下令说,干脆把这湖泊堤埂挖开,将湖水全部放走。

    这样,不但今后省了修建堤埂的费用,还可以填湖造田,多弄出不少良田。

    结果当然是清楚的,破湖造田,直接破坏自然环境,当然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生态灾难了。

    后来,这破堤造出来的那些“良田”经常干旱,老百姓也失却了湖泊的生养生活。

    所以,当地老百姓非常愤恨这翟方进,还编造了儿歌去骂他。要说翟方进与当朝皇亲国戚的关系还是挺好的。

    只是,由于他这人眼睛里只有功利要害,却常常分不清楚人的人品。

    所以,他与汉成帝的表兄弟的淳于长的亲密关系,就差点让他栽了政治跟斗。

    淳于长是侯爵,是汉成帝姨妈的儿子,但是,此人虽然与汉成帝关系非常亲密,却是个专横跋扈者,劣迹甚多。

    后来,这淳于长就犯事了,翟方进由于与淳于长交往甚厚。

    于是,也在被审查范畴之内。汉成帝后来是原谅了翟方进的,但是,可能大家想都想不到这翟方进是怎么样去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宽大恩情的。(《汉书·翟方进传》)

    大家看清楚没有,后来,汉成帝宽大处理了翟方进,但是,这翟方进恢复职务之后为了表示自己的将功折罪,他竟然又连续参本上奏弹劾了二十余个大臣。

    翟方进有个下属叫做李寻,这个人见当时天下政治一片糟糕,国家贫穷,老百姓民不聊生,官吏不励精图治,都在耍嘴皮子功夫,于是,他便按照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理论给皇帝上了一本奏章(《汉书·翟方进传》)

    李寻的意思是说,天下政治那么糟糕,君主固然不应该担当责任,但是,大臣们则是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

    这下,就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丞相翟方进了。

    可能翟方进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被自己的属下装进笼子里去套住了!

    汉成帝就给翟方进下了一封策书,相当于私信与公文之间的一种函件。《汉书·翟方进传》)

    汉成帝的这封函件书是说,你翟方进有孔子那样的正确思想,还有战国勇士孟贲那样的勇敢,但是,你担任丞相之后,天下的政治却是一塌糊涂,你的许多政策措施也很不好,老百姓民不聊生呀,所以,我想撤职你,又不忍心,我赐给你好酒十石,牛一头,你自己自审吧。

    这翟方进本来是可以厚着脸皮不自杀的,但是,他一生严格按照儒家经典的标准要求别人这样和那样,到头来,没有想到皇帝也以孔子去说他的事情了。

    这下,翟方进的脸就挂不住了。

    于是,翟方进自杀之后,汉成帝还亲自去吊唁他,对外隐藏了他自杀的真相,还谥封了他的爵号,这给了翟方进极大的面子。

    翟方进总评补充翟方进出身低微,处于阶层业已固化的汉王朝后期,依靠个人奋斗走上高层,这本身是鼓励我们后人奋进的一面旗帜。

    为官后,先后任职于地方和中央,任上束己公约、崇尚清明、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搏击豪强、为民请命,无大功亦无大过。

    王朝的末期,统治阶层内部往往伴随着激烈的政治倾轧,方进也参与其中,虽落得自杀身亡的下场,但其对汉王朝的贡献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汉成帝亲吊、追谥)。

    个人感情色彩过于浓厚,没有做到客观公正。

    其中大段讲述翟方进参与的政治倾轧而对其优点和贡献只字不提,甚至有些地方更是让读者莫名其妙,例如:王莽以阴谋篡权上位,任上倒行逆施,人神公愤,置个人生死与家族前途于不顾,首倡义旗反对暴政,对比陈胜、吴广,这难道不是大义。

    在文中后两段,这段事迹竟被作者引为翟义过错,侧面影射翟方进所谓作恶的报应。

    这充满个人感情色彩而将是非淡化的总评,无异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他是两百年前秦国名相李斯的同乡,他出身寒门却一步步登上三公的高位,他对儒家经典《春秋》研究的极为透彻,他以儒学理政又兼通文法吏事,被称为“通明相”,他就是汉成帝刘骜时期的丞相--翟方进。

    与匡衡的出身一样,翟方进也出自贫寒的家庭,只是不如匡衡的凿壁偷光那么有名气,也没有在教科书中出现过,然而纵观他的仕途却是妥妥的社会最低阶层的逆袭。

    他的父亲是个勤奋的读书人,但也只是个掌管教育的郡文学,家庭并不富裕,十二三岁时父亲过世也无法继续读书,就到太守府做了个小吏,因做事迟钝,常被掾史辱骂很是郁闷,就辞职去长安求学。

    学习儒家经典《春秋》十余年,渐渐也有了自己的粉丝,先考了郎官后又考取仪郎,后又转为博士,几年后任朔方郡的剌史,处理政务皆按照条例办事,名声远播,没几年又升任丞相司直,相当于丞相的助理。

    在丞相司直参了两位司隶校尉,相当于检察长的职位,又从贵戚近臣承包的皇家陵墓的工程项目中追缴了大量非法所得,丞相薛宣和汉成帝都认为他是个人才。

    于是任命为京兆尹,也就是长安的市长,又过了三年,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几个月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翟方进正式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位,开启了十年的执政生涯。

    关于翟方进,只记载于《汉书》第八十四卷,后人认为这一部分的记录并不是客观的历史记录,而是带有作者的主观认知。

    翟方进研究儒学造诣很深,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翟方进这样的儒生丞相更是如鱼得水,到了西汉晚期,尤其是汉成帝又是个荒淫无度的君主,儒家的治国方略变成了政治迫害工具,耍嘴皮子务虚多于励精图治的务实。

    书中更是记载了翟方进小肚鸡肠,睚眦必报的丑恶嘴脸。

    比如还在丞相司直任上时,弹劾陈庆和涓勋,陈庆是因为他未经皇帝授权而使用驰道,没收了他的车马,涓勋因何得罪翟方进书中未有记载,但两人最终都被贬官。

    升任御史大夫之后,又有陈咸、朱博、销育、逢信、孙闳等高级官员都被他一一收拾。

    汉成帝的表兄淳于长犯事被治罪,翟方进和淳于长关系密切,于是向皇帝请罪有连带责任,汉成帝认为淳于长已经伏法,不追究翟方进,但是人家转手就把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肖育及刺史等二十多位与淳于长有交情的人给法办了。

    最让人发指的是,协助匡衡和王商陷害大将陈汤,平定匈奴的功臣被贬位庶人,到敦煌去戍边。

    陈汤学识渊博,通达事理,起家太官献食丞,交好富平侯张勃。汉元帝时,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

    时匈奴郅支单于役属康居,攻略乌孙、大宛,威胁西域。

    建昭三年,乃以西域副校尉与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矫制发城郭诸国兵及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进击康居,诛郅支单于。

    赐爵关内侯,迁射声校尉。成帝初,丞相匡衡劾其矫制发师,盗所收康居财物,以此免官。

    又因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失实,削爵为士伍。后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皆为所决。

    陈汤年轻时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达事理,写得一手好文章。

    家中贫穷靠乞讨借贷为生,被认为没有节操,因此不被州里人所称道。

    陈汤就西到长安去求取官职,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

    几年后,富平侯张勃同陈汤交往,佩服他的才能。

    初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要求公侯大臣推荐年轻的人才,张勃便向朝廷推荐了陈汤。

    在等待分配期间,他的父亲去世,陈汤听到了死讯,没有奔丧回家。

    那个时代对奔丧、守孝十分看重。

    陈汤就因为这件事被人检举为缺乏起码的孝道,不遵守常规行事,于是朝廷又谴责张勃,以他举荐不当而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赶上他去世,因此就赐给他谧号为缪,同时将陈汤拘捕下狱。

    陈汤出使西域后来又有人大力举荐,陈汤终于被任为郎官。

    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陈汤画像原先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内部矛盾激化,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儿子为人质,汉朝都接受了。

    后来呼韩邪单于亲自到汉朝称臣朝见宣帝,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衰败虚弱投降了汉朝,不能再回去了,就向西收取匈奴右边的地方。

    因此而向西攻破了呼偈、坚昆、丁令,兼并了三国并把他们统一起来。

    正好赶上汉朝派兵护送呼韩邪回去,郅支单于怨恨汉朝偏护呼韩邪单于而不帮助自己,就困住汉朝使者江乃始等人并羞辱他们。

    初元四年,郅支单于派使者进贡,顺便要求带走入侍的儿子,愿意归附朝廷。

    汉朝商议派遣卫司马谷吉去护送侍子。

    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认为《春秋》上说“对夷狄的要求不能一一都满足”。

    现在郅支单于趋向教化之心尚未纯厚,所在的地方又相当遥远,最好是派使者把他的儿子送到边境地区后就返回。

    谷吉上书说道:“中国和夷狄有笼络而不断绝之义,现在既然已抚养成全他的孩子十年,恩泽已很厚了,如今他到空旷绝远之地而不去护送,到了边塞就返回,这是表示抛弃他不再爱护,使他们失去归附的心意。

    抛弃以前的恩泽,产生后来的怨恨,不妥。

    讨论的人看见以前江乃始没有对付敌人的办法,智慧和胆量都缺乏,以致遭受耻辱,就事先替臣担忧。

    臣下有幸得以执持强汉的符节,秉承圣明的韶令,宣明晓告以深厚的恩义,他就不应当敢于凶暴狡诈。

    如果他怀有禽兽之心,对臣施行无道,那么单于就长期背负深罪,一定逃得远远的,不敢靠近边境。

    失去一个人而使百姓安定,是国家的利益,臣下的愿望。

    我希望把他送到郅支王庭。

    汉元帝就把谷吉的奏书呈给上朝的人,贡禹重又争论,认为谷吉前去一定会给国家带来灾祸和事端,不能答应他的奏请。

    右将军冯奉世认为可以派遣,汉元帝就答应了。

    到郅支王庭后,郅支单于背信弃义,竟然杀了谷吉等人。

    郅支单于自己知道有负汉朝,又听说呼韩邪在汉朝扶持下愈发强盛,于是向西逃到康居。

    康居王把女儿嫁给郅支单于做妻子,郅支也把女儿嫁给了康居王。

    康居王很尊敬郅支单于,打算依靠他的威力来胁迫各国,郅支几次借兵攻打乌孙,深入到了赤谷城,残杀掠夺人民,抢夺牲畜财产,乌孙国不敢追讨,西部空虚,有千里方圆的地区没有人住。

    郅支单于自以为是大国,名望盛大受人尊重,又乘胜骄傲,不被康居王所礼遇,愤怒中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和他的显贵、人民数百人,有的人还被支解后投到都赖水中。

    征发百姓筑城,每天用五百人,两年才停止。

    又派遣使者责求阖苏、大宛诸国每年进贡,他们不敢不给。

    汉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单于困住使者并羞辱他们,不肯听从韶令,却通过都护上书说:“我处于困苦危难之中,愿归附强大的汉朝,送儿子来作为人质。”

    郅支单于骄傲怠慢到如此地步。

    陈汤矫诏出兵陈汤像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出使西域。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有大谋,有很多策略,喜好建立卓越的功勋,每次经过都城小镇,高山大河,常常要爬到高处去看一看。

    陈汤接到出使外国的差事后,就同甘延寿谋划说道:“夷狄畏惧服从大部落,这是他们的天性。

    西域本来属于匈奴,现在郅支单于威名远播,侵犯欺凌乌孙、大宛等国,常替康居出谋划策,想降服它们。

    如果能得到这两个国家,北部攻打伊列,西面攻取安息,南面排挤月氏、山离乌弋,几年之内,有都城的几个国家就会形势危急。

    而且他们的人都剽悍,喜欢打仗,经常取得胜利,如果长期放纵他们,一定会成为西域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