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第柒部:大结局 第13章 钟繇

    钟繇,河南许昌人,钟繇早年相貌不凡,聪慧过人。历任尚书郎、黄门侍郎等职,助汉献帝东归有功,封东武亭侯。

    后被曹操委以重任,为司隶校尉,镇守关中,功勋卓著。

    钟繇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

    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

    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便越来越欣赏钟繇,供给他钱财,使他专心学习。

    当时,汉献帝在西京长安,李傕、郭汜等专权,阻断了献帝和关东的联系。

    初平三年,曹操任兖州牧,才得以派遣使者上书。

    李傕、郭汜等人认为:“关东想自立天子,现在曹操虽然派使者来,并非出于他的真意。”

    于是商议扣留曹操的使者,拒绝接受他的诚意。

    钟繇劝李傕、郭汜等人说:“当今英雄并起,各自假托帝命辖制一方,只有曹兖州是心里想着王室,如果拒绝他的忠诚,这不是符合将来愿望的办法。”

    郭汜等人因为钟繇的这番话,加以优厚地报答,从此曹操才得以派使者和汉帝取得联系。

    之前曹操已多次听荀彧称赞钟繇,又听说他劝说李傕、郭汜二人帮助自己的事,于是对他充满渴盼。

    兴平二年,李傕胁迫献帝,钟繇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

    同年,献帝逃出长安,成功东归,钟繇在其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后拜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根据之前都功劳封东武亭侯。

    建安四年,当时马腾、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

    曹操为此很忧虑,经荀彧推荐,便任命钟繇以侍中的身份领司隶校尉,持节督察关中各路人马,将后方事务委托给他,特别授予他不受制度拘束的权力。

    钟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钟繇送去两千匹马供给军用。

    曹操在给钟繇的信中说:“得到送来的马匹,很是应部队的急需。关右地区平定,朝廷没有西顾之忧,都是足下的功勋。当年萧何镇守关中,粮草充足,以至大军获胜,也不过与您的功劳相当。”

    建安七年,南匈奴单于在平阳作乱,钟繇率领各路人马包围他们,未能攻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东太守郭援抵达河东,人数众多。

    诸将议论想要放弃离去,钟繇说:袁氏正在强盛的时候,郭援现在到来,关中诸将暗中与他勾结,但还没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过是顾忌我的威势名声罢了。

    假如下诏放弃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居民,谁不是我们的仇敌?

    即使我想回去,难道能够做到吗?

    这是尚未开战先自行败退啊!

    并且郭援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必定轻视我军,如果他们渡汾河扎营,我们趁他们没到对岸时打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

    此时张既又劝说马腾来合击郭援,马腾便派自己的儿子马超率领精锐部队迎面攻来。

    郭援到了以后,果然轻易地渡汾河,众人劝止,不听。

    还未渡到河中央,钟繇发兵进击,将其打得大败,斩杀郭援,并降服单于。

    郭援本是钟繇之甥,被马腾手下庞德亲手所杀,庞德并不知道他便是郭援。

    钟繇见郭援首级后哭泣,庞德向他谢罪,钟繇说:“郭援虽是我的外甥,但他是国贼,你何须谢罪呢?”

    建安十年,卫固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人一同作乱,钟繇又率众将将其击败。

    自从献帝西迁,洛阳百姓减少将尽,钟繇将关中民众迁徙过来,又招纳逃亡叛离的人口来充实,几年之内百姓户口逐渐充实。

    建安十六年,曹操征讨马超时,因钟繇充实了人口,得以用来保障供给,便上表任钟繇为前军师。

    建安十八年,魏国建立,以钟繇任大理,又升为相国。

    曹丕在为魏太子时,赏赐给钟繇“五熟釜”,在釜上铭刻文字说:“堂堂魏国作汉室屏障。可作相国的人惟有钟繇,实在像心脏脊骨一样重要,整夜毕恭毕敬,不知怎样安处,您是百官的师长,记在这里以为众人的楷模。”

    建安二十四年,钟繇受魏讽谋反案牵连,被免官。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王位,钟繇又任大理。同年,曹丕称帝,改任钟繇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黄初三年,代贾诩为太尉,转封平阳乡侯。当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同是曹操时的名臣。

    曹丕在一次退朝后对旁人说:“这三公,都是一时的伟人,后世大概难以为继了!”

    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即位,钟繇进爵为定陵侯,增邑五百户,连同以前的共一千八百户,又迁为太傅。

    钟繇有腿病,下拜起身不方便,当时华歆也年老患病,所以上朝进见时都让他们乘车坐轿,由卫士抬着上殿就坐。

    此后三公有疾病,就把这种做法当成了旧例。

    当初,曹操下令,让众臣公平地议论关于死刑可以改行宫刑的设想。

    钟繇认为:“古代的肉刑,经历了圣人的设置,应该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

    议论的人认为肉刑不是使民众愉悦的方法,于是作罢。

    到了曹丕主政时,重新下诏说:“大理想恢复肉刑,这确实是圣王的法律,各位公卿应当好好地共同讨论这个建议。”

    商讨未定,恰逢战事起,于是又停止了讨论。太和年间,钟繇再次上疏,请求恢复肉刑,参加这次讨论的有一百多人,其中意见与王朗相同(认为不宜恢复肉刑)的人居多。而曹叡以吴、蜀尚未平定为由,暂停了这次讨论。

    太和四年,钟繇去世。曹叡身穿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成。

    正始四年,钟繇得以配享曹操庭庙。

    孔融,山东曲阜人,汉献帝即位后,孔融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

    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孙。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

    父亲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时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赞许。

    孔融十三岁时,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

    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

    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

    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

    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为您的东道主吗?”

    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

    后来事情泄漏,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

    但不知他们二人是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

    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

    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

    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

    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

    孔融因而闻名,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齐名,州郡以礼策命,都不到。

    后受司徒杨赐征召,当时暗暗察访官僚中的贪污之人,准备予以贬谪罢免,孔融检举的多为宦官的亲族。

    尚书害怕得罪宦官,于是召孔融等司徒属官诘问斥责,孔融陈述宦官子弟的罪恶,毫不隐讳。

    光和七年,河南尹何进即将升任大将军,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

    何进同意,于是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

    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后来,孔融被征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

    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

    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山东昌乐为相。

    孔融到北海后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

    因讨伐黄巾军张饶战败,而转保朱虚县。

    慢慢集结官吏百姓被黄巾所蛊惑的男女四万多人,再设置城邑,设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郑玄、彭璆、邴原等。

    对待国人,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礼对待。

    国人没有后代及四方游士有去世的,都帮助安葬他们。因颇有政声,被时人称为“孔北海”。

    后来,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

    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

    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

    于是立即发兵解围。

    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

    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及其杀害。

    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有成功。

    孔融在任六年后,被刘备上表推荐兼领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

    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之前,太傅马日磾奉命出使山东,到了淮南时,多次有求于袁术,袁术于是轻视侮辱他,夺走他的符节,又不准他离开,还要强迫他任军师。

    马日磾忧愤自己至极,于是呕血而死。

    等到马日磾遗体送回京师,朝廷想加以礼葬,孔融于是独自陈说:马日磾凭上公的尊贵身份,持天子的髦节,奉命处理地方事务,安宁东夏,竟然取媚奸臣,被他所指使,所上章表署名补用,马日磾都是第一个。

    依附下级,欺骗朝廷,奸诈事君。

    从前国佐敌晋军,不为其折服,宜僚当着白晃晃的刀而面不改色。

    朝廷大臣难道可以受威胁为借口吗?

    而且袁术越级叛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与日磾随从,周旋历年。

    《汉律》规定:与罪人往来三天以上,都应该知道他的情况。

    鲁叔孙得臣死了,为了不张扬襄仲的罪贬,不写日子。郑讨伐幽公,砍薄子家的棺材,因为他杀君的缘故。陛下可怜旧臣,不忍追究定罪,已经很宽大了,不应该再加礼。”

    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当时舆论大都想恢复肉刑,孔融建议说:“古时候的人浑厚朴实,善恶不别,官吏正直,刑法清明,政治没有错误。百姓有罪,都是自己的责任。

    末世衰微,风气教化坏乱,政治搅乱风俗,国家的法律害了人民。

    所以说君主没有为君之道,百姓就涣散不服,而想用古时候的刑法残废他们的肢体,这不是除恶长善的办法。

    纣砍断早晨涉水者的小腿,天下的人都说纣暴虐无道。

    从前,周有一千八百个诸侯国,天下百姓,要养一千八百个君主,如果各砍掉一人的脚,下面就有一千八百个纣呢。

    想风俗纯美,是绝对做不到的。并且受了刑罚的人,有不想活的意念,有求死的决心。

    大多铤而走险,不再回归正道。

    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当世大患。不但不能禁止人做坏事,正好断绝了人为善的途径。

    就算忠诚如鬻拳,坚持如卞和,多智如孙膑,蒙冤如巷伯,才华如司马迁,通达如子政,一遭到刀锯,死了也为人耻笑。

    大汉广开改恶之路,大都是这样。所以聪明有德的君王,深思远虑,弃短取长,政治上的措施是不随便进行改革的。

    朝廷认为他的建议很好,最终没有恢复肉刑。

    当时,荆州牧刘表不向朝廷进贡,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还郊祀天地,礼仪拟指君主。

    朝廷下诏把他的行为宣示天下,孔融上疏认为应当隐瞒郊祀这件事,来维护朝廷的脸面。

    建安五年,南阳王刘冯、东海王刘祗相继逝世,献帝哀痛他们早逝,想为他们规定四时祭祀,为此先询问孔融意见。

    孔融回答说:陛下仁厚,感慨变化而增加思念,哀悼二王的魂灵发布哀怜的诏章,考查审度从前的典章制度,订正礼制。

    臣看前代梁怀王、临江愍王、齐哀王、临淮怀王都死而无后代,同胞兄弟,就是景帝、武帝、昭帝、明帝四帝,没有听说前朝为他们修祭祀。

    如果是临时的,就不要列入传纪。

    臣不懂事,认为他们都在幼小的年龄死去,陛下哀痛,以成人礼加以谥号,这应遵照您的意思办理,祭祀结束,以后就不要再行。

    至于一年一期祭祀,不合礼意,又违背了先帝既定的法制,这是不合适的。

    之前,曹操进攻邺城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

    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

    孔融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不明白,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说:“按现在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曹操)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当时,饥荒战乱,曹操上表请禁酒,孔融多次写信给曹操,认为不要禁酒,而且言词之中多为傲慢无礼。

    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

    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

    曹操怀疑他所谈论的越来越广,更加害怕他。

    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忌他正确的议论,怕阻抗自己的大业。

    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

    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对。

    建安十三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孔融本性宽容不猜忌别人,重视人才,喜欢诱导提拔年轻人。

    等到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

    孔融常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

    孔融与蔡邕交好,蔡邕死后,有个虎贲士相貌有点像蔡邕,孔融每次喝足了酒,招他与同坐,说:“虽然没有了老成人,而让我高兴的是还有典型。”

    孔融听说人家有善行,好像是自己做的一样,言语有可采取的,一定扩展完成,当面告诉人家所不足的地方,称赞他的长处。

    推荐贤士,奖励进取。如果他知道的,没有说,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海内的英才,都信服他。

    曹操既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虑的诬陷,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五十六岁。

    之前,京兆人脂习,与孔融相好,曾劝诫孔融性格太过刚直。等到孔融被害时,许昌没有人敢为其收尸,脂习前往抚尸说:“文举丢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

    曹操听说大怒,准备收捕脂习杀害,后来逢赦免才被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