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登秦岭

6、秦岭石头

    6、秦岭石头

    二十年前开始对石头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一次经同事介绍到一个石头收藏爱好者家里坐客,大家绕有兴趣的看着他家的客厅卧室书房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石头,我连眼皮都懒得抬,正在喝茶,主人说他的这些石头能值7,000万,惊得我一下子吐出舌头,把茶都喷了出来。一是这个数字说明他太富有了,那个时候我们家的存款就是10多万,相比之下,与他的零头都不够,太悬殊了。二是在我的眼里这些石头太普通了,我家住在黄河边,我小的时候正逢农业学大寨,拉黄河底沉沙造田,冬天水干枯的时候,黄河的浅滩上布满了石头,我们要掰开那些石头取沙,那些鹅卵石大的如牛,中等的如猪,小的如鸡,布满了河滩,是我们拉沙造田的障碍物,讨厌极了,谁都不会多看它一眼,更不会去收藏它。哪想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整整过了30年,这些不起眼的鹅卵石障碍物,现在竟然成了宝贝,是收藏者用大价钱购买的珍贵收藏品。

    从此以后我就对石头上了心,节假日单位放了假,我回到老家的黄河边去捡石头,可我在好事面前总是迟到着,抓不住机遇。黄河边的捡石人比石头还多,筛网似的搜索了好多遍,连鹅卵石的儿孙都未能幸免,几乎被人捡光了。

    我家门前的石头被人捡完了,好像我院子里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心里感到很失落,不舒服。从此以后就多了个毛病,心里惦记着石头,眼里爱看石头。

    现在的收藏爱好者,为了满足眼和心的向往,为了倒卖石头赚钱,从市场购买或自行到江河湖白捡许多石头,在私家宅邸筑珍宝台,造园搭架叠石,虽方寸之间有气象,但那里比得了真山真水。尤其是秦岭除了珍惜动植物外,还有造山运动后经过亿万年河水冲刷、搬运、撞击、在吸收了阳光、地气、矿物元素后形成的奇石、景观石,大至百吨小到几公斤左右的棱角分明的块石头,这些稀有资源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宝,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些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自然艺术品。

    这20多年来,去秦岭爬山无数次,走过30多个峪,走的最多的石头路是秦岭的山路,眼里看到石头最多的也是秦岭的石头,我的感觉是秦岭的石头是天下最多的,最大的,最有历史的,最有神话传说的,最朴实无华的,也是造型最多的。

    我到秦岭登的第1个山是翠花山,它最令人震撼的便是山崩奇观,山连着山,石排着石,仿佛是山体经受不住承载万物的巨大压力,让原本伟岸壮硕的巨山也分崩离析,化为奇形怪状的美丽石头,悬崖、石海、洞穴、堰塞湖、瀑流……游览翠华山时,铁青色的山脉像一只肌肉虬结的巨臂深深地把它抱在怀中,没有任何装饰,太阳和月亮给它渲染上了苍凉雄浑悲壮的色彩,大家看到的那些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形状峥嵘、有棱有角的石头,都是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由山崩形成的。山体崩裂时向下堕落的大块砾石形成的,这些巨石想到交叠、碰撞和挤压,最后固定成形态各异的石海景象,供人欣赏。

    翠华山山崩遗迹总面积5.2平方公里,总体量达3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3位,堪称世界奇观。“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的美誉,也算得上实至名归。

    沿着山道进入石海景区,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迷宫,绕来绕去,山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路随石转,景随路移,一块块大石奇形怪状,奇崖异石多如牛毛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姿百态的山石,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雄奇壮丽的庙宇,引人入胜的溶洞,令人神往的传说。景点有实有虚,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险,巧夺天工,使公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人们结合其特点,为它们取了名字,像一只俯首的巨兔,像一对恩爱的夫妻,像一把长剑刺空,像久别的母子相拥,八戒娶妻,仙人晒靴,……山顶上还有一块形似太乙真人的石像,衣袂飘飘,姿态万千,也令游人啧啧称奇。有的名副其实、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也有的牵强附会,可谓“三分长相,七分想象。不看不像,越看越像。”

    秦岭的山石还有很多美好的神话传说,家喻户晓的故事《宝莲灯》就是代表作之一。华山西峰就是《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地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是一则流传已久的民间故事,它主要讲述的是在天上的一位仙子三圣母,她的身份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女,二郎神杨戬的亲妹妹,因为爱上了凡人刘彦昌,而触犯了天规戒律,仙凡是不能相恋的,而杨戬作为天上的司法天神,掌管的就是这一方面,即便是自己的亲妹妹,他也不能放纵,于是他亲手将自己的亲妹妹压在了华山之下,而三圣母和刘彦昌的孩子沉香长大了之后得知自己的母亲被压在了华山之下,于是他就用“开山斧”劈开了华山,救出了母亲,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山深日久,神迹很多,因此秦岭终南山道教、佛教寺庙多,隐士也很多。

    秦岭的石头有更深的历史浸泡,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秦岭的石头有故事。在秦岭以北的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建都的首选之地,有十三个王朝建都于此。它们分别是: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时间跨度1144年。王朝建都的多,所以帝王死后也大都长眠于此,陕西有七十二座帝王陵墓,埋葬了七十三位皇帝。被誉为东方帝王谷!有多少帝王率兵在秦岭里厮杀,在此开疆拓土,留下了刘秀追王莽的印迹,王莽镇还在山脚下诉说着这个凄凉的故事。又有多少帝王在此建立行宫避暑,李世民在秦岭的山中行宫去逝,行宫随着几百年的历史淹没,只留下了残石断墙。李自成在王顺山隐藏屯兵,还遗留着点将台和将军石,又有多少将相和才子佳人曾在这条路上走过?沧桑的石头路啊,可否把你知道的传奇故事给我讲上几个?

    秦岭山的石头太大了,大如一座山,一道梁,一道岭。如光头山,鹿角梁像一对情侣梁,又如一双乳峰,与跑马梁男人的宽阔胸遥相辉映。太兴山则由由香炉峰、东西腊台山、天门峰、无量遥、望主峰等构成,

    秦岭山中最奇的还是石在水中立,水在石中流。秦岭有七十二峪,峪峪有溪水,这沟沟壑壑,渠渠道道,是一条溪,秦岭高海拨、落差大、流速急,两旁山高谷深、溪流纵横交错,溪水从上面飞流而下,水在石阵中东撞西走,水戏石头,石头挡水,水石相流、相撞、相拥,经过亿万年的撞磕、水洗、风吹、砂磨等工序后形成了不少的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般的奇石美石。它的造型、色彩、纹理构成,状人或似物,具象或抽象……任人想像。

    因此溪水沟也是一条石头滩!更是一个天然石头展览馆,盛夏到山里避暑,赤脚下水,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满沟底,青黝黝的光滑和不光滑的岩石遍布缓流,石头能连成纵横交错的网线,只要你身姿轻健,可以以这些石头为天然桥墩,蹦着跳着,走过对岸,也可以走向上游,直到溪水的深处。而越往上走大石头越多,往下走是小石头多,各种颜色和形状各异的卵石越富集、越光滑亮丽,发现奇石的机遇就越多。

    秦岭的石头多的不计其数,神奇而又平凡。路是石头铺的,房是石头盖的。

    上山路就是石头路,石板路,各种形状的石头,一块两块,大块小块,石头套着石头,石头压着石头,那是群山中纵横如织的存在了万年以上的道路,或者是当地的村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精心的密密麻麻的堆砌在一起就成了路。

    石子路,石头路,齐整,坚实,古朴,厚重,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不能再光滑的,说它是艺术品一点儿也不为过,向前走,脚下的石头路越走越丰满,盯着它,都是这世间最美的景。

    石头,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包孕着各自从时光中获取的秘密艺术,奇石之美,美在自然,自然之道,至高之道,生命有止境,奇石文化无限期。秦岭自然魅力造就的巧夺天工、鬼斧神工般的奇石,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奇石文化再添色彩。

    秦岭奇石、景观石品种很多,有些普通性石头几百元一吨,好一些的上千元到上万元一吨,那些质、色、形、纹好的几十万至几百万元一吨,如旬阳鸡血石中的极品26万元一公斤,按吨位计算为2.6亿元一吨。以秦岭蜡石为例:因其石色像蜡一样,具有半透明状,故而。故称为蜡石。秦岭蜡石主要分布在秦岭的周至县、户县、眉县、陈仓、太白、牛背梁、千阳、洛南、南郑等县,尤以黑河、田峪河、耿峪河、西罗峪河、千河、褒河、洛河为主要产区之蜡石为最佳。其颜色丰富多彩,有红、黄、绿、紫、白、黑、灰、青、粉等色,体形小到几斤,大到上百吨,异彩纷呈。

    还有人特别痴迷秦岭里面的卷纹奇石。它们那凹凸不平的纹理图案之美,无论是远观,还是近赏,就像人工精心雕刻一般,给人带来别具韵味的审美享受和人生感悟。

    秦岭奇石也逐渐被发现,特别是周至县马召奇石村在全国很有影响力,通过这个产业链使许多群众走上了富裕道路,并受到许多省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