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登秦岭

二、陪你一起登秦岭10,小寒,寻东坪沟最美的一棵树摄影

    二、陪你一起登秦岭

    10,小寒,寻东坪沟最美的一棵树摄影

    小寒:每年的1月5日或6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

    元旦过后两天,预报全国降温,西安也迎来了最寒冷的冬天。我头扭向窗外,想寻找冬的精灵__雪,看不到一片飘落的雪花,满眼是晦暗的天空,灰色的雾霭重重地压覆在城市里,心里一点也不透亮,心头的雾霭更重。

    好久没有爬山了,筋骨硬了,关节锈了,该伸展舒缓一下了。打开手机,大喘气__任我行的驴友发来了早晨的问候,心里感到暖暖的,还附带了几十张登山的照片,其中有一棵孤零零的树矗立在冰天雪地中的照片,有极强的视觉冲击感,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蓝色的天空宽广,由浅入深,越看越蓝,越注意越深邃,越想象越丰富,在这宽广的幕布下,是茫茫的雪原,高山的草甸上,银装素裹,一片素净,白色的大底板上矗立着一棵树,枝杆简洁,线条明疏,雾凇如上帝的画笔,白雪包裹着枝杈,白洁的冰花晶莹易透,纯洁的白色浓厚相宜,白的素净,白的冰肌玉骨,白的夺人心魄,衬托得天空也净了、蓝了、素了……一棵树,轮廓勾画的的美轮美奂,边缘裁剪的比例恰到好处,图案简单中蕴含着大美,明了中彰显着个性,自然中表现着神韵,朴实中凸显着华丽,如一个纯情的少女,单纯、清新、脱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确实是巧多天工的自然杰作。这幅照片拍摄构图奇巧,釆用了照相用减法绘画用加法的特技,一个深蓝色的天空背景,一个白色的大地元素,一棵树的单元主题,色调反差大,简单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内容,画面有冲击感,审美感强,有油画一样的效果,是难得的佳作。

    我出神的看了半个小时的照片,发信问金先生和杨先生:“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

    杨先生回信说:“这棵树在东坪沟的高山草甸。本周未是冬至,登山者俱乐部组织东坪沟登山,路线是U型穿越,全程15公里,海拔2550米,适合我这样的年龄和体力。“我听了欣然报名。

    清晨六点半,文俐向导带车接上我们大喘气小组一行七人,这是个漂亮的姑娘,她热情大方,很有组织能力,招呼大家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唱歌活跃气氛,车在雾霾沉睡的古城里穿行,我睡眼惺忪,思维处于混沌之中,身体随着车身慢慢的摇晃,这样灰暗的天色,这样死气沉沉的城市,我一点也活跃不起来。过了一个多小时,进入绵绵的山区,路上的积雪越来越厚,冰碴越来越多,车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忽上忽下地颠簸,上坡陡时,车加大油门喘着粗气如老牛缓慢地爬行,遇到急转弯,车身左右摇摆的扭秧歌,我都头晕了。

    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下车看到石头上刻着“秦岭分水岭“五个大字,这里位于沣峪内32公里处,海拔两千米,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我过去听说过,到这里还是第一次。单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不虚此行。

    下了车,一共16个人,清一色的着羽绒服和冲锋衣,脚穿登山鞋,套着冰爪,装备很是扎眼,只有一个女的穿着大红的棉袄,像个结婚的新娘子,长腿套着尼龙袜,腿显得细长细长的,立刻就有人议论:真是“美丽冻人”呢?“

    分水岭上东坪沟的路口犹如国境线一样,砌着一道矮墙,里边又拉着一道铁丝网,千回百绕的盘结着,把入口锁住。

    冬天关门,我们逢人便问上山的路怎么走?路过的村民劝我们说:“这个山高得很呀,夏天开山,冬天关门。春夏才会有人上山玩。冬天上面便会大雪封山,人迹罕至,当地人称为封山。现在山里不营业了,山上冰雪尚未融化,上面也没有住宿吃饭的地方,只有黑熊野牛等野兽危险的很,你们咋去得成?

    是啊!抬头观望,山矗立着孤独的峰,端坐在那里,处于休眠状态,闭关打坐,没有生气。

    听了这活,有人打退堂鼓,说:“这些当地人了解这里的情况,咱不能做这个有危险的事,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呀!”

    领队拿出地图和导航设备,其中指点着入山的路径,画着进入这个口最佳路线,观察4周,只有翻过铁丝网进山,才能进入山口。我跟着大家爬墙和穿越铁丝网,做贼似的,心里充满着虚虚的悸动,偷越的成功。

    刚越过隔离网,就在这时一声响,有人折断了连接铁丝网的木头,吓飞了附近树上的几只鸟雀,也把我吓了一跳。据说,在这大山里,经常有野猪出没,我有点提心吊胆。

    跟着驴友团队上山穿越好多次了,每次走的路线都是不收门票的“野路子“,没有人为修筑的道路台阶,山高、路险、原始、自然,正因为这样,野路子才充满了冒险和探索及挑战,才更具魅力。

    分水岭下的鸡窝子是我们徒步开始的地方,从海拔1500米的鸡窝子村,走进美丽的松林,高山草甸是秦岭梁的一部分,我们沿着分水岭东线而上,山脉逶迤而上,坡道宽广厚实,长满了红松、乔木、灌木,更多的是密密麻麻的箭竹,沿着树木间隙和草丛稀疏处,是山民趟过的羊肠小道,我们一行十六人,脚上套着冰爪,穿着冲锋衣,柱着登山杖,一字排开,艰难爬行。前几天下过雪,在地上铺成一层毛茸茸的软雪,地上白白的,净净的,冷冷的,没有人的脚印,也没有山里小动物的脚印,我们是昨天下雪后第一波进山的驴友。

    山上氤氲着一团寒气,透过厚厚的羽绒服钻进脖子里,我缩着头打了个寒噤,两脚踩在冰雪上,“簌簌”的响,脚下软绵绵的,比地毯更富有弹性。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山道树林中行走,满目空灵,安宁静寂,旷野小村寂静的有点不食人间烟火。再过一座山头,竞还飘着雪花,雪突然厚了,有的坑洼地带,表面上一样平展,踩下去足有一尺多深,走路深一脚浅一脚,雪总往鞋里灌,登山鞋冻得硬棒棒的,里面的袜子稀湿寒冷,很不舒服。

    冬至,黑夜最漫长的一天,也是最寒冷的一天,天冷得瘆人,早晨,清冽的空气冻成了一团灰蒙蒙的薄雾,似有似无,增加了天色的阴郁,那寒冷的轻风也似有似无,拂面却是彻骨的寒冷,不声不响地冻僵了天地,覆盖了树木和草,用冰天雪地的寒冷阻挡着行人和动物的出没。抬眼望前看去,高山草甸又称高寒草甸,原始自然,没有人烟,旷野阴云四合,不见太阳蓝天,薄薄轻淡的雪雾下,坐落着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山头,极目眺望,一山连着一山,一山更比一山高,白雪染得山顶一片雪亮,柔柔得像女人隆起的奶。一岭接着一岭,绵延不断,如新娘子穿的婚纱,从头到脚,款款展开,伸向四周,纯洁可爱。我也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沁园春.雪》,这山岭惟余茫茫,山势气家万千,山高阳刚雄浑,山大磅礴豪气。

    雪,把一切能够覆盖的东西都覆盖起来,山林一片素洁,世界只剩了一种颜色,使山岭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在覆盖雪的山梁上徒步一个多小时,杨领队和几个年轻人面不改色气不喘,我却开始喘上了,身上己有了汗。一个我不认识的中年妇女过来搭讪说,才出发,你就喘成这样了,以后要多爬山多锻炼,体质就会越来越好。我也开玩笑逗她说:我们的俱乐部名称就叫“大喘气”,这爬山的目的就是喘气出汗锻炼身体。身边的几个人听了哈哈大笑。

    临出发前,特意加装了些装备,有了上次箭峪岭穿越的经验,这次我特意穿了加厚羊毛袜子和长筒登山靴,鞋底扣着冰爪,隔雪又御寒,头上戴着抓绒帽。同行的程女士见了,打趣说,你全副武装,有经验啊。我说:上次箭峪岭穿越爬雪山走草地,手冻得通红,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全身都麻木了,那次的教训太深刻了。看她穿着红色的对襟棉袄,腿上套着长长的尼龙袜,头上戴着雪白的带毛大帽子,活脱脱的像个大白兔,我在心里感叹:真是年轻啊,为了美,“美丽冻人”,嘴上却对她说:小孩子屁股三把火,你虽然不是小孩,但还年轻,两把火还是可以有的,自身发热。他朝我努努嘴,扮个鬼脸笑嘻嘻的超过我往前走了。

    一路无话,翻过一座山头,我们了块大石拂掉积雪坐着歇息。望着前方的路,比山脚下的树多了起来,是一片矮矮的林子,这里的树大多都长大不,除了个别几个大树外,大部分都是杂木,小的只有胳膊粗细,大的有腿粗,有的路段疯长的灌木过于密匝,就直接用手扒拉开个缝隙钻过去,或者另开新路斜插通过。

    大山白洁肃穆,时空寂寥,草闲树静,无声无色,行走其中,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慌慌的,我憋了一口气,中气十足的喊了起来,高高的“哦喔“之声回荡在山谷,给自己壮胆,震得枝头的雪簌簌而下,嘴张得太大,冷飕飕的空气呛得我肺腑生凉,接着不远处传来其他人的喊声,算是对我的回应。山高路远,七里八拐的羊肠小道上,人已经走散了,前面一伙四五个人,后面散落着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的小队伍。我落单了,前后不见行人,唯有雪地上一行脚印,给我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转过一道山坡的时候,据高临下看着走到了古道的深处,看到有几家房子,这些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了,门窗都坏了。

    从山底艰难而上,登山全程6公里,海拔已上升到近2000多米,按照海拔顺序依次可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常言曲径通幽,越往里走,植物种类渐次繁多。沿途箭竹过人,山顶除了松树,到处都生长着一种叫箭竹的竹子,很形象,它只有筷子粗,与一般高,浑身长满枝叶,是做扫帚的好原料。山民们过去生活困难时,就上山砍这种竹子,回家缚扫帚。

    过一个小山口,两边怪石耸立,仅容一人通过,我抬头看着天,天上的太阳不见了,聚集着厚厚的阴霾,这是一线天险路,呼啸的北风顺着雪沟子吹过来,眼晴都睁不开。过了这个垭口,路上的积雪更深,有几十公分厚,树冠上也覆盖着白雪,我又拿出另外一个登山杖,双杖并用,小心翼翼地踩着积雪攀登,脚下发出咔嚓咔嚓的脆响,终于爬到垭口,哪个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上了垭口看到全是大雾,树上还掉着雪渣子飞飞扬扬的,天气不好,远方的山忽隐忽现,运气也不好,没有蓝天白云,肯定看不到照片上拍摄的蓝天白云下大雪覆盖的那颗美丽的树的景色。

    我没有跟上大部队的步伐掉队了,四周没有人,也没有小动物,没有任何生机,周围特别寂静,只有风,天空灰暗,阴沉沉的,地上的厚雪,踩上去没有丁点儿动静,只有轻微的吱吱声,似小动物躲在暗处吃着松果,抬脚落脚都让人感觉处处都是牙齿的啃嚼,加深了恐惧,我略微有点担忧和害怕。空气中始终弥漫着那种似雾非雾、似雪非雪的小粒子,是起雾还是下小雪,我判断不清楚。

    我正感到孤独和冷的时候,又上来了一个长得很漂亮的中年妇女,她看我一个人休息,关切的说:不能坐得太久,否则身上的热气下去会越来越冷,而且也懒得动身,会掉队的,她拿下自己的水壶,倒了一杯热咖啡给我喝,我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脸面了,拿起杯子一饮而尽,身上顿时来了一股热量,她又拿起我的不锈钢水壶说:“这个装水的重东西我帮你拿上”。我说:这多不好意思,一个大男人让一个女人照顾,给你添麻烦了。她说:我经常爬山,体力好着呢。我们再加把劲,冲上这个山顶拐个弯,就能看见哪棵树了,我只好跟着她走,路上聊天,知她的微信名叫“银子”。林海雪原中,树木高耸,当中有一线雪道,仅容一人通过,我们俩人置身其中,掩在草木丛中,踽踽而行,身子挤在齐人高的箭竹丛里,人和草紧拥着,交织着,相隔十几米,不见前人的踪迹,箭竹的枝条冻的硬柴似的,僵直的竖着,尖刺如箭,横着的枝条挡着路,如架在头顶的万千利刃,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我捂紧了头顶的帽子,戴上了头巾,遮挡着脸面。我用登山杖拔开阻挡的草丛,叶子上黏着的雪渍飞溅而下,腾起一片白雾,落下一挂残雪,身上和头发上粘着雪粒和冰渣,在彩色冲锋衣上闪烁着奇异的瑰丽光泽,雪渣掉在脖子里,冰凉冰凉的,渗入骨头,深入脊髓,从皮肤凉透到心里边。

    中午时分终于登上草甸,前面到的人都在这里聚着,我终于和大部队会合了。草甸的雪很厚,海拔2400多米的秦岭之巅,山风刺骨的寒冷,南望两山对目,一条峡谷直通茂密的森林,东侧山岭,竹林密布,西边山峰巍峨。离山顶还有300米了,一个拐弯,突然有人惊叫:“哇!这里太美了!”我顺着喊声将目光投过去,果然在前面十几米开外的地方,满是一片莹白,莹白的山岭,莹白的树,莹白的草,雪花似云烟覆盖着一切,一时间,我们恍若置身于冰雪森森童话世界,那箭竹草丛中,竹枝被冰雪包着,树枝皆缀着一粒挨着一粒的小冰块,似不规则的多晶体,紧贴着箭树枝杆,挂着白凌凌的冰棍雪渣,整片整片的竹林,整株整株的树都是莹亮雪白的,竹身似玉如冰,通体晶莹易透,矗立着,似玉美人,冰姑娘,明目皓齿,一身素衣,配饰着霜花,有一二毫米的茸毛,一排排,一行行,十分壮观,把人带入冰雪的梦幻;一簇簇,一朵朵,一串串的竹箭头上,片片霜花绽放,向上伸起的树枝上,形成千态各异的的雾凇花朵,若桃花,若梨花,若樱花,若牡丹,也如白色的寒梅,绽放在枝间,层层叠叠的冰花,是一片白色花的海洋,在林海雪原中透着冰样的纯净,在淡雾中透着雪样的莹白,在淡淡的飘雪中摇拽着月样的清辉,在花团锦簇中高低不同的绽放着,连绵如琼楼玉宇,似幻似梦,在竹影弄倩中冰清素雅,震撼绝美,无与伦比。张艺谋执导的许多影片,以纯净的红黄蓝白为背景,如红高粱,如丹霞地貌,如一棵粉红色的树……以纯美的底色震撼人的眼球。我敢说今天看到的场景,这个白色的雾凇形成的花的海洋,远远超越了电影里的唯美镜头,是那种自然的,原始的,巧夺天工的,大气磅礴的,不可人为布置的,不能再现的自然大美景观。人人惊叹,啧啧称奇。银子惊喜说道:“好,太美了,这里已经不是人间了,是一处仙境。”

    小程也跟着说好:这是只有神仙才能享受的地方。

    我借机开她俩玩笑:是仙境没错,可惜就差仙女了,仙境配美女,这里有你们几个美女,才能更有趣。

    大家听得有趣,都笑了,她俩听了心里很受用,向我投来柔柔的眼光,秋波闪闪。

    旁边一位先生介绍说:“雾松的形成,非常罕见,多形成于东北极寒地区,在关中地区少见,可遇而不可求,奇特的天气形成奇特的景观,气温突然由暖转寒,山中的湿气形成浓雾,骤然变冷的寒气将细小的雾珠冻成一粒一粒的小冰块,附着于草和树木上,变成雾松。“一位美女惊讶地赞同着:“我要抓一把雾,在手上开冰花。“她伸出手要抓那似有似无的雾气,不用说,那是徒劳的,什么也抓不着。听了他的讲解,看了美女要抓住美的动作,我惊奇!赞叹!欣赏!大自然真是神奇,它具有最美的思维,最精巧的设计,最五颜六色的画笔,最巧的双手,通过风雨雷电,阴晴圆缺,寒热交替,气候变化,变幻出万千的世界和景物,单是一种水,天地循环,天下雨,地储水,水变成蒸汽,从地下循环到天上,便可成雨,成雪,成雾,成霜,成冰,成雹……再成江,成河,成湖,成溪……造就无限的景物,带给人间万千的美景,我在欣赏中感谢大自然的恩赐,我在赞美中感受着心灵的愉悦。

    在一枝比我高出一个头的箭竹前,它木秀于林,个性张扬,我用手指轻轻抚摸它,光洁滑腻,冰肌渗指,如一件珍贵漂亮的瓷器,用手轻轻一弹,即刻便掉下了许多小冰雪粒,我觉得它被冰裹着,一定很冷,我心里说:“帮你瘦瘦身吧!“我伸手将它摇一摇,吹弹即破,扑簌簌掉下一串冰块和雾一样的雪渣,立时冰块落入草丛中与其它冰块相撞发出玻璃杯相撞的悦耳脆响,声声入耳好听,可是只是一瞬间,很短暂,一切又归于寂静。美好的东西都是不容易生成的,都是奇特的,这样的美景,可遇而不可求,只应天上有,不应留人间。当然了,美的东西也是短暂的,生命力都是脆弱的,一场风可以吹灭了它,一场大雪可以覆盖了它,一次天晴日暖可以融化了它。

    我们欣赏它,赞美它,想留住它。我们一行人的脚步再也挪不动了,拿出手机,摆好姿势,咔嚓声不绝于耳。照片拍了一张又一张,有些人还是不舍得离去,逗留了一个多小时。

    我从不同角度用手机拍了一些雾松的照片,遗憾的是没有带上专业相机,用更好的设备,更专业的技术,将这绝美的雪景记录下来,可是又一想,背着那么重的东西,我能上来吗?

    杨领队给我拍照时说:你今天戴的帽子很漂亮,身上穿的装备很攒劲,你看这照片,显得你很帅很英俊。我听了沾沾自喜,心里琢磨,怪不得今天有几个女的主动搭讪我,还有人帮我拿东西,给我吃的,给我喝的。

    由于大家的活动和惊扰,树上的雪花落了下来,从上扑面而来,落在头发和衣服上,我的睫毛上也覆了浅浅的雪渍,眼泪才一出眶就被冻成了冰粒。天太冷,原地不动,有几个人冻的呵着手不住地跺脚。

    冻的受不了,我说要活动活动了,继续往上爬山。

    山里一片炫目的白,印着大家上山的脚印,在雪窝里往上爬,我年龄大了,一步一恓惶,显得很费力。

    前面的领队逢春身体好,这么深的雪也挡不住他有力的步伐,拿着登山杖一路踏得雪渍飞扬。“老林,抓着我的登山杖,我拉你往上走。”

    我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摇了摇手,表示谢绝。

    到了峰顶的朝天场,海拔两千六百多米,正好是12点多。埋锅做饭,休息一下。向导带了个火枫牌的炉子,支在雪地上,加入矿泉水,红红的火苗子在雪窝子里呼呼的着了起来,很快水就烧开了,加入小酥肉丸子、木耳、蘑菇、豆腐皮,每个人都带了些好吃的,从包里掏出了卤牛肉、烧鸡、板鸭、煮鸡蛋……后面上来的文俐,又带了三文鱼,花样不少,大家围在呼呼冒着热气的锅炉前,在咕嘟翻滚的水中,捞着吃火锅。小陈女孩子感叹的说:“爬山最惬意的时刻,就是围坐在一块吃火锅,喝酒聊天。“另外一位男士补充的说:“爬山是一个团队,吃饭体现了一种协作精神,自带美食,奉献给大家,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小程夸赞向导带的姜汁可乐好喝。她说:“想得很周到,冬天带姜汁可乐,在这冰天雪地里,大家冻的冷飕飕的,喝上两杯全身都热了啊!夏天又带冰镇杨梅水,天热的要死,喝上两杯,从头凉到心,爽歪歪啦!“

    我倒了一杯姜汁可乐,趁热喝下去,一股热流从喉咙直冲到肚腹里,浑身立刻热了起来。

    吃完饭,我还没有休息好,几个美女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寻找那棵最美的树,去照相,去合影。匆匆收拾完吃饭午休的营地,匆匆上路了,剩下的路线,在海拔2500百米左右,更适合箭竹生长,一丛丛一簇簇,密密麻麻,撕扯在一起,道路越来越窄了,宽的地方有30公分左右,窄的地方只能落下一个脚,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手脚并用才能前行,下山的道路更加艰难,自然形成的坑坑窝窝,没有经过人为修筑,没有台阶,落差大,很陡峭,冰雪湿滑,套着冰爪还打滑,不时有人滑倒,一屁股蹲在地上,有的地方老树横倒,凌空挡住去路,要么低头,要么弯腰,要么爬着,要么侧身,才能通过,这些危险的路段把人逼成了猴子,退回到了爬行动物,人人走得狼狈不堪。

    前面,小程和银子两个美女的身影在山路上一前一后地移动,漫天飞扬的雪花悠悠荡荡地飘下来,小程脑后的一条长长的马尾,随着她的步伐在身后左右摆动,银子头顶上用红布扎的蝴蝶结,如一朵鲜艳的玫瑰,照亮了那片寒冷灰白的天空。

    2675米海拔的朝天躺是攀登的最高点,下午四点多的时分,在这里邂逅大美秦岭,看着向北而躺的巍峨山峰,俯瞰着蜿蜒上的秦岭主山梁,云卷云舒间,在山峰投下一幅幅壮美,也许只有站立秦岭之巅,才可以感味难以言表的那份澎湃与激荡。

    朝天躺下行,远处是西万公路对面的鹿角梁与光头山,秦岭第三高峰冰晶顶也依稀可见,崎岖的山间徒步小道,让观景的次数变少,树枝间俯瞰间西万公路最高点2100米海拔的分水岭,哪里回程的车辆在等待,而秦岭山巅听风的美妙依然回味。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在曲曲弯弯的山道上,披荆斩刺,走过了近两公里,来到东坪沟上延高山草甸的一个开阔地段,向导指着前面那棵树说:“就是那棵树。“大家惊呼一声,欢呼雀跃的跑了过去。在适合照相的场景,女人永远比男人激动,比男人积极,比男人洒脱,奔放,热情……

    几个女的急切切的排队,靠近,搔首弄姿,倚着树远视前方,似一个流浪漂流的弱女子,或者抬头望着树上的冰花,人和树忘情的交流,或者怀抱树枝,仿佛靠在恋人的怀抱,或者作侠女状,拿起登山杖箭指天空,扬天长啸,恨不能笑傲江湖,荡平天下……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造型,与自然协调,与那棵树默契。看这幅照片,女孩不惧寒冷,迎着风,以树为背景,天地一片冷色的白,通天彻地的白,她长发披肩,配上红色的冲锋衣,宽广的雪域为背景,突出了一棵银装素裹的玉雕素树,一个美女身在画中,主题也非常突出,很有美感。男的倒有些矜持,扭扭捏捏,摆出的动作很不自然,拍出的效果也不理想。我还没有上场,仔细观察着这棵树,碗口粗的树干,歪歪曲曲的向上挣扎,露着峥嵘的伤疤,虽然细小,却显苍桑,望着树头向右弯曲的两个树杆,弧度优美,第一个树杆上又生出了两个向左的枝条,左右对称,比例均匀,尽梢拖着桠杈,繁简相益,厚薄得当,如人为修饰的盆景一样,造型非常美。我非常佩服第一个发现这棵树的摄影师,他具有独特的眼光,发现美的眼神,能捕捉美的瞬间,创造出最好的作品。正在我欣赏和愣神之际,旁边一个女的,脱下红色的羽绒服,穿着单薄的红色裙袂,从弥散的雪地飘然而止,女人很瘦,抹着红红的嘴唇,露着白皙的脖肩,贴身紧腰的裙子让她显得越发娉娉婷婷,如落入凡尘的仙子,她坐在雪地倚着树,起身靠着树,双臂环绕着树,围着树,望着树,与树交融,似乎合为一体,大家的手机都对准了她,啪啪啪的拍个不停,这时另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子,也围了上去,俩人手拉手,如一对蝴蝶翩翩起舞,两个女人在白天雪地白雾中如两朵斗妍的花,将那棵玉树妆扮得妖娆灵活。“快拍!别冻感冒了!”她的另一个朋友,脸上带着惊喜,催促她快点拍完,去把衣服穿上。“美丽冻人“也经不住寒冷,她的pose慢慢地委顿下去,身上的寒冷化成了一朵枯萎的花,脸上冻得发紫,如花瓣片片凋零,只好回去穿上了衣服。她又摘下一簇已成菊花的雾松针页,想留在手里,我知道,这美丽的尤物是留不住的,凡人的手摸不着它,否则它会化成一汪水,回归大地。

    我看了大家拍的照片,眼前依旧是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了深蓝色的天空,缺少了蓝色和白色的对比反差,色调就显得呆板,那棵树好像失去了灵魂,平展展的没有了立体感,与前几天晴天拍的照片没法比,这也是一个遗憾。

    拍了照,我给雪山和那颗美丽的树鞠了个躬,感恩美丽的雪山,感谢美丽的树,我爬了大半天的山,能平安顺利登山9公里里来看望它,锻炼了我,欣赏了美,很有收获和成就感。

    已经下午4:30了,山上太冷,看到雪和雾也很大,下山的洛还远,考虑安全因素,决定早点下山,原路返回。下山的路是一个U型回转,从东坪沟下,坡度比较大,斜展顺滑,基本上是一个天然的滑雪场,可是我们没有带滑雪的装备。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是柱着双手帐,一步一步踩紧慢慢下,途中滑倒5次。

    小心翼翼的走了三个小时,上了公路,又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大巴已经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和大家挥手告别,下车回家,明天是新的一天,也是此生最年轻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