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登秦岭

16,清明,去龙泉禅寺看花

    16,清明,去龙泉禅寺看花

    清明(4月4-6日交节)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清明雨如期而至,朦胧之中,雨丝,纤细的不成形状,黏黏地缠绵,你缠我,我缠你,情意绵绵……似乎又成为一片需儿,如醉如痴,接着变成雨滴,“嘀嘀嘀”的催促着万物生发。

    我出了门,站在雨中,不打伞,素面朝天,仰空望雨。天色青黛,管道小区的园林被雨水洗成了一汪清浅的朦胧国画。

    水滴落在脸上,顺着脸颊稀稀地滑落,一直到腮边,温馨而浪漫至极。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放羊的情景,甘露洒在嫩草身上,牛羊觅草更欢了,我拿着鞭子,顾不上羊,伸开双臂,张开大口,与春雨亲蜜接触,顶着发流的甜水,奔跑在里野里。

    门外春雨湿润,空气却清冽得醉人,我深深地吸了口气,一股淡淡的水味扑进鼻孔。

    这风轻轻一吹,地全绿了,绿,步履轻盈,侃侃而来,柳林姿态幽雅,摆荡,草坪,小草一棵挤着一棵,丛生密集,雍容华贵,把大地都濡染成了深绿色。山坡上的一片油菜花还未全开,朦胧的绿色中点缀着灿灿的黄色,这是花的后备军,春暖时的花海,吸引着游人,掂记着它的美丽和新娘出阁绽放的时刻,过不了几天,会再来的。我如一尾鱼,急切地想游向那片绿海。

    春分上山看花,草不蜜,花不浓,有些遗憾。又隔了半个月,已进入4月份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掂记着那百花盛开的梦,我追寻着这首诗词描写的足迹,去寺庙看花。

    上网查询,西安是佛教的第二故乡,中国佛教有八大宗派,其中六个宗的祖庭都在西安。其中在秦岭终南山自古以隐士众多而著称,其实山中的名寺古刹更是如繁星般闪烁。秦岭终南山中的寺庙,主要分为这么三大类:第一大类,佛教各宗的祖庭。一般都在终南山脚下,交通相对方便,至今香火鼎盛、香客不断,譬如香积寺、草堂寺、净业寺、至相寺等等,建筑完整、僧侣众多,既是景点,也是修行之所。第二大类,悬崖峭壁上的寺庙。这类寺庙以险峻而著称,要想览其全貌,须徒步而行、手脚并用,攀登而上、耗时半日,没有好体力是去不了的,譬如万花山的云际古寺,青华山的卧佛寺,东观音山的古刹群等等。第三大类,隐士建的小寺小庙。秦岭山中隐士们的精神世界,幻化为数量众多的小寺小庙,也许里面只供奉着一尊菩萨,但却寄托了修行人全部的希望,这样的小寺小庙,也是村民常常祈福许愿的地方。

    这次是我一人进山,单兵作战,不能孤军深入,要选一个近一点的路好走的寺庙。

    龙泉禅寺映入我的眼帘,它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位于XA市长安区王莽乡王家村,座落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土门峪和洋峪之间。

    我一个人开着车顺着导航走,沿长安大道、西部大道等从西安向南行驶到环山路后向东行驶,过了太乙宫继续往东三公里即到了附近。

    小道静谧幽深,曲曲折折,起伏有度,或碎石铺路,或石板延伸。道旁绿草葱茏,细碎的蓝白色小花星星点,若隐若现。大自然的空气与鸟声都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望,炊烟袅袅,片片村落,如幼童摆放在黄褐色塬畔上的拼图。我沉浸在春景中,我在想若摄影师到这里,一定能拍出一幅好作品。

    踏在歪歪斜斜的小径上,看,前面的树,一大蓬绿铺天盖地,浅浅的似乎可以挤出水来,两旁的枝条慢腾腾地伸到了路中,一路上幽静曲水,山涧鸟鸣,那一溪跳动的欢歌呵,是对春姑娘的赞歌和欢迎。

    转过村子侧面,偶听得一两句脆脆的鸟叫声和淙淙的流水,隐约可见亭子样式的庙宇。这才明白龙泉禅寺,顾名思义,得终南山龙脉,因泉闻名。让我想起了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不就是眼前的意境吗。

    寺庙位于山下,周围景色很美,嫩绿滴翠的萌芽树木,抽枝生长的萋萋花草,沐浴着温馨的阳光,在和风的轻拂下,左右摇摆,曳舞欢唱,山道边,在草丛中,在树底下,点缀着葳蕤的草木,让大山多了一份妩媚而动人。

    庙的周围,长着翠竹,正是新竹破土生长的季节,胖乎乎的竹笋们,一个一个顶着嫩芽可着劲地往上窜,挨着青色的砖墙小院,古朴的砖木楼阁建筑,看着和谐舒服。

    进入寺庙,稍作休息。

    环顾四周,有一修行者正在念经,不便打扰。

    纵观院子,有个牌子上写着寺庙传说引起了我的注意。

    据传:唐贞观年间,唐玄奘大师西去取经归来后,在天池寺讲经说法,惊动了在长安城中的唐太宗皇帝,一心想上天池寺听法师弘法,于是同满朝文武向天池寺行来,当来到龙泉禅寺时,看见此处地势独特,向上仰视秦岭翠峰沥沥在目,回首望去樊川风景尽收眼底,不知不觉在此地睡着了,醒来说自己脖子痛,可话未落音,空中传来;“你脖子痛,枕在我的腰,压得我腰都痛了”只听有声未见人影,又传来话语;“我是天上之龙,此地乃喜龙活地,我每天都要来到此地,不信你看泉中之水”,太宗皇帝在泉边一看,泉中白云翠峰倒映如画,泉水清冽甘甜,饮上一杯神清气爽精神倍增,遂降旨扩建寺院,供奉三宝,祈禳龙神,筑井护泉,并赐名“龙泉禅寺”。

    哦!原来又是唐朝皇帝与佛教结缘的故事。

    我喜欢佛教,也爱研究佛教的历史,知道佛教在中国经历了传入期和发展期,到了隋唐达到了鼎盛。全盛时期,与武则天有一定的关系。

    佛教史有个“捧沙献佛”的故事记载。相传佛主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他带领僧众托钵化缘,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小女孩,这位小女孩正与其他小伙伴玩耍,她看见佛主领着弟子们远远走来,就开玩笑的用双手捧起沙子,放入了佛主的钵盂内,结果佛主竟然一笑了之,接受了她的沙土供养。弟子们看不下去,心想怎么可以这样做,于是就生气的将这位小女孩赶走了,结果佛主没有答应,马上呵呵一笑,阻止了弟子们的无礼行为。随后,佛主领着弟子们继续化缘,这时有一位弟子问道:“世尊,刚才那个小女孩将沙子放入您的钵内,您为什么不生气?”,佛主微笑着说:“你们不清楚,这个女孩千百年后,因缘成熟,将在东震旦国为王,如果我现在不接受她的沙土供养,她将来会迫害佛教,今天我与她结下善缘善根,将来她定会弘扬佛教保护佛教,这就是因果”,结果千百年后,这个小女孩投生东土,摇身一变,就成了大周女皇武则天。

    古时候皇帝要么说就是真龙天子,要么就是紫薇星君,要么就是北斗星君,反正就是要与众不同,这让才能让人信服,所以武则天也学习这套,为了加强统治,就要抬高自己的身份。长寿二年,天竺僧人菩提流志又译出《宝雨经》说道:“东方月光天子乘彩云来到佛的面前,佛对他说:我涅架之后,进入第四个五百年,“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实是菩萨,故现女身。”

    洛阳白马寺住持薛怀义和东魏国寺住持法明等九个和尚,持《大云经》(此经是以前有,还是后人编造,已无从考证),给武则天捧场:“是天女者,……为众生故,现受女身……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奉,无拒违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见。”武则天从佛经中找到了自己当女皇的根据。

    武则天就是当年给佛祖施舍沙子的那个女子转世而来。果然中了佛陀的谶语。她一出世仿佛带着帝王家的龙凤之态,武则天做皇后之前曾经当了数年尼姑,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经常研习佛理,所以精通各种经书。其缘由可能就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佛缘,她后来机缘之下所作的一首赞叹佛法的四句偈言,成为佛徙诵经的开经偈,一直流传了千百年,直至今天还备受人们称赞: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武则天的一生坚持研学金刚经,从经书里习得无量的大智慧,以此修身、治国。作为一个女子,能有这样的开悟,实属在多数凡人之上!武则天和高宗二圣期间,高宗曾多次下旨修建佛寺,修造了大慈恩寺和西明寺。武则天登基之后,大量修建佛寺、崇佛抑道以作报答。

    今天看到这个故事,才知道早在武则天之前,唐太宗李世民也推崇佛教,建立寺庙。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转过身,看到另一处介绍武则天将龙泉禅寺成为密教道场的故事,《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在龙泉禅寺得到广泛修持与传播。

    还看不到大量的花,但已嗅到花香,这浓郁的芬芳随风从那来的呢?想是深山有花吧,而且一定开得灿烂,唯有我面前的山,翠莹莹的,一直等着我来,伸出有力的双臂,将我拥入怀抱。再往里走,一定有诗情画意的地方。

    看完寺庙去爬山。

    找到入山口,我和几个游人登峪。所谓“峪”,就是直达主峰与分水岭之间的山谷,称为“峪”

    从寺庙门口旁边绕出,继续前行。越望深处走,静,而不呆板;动,而不咶噪,避开了尘世的喧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并不高,也并不陡峭,气温正好不冷不热,清爽,比城市里舒适多了。

    徒步半个小时就到了很大一块草场,蓝蓝的天,白云朵朵,走到半山腰一转角处,巨大的山石倾斜矗立。

    附近有块巨石和地面形成的夹角处,支撑着很多的小树枝,甚感奇怪。

    看了半天,嘴里就念叨了起来:“这么大的石头,要倒得话,这些小树枝也撑不住呀?”

    旁边的一个老乡笑了,

    说:“这是人们对家里老人,身体健康的一种寄托。如果家里的老人腰不好,就可以在此支撑一根树枝,祈愿家里老人的腰不疼。”

    “哦!原来是这样啊!”

    我坐在石上休息,面前是烤了一天的土地,蒸发出阳光与沃土混合的温热咸腥的气味。石下的草,沐浴在阴影之中,受着它的保护,倒比其他地方的草长得高。

    峪沟里沟谷宽窄陡缓比较均匀,行走起来并不费劲吃力。沟域面积广袤,岔沟坡梁纵横交错,森林、竹林茂密,古木参天,林荫蔽日,不由得让人想起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当我踏着四十多年前父亲的足迹,看到干沟生态渐复、村庄凋零的景象,心中不由得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山前面的阳坡上,春日的阳光下,山野中桃花似雪,团团簇簇,争奇斗妍,黄花吐金,蝶舞蜂飞,有几人在树间花丛中,铺开防潮垫,躺卧之中,喝着茗茶,吃着零食,还有人支好三角架,相机观镜框中,无须刻意的选择,一枝李白出墙来,花的世界,春的韵美缓缓展现,一簇簇,一层层,一团团。

    我驻足停下来,看画看景看人。

    不远处,有几对穿着婚纱和西装的漂亮女孩和英俊后生正在花丛中拍婚纱照,吸着春的新鲜气息,拉一枝繁花横在胸前,摘一朵马兰,轻轻将花蕊插入发鬓,把花瓣放在唇间轻捻,让花的馨香优雅纯美地缓缓地飘入心里,吻一瓣馨香,这些背景衬托着那些朦胧多情的拥抱,做着各种造型,寻一份宁静、营造着浪漫、享受春花的惬意,将两颗相爱的心,即将步入神圣婚姻殿堂的期盼,通过镜头晕染、绵延、伸展……,撒落在这繁花似锦的季节。黑的西装衬托白的纱裙,简约而反差对比明显的美,点缀着花,带着愉悦的表情,自信而幸福的陶醉,令我们十分羡慕,曾记否,桃花溪前佳人弄首,连理树下两情相许?可惜我们年轻时没有这么浪漫的一幕。衷心祝福他们,陶醉在春风里,徜徉在花海里,品并蒂莲意境,赴一段心灵之约,透悟青春易逝,岁月繁盛的花语,放飞美丽心情,花样年华,开出最美丽芬芳的人生。

    继续往山上走,沿途看到马兰花,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野花,野花在枝头绽放,鸟儿天生是花间客,早就闹了起来,不时地在花枝上跳动着,它们时而伸展着脖子,偏着头,似乎也在听着春风的絮说,时儿对唱求偶,甜润而柔美,动听而亲耳,不时来了起飞和俯冲,在林中飞来窜去,活跃了森林,抖动了花枝,唤醒了春天。看着乌儿幽雅地戏于花草中,听鸟的低吟浅唱是如此婉转动听,树木与鸟与泉水和睦共处,一种恍若隔世,云走仙境的感觉会悠然而起。

    越往里走,小花越多,花色氤氲,这里一堆,那里一丛,浓淡相宜,留白自然,意韵淡然而不惹眼,如泼染的大写意国画。道旁的近处,有粉嫩的杏花,雪白的梨花,含苞的桃花,还有不知名的花或鹅黄、或浅绿、或火红……

    鸟儿飞过,我在想,如果运气够好,邂逅一下隐居山林之中的珍禽异兽。

    来到太乙宫,就看到了山貌和寺院的全景,看到了不远处的塔和寺。龙泉禅寺的位置跃然于眼帘,它秦岭北麓终南山下,土门峪和洋峪之间,太乙宫向东三公里处。南仰二龙塔、天池寺,坐览樊川胜景,远及兴教古寺。

    看看时间已近傍晚,此时夕阳西沉,天色渐暗,回首遥望山下,见山色黝黑,景物逐渐朦胧,只有那一团团灯光璀璨处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