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一起登秦岭

31,小雪,箭峪岭的雪

    31,小雪,箭峪岭的雪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入冬,古城的第一场雪迟迟还落不下来,可秦岭边缘,不说深处,早己银妆素裹,干脆进山,雪不来,我找雪去,景不动,人是活的,我寻景而来。“磨盘上的碾子__想去转转了。“正好朋友杨先生和金先生,还有杨女士约了几个女伴,报名参加深呼吸组织的冬游箭峪岭活动。

    起了个大早,坐两个多小时的车,进山经过一山村。映入眼帘的是年代久远的农村院落,没有规划,住得拉拉撒撒,有的是青砖瓦房,有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2到3层的小炮楼,更多的是土坯基子砌的黄泥墙房,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院墙的外边。出村的路边遗弃着一院土房低屋,支撑的柱子斜倚在墙上,门楼子摇摇欲坠,院子残墙断脊,墙皮脱落,古老破旧,到跟前甚至能嗅到一点霉味,这上百年的老屋才是农村原生态的真正的残破美,我拿出手机,照了几张。看来现在农村的贫富差距也很大,楼的高低大小,建筑风格的不同,就像贴着标签一样,显示着每一个家庭的殷实和窘迫。沿着水泥浇筑的村道深入村中,这也许是新农村建设的公享基础设施,路两边还有几只树上稀稀落落的挂着带霜的柿子。看家家户户的屋门前堆着柴火,房檐下掉着成串串金黄的玉米,厨房门框上挂着火红的辣辣,这才是真正的农村景象,还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大山深处,一把柴火就可以炊烟缭绕,一个玉米棒子就可以熬出一锅糊糊,屋后山上的溪水就可以洗脸烧水做饭,不花钱,不求人,不出村,就可以静静的生活下去。

    村道边有几棵柿子树,树叶全掉光了,高处的枝上还吊着好多个沾满白霜的红柿子,红的耀眼,很馋人,我们用登山杖勾着树枝摘了几颗,几个女的捡了点小便宜,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和清亮的笑声。

    初入山的小道是沟壑悬崖上的羊肠小道,右手下是几十米深的坑,若失足落下,非死即伤,我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左手是杂草乱木,没有什么奇特养眼的景观。

    冬天的灰色弥漫在山坡上,树木和草被掩的失了本色,踩踏的小道裸露着光秃秃的黄土,混合着化了的雪水有点脏烂泥泞,看着不舒服,走着不爽快。

    进了山谷,两面是连绵的大山,中间是一条时隐时显的小溪,乱石点缀其中,有的凸出来,挡住了道路,要掂着脚尖绕过去,或者跨过去,才感觉这是与山有关的道路,石头嘛,毕竞是山的一部分。山谷里长着一人多高的杂草,密密麻麻的,在夏秋两季一定很好看的,举着头上飘逸的白色穗子,头挨着头,交织着,拥挤着,千丝万缕,形成一个白发魔女争宠摇曳的世界,多么妖娆!婀娜多姿!可是现在,他却脱去了华丽的羽衣,叶子似烂了的败絮,黑黑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向下耷拉着,穗子瘪瘪的,干干的,枯枯的,死死的,抬眼望去,这残枝败絮却是一望无际的、满山遍野的。草丛中,小股的风,发一声刮剌刺地就来了,如贼一般溜进来,在草缝中滚爬滑过,草便有些涟漪地晃着。偶尔能发现一簇簇的红柳,如沙漠里的胡杨千年不死,万年不倒,伸着硬扎扎的枝条刺向天空,枝条的皮色还是红润的,光滑的,细腻的,他好像没有春夏秋冬的时令,没有生与死的轮回,保持着常青和不衰与不死。

    这山路哪里是路,凝重的松,满地霜冷月寒,白成了一片,枯死的草、飘散的枯叶,杂草丛生,腐叶满地,脱落的干村枝横在地上,估计平时村里也没什么人出山来。这里,除了风,静穆得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是,除了树和草,看不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天冷,阳光很冷冽,我把手捂在嘴前呵,淡淡的呼出白气,能感受到阳光和冷气是有形的、物质的、弹性的。

    一直顺着谷低的山路往上爬,路上偶尔还会遇到山民,有一个人推着独轮小木车,一个人弓腰用绳子拉着,车轮碾过尘土和厚厚的落叶,柔韧地托起车轮,又轻快地陷下,咯咯有声。这东西现在只能在影视城的道具里看到了,将来只能靠小说来描写这个古老的工具,帮助人们回忆古人的生活。我又赶紧抓拍了一张照片。

    山路随了峪谷低下的雪化溪水走,人行谷底,越来越深,愈走愈曲折,两边的山峰也更加险峻,山路荒凉,没有人烟,树密枯草高,压根看不清前面的方向。30多人的爬山队伍,年轻和体力好的的往前跑,体质差的的拿着登山杖缓缓前行,大山很快淹没了这些人的踪迹,我看不到前边和后边的人,沿各爬山俱乐部插在树枝上的路标摸索前进,如果没有路标,完全就会迷失在这里。

    好在有三个领队分前中后三个段落领路,他们经验丰富方向感也极强,总是能准确地寻出小路,还有几个户外俱乐部的登山队留下了一些路标,有的是红飘带,有的是一张名片。

    走了约七公里的山谷,虽有一定的起伏,但大致平缓,属于导游介绍的中强度徒步活动,我已出过一身大汗了。在这里我赶上了杨先生,山谷没了,前面山丘耸立,山腹突兀,有驴友说从这里开始是900米的高的上升山道,要开始爬坡了。

    我拿出手机看已经12点了,我问,多久能登顶,杨先生说也就两个小时吧!我说:“我已经走到极限了,你们往上爬吧,我在这休息一会就下山了。“

    杨先生说:“咱们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恢复体力,再试试看吧。“

    吃着巧克力、干面包,又啃了个李和苹果,喝了一罐牛奶,这时金先生和康女士也赶上来了,又吃了几块他们拿的烧鸡,体力恢复了好多。

    我想试一试,那就继续爬吧,上山路比较陡峭,沿着山体转来转去螺旋式上升,个别路段,乱石林立,虬髯挡道,还有些阳面残雪消融,路湿泥泞,很不好走,我咬着牙,艰难的攀走,一会儿腿疼腰疼。每次拐过一个坡道,天空豁然开朗的时候,我就天真的以为要到顶了,可是始终都看不见也听不到任何前队的踪迹,所以只好又埋头向上爬。路上总是有人在给我打气,还剩半小时就到了,可是我走了两个半小时,也没有看到目标。前边拐弯处坐着一个美女,对着山下100多米处正在艰难攀走的一个年轻小伙子喊着:“老公,你快点!快点到我这里来,你再不上来,我就跟别人走了。“他鼓励老公的话,带点玩笑,带点刺激,还有幽默。我看那小伙子喘着气,步伐明显加快了,赶了上来。

    休息一会,又要出发了,我实在走不动。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这已经是爬过的第五座山了,也是他们说的第三个半小时了。和那小伙子一起上来的,还有一个资深的驴友。他指着上面被树林包围的大山说道:“大哥,再爬5分钟就到灞河的源泉了,半小时后就到小庙了。“看见没?就在山那边,他用手指着说。”,那里看起来就像有什么探索和发现,吸引着我。

    我抱怨着说:“道路真是曲折,绕来绕去也就罢了,还这么陡峭。“说归说,我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拿起登山杖又艰难的走了起来。上山的路程总是无聊又沉默的,累了就无比焦躁烦闷,身体想要就此放弃,可心里不甘,总想会有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突然到顶天空一片豁然开朗!

    走了十分钟,虽不像那小兄弟说的五分钟,但总是到了灞河的源头,陡峭的山缝间,轻微的潺潺流水声传来,仔细看,用眼睛搜索能看到涓涓细流在石缝里缓缓流淌。旁边立着一块木牌,写着“昔八水润城,今浐灞毓秀“。内容介绍,箭峪溪水顺流而下,往蓝田玉山清浴流浴之处交汇,由此向南150里,始称霸水。看到这里,我想这涓涓细流,叮叮咚咚,沿途不断的融合汇聚,方能成河,人也一样,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收,不断的吸纳,才能够成长和壮大。这爬山也是一样,无已跬步,难以成千里,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山是脚一脚蹬上来的,有人说天下比山更高的是人的脚步,你能走多远,登多高,那就是你的眼界,你的高度。

    我又继续攀爬,走了40分钟,终于在两点钟到了小庙,同行的小杨已经一个小时前到了这里。

    这里由于高而凌空的地形,风显得特别大,虽然是正午,阳光烈的很,但寒意不减反增。

    小杨得意的说:你的速度太慢了,听了这话,我忽而头晕起来,天旋地转,不得不蹲下原地休息,我顺势坐在一棵倒塌的枯枝上,雪花慢慢悠悠地飘下,雪花被我震荡着慢慢悠悠地飘下,落在我头上,我没有说话的力气,懒得回答她,也没有力量拂去头上的雪。

    杨先生和康女士两人背了大大的旅行包,到了山顶才发现包里边藏着一片天地,先是在草地上铺上了防潮垫,接着掏出了糖,巧克力水果和各种小吃,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把厨房也搬来了,有灶有锅,他们在2300米的山顶上做面条吃,点火烧锅,放入芝麻油,炒鸡蛋,加汤烧水,下面条,还拌上西红柿,洋葱,韭菜,葱花,香菜,不亚于我在家里的厨房做菜的程序和配料。

    他们做饭忙乎的时候,我放眼望着群山,冬天的山,好比春天青春舞动过的姑娘,走过繁华的夏季,秋的灿烂,突然青春已失,火热不再,掉了粉黛,铅华不再,是一个素面朝天的老妇,没有一点绿色的生机,光秃秃的裸露着青黑色的山石和光不溜秋的枯枝,那树枝也硬邦邦的,没有了柔软的妩媚和光滑的皮肤,地上落满了枯黄的树叶,已开始腐败腐烂融入泥土,地上的杂草蔫蔫的,瘦瘦的,枯枯的,卷缩着,弯曲着,耷拉着,万物萧条肃杀,满目苍夷。

    来时,他们鼓动着说:“到箭峪岭去寻找冬,比如大雪纷飞、山寒水瘦,寒气逼人、冰天雪地。要带上冰爪和雪套。“你只能失望。因为,这里雪化了。

    导游说前面的箭竹林有大雪,我已经没有体力和精神了,又一伙人被忽悠着去了,可是半小时回来后,他们手机里面拍摄的照片,证明导游说的没错,那是一片白雪茫茫,银装素裹的世界。

    我虽有遗憾,可是我觉得,我淋过的雨,浴过的风,享受过的阳光,亲吻过的雪花,正在呼吸的空气……天地间凡是亲近、滋润过我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永久的芬芳。我还觉得,即使这冬天的山,也是一种悲壮的美,肃索的美。美,在不同的季节里是不一样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饭做好了,味道还很不错,金先生带了一瓶青稞酒,我们围坐在一块吃饭喝酒,后来山顶上的事情就很套路化了,摆pose,吃喝、碰杯、合影,单人,各种动作,一一拍照,到此一游留下纪念。

    下了山,看表己是6点20分,手机计步器显示31050步,相当于19公里路程。

    一上车就困的靠着车座眯一会,等我醒来的时候,车已经开始进城了,楼一个比一个高,灯一家比一家亮,人也多,热闹着,我在想,这里避风躲雨,应有应有,大家进山去干嘛呢?其实爬山是帮助人释放压力,现代人生活在城里压力很大,爬山能帮人疗愈疲惫的心灵,把一些负面的情绪在山里给释放掉。我急着回去先洗个热水澡,消除肌肉的酸痛,再美美吃一饨,补充消耗过多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