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转世

第九回 老汉捕鱼网肉蛋 最终倒霉又遭殃

    王老汉把鱼网就慢慢地拉到了岸边,但见网里有个不小的东西在蠕动!由于夜里天黑他也看不十分清楚,就一心想着决不能让它跑掉!等到把网拉上了岸,他即刻就背起网回了家。等到了家中以后,就先把鱼网放在院子里,然后到屋里端出来油灯一照,结果才发现网里逮住的,根本不是什么大鱼,却是一个大肉蛋,这一下可让王老汉感到,有些侘傺和不安。他心里是酸溜溜的,就如吃下个不熟的馍,也不知道是个啥滋味?还觉得胸口堵得慌,心中想我也没有搂过尼姑睡,怎么就这样倒霉,心情沮丧和种失落感!实际就如哑巴吃黄连——是有苦难言……

    这时候,那肉蛋还不停的在地上蠕动,有时还突然往起跳一下!王老汉不光心里很纳闷,原来,他还在深思着另外一个问题。心里说真叫多多怪事,像我王老掘这辈子也在长江里,已经打了几十年的鱼,说实话,也从来没有象今天晚上,碰到过这样一个东西。没腿没爪,圆形轱轮垴,它是不是个怪物啊?或者是从长江口,进入来的一种海产品,逆水游到了俺们这里,这一回我可到要看看,在你内中藏的是啥子。王老汉一边心里琢磨,一边去厨房里拎出了一把切菜刀,由于心里不痛快他想也不想,就毫不犹豫地朝着那肉球,狠狠地一刀砍了下去!有道是:

    老汉用力砍下去,肉球即刻两下分;

    红光瞬间映满院,吓得老人掉了魂。

    王老汉也确实用上了劲,然而,当他对着肉蛋一刀砍下去时,就听得嚓!地一声响!那肉蛋就一下子开裂了,结果当时就有一股血,一下子飙到了他脸上。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此一刹哪间,蓦地!他的家中便是满院红光,而且还瑞气千条!这样情况一出现,当时就把王老汉给吓傻了。就听他嘴里说了声:“哎呀!我的妈也!”随即就昏了过去。你道:“他胆子就这么小?”可不是吗!别说是他放到谁身上都一样,等到王老汉醒过来之后,就看他浑身只哆嗦!而此刻,那个血淋淋的肉蛋,在地上就只剩下外壳了。

    反正,也不知是啥时候,却早已从里面,爬出来一个小娃娃,小孩长得细皮嫩肉的,就看他一边爬,一边还“咿呀!咿呀!”地叫。这一下可把王老汉乐坏了,只喜欢得他屁颠、屁颠地乱蹦高!这就叫绝户人家爱孩子,这王老汉见了小孩,也不知有多么的亲切了。因为他老伴一辈子都没有开怀生养,按他的话说叫开花结果,所以老两口几十年来,是你埋怨我,我埋怨你!反正埋怨来埋怨去,都呛呛不出个里表来。不是你说我的种子秕,就是我说你是盐碱地,到底谁的物件不中用?谁是谁非总也说不清楚!如今老两口也都心恢意冷,早已经泄了气,不管怎么说,无论想不想他和老伴,总有一人是“骡子”。

    心花怒放地王老汉便立即去上房,喊醒了自已的老伴,并向老婆子认真的说明了,事情的原诿经过,也就是一切来龙去脉,老两口都觉得很稀罕,这就象天上掉馅饼,让他们打住食得到了。说实话两位老人这辈子,想要孩子都快要想疯啦!但是天不遂人愿,夫妻俩一生都像是枯死的树——难发青!至今又成了朽木,都未能发出新芽或吐出絮来。所以也早已恢了心泄了气,就是没有啥幻想了!可是万成没有想到的是,有福不在忙,没福跑断肠,这一次打渔却网到个小崽子,真是捡了个大便宜,这会儿老俩口能会不高兴吗?……

    然而,自古以来,大自然就赋予了人类及动物,繁衍生息改变世界的使命,而我们的老祖宗也希望后人,祖祖辈辈都能传宗接代,也就是要后继有人,去循序渐进的创造美好的未来。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只要一说起谁家的女人,一辈子都没有开怀生养过,人们就会称他们家是绝户头,就好像多丢人似的,不光让人鄙视看不起,且就连他们本人都觉得自已,好象在别人面前矮了三分似的,不能理直气壮的讲话。换句话讲,就等于是一种短处,老两口为了此事,这一生还真不开心,总觉得自己有缺陷!现在遇到了这一情况,两位老人心里都是乐开了花!也找不到东西南北了。干脆就把他收養起来吧!老太婆慌忙把孩子抱到了屋里,放到床上用被褥包了又包,裹了又裹,是光怕冻坏了,孩子要吃奶上哪里去找?老俩口也顾不上睡觉,便连夜去为孩子寻奶吃。

    凡老年人和成年人一般都有深刻体会,因为人们大都经过了,生儿育女和抚养孩子的任务,然而这件事又不是,一劳永逸很简单,也是一项复杂麻烦事。再说人们一生也很辛苦,又不只是麻烦一阵子,而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和坚持!甚至,还会使家庭受到较大地拖累。尤其是,小孩子在两三岁以前,这时候也属于婴幼儿时期,小孩一般都爱出毛病,相生病招灾就是常有事。比如感冒咳噪,遇冷受凉会发烧,厌食积食受惊吓,一旦照顾不周就会出疾患,有了病则不吃不喝,又哭又闹磨缠人。

    如果家中富裕还好说,倘若是贫穷人家养孩子就比较艰难了,也可是困难重重不容易!相是穷人家的孩子有了病,无钱医治请不起医生,所以在过去有好多人家,就因为孩子有病没有钱看病吃药,使许多孩子中途就夭折了。然而,这些又都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王老汉和老伴就只好细致分工,一天到晚,也都全为了孩子忙碌,他们一个在家看管,一个外出专为孩子找奶吃。就这样,也让孩子随了王家的姓,给他取名叫“王华!”老两口就专心之致地认真呵护!一心一意地把孩子抚养起来。

    冬去春来,岁月蹉跎!就甭用说老俩口有多辛苦了!为了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王老汉和老伴就长年累月的,一天到晚为孩子忙碌。他们还专门买了一只奶羊,老两口也成天的挤羊奶,然后就放到锅里滚一滚,烧开了再喂孩子,并且还经常做些面糊稀粥,或轰个鸡蛋配合着喂养。小王华吃得胖胖的也很少生病,老两口看着他强壮的身体,又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孩子虽然不是他们亲生的,可他们却视同已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瞬间几年就过去了,如今的王华也长大了!看他的外貌虽然不傻,可是就像个哑巴一样,也从来不说话。他什么事也都懂,由于性格内向,也从不和人交流,平常就不说话,眼前已经八、九岁了,但是对于两位老人,也从未叫过一声爹和娘。一开始王老汉和老伴,既不在意也没有计较,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老两口心里就有了想法,最后也真的憋不住了。

    比如说,有时候他们就生气,并对孩子进行叱呵!可是不管怎样吵和责备他,那王华都是不吭声不说话,也不做任何反驳。这样以来,老两口也就觉得非常惝怳,心说这些年来我们费了多大的劲,一把屎一个把尿的把你拉扯大,可是你就像个傻瓜憨子,连声爹妈也不会叫,我们养你疼你有何用。看来还真不如养小鸡、小鸭、小猪、小狗!因为养鸡、养鸭能下蛋,喂头猪长大了杀吃肉,喂条狗能看家。也不论是鸡、鸭、猪、狗,只要一喊叫它们,都会摇头摆尾地叫几声,以表示顺从听话!而你可到好,就如养个木头疙瘩,光会吃不能用,连个爹妈都不知道叫,我们养你还有啥用,可说是倒心退!老俩口是越想越寒心……

    也就是说,王老汉与老伴对王华就嫌弃了,但是,又不能把他抛弃和赶出家门,两位老人苦想了一阵子后,就又想出来一个点子。于是他们便买些糖果,或做了好吃的东西,哄着孩子王华喊他们叫爹、叫妈,实际上运用的就是一种诱骗,也为软硬谦施的办法。大家都知道,小孩都嘴馋爱吃好的,而谁家的孩子都是一样,再说当父母的绝大多数人,恐怕都会争竞自己的孩子,嘴甜一些多喊叫他们几遍,说穿了就是爱听恭维话。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人,把称谓“爹妈”的言语,早已列入到“四中听”和“四不中听”里,如四中听是:“百灵叫、画眉声、撕绫缎、打茶盅、小孩子叫爹头一声!”多了一中听。四不中听是:“刷大锯、打磨锅、猫头鹰叫唤和鬼吆喝!”有点把话题扯远了,咱们再拉回来。

    却说,王老汉和老伴用糖果和好吃的,哄孩子叫爹、叫妈!起先王华说啥都不喊叫“爹娘”二字,结果,就在两位老人的一再诱惑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小孩子一般都天真可爱,反过来说随意性就很强,也谈不上有多少意志力,再说那些糖果和好吃的,又比较诱惑人!所以,那王华见了有好东西吃,一时间也就自然把持不住了。当时急得他光流口水,由于嘴馋为了吃,便先喊了一声“爹!”然后又叫了一声“妈!”结果,他这一叫就大事不好了!可谁也没有想到,却把老俩口全都叫趴下了!用现在医学方面的话讲,就是突然昏厥倒地,而且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苏醒过来!有诗为证:

    两位老人命不强,争竟儿子叫爹娘;

    王华本是龙骨血,结果夫妻见阎王。

    那王老汉与老伴在村里辈份也高,平时为人又厚道,村里人大都喊他们为爷爷、奶奶和太爷、太奶奶的。众乡亲都很尊敬两位老人,如果就这样让他们平白无故地死去,邻居们也怕一旦被官府知道了,要追究起来则无法收场和交待。而且又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所以,村里的左邻右舍便把这事报了官,换句话说,就是把王华告上了官府大堂,其实就是苏州府衙门,此事要由官老爷做判决。

    苏州知府名叫高登,官居四品皇堂,属于四品爵位,知府高登一听就心中大怒!便分附三班衙皂,去卧龙岗把王华捉拿归案。众衙役闻听不敢怠慢,领命后就带着飞签、火票,以及绳索刑具去寻找王华,实际就是要把他擒拿归案。那些衙役们来到卧龙岗王家后,也不容分说就把王华绳捆索绑后,带到了苏州府大堂之上,那大老爷高登一看人犯,心中就纳闷打起鼓来!不由暗暗埋怨班头衙役们,真是一帮白痴不会办事。因为带来的王华只是个八、九岁的稚子幼童,他怎么能相信一个小孩子,只叫了一声爹娘就能把,养父、养母全都叫死了?心里说这事很蹊跷,此背后一定存着比较复杂的原因。或许是两位老人突然,得了什么急症所导致死亡,可你们乡里乡亲的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一个孩子身上!知府高登就很生气!随后便把惊堂木一拍!又要拷打众乡邻。而卧龙岗王家村的村民们都说:“这个事情确实是真的,还希望青天大老爷,您可不能糊涂要明鉴!如果你要不相信,就请当面问王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确切真象。

    知府高登一想也是,即打起了官腔道:“我说小孩你叫什么名字?”王华闻听后,扑闪扑闪眼皮没有讲话。知府高登又问:“你就是不回答本官,可我也知道你叫王华”。王华心里说你既然清楚,还要问我干什么?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净费事!于是,他又白愣了一下眼睛,还是没有讲话。那位姓高的大老爷就有点生气了,把惊堂木往公案上一拍,就听啪!的一声响,随即便喝道:“你小小年纪真是大胆!我听说就是你害死了,你的父母你知罪吗?”王华一听只是摇摇头,还是没有回话。这一下,知府高登可是真的心中大怒了!即吩咐三班衙皂快快用刑。

    王华一听要对自己动刑就着急了!他心里想这些人,若是给我用刑我哪能受得了!所以他要辩解,则叫了一声“大老爷你息怒!”他把这句话的几个字,也说得铿锵有力。王华把话刚讲出口,就把知府高登给叫晕厥过去了,待过了老半天,那高登才苏醒过来!待他醒来以后就感觉到,自已象是做了一场恶梦,还非常茫然和惊愕!并且又很尴尬、无奈、无助和颓丧。要说这位高知府本为四品皇堂,平常自诩不凡!也傲气十足,在人世间,能够让他服气的人,本来也就不多,所以他从来都是,软硬不吃的一个人。这一下则就碰了个软钉子,并且还吃了无限大亏!可以说从此以后,他不光得到了教训,而且也增长了见识。同时又让属下和身边的人,多了一份笑料,人们会在闲扯开玩笑时,定要揶揄嘲讽他几句,这就叫:

    不服拳师挨死打,知府当堂吃了亏;

    由于不信这个邪,此次教训记心里。

    或许还有人会讲:“那知府高登本为朝廷命官,又是那么高的职位,他怎么连个大老爷的称谓都受不了?”换句话说就是承当不起。

    其实,这又是人间怪事一桩!也错不了是他,如果要换了普通人,恐怕这一下昏过去,就别想再次醒不过来。笔者在前面说过,当初是王老汉打渔,从长江中网上来一个肉球,用刀劈开以后里面有一婴儿,也就是现在的王华,要按照人们的说法,这王华就为肉包胎。如果再要追根溯源,当初是由八贤王赵德方,带着狄娘娘来江南巡视,从扬州过江时,抛锚江中夜宿船上,当晚狄娘娘生下了此肉蛋,八贤王一听很生气,就让人把抛入到江中。所以,王华本为赵家的骨血,用句粗话讲他就是八贤王的种!虽然一直生长在民间,又经平民百姓养唷成人,可他到底还属于皇家的种。

    众所周知,那八贤王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这王华本就是赵德方的骨血,赵匡胤的谪孙,据说,他为混世龙转世,后来被封为潞花王,由于他是皇家后代,虽不是真龙天子,但也不是寻常凡人。所以,他王华称知府大老爷,那高登也就受不了!关于这些复杂情况,别说人们不知道,而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说真实的情况也没人告诉他!就连他养父母的死,也同样是稀里糊涂。换而言之,那王老汉夫妇本为庶民百姓,他们都是穷人也称草命人,其命又都不值钱,故而一对老夫妻都经不起,王华称他们为爹娘!皆因老两口承受不住,才被养子王华给叫死了。可是两位老人并不知道,会有这一内幕,他们若是清楚的话,怎么也不会想着点子,哄儿子王华让他喊爹叫妈,而把自己的老命都搭上了。

    另外还有人分析说:两位老人都是第一次,听到儿子喊叫爹娘,是他们高兴得一口气上不来,突然憋死了,这在医学上叫“卒死!”认为王华的养父、养母,老两口都有心脏病。而心脏病患者最忌妒,心情突然发生变化,比如说大喜、大悲!因此,当老两口第一次听到,儿子王华喊他们爹娘时,心里一高兴就一命呜呼了。看来以上两种说法,其后面一种还是较为贴切实际的,所以以上两种观点,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关于这个问题,咱们暂且先不去认真讨论它。

    俗话说是官刁过民,那知府高登一醒过来便先摇摇脑袋,尔后就在心里揣摩起来!也似乎好像明白了什么?他就在心中暗想,这一案也真是奇怪得很,我也不能再往下审问了。因为这在玩命,本官我还真不愿意把,我的这条小命给搭进去!于是他用两眼迅疾地,睃巡了一下王华后便就一反常态,立刻改变了主意。不光既往不咎,同时还吩咐班头衙役们,去让木匠给王华做个,卖油人使用的木梆子,并且还以官家的名义,在苏州地面上到处都贴了告示。意思是说今后,凡在苏州地面上,他王华不管到谁家门口,也不用喊不用叫和称呼你啥,只要把木油梆一敲,你就是自家不吃,也得立即给他拿东西吃。

    而且,那高知府还把这一条作为,苏州府的规定像立法一样,让下边的老百姓都必须执行!可以说这也是苏州知府,给王华的一种特权,从此以后,王华也有了生活保障。换句话讲,也不论王华到谁家门口,只要一敲木油梆子,这家人就得给他拿吃的,否则的话就是犯法,一经人们检举和揭露,官府衙门也必然追究。也不管你是谁只要违犯了,都得被抓去吃家伙!轻者要遭训斥和罚款,重则要打四十大板,甚至还可能会坐牢!如果是不被关押,就说明处理的很轻,已经给留了很大的人情面子,故就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唱道:

    王华一敲木油梆,就得拿馍和端汤;

    法规本是官府定,没有一家敢违抗。

    后来,那王华还找个漂亮媳妇,不光知书达理识文断字,而且还是官宦人家地千金小姐,也就是朝廷礼部天官,杨大人的女儿名叫杨秀英,接下来,又给王华一胎生下两个儿子,一个起名叫金梁,另一个起名叫玉柱。然而就有人说:“王华憨、王华傻,这好事就偏偏让他碰上啦,也真让人不可思议!”但还有人讲:“王华头顶骑马布(女人月经布)——是走了红运!这也叫有福不在忙,无福跑断肠,天上掉馅饼,让他捡到了!”……

    反正不管怎么讲,还是王华有福气走大运,故就应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有好夫没好妻,要饭的娶个娇滴滴”。就在几年以后,八贤王赵德方又去苏州访子,于是,那王华便认父归宗,而后就回到了京城,还成了璐花王爷。其后半生,又享不尽地荣华富贵,这正是蒿草之中有兰草,人的前途不但看出生,有时还靠撞大运!尤其社会底层的人,也可能要出公卿!这也是最普通和简单地道理。

    我综上所述,也充分说明了,凡是大人物一般都属于,是上方的星宿或天神下界,他们就不同于一般人,而普通黎民百姓,则为草木之人!所以才被称为“草民!”意思是命贱不值钱。像那王老汉夫妇,一把屎一把尿把王华,恩养了七、八年,到头来连听儿子,呼唤父母的声音都承受不起,则就充分说明了,庶民百姓的命太薄、太贱了!结果,老两口辛辛苦苦一辈子,最终却落了这样一个结局。当然,这些都是文学小说中的描写,又是在文人的塑造出来,所以就不一定很真实,要按我个人的见解,大家可以信,也可以不信!一切都属于人们自愿。以上,咱们是前三皇后五帝,自夏、商、周、秦、汉,到唐、宋、(辽、金、元)明,从天上扯到地上,从神仙说到民间,绕了很大一个弯子,也扯得非常远,下面还得把事情再说回来。

    却说老袁家这个孩子,本是麒麟转世,所以通常解释就是命硬、命毒,也非要克死父母亲人不可!再说,那袁玉铖的妻子苗氏一死不当紧,家中就剩下他年迈的公爹和婆母了。老俩口也都是六十多岁的人,自此以后,他们除了拉把几亩地之外,而且还得养活小孙子,照顾好孩子,每天都得给小孙子找奶吃。不过,那时的人虽然都穷,但是人们都有一种,相互关爱和怜悯之心!特别是农村人,过去一直都提倡人们行善,而农民又都很朴实,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庄上的人也都比较同情!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