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勒傻子

第十章,县试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读书成了底层老百姓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捷径。就算是特贫困的人家,也是勒紧裤腰带也要供出一个读书人来撑门面。

    王浩看着县试越来越近,抓紧学习,以备考。县试提前报备,要有廪生作担保,王浩很沮丧,那里去找这样的人,这一段时间,杨夫子看王浩学业越来越精,而且王浩很尊师重教,心想:在我杨夫子的手下出个秀才,那就是我杨夫子教育有方,是往我脸上贴金啊,也显示我杨夫子的能耐,想到这里不由哈哈大笑。这时候他忽然想到王浩还没有人给他做担保。杨夫子知道考县试没有廪生做担保,县试就没办法考啊,这时候他被王浩还急,他想来想去,想到县城里还有位旧相识,是一块儿参加乡试时,非常要好的同窗。便提着礼物到同窗家联络感情去了。这杨夫子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也难怪,就手低下出来了个聪明好学的学生,杨夫子一心想让王浩走的更远一些,所以动用关系拼命的为王浩跑腿拉关系,可怜那番拳拳之心。

    一番奔波终于迎来了王浩的担保文书,接下来就是填写履历,姓名,籍贯,体貌特征,直亲姓名及关系等等,一切就绪,等待进入考场。

    黄国的科举考试跟宋明清有点相似,由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组成。其中县试就是取得童生,社会承认你是读书人,府试就是取得秀才的资格,不仅承认你是读书人,还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还有很少的俸禄,仅仅能解决自己的温饱,所以有穷秀才一说,虽然俸禄不多,但是已经上了一层台阶。院试是取得国子监读书资格,当然秀才可考可不考,完全由自己决定。乡试是省考,考中就是举人,有做官的资格。会试是考中就是进士的初选,也称呼为贡士。殿试是皇帝亲自面试,考取者就是进士,分别是一甲,二甲,三甲。一甲是进士,二甲是同进士,三甲是踢进士。其实'真正的进士是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古代中探花比中状元高兴,因为考取探花的都长得英俊,是王公大臣们挑选佳婿的最佳选择。

    进入县试场地,东北有一个大门,坐北朝南,名曰“龙门”,龙门后面是一个大院,考生在此等待喊名,喊到名字便带一小篮,里面装的是笔墨纸砚,吃食等,喊到名字便进入考场。按试卷排号做好位置,在喊名时,此生是那个廪生做担保,就叫廪生确认并唱名,然后坐到位置,开始考试。

    县试一般考的是四书文,试贴诗等等,王浩坐位是五十四号,等他坐下来后,考官便发下试卷,王浩便摆开笔墨,在试贴诗案卷上他思速一下写下了那首“鹊桥仙: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再然后写完所有的试卷,放下毛笔,轻轻的吹干墨汁,然后交给考官,这时有学生就陆陆续续的交卷了,王浩起身拍拍身上的衣服,拿起小篮,走出考场。

    考场外父亲王澜,母亲王白氏,还有三弟王豹,妹妹王菊静静的在等待,看见王浩走出考场,全家围过来,问寒问暖。这时王澜走过来“浩儿,怎么样?”,“爹,如果没有意外,我想考中不是问题”,看着王浩胸有成竹的样子,王澜皱巴巴的脸上顿时笑得像开了朵花儿一样。“浩儿说没有问题那就是中了,孩他娘,今天高兴,你等会儿购几斤肉,咋们好好提前庆祝一下”。王浩看着王澜开心的样子,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不提王浩一家的开心时候。考官们都伤尽了脑袋,同样的好文章有好几篇,不知选那个做案首,考官们争来吵去,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考官就把选好的几篇文章都交给县官,县官细细的看过每篇文章,当看到王浩写的那首诗时,眼前一亮,有如此好诗词,不选为案首,真的说不过去,便拿出笔在圈点了王浩的试卷,这样,本届县案首就此诞生了。

    很快到了接榜的日子,王浩还在紫山上运气,最近他能感觉到师傅说的那种气在身体里,虽然微弱,但是确确实实的存在,这使得他信心大曾,继续运气,看能不能有所成就。

    而王浩的家人早早的守在张榜处,尤其是三弟王豹,半夜起来就去等榜,辰时放榜,小家伙在卯时就等在哪里。这时候就有人陆陆续续的来到,然后来的人越来越多,吵吵闹闹,整个张榜处就像个菜市场一样。过了一会,不知谁喊了一句“快看,张榜的来了”,随着这一声周围立马安静下来。

    但见俩个小吏手里拿着榜文,走了过来。张榜是从最后往前接晓,最往后,就最高,王豹听着一个个名字,既然没有二哥的名字,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案首,王豹很沮丧,二哥说没问题,现在剩下一个,多半是没希望了,哎,二哥还得来年再考啊,当小吏将最后一张贴上去时,王豹睁大了眼睛,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仔细观看赫然写着“本届县试案首王浩”。

    “我二哥中了,我二哥中了”,王豹高兴的在哪里大跳大喊,周围的人都来纷纷祝贺。随后相互打听王浩是谁?哪里的才子。当有好事者告诉其他人“王浩啊,就是默勒庄的,以前是个傻子,不知怎么有年出了意外,竟然便聪明了,现在竟然考案首,唉,世事无常啊”,噢,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就是那个默勒庄的傻子。无不惊叹。

    当王豹着急赶回家时,门口就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县里的保喜的小吏恭手对王澜说“恭喜令郎高中本县案首,特来保喜”,这一来是保喜,二来是要跑路费,王澜虽然是个种地的,但也知道其中的门路,马上拿出几个碎钱放到保喜人手里。小吏看见王澜如此知趣,便告辞回转不提。

    小吏走后,乡亲们都来祝贺,王澜一一回复,满脸的笑容,王白氏喜极而泣,偷偷的抹眼泪。这是高兴,这是幸福的泪水。当王家人沉浸在喜悦中时。县案首王浩才从后山紫竹林中悠悠的走来。

    王澜眼尖,一眼看见王浩,便高兴的拉着王浩说“浩儿,你中了,而且还是案首”,王浩也诶然,刚才回来时就看见父亲王澜眉开眼笑,周围围着一大帮人,就猜可能考中了,却没想到是案首。王浩连忙说“这都是爹的功劳,没有爹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今天的成果”,“好好好,浩儿长大了,懂事了”,王澜欣慰的说到。傍晚,在一片的喜悦声中结束了这次保喜事情。

    高中县案首,最高兴的是父母,王澜开心的像个孩子,说要开祠堂,告慰祖先,王浩赶忙劝住“爹,这才中个县案首,以后再上升一个,或者中了举人再开不迟”,听到这话,王澜愣了一下,随后大笑“我儿有志,我欣慰也,好,听浩儿的话,等中了举人,再开祠堂”,一天的喜悦使得他好像年轻了十岁。一家人坐在一起相互庆祝着,有说不完的话。

    当王浩中了县案首的信息传到张家大院,丫鬟小兰急匆匆的跑向玉翠闺房“小姐,小姐,中了中了”,一路气喘吁吁的跑了进去,这时候大小姐还在洗漱,看小兰慌慌张张的跑来,顿时就心头火起“慌慌张张的成何样子,也不敲门,什么中了?以后跟着我到别人家去,你这性子有吃不完的亏”,小兰一脸委屈的说“小姐,我就这样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就算以后跟你嫁过去,不是还有你吗?你不会看着小兰吃亏的吧”,“好了好了,正受不了你,你说什么中了?”,“小姐啊,就是你常常念叨的那个王小掌柜中了今年的县案首”,“是浩二哥吗?他真的中了县案首”大小姐急切的问到。“当然啦,这事传遍了整个默勒庄,就我们刚刚知道”,“什么我常念叨的,分明是你常念叨的,事不宜迟,小兰,你去账房处支三十俩银子,快去”,大小姐吩咐着,心里默默的说“想不到平时王浩不显山,不露水的,怎么就一下子考了个县案首,他才多大啊,以后前程远大,不是我张家这座小庙能关得住的,哎,原本我还希望能和他……,不想了,人家高中了,怎么也得表示表示啊”。

    在大小姐到达王家时,王澜全家迎了出来,“大小姐来了啊,快请进,快请进”,王澜连忙让开身子,请大小姐往内屋进去。张玉翠看着王澜,环顾四周一下,看见王浩笑喜喜的看着她,不由一阵羞涩,大小姐就是见过世面的人,脸上的羞涩一闪而过,便对王澜说“我听说浩二哥,今科中了县案首,特来祝贺”,王澜刚才看见大小姐的羞涩,再看看王浩,遂明白了些什么,但也不说破。“承蒙大小姐厚爱,浩儿有幸高中,也是大小姐经常帮忙和给了这次上学的机会,本来我明天过来给张员外和大小姐说谢的,今天你就过来了,正好,正好,快请进”,“王叔,浩二哥中了案首,我也没有啥可拿出手的东西,你如不嫌弃,这里有纹银三十俩,祝贺浩二哥了”,王澜赶忙摆手“大小姐太贵重了,太贵重了”,说罢偷偷的看向王浩,王浩看见父亲望过来,便点头,王澜心里默默“看刚才浩儿和大小姐眉来眼去,彼此肯定有点好感,现在叫我收下银子,那就收下吧,至于你俩怎么发展就靠缘分了,随缘吧”,想到这里,就毫不客气收下了这笔钱。大小姐偷偷的看着王浩,对王澜说到“王叔,以后您就别叫我大小姐了,你和我家是世交,叫我玉翠就可以了”,王澜一听,还听不出弦外之音,那我就白活了,立马说“好好好,玉翠侄女,你先坐坐,跟浩儿聊会儿,我还有点事,等会过来”,说罢一溜烟似的走了,在堂屋只剩下大小姐和王浩,大眼对小眼,此时俩人彼此有些尴尬,王浩打开僵局“大小姐这一阵生意怎么样?”,看王浩问起生意,大小姐就叹了一口气“,现在生意冷淡,父亲跑外,又没有人给我出个主意,我快有些撑不住了”,“难道你没有想过转做其他生意”,大小姐又是一声叹气,“转做其他生意,没有那么容易,其他行业我们张家又不熟悉,而且也没有好的行业”,平时的大小姐有一股强势,活生生的女强人,可今天在王浩面前就是一个承受压力的小女孩的表现,王浩看着大小姐说到“我有一个新型行业,大小姐感兴趣不?”,听说有别的行业,大小姐立马来了兴趣,急切的问“是什么行业?”,王浩淡淡的说到“你先别打听,这俩天我正在研究中,等有了结果我就告诉你”,“好,一言为定,我很期待啊”,两相交谈甚欢,不知不觉金乌西坠,大小姐就告辞回家。

    当忙碌的一天结束,王浩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明天不仅要拜访县官,还要去拜访杨夫子,也不知道这杨夫子高兴成什么样了,不想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王浩早早起来,开始了每天的锻炼,这一段时间,慢慢的王浩感觉身体内的气越聚越多,随着师傅紫山真人的指点,气开始随意念游走,这样,离成功不远了。

    忙完一天的锻炼,王浩马不停蹄的拜访了县官,县官也算客气,勉励了几句,就端茶送客,王浩匆匆的回转,又拜访了杨夫子,杨夫子一见王浩就开心的笑起来“王浩,不亏是老夫的弟子,没给我丢脸,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王浩赶紧上前“,学生来迟,还望夫子不要见怪”,“哈哈哈,没有没有,你考取县案首,就是秀才了,院试你还是不要参加,我推荐你到县上剑门书院去读书,来准备参加明年的乡试,哪里的山长是我昔日的同窗叫李隆,有我的举荐信,你可以入学”,停了一下又说到“哪里是县学,那里能人无数,不要自大,低调做人,而且还要交许多朋友,对你有好处,你性格内向,这方面要注意,有我的举荐信会省去很多麻烦……”,杨夫子滔滔不绝的交代王浩,王浩只有拼命点头,杨夫子话虽多,啰哩啰嗦的,但处处为自己考虑,不由一股暖流在心里。

    等王浩从杨夫子家出来时,西阳夕下,王浩匆匆回家,晚上他还有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跟大小姐承诺的新型行吧的研发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