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勒傻子

第十五章,剑门书院

    王浩交待完事后,看着家里的事一切井然有序。便一脚踏进了剑门书院的大门。看着门上龙飞凤舞的写着“剑门书院”四个大字,以后就是这里的一份子了。

    剑门书院始建于黄国五十三年,是曾任户部尚书的大儒周雅林,致仕后,回到家乡,募捐筹建的一所书院,意在为黄国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了。逐渐发展为全国有名的学院,每年来这里的学子,都把这里挤爆了。

    走进里面,前面一张桌子,周围围了很多书生,王浩便挤了进去,原来这里每个新生报到,都要经过书院的考核,再决定该生应该分在那个宿舍。分别设了一道关卡,第一道便是以剑门书院的“剑”做一道诗词,学长把关好坏,如能满意,便让往里走,安排好宿舍。如不满意,就会被学长们羞辱一番,随便安排一下。

    看着一个个学生走进里面,也有学生被学长说的面红耳赤,低头不语。看了一会儿,学生都走的差不多了。学长看见王浩站在哪里“这位同学,想进书院,得个好安排,这关必须要过”,“好吧,那就按规矩办事,我这有一首,看能不能入各位学长的法眼”,学长们不耐烦的说“赶紧吟诗”,这点小事岂能难住前世身为大学生的王浩,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装逼“十年磨剑雄心藏,一朝题名英雄榜,如意剑客如意剑,自在书生自在狂,三尺剑开万里疆,剑锋至兮鬼神荡”,吟罢,这时候原本吵闹声,突然安静下来,寂静得能听见众位学长的呼吸声。片刻的寂静后,不知谁大喊一声“好诗,好诗”,随后大家附和着“好诗,没想到今日遇见高材,幸会幸会”。这时候一位跟王浩差不多身材和年龄的书生走过来“好诗是好诗,就是太狂妄自大”,众人一看“原来是蔡学长”,这蔡学长是剑门书院里东乡书社的主事人之一,原名蔡长福。东乡书社其实是学生们自发的组建的书社。原本是组织学生相互学习,切磋学生心得的书社,后来慢慢的变成谈论时政,喷击官员的一群乌合之众。其他学生都鄙视的称呼为东乡党。

    众人一看是东乡党的人,立刻不说话了,因为东乡党就像一条疯狗,只要是意见不一致的,见谁逮谁,大家避还来不及,谁还招惹。

    王浩也不想招惹是非,准备开溜,然而,蔡长福唯恐天下不乱,“这位同学,既然你口出狂言,想必有所仰仗尔,在下蔡长福,人送外号对材,能否讨教一番”。王浩不想打理他,还对材,就你这,算废材差不多,我可没兴趣跟你耍嘴皮子。于是到“兄台高才,王某干拜下风”,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一群人都起哄“小兄弟,你就试试,输了也没关系,毕竟人家可是剑门书院的对材啊”,对材的紧紧相逼,其他人的明劝暗讽,看来不讨教讨教不行了。于是便抱拳到“蔡学长请”,“好,爽快,这样,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如何”,“悉听尊便”,蔡学长摆摆衣袖,装出一副儒雅的风范。王浩见了暗到原来这小子被我还要装逼,看我怎么收拾这二货。蔡学长“满满吟到:四诗风雅颂,”。卧槽,这还不简单,这是前世就看过的对子,于是王浩不假思索“三代夏商周”,哈哈哈众人都拍手叫好。众人暗想有点意思,一副摆明了看热闹的表情。对材又出“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众人无人能对,都捏了一把汗,小儿科也。只见王浩从容说出“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好,好,对的好,今天平日自负的对材遇到对手了”,再看对材额头已有汗珠,看来对材紧张至极,对材这时思素片刻又说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王浩也思素片刻及道“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可晓得脚步留神”。众人皆惊,高材啊。随后王浩看着憋屈的对材“蔡学长连出三道对子,今我有一道,你能对出,就算我输”,'众人大叫精彩,连忙叫王浩出题。“好读书不好读书”,嗯,这是什么对子,咦!这还真不好对,且看看对材怎么对,众人齐发发的望向对材,然而自负的对材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满脸彤红,恼羞成怒对王浩说“我是对不出来,那请问你能对的出来吗?”,王浩轻轻一笑“这又何难,我的下联是好读书不好读书”,哈哈哈,这是什么对子,上联与下联完全一样。哈哈哈,我还以为是什么高明的对子。王浩环顾四周一下说到“第一个好字读三声,第二个读字读四声,你在试试”,众人默默念着,忽然大家睁大了眼睛,看着王浩“天才啊,这样读,虽然字一样,但上下联意思截然相反,天才啊天才”,正在大家起哄叫好时,对材蔡长福已经悄悄的开溜了,真是的,现在赶紧不开溜,还等什么,等着大家看笑话啊。进门风波就这样被王浩轻松划解。众人见王浩有才,而且很有分度。便都纷纷上前帮忙,把他的书箱及行李抬进了宿舍。

    宿舍里一共有五个人,王建明,王建光是本县的,俩人是堂弟兄。家就住在县城。曹得海是曹家庄人,长得黑不溜求的,身材壮实,说话声音洪亮。还有一个廋廋的,弱不禁风的样子是白马村的帅哥,风度翩翩颇有点学究的感觉。名叫杨文举,也许他爹希望他中举吧,反正名字挺文雅的,人如其名啊。

    一时间大家叽叽喳喳的聊天着,相互询问对方。彼此相处融洽。

    五人中曹得海比较活跃,天天说自己深得名家指点,学了一身功夫。等大家都熟悉后,曹得海按捺不住那颗躁动的心,天天在宿舍里施展功夫,遭殃的是文质彬彬的杨文举。曹得海每每开始练功,就把杨文举揍一顿。王浩本来是要管的,但见杨文举懦弱的表现,就放弃了,自己不反抗,我在怎么也不可能保护你一辈子。你如不反抗,到哪里都是受欺负的对象。

    曹得海不敢欺负俩个姓王的,他害怕打不过俩人,曾试过王浩,在王浩手下吃了点亏,便果断的放弃了。只有杨文举天天遭殃了。

    秀才要学的是四书五经,策论,诗赋,因为这是秀才考举人的科程。

    山长和夫子们都在孜孜不倦的教导着众位学员。从四书五经,到策论,到诗赋,灌输着他们的见解和注释。

    王浩再勤学的同时,还没拉下他的苦练,每天雷打不动的去外面练功。不过他每天早早起床,谁都不知道,这个狂生还会武功。这样也好,至少免去许多麻烦。

    王浩在读书的同时,也在考虑能不能研发出其他挣钱的东西,以解家里的开销。他思来想去,忽然眼里一亮,一个赚钱的东西就出现在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