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选春秋

第十五章:臣,齐人也!

    或许是因为人逢喜事精神爽,此刻允德皇帝面色竟有些红润,转了转头,看向王一白身后的刑部尚书白敬轩,面带笑意道:“朕让太子入质楚地,致使爱卿之女悬嫁多年,今太子已然成长,且颇有明资雄心,也算不枉你我所期,朕恭喜你白家,得此佳婿”。

    “臣谢天家隆恩垂幸,恭喜陛下有如此龙子,更幸我大齐江山承继有人,他日必能一扫天下雄霸寰宇。”白敬轩跪地叩拜,极为恭敬。

    “起来吧!此间又无外人,你我此刻不论君臣,只论寻常儿女亲家便是”。

    “谢陛下!”

    “先皇后与朕情深似海,伴朕历经波折,可惜大皇儿早亡。宁王虽勇猛善战,却不够沉稳,意气用事,毫无主见,杀心过重,更是对高喜言听计从。呵呵…..高喜不臣之心早已显露无遗。朕不死,他高家还有几分忌惮,若朕百年之后……。若立宁王为太子,日后这大齐怕要改了国姓了。”

    “陛下…….。”王一白和白敬轩不知该如何接话。

    “靖王更是不堪,只知一味享乐,毫无进取之意心。小肚鸡肠无容人之量,又无纲常伦理之念,真当朕不知他那些罔顾纲常有丧人伦之事?无才无德哪堪继承大位?朕岂能不知,慕容家对那些有辱门风的丑事漠视不理,实则并非真心宠爱,无非是想借他的皇子身份,图谋我大齐这万里江山罢了,若靖王为储,怕是齐国迟早换成燕字国旗。咳咳……至于安王……非朕之血脉,又无人君之姿,朕岂能不知……”。

    “陛下慎言!臣等惶恐。”白敬轩王一白和身后那青衣人齐齐跪地,恐惧万分。

    “无妨!尔等皆是朕可托生死之股肱心腹,这些旧日丑事,即便朕不说,满朝文武也早有耳闻,只是无人敢提起罢了。朕今日自己提起,便是要留个借口给太子。当年朕继位为君,荣亲王心中不服,可又处处为朕所压制,容不得他有半点谋逆之举。他便借经常探视太后之机,与胡惠妃那贱人勾搭成奸,致使惠妃怀有身孕,诞下了李昇。朕知道他是胸怀愤恨,借此报复,为让朕蒙羞而有意为之。可他是朕同母兄弟,朕顾念太后和皇家脸面,只好假装不知,却借一桩小事赐死胡氏以做警示。为使其安心,朕有意为之,才将右大营军权给了他。这些年他虽还算安分,可朕不能给太子留下日后祸患。今日朕明告你等,便是留一柄日后可斩他的刀给太子,待朕驾崩,他若能好自为之,便留他一命,让他做个逍遥自在的王爷了此残生。若他真心怀不轨……你等也该知道当如何处置应对。”

    “陛下放心,为我大齐江山永固,臣,知道该如何做,虽万死,必保大齐江山稳固。”白敬轩沉声接口。

    “嗯,太子自幼生性宽厚淳良,朕早年便有立他为储君之心。他虽入质东楚,可朕也一直暗中关切,当初见他不学无术,好色风流,朕也曾心灰意冷,却未曾看透,他那是为求活命而有意藏拙。惠王虽与他一母同胞,却是年纪太小,且胆小怕事,也无人主之姿,其余皇子更是不堪重任,因此朕迟迟不立太子。谁想那孩子遭了一回刺杀,竟能破而后立,如脱胎换骨般一夜成长蜕变,当初接到魏东阳密奏,朕欣喜万分,我大齐,后继有人啊!哈哈哈。前些日子钦天监李辰罡,不顾朕死活,深夜来求见,给朕说了一通什么紫薇星现,将星齐出,光芒大涨,有向紫薇星归笼之势的屁话。咳咳……朕还觉得他又要骗朕做什么法,臭骂了他一顿。呵呵呵……可谁曾料到接连几日的秘报,着实让朕心怀大悦。那臭小子以雷霆手段逼问出刺客幕后主使,又趁机拔了高家暗桩;胭脂河留诗,惹的东楚大儒都有拜师之心,又让他一时名声大噪,借此获得各方瞩目,令刺客不敢轻易下手,借此给自己设下一道保命符;呵呵呵,倒是机警,登东楚宫城说动项恒,又设迷惑之计夜出秣陵。哈哈哈,我儿如此机智,又心念大齐利益,朕还有何不放心?好,好啊。朕见太子如此出众,这心里,真比自己登基时还高兴!”

    昔日杀伐立断,威风八面的允德帝如今却同那日薄西山,垂垂老矣的普通老者一般无二,如数家珍般喃喃自语,颇有些后继有人的炫耀之色。

    “此皆陛下慧眼之利,教导之功。上天不负陛下苦心,替陛下降下如此英明后继。”一直站立在最后侧的青衣中年人上前拱手。

    “咳咳咳……呵呵,诸葛玄玑啊,你与欧阳文正、叶无极三人,十五年前便已是名动天下,号称三绝贤臣,可如今咳咳……可如今朕虽引你为心腹,却使你不过官居七品,职仅兵部参议;而欧阳文正还在兖州给朕做县令,叶无极更惨,领着几十个军卒在给朕做看门的城门都尉。可曾想过,朕因何明知你三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启用?”

    诸葛玄玑不假思索,跨前一步,拱手道:“臣等今日亦不足四旬,若以弱冠之时而登高位,难免心思不够沉稳,恐难长久,更无利于大任,甚或惹下纰漏;更兼彼时心性年轻,难免锋芒过盛,过刚而易折,不易驾驭。陛下压制臣等,不过是为磨去棱角,消去臣等戾气,待太子继位,好用臣等辅佐新君而壮我大齐。”

    “咳咳咳,果然聪慧,朕知道这点心思瞒不过你三人,你等甘于韬光隐晦屈就十年,朕心甚慰对尔等三人也颇感愧疚。还有一层意思在里边,朕也知道你并非看不透,而是不敢说,那便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朕今年整活一甲子,料是阳寿已尽…….。”

    “陛下!……..”

    “无妨,帝王也是凡人,世人皆死朕又岂会独活?这生死一关,朕看得破,也并无惧意。朕二十四岁接掌大齐,文有慕容、白,黄,贾为谋,武有高、陈、杨,王,南宫等功勋相助,君臣共治大齐至今三十六载,朝堂权位历经更迭,已是泾渭分明。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朕之朝堂,已无你等合适容身之位。咳咳……,即便朕打破现有安定,以铁血手段扶你等上位,可这几十年来诸事皆已有规律,你等若上得朝堂,难免会被视作离经叛道,必引起世家不安。朕为求朝野安稳,只得墨守成规。”

    “陛下圣明,陛下天子之谋,远超臣等常人万里”。

    “昔日中山、郑、北魏、西秦等国不惜遣使捧印、以世袭之位数拜叶无极为将。西蜀、北魏更是以皇族捧聘书赴兖州,请拜欧阳文正入国掌相位,行富民强国之法。十年间,西秦左相之位空悬;南汉太师之位虚设;北魏甚至咳咳咳……甚至五年前便昭告天下,遥拜你诸葛玄玑为公,皆为你三人所拒。朕如今以垂死之身相问,不论所答如何叛逆,皆恕你无罪,可否明告朕一句,为何?”。

    “扑通”。诸葛玄玑双膝跪倒在地,一脸正容,双手抱拳道:“臣等祖上齐人也,父辈齐人也,自临此世间,头悬大齐之青天白日,以明我祖宗根基所出;吸纳大齐巍然之风,以强壮我心性筋骨;脚踩大齐忠厚之土,吞食大齐星辰米粟;臣,齐人也!一世齐人当存万世大齐之精魂!臣等,不敢数典忘祖,虽死,不敢背齐!”字字铿锵字字珠玑;句句壮志句句惊雷。所闻者,身前天子公卿,头上漫天神佛,无不心怀激荡,泪赞一声,好一个万世忠魂,好一个朗朗风骨,好一声:臣,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