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拨云见花开

第28章:就是我家的

    “我?我准备学管理,具体的专业还没有定,可能是会计或财务管理,也可能是市场营销,我还没拿定主意。”郑千河对两人说道。

    蒲秋琳若有所思的问道:“你准备自己创业吗?”

    郑千河有些惊讶,他就说个专业,蒲秋琳是如何知道他的打算的。

    “你现在不就已经在做了吗?”

    蒲秋琳的语气显得理所当然,在她看来,郑千河之后要和他姐姐一起做的事情,不就相当于创业吗,虽然干活的是他姐姐,但出主意的可是郑千河。

    郑千河想了想,还真是这么回事,但事情却不能真的这么算,他说道:“这不算,这只能算谋生,而不是创业。”

    他降低了一点声音后继续对两人说道:“严格说起来,我要做的是规划到餐饮业类的,但是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没资质,没证书,没执照,也就是一个黑户,市监局要认真起来,一查一个准的那种,所以这根本算不上创业。”

    蒲秋琳理解的点点头,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需要钱去搞定的,而郑千河家里,显然就是因为没钱才无证上岗。

    她有些担心的道:“那这样会不会出问题?”

    郑千河点点头:“会,不过是出在被举报这上面,食品安全方面,不是我污蔑其他饭馆饭店,等我这边真的做起来了,我是能保证饭菜的卫生和质量比很多有证的都好的。也不是我自夸,而是我和我姐不想赚那种昧心钱,我们又不指着这个发财,就是先把生活混走,要是能多赚点,之后肯定是要去把各种证补齐的。”

    两个女生稍显放心,无证经营被抓了是要被罚款的,以郑千河的经济状况,根本就交不出罚款来。

    郑千河看两人担心的样子,笑着说道:“说这些还太早了,我们现在连在哪里能租到合适的房子都还不知道呢。”

    姐弟两人说好了,姐姐这两天先找着,要是找不到,等这周郑千河放假了,两人一起去找,家里这周就先不回去了。

    蒲秋琳好奇的问道:“是有什么特殊要求吗,比如需要厨房?”

    郑千河摇摇头,说道:“不是,厨房可以自己搭建,我主要考虑的是面积要宽敞,一楼最好,我要保证饭菜的卫生与质量,面积就得大,要让各种食材和成品饭菜相互隔离开,虽然我们不会喊消防来检查,但我自己也得主动把消防措施做好,空间大通风好,就不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和爆炸。”

    贺云接话道:“这种面积大,又在一楼,差不多就是门市的样子了吧?那这可难找了,通常还贵的很。”

    郑千河点头同意,姐姐这两天就是看城区里面有没有便宜可捡,要是没有,放假了他们两个人就得慢慢的往外圈找,他们这生意没什么即时性,稍微远一点也没关系,只要不是远到郊区就行。

    一旁的蒲秋琳像是下了个什么决定一样,对郑千河问道:“距离有要求吗?”

    郑千河有些好笑的道:“不是,我说你俩问这么清楚,是想去帮我一起找还是干嘛,不用的,我这边不急,我姐慢慢找着就行,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你们就别掺和进来了。”

    “不是帮你找,是我这儿有个地方,我想问你距离合不合适,老街区可以吗?”

    蒲秋琳否定了郑千河的说法,并给出了具体的位置。

    郑千河在脑中把地图过了一遍,老街区的位置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气了,现在要说房租的话倒确实有可能不贵,位置不能说远,只能说是相当近。

    可以说现在的新街区或者城区,与老街区只有一街之隔,但那边现在就是没有人气了,居民们的生活现在都集中在新城区。

    他们学校就是和新城区一起搬过来的,长江流经这座城市,因为三峡大坝的原因,沿江的住宅区是经过搬迁了的,有的到了现在的新城区,有的去了其他地方,而现在所谓的老街区,是新城区和被搬迁住宅区的边界。

    就是搬迁轮不到,发展落下了。

    老街区依然属于现在的城区,只不过两边比较起来新旧明显,商户做生意、买东西,消费者购物、消费,都渐渐的不去那边了。

    郑千河好奇的问道:“你在那边有亲戚?他们自己不用吗?”

    老城区只是没什么人气,而不是没人了,大生意做不了,要是自己家的房子,随便做点小生意还是可以的,反正没有本钱,卖一点是一点。

    摇了摇头,蒲秋琳笑着说道:“没有亲戚,我家的。”

    郑千河还没有多问,隔着他的贺云倒是奇怪的问道:“你家不是在市里吗?”

    好家伙,郑千河更乱了,市里的?那这上个高中怎么还跑到下面的区里来上了?

    蒲秋琳笑着向两人解释着自己家的事情,原来她家确实是在市区,只不过那是新家,老家就在现在的老街区。

    至于为什么她明明可以在市里上高中而要跑到区里来,是因为这学校有个领导跟她爸是同学,可以说是靠私人关系拉生源的典型了,而蒲秋琳这两年多来的表现,也不枉这领导的看重。

    她家确实没有轮上搬迁的好处,但当年她们家也是住在城里的,门市一开,和现在的新城区的门市没有任何区别,钱是不少挣的,后来又提前预感到城市边界的不景气,拿着钱就去市里买了房,换个地方又做起了生意,不对,是开起了公司。

    郑千河不得不再次竖起了大拇指,这次是给蒲秋琳的爸妈的,有远见,在老街区还没有成为老街区之前就给自己谋到了更好的出路。

    房价这个东西,就郑千河知道的信息来看,能明显感觉到大幅上扬的就有两次,一次是非典之后,一次是奥运之后,而蒲秋琳的爸妈,是在千禧年刚过就搬走了,那时候整个搬迁也才结束两三年,老城区还是生机勃勃的模样。

    “你们家现在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