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梦幻奇侠传

第二章 鹤灵龙门

    六元堂主诗曰:

    仁德树润慈善雨,凡俗奇童尘无根。

    金银风化烟云散,仙侠岂可不留痕。

    文桂主导着自己信任的一众家仆族人和三个儿子,不消半个月便赶工挖修好了后花园池塘的地下大深坑,急速开始砌湖底地下暗室,砸实了厚尺半的由糯米汁混拌的三七土混合土做地基,铺满了花岗石板,沿着这周径十丈的大坑土壁砌起两尺厚的花岗石块墙壁,又用砒霜拌匀糯米汁和灰石粉成浆浇灌花岗石块之间缝隙,栽实数十个浇漆桐木桩柱,顶起上面铺盖的巨大的花岗石板,继续从下面修建挖了一条青岩石块砌就的防水通道连通内宅,并在池湖边挖了几处水井作掩护,水井下面则在阴角暗处修了几条通风管道与湖底暗室连通,把这湖底地下的藏身暗室修的隐秘且坚实无比。

    厚重的花岗石铺就的暗室顶部石板上面和地室外侧尚未填实的窄沟缝间则用粗沙火油熟石灰膏伴灌夯实,以致湖水点滴不能渗透。再在石坂上面夯实铺了三尺后胶泥作为池湖底部。这才照旧例召集普通匠工进园继续施工修缮后花园,前后用了一个多月终于尽皆完工。

    完工的这一天,正是临近年关时候,文桂安排完庄园年关之间的诸等事务后,又吩咐那些当初开挖后花园湖底地

    坑和搬运瓮缸的家仆族人,由老管家文安经手给他们每个人额外发予了三十两纹银,另给老管家文安直接就是百两纹银,让众人感恩的泪涕不止,老管家文安亦是身鞠一躬。文桂并决定由文府出资,在从文府内选配四个年龄偏大忠厚笃诚的内宅丫环给四个贴身家仆下人立家娶妻,另允诺出资给那六个信得过的族人每人各自修缮三间砖木青瓦宅房。在他们闻言更加欢喜之时,

    则又严厉叮嘱那天挖地坑搬运瓮缸的事不得泄露丝毫,否则必关入文府家族祠堂刑房严惩!文桂这一手软硬功夫实实的是炉火纯青。

    这一众族人和家仆本就是文桂的心腹之人,平日里更是感念文桂夫妇的温和宽厚待人,把他们当亲人善待,怎能不听文桂的言嘱?在获得众人起誓承诺后,文桂挥手散去众人,留下了三个儿子。

    文桂言道:“苍天赐富,本是天大的喜事,只是骤得富贵,我这心里忐忑难安,琢磨这么多天了,今后唯有谨慎再谨慎。今天为父再次慎重嘱尔等兄弟三人,今后在外待人处事要守礼守德,逢人遇事让其三分,切不可无事生非好勇斗狠,更不可做那龌磋不良之事。兄弟间要同心相助。谨守家规家法倡兴我文氏家族。自即日起,尔等随我每日谨言谨行多做善事,散财聚德,长久下去方可保我文氏家族累世平安......。”三位公子唯唯点头称是。

    文桂忖思片刻又言道,那日还挖出乌玉两个石匣,却是一时无法打开,想来亦应是贵重之物,这乌玉也是少见的珍品,为父不忍毁坏,就先放下,待以后再慢慢地设法打开。尔等不可对外言说此事。

    文氏家族可说是在一夜之间便成了绍兴府第一等巨富,即便说是天下巨富也不过分;

    自此之后,或许真的是风水盈灌,文氏家族兴旺如斯,在这绍兴府一隅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起来。文桂在这

    种状况下,心底的沉寂慈悲种子破壳发芽,遂涌起了大慈大悲的善念,其本又骨子里具有悲天悯人的侠义情怀,欲学古春秋那仁义君侯孟尝君为人四海的豪侠风范。

    文桂夫妇这时亦是三十七八的年纪,骤得巨富后,淡了商贾之道的心思,要做豪侠般的人物,把人生重点放到了扶危救困仗义疏财的慈悲善业上。盖因长子文龙幼时曾随过世的祖父文老太爷研习八卦卜算,自是精通算筹卜卦,为人处世大小事端几乎是毫无纰漏,小儿子文忠本就身怀一丝仙气又有三魂合一的神奇元灵,兼又神力异常武技日愈精进,更是崇尚行侠仗义,于是文桂斥资二十万两纹银,在府城龙门坊临街购买了五间开脸房,以这二十万两纹银做底,扶持两个儿子开起了一座以典当业为主兼营的客货栈联营的车马大铺,冠名“龙门典当客货栈”。

    这个大当铺为主业的客货栈由文龙当大掌柜主管,二掌柜便是尚未成年的十二岁小少爷文忠,至于二少爷文蛟和女儿文霜小姐自是和文桂夫妇在鹤灵庄园守业。二少爷精通水性,每日里天天潜伏在园内流溪湖底熬练水下武功,文桂知这二儿子酷喜水下熬炼,也就随他。文霜小姐则是竟日里飞刀如蝶舞,飞针若疾雨,把那珍爱女儿如自己心肝儿的文夫人搅得每天心惊胆颤的不能安宁。倒是是和文桂本人放下了经商本业,天天的或是和南来北往的江湖豪莽豪侠士饮酒,或是假充风雅与那些读书不就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墨客闲扯。这日子过得自是乐逸不已。

    不久,在绍兴府内创业文龙文忠兄弟二人便将“龙门典当客货栈”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广施仁德仗义疏财的情形下,依然财源广发碾压商贾同业。其实所谓的经营得风生水起,主要还是兄长文龙的功劳。文龙仁厚稳重,掌管这新筹建的文氏家业,笃守着诚信经商之略,在业界诸行创下了极佳信誉,要知道做生意仁厚诚信到了文龙这个境界还不能发财致富,神怪鬼灵都会觉得财神爷不公平,都会要发怒的。

    而弟弟文忠又极具豪侠般的为人四海气魄,兄弟二人倾心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救困扶危风传江湖,仅仅半年不到文氏双侠的美名就盛誉传遍八荒!惹得天下寒士豪杰竟相奔往绍兴府,以结交文氏双侠为荣。

    文家大少爷文龙天性沉稳,结交朋友一板一眼的可圈可点,不声不响的威望直升。而小少爷文忠亦是在结交江湖友人等时,却是不分高雅官宦下贱匹夫,无论是文人墨客武士莽汉,富贵豪门商贾贩夫,草野梨园走卒乞丐,只要觉得品行端方,性情相合,对他口味,他便热火的予以应酬结交来者不拒。

    故此,文忠常常与相识不及半天的新交友人畅怀饮酒高歌醉唱。或一日有那等遇困逢难无家可归的穷汉,但凡是初相逢三两句投缘,引得文忠侠念萌发,总是爽亮的将人挽留相助,往往当天就挽住在他宅上。所聚人等五行八门三教九流每每在他的小宅院里拥挤着百八十人之多,以致到后来,来投来访的人与日巨增,那些奉命服侍的家仆们轮番应接不暇安排不了,不停的向文忠告急,文忠与此状况是也是手脚磨不开,无奈之下,只好与兄长文龙相商请求,在龙门典当客货大栈的后边又买下了三十余间民舍,改建造起数十间客房来,让江湖朋友们居住。

    由于人多,难免有招呼不及之事,致使每日到了吃饭时间,大声呼喊都不行,只好学巡街号兵的样子鸣锣开餐,此况景可想而知这文忠小少爷的人气有多么旺盛。

    传闻古春秋时,仁义君侯孟尝君门下三千食客,以类为分,为上、中、下三等,出行时盈满街巷敲锣招聚。文桂老爷天天崇学孟尝君,也不及小儿子侠誉文忠三分。而今时投奔文忠的豪侠好汉或许远不及孟尝君门下人数的一二成,但是,众人的形形色色千巧百技绝不亚于孟尝君的三千门客。可说是不分彼此。这许多上下不等的人中,内里还真有几个出类拔萃最知己的好友,虽是大了文忠十岁八岁,甚至有一两位大出近二十岁,心理依然愿奉文忠为主,就差明着喊文忠为“主公”的称呼了。

    文忠也甘愿折节,不忌自己年幼,亦是并不吝自己大富豪和童生身份,欣然与这几位鸡鸣狗盗之徒身份的江湖汉子义结为异性兄弟,终日聚里在一处,或是习演拳棒刀枪,或饮酒划拳,或是谈论奇闻轶事,或是唱赞侠义英豪,或弹琴高歌,或弈棋争吵,或游荡街坊,或在茶棚闲扯。偶尔也扮高雅般的吟几句诗词文赋,文忠的诗韵赋文尚为优秀,其他诸人却大多的词句尽似于是驴头不对马嘴,也博得众人一乐。

    休看这小少爷文忠的年龄只有一十二岁,但是场面上为人作事,样样的让人挑不出大的瑕疵。人又无完人,文忠也还是有毛病的,但凡是遇上了不平事,或是遇上那类横行暴虐不仁寡义之徒,就似揭了他的逆鳞一般,直向前去与对方如同冤家相搏般死拼不休!只为此,文忠一生多有磨难。

    文忠的江湖好友门人食客多来少去的最终维持到了到二百人上下,其中不乏文略武猛的侠客,亦有隐怀技艺的奇才,尤是其中有一人相貌怪异,年愈中年寡言少语,头如笆斗眼似铜铃脸色病黄,身上的装扮倒是极为的简朴,却是只穿了一身灰青色陈旧道袍,自号青苍散人。

    这一位青苍散人其实是高深之人十分的了得。他本名牛娃,幼年时父母因被恶犬咬伤发病双亡,他在那时仅有九岁,以捡柴为生,村中人也经常接济与他,后来他也常为村中的一个富户牧牛,挣点食粮维持生活。某日为富户牧牛时贪玩走失了耕牛,几番在山中寻耕牛不见,进入深山寻找时又遭逢大暴雨迷了路,想到丢失了耕牛回去必遭富户殴打,不敢寻路出山回家,又不知自己究竟该如何是好,只能是无奈无措的在深山里恐苦的游荡,饿了两天,这天黄昏时,牛娃正忐忑的在山涧游荡,却是巧遇了一山中怪异跛足老者,这老者无姓氏,其自称是'跛足真人'。

    '跛足真人'见到这牛娃相貌怪异骨格清奇,询问了几句,怜其是个孤儿,便将其收留在身边。这才让牛娃在深山中生存活命下来。

    不久牛娃才知晓这'跛足真人'真的是一研道修仙有成的“真人”(古时真人即泛指的散仙),此后牛娃每日里无拘无束的随老真人修道学艺,时间荏苒不觉竟有三十余年。其间,牛娃不仅是学会了百余套奇绝武功,更是经过岁月熬炼,闭目静心打坐炼气沉丹田通经络,在跛足真人的点化下习得了神奇的变化之法术,得跛足真人传授,学了不少神奇仙法,可瞬间使出三十六种变化,驭剑飞行潜水钻山更是亦事。

    某日,跛足老真人预感自己即将飞升度劫修成正过位列正仙,遂在山洞中招来牛娃嘱诲,跛足真人言道:“你如今虽是修得道基坚实,道法亦是已趋精奇,道功研习已有不凡成就,但是尚未在人间渡劫熬炼,还须下的山去在人世间多多的历劫磨难,待你道果大修筑成时才能如我这般飞升渡天劫获取大正果位列仙班。

    跛足真人又言道:“痴儿,你也辛勤随我苦修道果三十余年了,我多年来也只是称呼你为牛娃,却并未把你收为徒儿,误了你啊!”

    跛足老真人缓缓叹了一口气:“我幼儿时原本是西北渭南府薛冯村人,姓冯,本名渊如,父母崇信三清大道,后来把我送到西岳华山脚下的一个小道观做道童,每日里倒也自在。一个风雪之夜我在酣睡中梦获天界赤脚大仙传我神功,大仙说我本体来自于东岳大帝断足,因断足具仙气与仙家有缘,偶入凡胎成了人形。这才有了我这道童的身世。他嘱我此后必要潜心修炼,苦修百年后必得正果。于是,当我醒来后,为不受华山那里香火繁盛的诸般烦恼所扰,才来到这清净的山中独自静静清修。近百年来我一直在凡尘中并无收徒授道之念,只是一心沉静在此山中修炼,但在后来在山雨中捡拾到你,初见你骨骼清气奇异,才一时心软收留了你在身边授道传法与你,也只为做一件道家善事。不曾想,你竟是真的与我道家亲近,三十多年来也能坚持苦修,成就斐然,实在也算的是与我有缘。”跛足真人说到此,长长嘘了一口气罢了,又言道:“也罢,今天我就正式收你为徒,在凡间留下个传承吧。为师今赐你名为:青苍。再赐法号为:青苍散人。牛娃之名不必再用。今日为师既然正式收你入我道家门内,当授你道家大功法以耀我法宗。你此后即可出山历练人间百态,之后为师准你可择机选徒收纳,开山立派,延我道风。茅屋案上的法器和道卷你都收拾在身边,这都是开山门立宗派必用之物。尽此一别后,你即入世历练去吧。来,且先盘腿闭目收腹五心向上坐在此处。”!

    牛娃(即青苍散人)闻言心中狂喜,应师嘱将双腿盘起闭目,收腹五心向上跌坐在老真人面前,说时迟那时快,老真人口中念念有词右手食中二指并指如剑疾点青苍散人的眉心,但见青光如虹直灌隐入青苍散人的眉心。随即跛足真人微微一笑,大袖轻甩一步腾空失影竟直飞天境而去。

    原来这跛足老真人施行了大道法,将三昧真火灌入青苍散人体内瞬间炼化其凡肉胎体,进化为凡散仙的初始仙体。让青苍散人能在今后反复研习这多年来学会的跛足真人创授的百年道功和十二套神功心诀不断的精固。

    自此苦练三十余年的牛娃(青苍散人)一夜之间跃迈进了真人散仙元灵之境,只待在人间历经凡界百劫便可如老真人一样竞享度天劫飞升获取大正果。

    是日深夜,青苍散人在被恩师跛足真人施仙法从眉心灌入三昧真火,踡卧经历了九个时辰的三昧真火淬炼凡体后,身心俱变,凡尘胎体融灭,神魂铸就灵体,修道之境已趋大成。

    青苍散人此时已是心系山下,急急的收拾物品,不待等到天亮,出了洞中遥对天际合掌颂声拜谢了恩师,撩衣迈步当即下山。

    青苍出山后打扮普通道人模样云游四海,数年间与众多道家高人异士交流,道法愈加精绝高超,各类绝艺和仙术更是超绝。本领越发大了。

    青苍散人经常驭剑飞行,在四方云游布道期间,不时闻听到江南绍兴府文氏双杰的逸事。

    风闻江南绍兴府境内有一座文氏家族的鹤灵庄园,內中文桂老爷,忠孝仁德,仗义疏财,礼贤下士,扶危救困,广结天下英豪,青苍散人便起了结纳之心,抛下琐事一路风尘前来相访。

    不想到了绍兴府住进了龙门典当客货栈之后,却被文家这二位少爷的命相本格吸引,心中不由暗赞:“两小皆可为吾徒儿也!且慢,待我住下来观察他们兄弟几天,再与其父文桂相见,或许收下文桂为徒也未可知,哈哈哈”。虽是这样想了一下,但因先入为主的原因,他还是看好文龙和文忠这兄弟二人,若是将二人收入门下为徒最好,至于收文桂为徒,不过乱想一乐儿而已。

    这青苍散人每日里并不与众人打瓢坐聚,总是一人或闭目沉思打坐自语,或独自外出失影游荡,文飞龙天天忙典当客货栈事务,累的已是头大晕蒙,没有时间探寻涉管弟弟文忠身边的闲事人等,而在文忠的身边常有几十人环绕追随,每天喧喧嚷嚷热闹不已,少了一个头大如笆斗的丑道人跟随也并不是很在意,文忠是前世穿越过来的人,又身具一丝天庭仙气,看人也是奇准,他本就隐隐觉得这个相貌丑陋的青苍散人似非池中物,尤其是修道之人往往身怀奇技不可小觑,而他对这些朋友的态度是,只要他们高兴就随他们的意好了,这也是文忠最讨朋友们欢喜的地方,江湖人总是不羁嘛!

    清晨,青苍散人一改往日里旧貌,洗净的发束上遮戴了一顶素色折巾,身上换穿上了一件粗丝麻绸道袍,一双道足上面竟然套着棉布白袜云朵红鞋,背上挂一口宝剑,手执拂尘,虽是面相怪异奇丑,身形上却酷似民间传说中天界中受玉皇大帝敕封的上八仙里其一的黄龙剑祖吕洞宾,举止之间竟有仙风道骨的韵雅之态。

    青苍散人唤住文龙和文忠二人言道:“我来之前多闻令尊忠孝厚德侠义仁诚,本应早登府上拜见,只是在此遇到二位少爷热情相邀挽留,不免留驻至今,多日来潜心修道稍有所进,拟歇息几日,愿请二位少爷为我引荐至另尊府上拜见令尊,祈万勿推脱。”

    文龙文忠兄弟二人多日来已是感知青苍散人必是大有来历,也愿与他亲近。闻言俩人的心中大喜。遂唤车夫整装车马前行,青苍散人摆了摆手言道:“无需车马,我等步行即可,沿路也可观乡境风俗。

    三人结伴一路前行,行在路上,兄弟二人惊奇的发现,青苍散人在行走时速度极快不喘不嘘不徐不动竟似飘行,这让文龙文忠兄弟二人四目相顾震惊不已,心中更是高看青苍散人。

    来到鹤灵庄园,文桂本就是仗义疏财之人,自是热情款待,盛邀青苍散人就在园内住下,并专门让平日服侍他的家僮文星,服侍青苍散人。

    盘桓了数日,文桂直直的把青苍散人敬如上宾,几天来文桂只要清闲时,就相邀青苍散人或饮酒谈心或饮茶论道,竟如小学童般的对青苍散人钦佩崇敬。闻知他不仅修道还兼习武,便邀其展示一番,青苍散人几番推却不得,思忖着:也好,借此当让文氏诸人知道天外有天的绝技,也只当是不负师嘱,为恩师跛足真人弘扬了道传!于是欣然点头应允,只是表示让文桂的子女过来一并观看。

    文桂见允大喜,立将四个子女找来,又敦请了夫人同观。为何请夫人?原来文夫人也是武门子女出身,自小也是精习武艺,直至十六岁时嫁与文桂入文府,在先后生养了四个儿女后,近年来才逐渐将武功放下,但是观看欣赏武学技艺知情一二总是不差。

    一众家人和青苍散人来到园内西部武场,青苍散人随手将身上道袍脱下置于武场边沿的几案上,轻闭双目缓缓吸呼了一口气,双手解开发箍,右手从头上解开的发束散发中抽断一根数尺许长的乌黑青丝,此时刻右手向上迎风一晃,“咻”的一声嘶响,眼见着一根细细的乌黑青丝竟幻变成了一柄长三尺有余的墨色青锋宝剑,青苍散人尚未使出剑术,只这一手乌发青丝幻化宝剑,已是让文家众人瞠目结舌了。尤是文忠本有甩长发如鞭击敌绝技,时有轻视对手的自傲,今时见了这等奇绝神技的乌丝化剑神奇异术,不禁慕煞神魂,文忠本是仙凡魂魄融体,又有不世千年的零落记忆,见此神奇心痒难耐,恨不得立时拜服在青苍散人脚下求传其术。

    武场内,只见相貌奇特的青苍散人晃着笆斗模样大头,乌黑散飞的长发飘荡,单手持剑缓缓舞动,时快时慢。快时如疾电瞬闪,慢时又似浮烟缭绕,其中奥妙让经常练武懂武的文桂文夫一家如痴如幻,就是侧边垂手准备时时侍候的那一位老管家竟也一反常态,双目似乎有精光一闪而逝。更勿论那些园宅府内的家仆下人了。

    就在此时:青苍散人口唇微开,“疾”的一声暴喝,乌发剑尖指处发出一道青光直刺半空,只闻百尺空中传来嘶声惨叫,跌下一只断裂飞鸟,原来竟是被剑锋飞驰的青光剑芒将高空百尺之上的飞鸟斩下!这等奇绝武艺内涵无穷妙术,引得文桂夫妇和四个子女惊艳倾慕,纷纷的涌上前来赞美,文龙文蛟文霜又私下悄语与文夫人恳求,让娘亲和父亲出面求请青苍散人传授他们几个发剑奇术。

    只有小少爷文忠却蹲在那丧命的飞鸟落地处,拿起死鸟查看,一眼看下去,心内震惊,汗毛乍立。只见这只断首的飞鸟竟是滴血不流,断创之处的伤口竟似被火燎焦一般。他心里直把青苍散人视为神人。

    文夫人拉着文桂把几个儿女的心思说了,文桂尚未出声,青苍散人这边却是有点郁闷了,他今日本想随意展示几样绝技收伏文府众人,谁料只是一根乌发青丝幻变宝剑,运气聚成剑芒击空斩落飞鸟就让文家上下拜服成这样。青苍散人摇这笆斗大头暗叹道:“难不成吾师跛足真人教传我的功法武技都是天外奇绝神功,拿出来任意的一件微末之技就可横行天下不成?”

    其实青苍散人小看了自己经师尊三十多年来传授的一身道法和武功神技了。他那师尊跛足真人原本实为仙家道祖东岳大帝修炼成仙时脱去凡胎遗留的一只断足,只因这断足里含有一丝仙气未散,在凡间经几千年劫难才幻化成人形,后来天界赤脚大仙不忍含有仙气的东岳大帝遗失原肉身之足幻化人形后在凡尘沉沦,于是在赤脚大仙下凡游戏人间时,施出大法运起混元仙功将这仙气幻化的断足人形元灵融入华山脚下一个跛足小道童(即后来的跛足真人)体内,

    这样跛足真人之身才修得了散仙,获得了正果。想那东岳大帝与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君并称道家三清仙尊,在他们的道法里天地之造化也只是瞬间挥洒而已,那跛足真人遗有东岳大帝的仙源,又苦修百年,修得仙体正果,已具有仙家大法之神力,那么他既然传仙道授神功与青苍散人,作为他跛足真人的徒弟,青苍散人一身所具的神法武技自然是非同小可。

    此时的青苍散人不由得长叹一口气,对着文桂说道:“二弟,愚兄适才所施展的乌发幻剑实乃微小之技,不过是恩师老真人所传给我道法功技中的微末之万一,贤弟夫妇和几位令爱何须这般的夸赞?倒教愚兄我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