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后记

八十五 冬日里的第一顿火锅

    人多力量大,大家又都懂得如何做,很快一盆盆酱豆就做好放在院子里晒着就好了,当然要时不时搅拌查看。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泰也就在教学中度过,学生们虽然成长不一,但总算都有些收获,有些人已经显示出了对某些方面的兴趣和天赋,这也是李泰重点关注对象。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天气从凉转冷了,学堂里大家呼吸也会出现白气了。在没有暖气的古代,没有棉服和棉被,更不用说羽绒服了,那就只有靠一身正气过冬了。

    李泰自认为一身正气不足,只能借助其他手段。暖气和空调没有考虑必要,后者没可能,前者又需要足够的铁制管道,就算用青铜的也一下做不出来,还能想到的就是炉子,作为农村人过冬的标配,缺点就是容易一氧化碳中毒,而且村里这条件弄个大点的炉子,真怕被大家说,人言可畏啊。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就是做东北大炕。太适合人多的时候了,而且人多干活快。

    李泰在晚上匆忙画好草图,决定趁着天还未冷早点动工。

    第二日一大早,李泰就自己收拾起来了,等学生们来了分工开始动手。先挖出坑道然后用砖填好。本来是想做大炕的,但总不能大家在炕上学习吧,而且炕烧热了人容易犯困,反而得不偿失,所以就采取地暖的设计。

    好在天还不太冷,男生们轮换着来,一上午时间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沟壑出来了。接着就是泥瓦匠的活了。大家帮忙和泥,几个工坊里懂这个的学生动手将一块块砖覆盖在上面,用脚踩实。

    屋外也做了一个地坑用来烧火,这样就不担心中毒了。

    等一切都完成了,大家都有点热,感觉不到冷。但李泰还是点了火,一来测试效果,二来也算给大家辛苦劳作成果展示了。

    起初烧火不觉得什么,但随着火势越来越旺,甬道里的泥土变干,热气慢慢的从地表上升,屋里温度也随之上升了。原本穿的有些单薄的也不冷了,甚至穿的有点多的开始脱掉外套了,李泰担心温度太高,也撤了点火。

    趁着这个甬道火坑的成功,李泰也顺便讲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知识,让大家自己思考身边的现象。这样也更容易理解。

    这样冬日的住就解决了,衣服是真的解决不了,只能多穿两件。那就只剩下冬日必备白酒了。但这事还是要自己偷偷做,免得自己这帮学生太小喝酒不好。虽然自己也不大,但懂得节制,万一出一两个酒鬼,不好交代。所以这事还是个秘密,李泰也把等着发酵的米酒放在床底下。

    大家劳累了一天,怎么着也要犒劳一下,因为太忙,午饭随便对付的。这晚饭自然是要好点了。

    冬季里自然最适合吃火锅,李泰早就预备了很多木炭就等着冬日火锅。拿出几个陶锅,然后把肉和配菜放进去煮就好了。虽然像炖菜,但又不同,第一次的大家也吃的津津有味。果然还是火锅最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