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如初写在心中

第八章 踏青

    翌日清晨,早饭过后,齐王和雨妃商议了一番,就出府了。

    小九来给娘亲请安,看着眼神灵动,跳脱可爱的小九,雨妃满眼爱意,心里万种柔情,连忙将小九拉到身边,摸了摸小九红扑扑的脸蛋儿,笑问道:“不冷吧?”

    “今天风和日丽的,一点也不冷。小九手上还出汗了,娘亲你看呢。”小九说着将小手伸向娘亲。

    雨妃笑了笑,深深地看着小九,似有话要说却难以开口,终于还是下定了决心,问道:“小九,娘亲特别喜欢你写的诗,想给你请一个教诗的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啊?”

    小九一听母亲喜欢自己作的诗,顿时就喜笑颜开,当下就同意了下来,只是他又有些为难,雨妃看出了小九似有话要说,却没有开口,于是问道:“小九,你有什么话要跟娘亲说吗?”

    “娘亲,我想要如音妹妹一起学诗。她娘亲天天逼着她学针线活,都没有时间陪我玩呢。”小九认真的说道,等待着,打量着,生怕娘亲不同意。

    “如音这孩子,也是命苦,她娘亲兰妃身子本就单薄,在生她时落下病根,天天吃药的,以后怕再也不能生育了。或许可以跟王爷说一下,把如音这孩子要过来养,想也不会有大碍的吧。”雨妃心里暗道。

    “小九呀,你想不想以后如音跟你天天在一起呀。”雨妃看着上下打量自己的小九,有些好笑,觉得天真无邪真好!

    “当然愿意了,有如音妹妹在,我一定会好好学诗的。”小九狠狠地点了点头,话还没说完就跑了出去,他要立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如音妹妹。

    齐王走在长安街上,想起早上与雨妃的商议:“既然小九这孩子喜欢写诗,那就从学诗入门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喜欢之处入手,加以好好引导,这样小孩就不容易厌学了,我听说京城有一个叫陈之为的老头,他可称得上是吴国讲诗第一人了,不如把他请来给小九讲诗好了。”

    齐王是越想越觉得自己英明神武,看了看马车上装的一大箱子财物,不禁感叹到,学诗就是要朴实无华呀!

    马车来到了陈府,齐王也不经人通禀,带着一箱子束滫之礼就来到了客厅,那陈之为是文学泰斗,诗经上的一座大山,本来还想抖一抖文人的气节,可当他一听说是齐王亲来,还带着一大箱子财宝,立马就觍着脸麻溜地出现在客厅之中,一时间宾主尽欢,笑声不断,客客气气地就把事情给定了,恭恭敬敬地送走了齐王,看着满箱子的财物,陈之为一脸贱兮兮的说到:“老夫可不是为了钱财,老夫是为了诗经传承啊!”

    齐王从陈府出来就去上朝了,再回到家已是傍晚。来到雨妃院里,告诉事情已经办妥,西厢讲堂也已经收拾停当,只等那陈之为过来就可以开始传道授业了。雨妃告诉了如音之事,希望可以把如音带过身边来,自己抚养,齐王不置可否,只是说道这要看兰妃的意思。

    翌日,陈府送来拜贴,告诉说三日后是黄道吉日,到时陈之为方会过来成为西宾。

    雨妃也把对小九说的话放在了心里,在得到齐王的默许后,她来到兰妃这里,聊聊家常,诉诉同为女人,且同为母亲才能体会的苦楚,兰妃深知候门之中生存有多不易,她没有儿子,只有如音一女,而且她自己身体又差,只怕也是命不久矣,所以她才逼着如音学习针线刺绣,想着她百年后如音可以有一项安身立命的手艺,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可怜天下父母心啊!雨妃对此深有感触,提及小九想与如音一起读书上学,自己也愿意收如音为义女之事,兰妃竟然毫不犹豫的同意了下来,还对雨妃感激有加。

    就这样三天过去,陈之为来到了王府,开始了为小九和如音的讲诗之旅。

    陈之为讲了一下自己的授课计划,每天讲二至三篇,要求要熟练背下来才算通过。并且三天一小考,七天一大考,他还会时时将考评结果反馈给齐王。计划虽好,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前几天,一切都还顺利,可之后这两个小孩儿就有些不好了,开始抵制起来,说是讲的东西太多,吃不消了,这陈之为那里跟三四岁的小孩打过交道,思考之后,他才发现是他要求太高了,于是就降低要求,每天只讲一篇,后来又经过反复的切磋较量之后,最终不得不改为两天一篇,这才将那两个小孩降住。

    小九和如音两人感情本来就很好,自从兰妃同意了雨妃所请,这二人更是形影不离,吃住都在一起,上课时更不忘捉弄彼此,对老师讲诗也从不严肃对待,一日那陈之为讲过那关雎之后,让如音来读一遍,如音未语先笑,张口就是:“憨憨小九,屁滚尿流,声音不大,饭量如牛...”只是还没等她说完,小九立马反击道:

    呆呆如音,没肺没心,手慢嘴笨,反应迟钝。

    傻傻如音,脑袋蠢蠢,心地善良,一片天真。

    小九说完还不忘做了一个鬼脸,如音听着很是生气,眼睛睁得鼓鼓的,本来想着编排小九,反而被小九给编排了,她好像受了极大的委屈,泪珠儿在眼里打转,眼看着就要流下来,小九显然是非常有经验的,立马拉着如音的小手就哄了起来,又讲笑话,又许诺的,还解释最后一句是在赞美如音天真可爱的,如音很快就平静下来,只是看着小九,也不说话,可就在这时,突然课堂上飞来一只花蝴蝶,小九更是灵机一动,拉着如音就去追蝴蝶玩耍去了,只留下陈之为一个人,他当时或许在想,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只是呆呆地站着,嘴里还念叨着:“之为呆呆,傻傻可爱,头顶白菜,腰缠麻袋,沿街叫卖,人畜无害,我滴个乖乖,奇怪奇怪。”

    一阵凉风吹来,吹乱了头发,吹散了衣怀,吹醒了呆呆而立的陈之为,嘴里念了句:“我滴个乖乖,奇怪奇怪。”对着空旷的教室说道:“今天先讲到这里,下课之后要好好温习今天的知识,明天检查。”

    一晃四个月过去,这一日,小九和如音来到课堂上,他们手拉着手,并排坐在一起,听那陈之为讲《国风•溱洧》,他先是摇头晃脑朗读了一遍,且看原文如下: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小九和如音听得如痴如醉,他们年岁还小,才四岁,他们不懂什么浪漫的爱情,他们只想着如何出去玩,他们好奇为什么古代人就可以到河边去游玩,自己却不行。

    晚上小九和如音在雨妃那里吃饭,小九很好奇的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雨妃听后,笑了笑说道:“你们是想出去玩吧,可以倒是可以,后天就是清明节,到时候咱们一家出去玩如何?”

    小九和如音听说,立马开心地跳了起来,围着雨妃一个劲儿的赞美,说着世上只有妈妈好之类的话,把雨妃也逗的很是高兴。

    计算着日子,等待着清明节的到来,等待让人着迷,也让人焦急,那天小九和如音很开心,开心的竟然睡不着觉,他们一起来到雨妃这里,要听故事,要听歌,雨妃讲了嫦娥奔月,又讲了牵牛织女,小九二人听得入迷,渐渐有了睡意,他们在雨妃屋里睡下,雨妃唱这歌,歌声传来,只听那歌词是: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没有妈妈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不知道。要是他知道,梦里也会笑!”

    天微微亮,小九和如音就早早起床,他们二人相约,各回屋里收拾所带之物,再到雨妃这里集合,待吃过早饭之后就出发,去城外踏青。

    宿安城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名为饮马河,传闻曾有一位将军在这里饮过马,故而得名,每年清明,宿安城中达官贵人,商贾旅客都会来这饮马河畔踏青。

    这一日,雨妃一行人也来到这饮马河畔,只见两岸商贩往来,游人众多,好不热闹,小九和如音哪里见过这等熙攘繁华,玩心大炙,一溜烟的就窜入人群中,不一会儿就没了踪影,这下可把跟随的侍卫丫鬟忙坏了,找呀找的,却怎么找不到,急得大声呼喊也没用。

    小九拉着如音,他们已经玩疯了,在喧闹中左顾右盼,流连忘返。

    突然,一个大概四五岁的胖男孩从身后撞在了如音的身上,如音一个踉跄就摔倒了地上,把手中的风车也给摔坏了,连小手也擦流血了,疼得如音哭了起来。小九顿时就不愿意了,立马就和那小孩儿扭打了起来,你揍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不一会儿两个小子就抱在一起在地上打滚起来,只见是互相扯着头发,嘴里还比划着,谁也不松手。最后还是如音的哭声引来了侍卫,这才把二人分开。

    小九恶狠狠的看着那胖小子,说道:“好小子,能跟小爷战个平手,你有资格让我知道你的名字。”

    那小胖子也不退让,说道:“大爷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张德帅就是我。”

    小九神色古怪地看了眼那自称是张德帅的胖小子,心里暗道,比我还能装!

    不一会儿,那张德帅的家人也赶了过来,见小九这里有侍卫守护,他们赶紧连忙道歉,其中,有个小女孩儿来到如音面前,递了一张手绢给如音擦拭,扭过头对着那个胖小子说道:“表哥,你又闯祸了,快来给如音妹妹道歉。”

    小九很诧异,这小女孩怎么会认识如音,他不知道,但很感兴趣,看着这两个小女孩儿,他怔怔的站着,一时也想不出个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