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如初写在心中

第二十七章 去留

    翌日,天光微微亮,行人少来往,只有数家早点摊,看着太繁忙。

    凉生和陈之为两人起了个大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去拜见的是雨母,而雨母是齐王的丈母娘,他们被齐王邀请,作为西宾,自然是知道这层关系的,所以不敢怠慢,早早来到雨府,谁知雨母昨天夜里已经从如音那里得知他们到来的消息。

    见面之后,雨母就怪罪下来,说道:“两位老学究昨天就到了宜城,怎么现在才来拜见我这个老婆子呀?是嫌我家寒酸吗?我这儿啊,两间上好的房子还是能够腾出来的!”

    凉生早先在宜城呆过一段时间,清楚雨母的为人,古道热肠的,不似是尖酸刻薄之人,而陈之为却不一样,他第一次来宜城,不了解情况,连忙解释道:“我二人连日赶路劳乏,昨日刚到宜城,先找了家客店休息,只有将身体恢复到最佳状态来见您,才算是对您的尊敬呀!”

    雨母呵呵笑道:“老先生说笑了,刚才只是开个玩笑呢,你们的品行小九和如音已经跟我说过,我自是深信不疑,您二位是我们雨府的贵客,你们的到来让我们这儿蓬荜生辉,又岂有责怪先生之理呢?”

    一番寒暄过后,雨母邀请俩老头一起用了早膳,接着叫人请来盛祎兄妹,然后就商量起日后的教学问题,凉生二人性情都很洒脱,不惯拘束,于是决定住到盛祎家里,而他家里也有一个大讲堂,足以容纳几十人不在话下。

    小九等人也是乐意,一来可以聚在一起学习,二来没有长辈约束玩乐起来就可以更放肆,于是他们就拉张德帅一起入伙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结果却是,小九他们几个男孩子除了白天必须要去学堂里上课外,晚上回来还要到盛府里补课,这就从朝九晚五直接变成了九九六,这也让几人欲哭无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中更多的是悲哀。

    一日,凉生说道:“人生于世,最重要的是立志,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十五开始立志,才能有大成就,你们呢,各自有什么志向呢?”

    张德帅不假思索说道:“我的志向就是当大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保家卫国,横扫敌国来犯之敌;开疆拓土,不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凉生听后,呵呵一笑,接着问道:“既然你想当大将军,那现在的你为以后的你能做些什么?或者说已经做了些什么呢?”

    张德帅被问的哑口无言,这个问题他没有想过,从小生活优渥的他,也不知道什么是人生规划,在他的印象里,他想做的事基本都可以做成,他说过的话基本都可以实现,即便是他做不到,家里人也会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至于自己的梦想,他也只是经常挂在嘴上,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看到张德帅吃瘪,凉生接着说道:“人生中很多事情,别人都可以代办,自己不劳而获,享受果实就可以了,唯有自己选择的路,别人不能代替,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自己去做,一步一步地走,踏踏实实的付出,才能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张德帅如梦初醒,他本就心性不错,当下就明白凉生这是在点播自己,于是赶紧问道:“先生教我,具体我该从何处着手?”

    凉生见张德帅还算开窍,于是说道:“思考而后行动,行动则有成效,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你首先要构建一个认知体系。第一,你得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第二,你要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第三,分长期和短期目标,分步骤去完成;第四,阶段性总结对照,看知识是否为行动的指导,行动是否为知识的实践。其次,你还要构建一个价值评判体系,世间事本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系,才有了是非对错之分,所以这个价值评判体系也很重要,它能告诉你达成了多少目标,做到了多少任务,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让你对自己的现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最后,你还要构建一个反馈系统,时时监控自己是否偏离了目标,距离目标更近了就奖励自己一下,停滞不前了就去寻找新的正向刺激。”

    凉生说完,满意地看着张德帅发愣的样子,心想:“此子不错,作为失败的典型,也算是很成功了。”

    凉生见目的已经达到,就宣布下课了,众人散去,但凉生的话语却留在各人心中久久不能散去,一路上,小九陷入沉思,如音、雨雷见状,也是默默陪伴,默不作声,盛祎似乎也在盘算着什么,一时无话,却都有着莫大的收获。

    张德帅是触动最大的那一个,他明白凉生说的很对,在不断地反思中,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从小到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出行有人开道,回家众人簇拥,不管到了哪里都是众星捧月一般的存在,而这些恰恰也是阻碍他成长的绊脚石,导致他堕于思考,只把理想挂嘴上,妄想着不付出就能够有收获,殊不知这只能误了自己,导致自己一事无成,最终让自己活成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是夜,张德帅下定了决心,既然知道读书识字是为了以后行军打仗时可以读懂兵书,那么,何不从现在开始就去研究兵法军事,要研究兵法军事,我得先找个老师,还要习武强身,这也得找个老师,想到这里,他不禁心里暗道:“莫非要去武道山?”

    他没有立马去找父母商量此事,他还有一些细节没有考虑清楚,他还要去找盛祎问问情况,还要咨询一下凉生,自己的思路对还是不对。

    是夜,一样在脑海中形成轩然大波的还有盛祎,作为吴国最富的商人之子,他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而他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呢?真的是做一个富甲天下的陶朱公第二吗?赚最多的钱,娶最美的女子,这样不也很好吗?

    他陷入了沉思,一时也难以理清思路,他还需要时间来成长!

    第二天,从官塾去往私塾的路上,张德帅叫住了盛祎,他想问问关于武道山的事情,可是这事盛祎哪里知道啊,张德帅还想让盛祎把自己介绍给宣义叔叔认识,可盛祎无论如何也不答应,像是二者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本着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对方的原则,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盛府。

    憋了很久,终于是没忍住,张德帅把自己没明白的问题向凉生请教了,凉生听后,对于张德帅的觉悟也很感意外,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孺子可教也!”并没有具体回答问题,因为他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教人的时候只抓大方向,不扣细节,定好了方向,怎么去做就与他无关了,至于最后做的好与坏,成与否,也怪不到他身上。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因为得到了凉生的一句肯定,张德帅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错,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他便开始着手准备了,他要先说服他爹,再通过他爹来说服他娘,因为是独子,所以他娘对他看护极严。

    他爹这一关好过,但却卡在他娘这里,他娘说:“不管你在宜城怎么造都可以,有你爹给他撑腰,犯了事能给你摆平,有了错能给你捂住,可你一旦到了外地,人生地不熟的,你又那么小,教人能不担心吗?”

    他娘说什么也不同意他独自去往武道山,而张德帅这次也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要去练兵习武,两厢僵持不下之际,张礼美发言了:“夫人啊,我们多派些人手去照顾儿子不就行了,你想想看,这小子浑浑噩噩这么大了,终于弄明白自己想要干的事儿了,我们不得支持支持嘛,你看王总兵家的长子从武道山学艺归来,第一次上战场就立了大功,多光宗耀祖啊,咱们儿子那么优秀,去了一定比他强,能闯出个名堂,到时候咱们也跟着享儿子的福,脸上也有光!”

    盛氏闻言,啐道:“不是让你刀头舔血,你鼓动个什么劲儿,咱就这么一个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让我可怎么办?”说着说着,眼泪一时没有忍住,便流了下来,渐渐的竟成了嚎啕大哭起来。

    这父子二人也是不知所措,无奈于女子的三门绝技——一哭二闹三上吊。

    知子莫如父,张礼美明白,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的儿子终是要如雄鹰一样,翱翔于天地之间,岂可困居一隅之内,如自己一般事事无成身老也,自误平生!

    张德帅这次也罕见的没有再因为害怕他老娘,而连说话都变得支支吾吾,相反,他因为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讲起话来,连中气都变得十足,思路清晰,毫不慌张,而盛氏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儿子的不同,心中一凛,她知道孩子的确是长大了,他需要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接下来的几天,张德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言及自己的梦想,他终于可以迈出第一步了,他很自豪,他跟大家约定,以后见面,大家还是兄弟!

    风吹着白云飘,地上的人呀多逍遥,突然的传来几声欢笑,不知道离别的日子要来到!

    张德帅在下人的陪同下去了南方武学圣地——武道山,他爹也是转了几个弯才托了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熟人家的亲戚,希望对方可以在武道山给张德帅一些帮助,尽管他自己都觉得,这样的关系不靠谱,他还是去做了,因为他明白,做了事情比什么也不做,更能让人心安理得一点。

    盛祎并没有选择离开,因为他还要完成老爹交给他的任务,而且宜城的盛家商业也是他一人全权负责,这不也是一种历练吗?

    小九如往常一样,送别了胖子之后,他还要留在宜城,学习之余,还是会在想到胖子时,会心一笑!

    雨雷还是整天跟在小九身边,他没有那么大的志向,简单地生活就是他的追求。

    留下来的人们,也都迅速回到正轨,日子宛如昨夕,时间长河最不缺的就是从容,快的慢的最后都会变得一样,急是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