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如初写在心中

第四十六章 往日情景再浮现

    饮马河畔,送别亭边,青草渐生,夏木始盛。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怀着惆怅萦绕的思绪,小九与亲人们一一告别,雨妃和小九相拥在一起,十日来,虽有诉不尽的话反复强调,可临别时,希望平安健康的祝福又一再叮咛,盈盈粉泪从脸颊划落,溅起地上的一抹芳馨,依依不舍中,真情赋予给了时光,爱意三分,一分流年,两分思念。

    齐王只是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他没有说话,他的爱都在无言处,在他的意识里,爱是付出,是为孩子铺一条顺遂的道路。

    如音来到小九身边,递出一个荷包,啜泣着说道:“哥,这是我亲手做的荷包,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对你的祝福。哥,你可要平平安安的,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去燕国看你的。”

    小九拿着荷包,记忆回到了五年前,也是这里,那时,如因同样是给自己一个荷包,正面刺龙,反面休凤,寓意龙凤呈祥。

    小九微笑着,摸了摸如音的头,柔声说道:“丫丫,五年前在这里,那时我要去宜城,你哭着来送我,你还记得吗?”

    “嗯,我记得很清楚,那天和现在一样,天气很好,只不过那时是冬天,如今是初夏。”

    “是呀,丫丫!小时候的自己,感觉好傻啊,那时,即便是分别,也会想着第二天就会再见面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现如今,已不似幼年时,我们也懂事了,可这个时候,我们再也不敢轻易说出,分别后就会不久再见面的话语。”

    “可能是小时候,我们都没有困难这个概念,长大了,一丁点的小困难也会被放大,以至于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还需要更长大些,方能有应对这些小困难的能力。丫丫,我希望你今后能够更加坚强,面对未来,笑着以往!”

    与如音道别之后,小九来到了盛祎身前。

    盛祎说道:“妹妹她们没有过来,怕人多说闲话,让我带一句话给你,请君珍重!”

    小九与盛祎也算是老相识,好朋友之间就没有那么磨磨叽叽了,互道了声再见,再看时已是遥遥而去的背影。

    小九走了,坐在马车里,打开如因送的荷包,里边还有一封彩笺,是一首词:

    夏日清风,林花开处,饮马河岸。万里征蓬,从此北去,留我柔肠断。伤心何事,微风轻醉,细看梦里君面。牙床寒,泪痕湿未,梅花点点开满。

    柳梢斜月,星光小小,偏照离人别院。依旧难眠,作诗饮酒,起舞抚琴剑。何时事了,应是白问,化作一声长叹。待重见,千言万语,多少思念。

    与此同时,吴国的朝堂上正在颁布着一道道诏书,那是对战争中做出贡献之人的奖赏,或者是对战死之人的遗泽。

    其中,辛如圭作为青涯城主,孤军奋战,宁死不退,并把燕军在青涯登陆的消息传入京师,终因寡不敌众,为国捐躯,追封其为青涯王,入葬于祖地,永享后人祭司。

    寒山之役和宜城之战中,将士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作战勇猛,忠心可嘉,凡是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皆论功行赏,刘国公和萧国公在此战中亦是多次挽大厦于既倒,功不可没,特赐各进爵一级,改刘国公为永康王,萧国公为镇南王。

    另外,在战争中的所牺牲的将士,是独子者,其家人朝廷将会赡养,非独子者,其家人可就近到衙门一次性领十两慰抚银。

    宜城知府张礼美,城破之时而不逃,与城池共存亡,实乃所有城主之楷模,特追封其为薄云侯。宜城守备王德柱,以身诱敌,明知必死,却丝毫不怯,最终战死,为国捐躯,特追封其为决义侯。其子孙可承袭五代,以全香火祭祀。

    奉命最后,吴帝说道:“内阁这里,运筹帷幄,转运调度,亦是功不可没,满朝文武在这一次战争中,勠力同心,一致对外,这股子精神非常好,然而,大战刚过,百废待兴,也希望诸位臣工再接再厉,为复兴我大吴而奋斗!”

    ......

    吴帝说完就退朝了,可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却陷入了一片议论之中。

    “这就完了?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得表示表示呀...”

    “辛辛苦苦几个月,到头来还是没个盼头,还不如投笔从戎的好!”

    喜公公这时出来,朗声说道:“诸位大臣,陛下说了,你们要是觉得自己有哪些功劳与奖赏不符的,可以到齐王那里反映反映,齐王全权负责此事!”

    远在城外,饮马河边的齐王,莫名其妙的连打了三个喷嚏,心想暗骂道:“又是哪个鳖孙在算计自己呢?”

    ......

    车辚辚,马萧萧。小九经历三天的赶路终于来到了宜城,这座满是回忆的城池,他在这里生活了足足五年时间,对每一个角落都无比的熟悉,只是如今故地重临,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的无以复加。

    城门凋敝,楼头破损,城垛上还有多出烟熏过的痕迹,碎石烂瓦残存满地,一眼望去,场景凄凄惨惨,街道上也是冷冷清清,不用人说,便知是刚刚经历过战火的荼毒。

    小九的车队缓缓而行,小九抬眼望去,曾经熟悉的地方,化作了瓦砾场,那些曾经衣着光鲜亮丽的达官贵人们,也早已不知流落到了天涯何处,此时的宜城宛如美人迟暮,鲜花凋零,毫无生气可言。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曾经的福满楼,张德帅大谈名将,如数家珍,元夕赏月,盛婳凭栏赋诗,如今人去楼空,化作了一片尘埃。

    后心湖畔,和雨雷一起捉弄盛祎,请君入瓮,又与张德帅相交,一笑泯恩仇,如今倾盖白头,不见昨日音容。

    沿着前门街继续往前走,经过礼贤书院时,小九会心一笑,想起那些年在学堂里发生的趣事,美好的记忆涌上心头,学堂里意气用事,斗诗逞能,学堂外祸害赵庄,欺负李苾,而今安在哉?

    经过昔日盛府的街口,小九记忆闪现,仿佛又回到了曾经和小伙伴在一起赏梅吟诗的时候,后来凉生和陈之为也来了,两个爱拌嘴的老头,为这里平平无奇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思绪从回忆被带回现实,马车也在雨府的大门外停了下来,小九望着牌匾上的“雨府”二字,朱漆暗淡,多蒙灰尘,不禁悲从中来,再看着熟悉街道巷子,却无熟悉的身影出现,小九悲伤的情绪无法控制的发泄而出,泪眼朦胧。

    就在这时,雨府的大门突然打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拄着拐杖,轻敲着地面,晃悠着身子,颤颤巍巍地出现在了小九的视线里,老人双手明显是有些颤抖,脸上浮现出了激动之色,以至于想要开口说话,却沙哑着嗓子,发音却难以发出。

    小九立马跳下马车,连忙跑来搀扶起雨母,而此时闻声而来的,还有后边的雨雷,他太兴奋了,因为,在他心中,小九不仅仅是他的表哥,更是与他一起调皮捣蛋“净干坏事”的死党发小!

    回到屋内,餐桌上,雨雷告诉小九道:“九哥,你都不知道啊,自从奶奶知道你要去北边的消息,她是天天都在盼着你的到来,她每天都会去大门口十几次,只为了能再看到你一眼。”

    小九听雨雷如此说,心里的痛点仿佛被刺到一般,手里的筷子悬着,想要去夹菜的手定在了半空,一动不动,此时,若非小九的泪珠一颗颗地滑落,还真的让人以为时间被按下的暂停健,凝固了一切的时空。

    晚饭结束,小九又陪着雨母说了很久的话,直到夜深人静,小九才告辞而去,回到自己曾住了五年的房间。

    雨雷自从吃完饭,就一直在门外等着,他告诉小九,那天敌军来袭,宜城的人都被转移了,只有张礼美一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随着城破一起殒身,一家老小被灭,只有胖子因为在武道山习武,这才幸免于难!

    小九听完雨雷的述说,脑海里浮现出张礼美的音容笑貌,那是一个眼里冒光,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

    小九心里暗道:“大难临头,普通人都作鸟兽散,却只有张礼美与宜城共沉沦。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浑身散发着铜臭的人,竟然能为了宜城做到这种程度,他才应该被称为宜城的王,自己这个宜王,名不正,言不顺!”

    小九因为有王命在身,不敢在宜城多做停留,只呆了两天时间,就匆匆告别了曾熟悉的往日曾经,雨母相送时,小九深深地三拜九叩,他知道雨母的身体已大不如当年了,这一去也许就是永别。

    小九挥手告别,面向从未去过的更远方,心志坚定,一路向北。

    而此时的武道山上,正在练武的张德帅被叫到了议事厅内,这里有人已经在等着他了,是一名武将装束的人,手里拿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宜城知府张礼美,亲仁礼德,忠孝美全,贼兵入寇之时,坚守府衙,城破之际,与宜城共浮沉,实乃忠勇之士,国之栋梁,特追封为薄云侯,子孙袭爵五世,钦此!”

    张德帅颤颤巍巍地接过圣旨,他的脑海里顿时炸裂,一时间泪如雨下,随着一口鲜血吐出,跪伏在地上的身躯再也承受不住,重重地倒了下去,他晕死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