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随身携带物流园

第二百四十三章:意外惊喜

    别看江澈又是带回3英寸半导体生产线,还将小灵通等产品所需要的半导体配件让国内代工。

    可实际上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推动也是有限,和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较,落后的距离仍旧越拉越大。

    江澈能够从物流园找到某项技术,可以实现针对某一个点的跨越式发展。

    可是科学技术是由众多的‘点"形成的一个‘面",单独一个点再先进,技术再发达,没有相匹配的其他技术配合,根本做不到实际场景中运用。

    而想要全面提升,只能全面发展且是系统系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想要完成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单独江澈一个人远远不够,即便他有着众多的未来技术,这种事情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

    可由此却又引发了更大的问题,谁来帮他,怎么帮他。

    在五道口执教这十年间,不管是老师的教育思想,还是课本上的知识结构,几乎是一成不变。

    而阿美却时时都在变化,它的结构就是我们后世常说的产、学、研相结合。

    学校研究出新的技术传递到工厂,工厂把产品推向市场,待市场的反应传递回来后,再转向让学校更加细致的学习,然后技术迭代,升级后再向社会输出。

    而咱们现在不光书本上的知识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就连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外面相比较也远远落后。

    后世沪市的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曾说过理化生课程落后的突出问题:‘我们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课程始终重解答题目却轻解决问题。我们的理科课程落后世界70年,大量内容是200年以前的知识。"

    如果没有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这些著名归国科学家,很难想象我们的‘东风快递"会不会有,很难想象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得有多慢。

    更不敢想象,我们会遭受多少‘蘑菇"讹诈!

    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带出来不少优秀的学生,可咱们落后的地方太多太多,需要追赶的地方也太多太多,单凭借这几位科学家能改变的只有我们急需的科学技术,还有许许多多的技术我们还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如果想要在某一个领域异军突起,仅靠江澈提供先进的技术以及这些头部科学家没什么用,需要的是千千万万莘莘学子的共同努力。

    而这又牵扯出教师和教材的问题,因此从‘122基地"回来的这些天,江澈就一直愁眉不展。

    白玉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自己男人一天天守在案牍之上,写了销毁,然后再思考,再写,再销毁。

    她还是第一次看到江澈这么犯难,之前不管做什么事情,虽然也辛苦,但是从没有看到他写了撕,撕了写。

    “嫂子,我大哥这是怎么了?”江澈的异常,就连粗神经的江铃玲也察觉出了异样。

    “从前几天回来之后就这样了,我也不清楚什么情况。”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大哥有规定,不允许我打听他工作上的事情。”

    白玉冰眉头紧锁,双手在胸前互扣着,透过书房门上的玻璃看到江澈又在销毁他写的资料,急的在客厅里来回踱步。

    “大哥现在的状态不行,不能再让他工作了,要不然人怎么受得了!”

    “嫂子,我们得让大哥走出来,换换脑子。”

    “等下您去敲门,就说孩子们都想大爷了,正好他回来还没回去过,让他跟赵大爷借一辆车,带咱们一起回老家一趟。”

    江铃玲看了看书房里正奋笔疾书的江澈,又看了眼记得团团转的白玉冰,一把拉过她悄声的说道。

    “还真别说,你这脑袋瓜子还真不错!”

    夸奖了小姑子一句,白玉冰抱起江佳韵敲开了书房的门。

    “栓子,我给大爷、二叔他们做了新棉衣,孩子也都想大爷大娘了,正好你回来这么多天也没回去过,要不你去找赵大爷借辆车,带我们回去一趟?”

    尽管白玉冰知道江澈会满足自己各种有理或者无理的要求,可看到江澈眉宇间深深地皱纹,此时此刻她的心里还是不争气的打起了鼓。

    听到白玉冰说带她们回老家,江澈一拍脑袋,这才想起来自己回来都这么久了,还没回去看看大爷他们。

    之前想着休息一两天就回去,可谁成想曾老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和荣耀,当天晚上又喝的烂醉如泥耽误了好几天,紧接着又去看了‘播种机"和‘122项目",最近这两天脑子里天天想的尽是如何培养新一代知识青年的事情倒把自己家里的事情给忘了。

    跟白玉冰说了一声,江澈急忙推出他的‘突、突、突"一路向着京汽而去。

    轻车熟路的来到赵红柱的办公室,简单说了自己的用途后,江澈也没多耽误工夫,拿上钥匙就开着车子回了口袋胡同。

    回沙河大队的路上,江澈的思维还是在思考之前的事情。

    在如何解决所需的科研人员问题上,江澈考虑良多。

    如果和现有的大学合作,他敢肯定遇到的阻力绝对是前所未有的难。

    像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邓稼先等顶级的科学家们都是放在急需的项目上,即便是他们带出来的优秀学子也都逃不脱,根本没时间重返象牙塔教书育人。

    找一所大学合作,由自己提供书籍,再和各学科的领头人对接,整理出符合国情的书籍,先把教师群体培训完毕,由他们再教育学生?

    这也不能成,不是江澈不愿意提供书籍,也不是各学科的领头人不愿意做利国利民的事情,而是现在的教师们可没有前些年那么空闲。

    自从去年恢复高考后,每一个大学教师都忙得团团转。

    为什么?

    学生们太爱学习了,学生们现在不仅仅是卷自己,他们更是在卷老师。

    有不会的,先是同学之间交流,没人会,找老师答疑解惑去。

    老师在备课,学生会来问题目。

    老师在吃饭,有学生会找上前。

    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学生们也没有放过。

    几乎每一个老师无论在哪,都会被学生团团围住。

    可以说现在各个老师都在超负荷运转,如果江澈再把他们拉过去再回炉重造,老师们能不能吃得消一边学习一边教书的苦?

    如果走前世的路子,筛选出一批优秀的学生或者年轻的导师送到国外进行委培,很难不会再次发生优秀的人才出去了,学会了,最后留下了。

    不送人出去,搞引进教学?

    先不说这么多年国外在民众中对我们进行妖魔化宣传早已达到深入骨髓的地步,即便有人没有被洗脑,单单地域文化、饮食结构这些外来的洋教师都不一定能够适应的了。

    即便适应的了,可江澈仍然有顾虑。

    之前曾老就和他说过,最近国内悄然升起了一股‘国外月亮比国内圆"的荒诞思想,江澈担心因为这些外国教师的原因,某些本就有这种思想的群体会更加扩大化。

    进不来,出不去,这便是江澈最头痛的问题所在。

    一路行,一路想。

    江澈还没想出个一二三呢,车子便到了村里。

    “大哥,快停车。”

    才到中心广场这边,就看到许多人都围在大队部门前,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

    见到有热闹,刚才还有些迷糊的江铃玲顿时来了精神。

    江澈也挺好奇村里有什么喜事,瞧着人山人海的模样,好像村里的人都来了:“这是有什么喜事?不应该啊,要是村里有什么事,一般都会打电话来通知的。”

    之前因为在京城帮别人打家具,沙河村过得就比周边村子宽裕的多,每个村子都希望把自家闺女嫁过去。

    自从沙河大队被江澈改造后,别说周边村子,就算是隔壁县都知道了有一个风景如画,每家每户都是住着窗明几净大瓦房的沙河大队。

    村里本就不多的适龄青年早就在年前年后的那段时间结了婚,年龄不大够的也都定完婚了。

    “栓子回来啦!~”

    “前些天在电视上看到你又被大领导颁发荣誉了,好,好啊!”

    “...”

    “哎呦,这是三闺女吧,这才小半年没见,长这么大了。”

    “是啊,随小白,长得真漂亮。”

    “什么三闺女,叫的真难听,人家叫江佳韵,小乖乖叫三爷爷,三爷爷带你买糖吃。”

    “你这赖老三,孩子才几个月大啊,你让她给你叫三爷爷,你这不是闹呢么。”

    “哈哈...”

    “我和玲玲可是同年呢,你看看玲玲,再看看我。”

    “你还说你呢,我要是和玲玲一起走在街上,人家肯定会说我们是娘俩,哪里像是姐妹呦。”

    “...”

    江澈刚刚把车子停稳,亲戚们都围了上来。

    有夸奖江澈为老江家再次争光的,有夸奖江佳韵长得漂亮的,还有几个岁数和江铃玲差不多的嫂子在比较着谁显得更年轻。

    “都让让,都让让,六爷爷要看看栓子。”

    随着江大山的声音传开,刚才还堵在车前的人群都悄然向两侧散开。

    如果说大队长说话这些人还会先听听音再决定做不做,可听到‘六爷爷"来了,谁敢不让,这可是老江家唯一仅存的老祖宗了。

    随着人群的分开,江大山扶着头发稀疏,胡子早已尽白的‘六爷爷"拄着拐杖小步挪到江澈跟前。

    “六太爷,您老身子骨还成啊?”见到六太爷来了,江澈紧忙向前走了两步扶着他的另外一只手,亲切的问候道。

    “哈哈...”

    “好,我身子好着呢,一顿还能吃两个大馒头。”

    “咳、咳、咳。”

    “我身体你不用担心,你在城里啊好好做,要听国家的话,听领导的话,好好做事情。”

    “咱们老江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之前是你爸,做了咱们江家第一个城里人。”

    “现在是你,做了最大的官,给咱们老江家一次又一次争脸面。”

    “家国,家国啊,你过来。”

    ‘六太爷"虽然年事已高,走路虽然颤颤巍巍,可眼不花耳不聋,说话条理清晰。

    先是劝导江澈好好工作,别犯错误,接着又开始细数江澈父子的过往。

    江澈刚才还感叹‘六太爷"人不糊涂,可怎么突然叫江家国了呢?

    江家国是江澈的子侄辈,这孩子在同龄人中最有学习天赋的,去年恢复高考后,江家国便考取了京城大学。

    按理说这会儿他正在学校上课,‘六太爷"叫他,是不是糊涂了?

    “哎,老祖宗,您叫我。”江家国从人群中钻了进来。

    “家国啊,你五叔叔不仅做大官,还在大学里讲课,他是咱们老江家祖祖辈辈本事最大的一个。”

    “你五叔叔读到高中,一边上班,一边还设计出了那什么发动机,不管是邮递员还是公安同志哪一个不夸你五叔叔。”

    “咱们大队的拖拉机你也看到了,那也是你五叔叔设计的好宝贝,有了它咱们才能过得这么轻省。”

    “你是咱们老江家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后代,你啊可不能偷懒,要向你五叔叔好好学习。”

    “不说以后做不做官,最起码一点,你要好好学习回报国家,要将你在学校里所学用在需要他的地方。”

    “...”‘六太爷"年龄太大,耳提面命说教了一会儿后便有些累了,又让江大山送回去歇着。

    “家国,你这会没开学么?”

    “五叔,我们学校暑假来了几位外国来交流的老师,大家都舍不得这个难得的机会,就没回来。”

    “前几天那几位老师回国了,我们这才放假。”

    江家国最崇拜的便是江澈这位族叔,因此,毕恭毕敬的回答了江澈问题。

    “是啊,孩子刚回来。”

    “今天大家聚在这就是想着做点好吃的,咱一大家人聚一聚,一来给家国补补身子,再则教育教育小辈,让他们向家国多学习。”

    听了一圈,江澈这才明白原因。

    虽说是好事,可总不能大家有什么事都到大队部来操办这影响可不怎么好,是该启动原有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