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之劫

第三十一章 武道幻境

    在这仿若梦境一般的奇幻场景里,苏浪与青衣道人凭空而立。

    可青衣道人却仿若没有察觉到身前有一个人。

    “猛虎破阵拳?”

    忽听道人开口说话了,只是说出的话令苏浪身体一震。

    “此拳法尚可,若只是以勇武为道之门槛,却是失了本真,且瞧好了!”

    道人凭空而立,却不管不顾的面对着虚空说了一番话来,却不知是在指点谁。

    苏浪在道人周围做着各种动作,见道人依旧没有丝毫反应,方才收起鬼脸,他一番努力下终于确定一个事实。

    道人只是一个幻影,又或者说面前这一片天地都是一个幻境,确是不知为何苏浪会进入其中。

    下一刻,道人袍袖向下方山林一扫,整片山林瞬间如沙一般化去,一大片平整的绿地出现在苏浪眼中。

    看着这一幕,苏浪突然明白过来。

    “是法眼,只有它有这样的威能,创造出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改天换地的幻境来。”

    苏浪想到这里,抬手摸向额头,竟然摸了个空,原本法眼的位置空空如也,恍如常人一般。

    他悻悻收回手掌,有些不明所以:“只是,法眼创造出这个幻境是为了什么呢?”

    苏浪正沉思之间,却见下方的森林已经模样大变,完全变成了平原的模样。

    而在平原角落,还保留存在着一角树林。

    忽听道人再次开口说道:

    “猛虎破阵拳,是军中拳术,如若单单学成虎的威猛,仅入得下成武道。”

    苏浪忽见下方那一角山林中窜出一只威势十足的吊睛猛虎,时而缓步而行,慎之又慎,时而奔腾如电,在草原上急转腾挪,虎啸于野,狂莽惊天,顿时令人生出一股威猛霸气之感。

    苏浪观看了这一场景,见那猛虎飞跃山林,独立高坡之上,狂猛啸空的模样,又有横行于野地之间,威能霸气之势,一时间他对于所欲练习的猛虎破阵拳第一重变化,竟有了十分的理解。

    这样的奇遇真如为苏浪寻到了一只真正的猛虎之师,不亚于醍醐灌顶,他只觉得有股燥热感弥漫全身,身体不自觉运转起武道功法第一重《磨血练力》。

    苏浪在虚空之中踏步前行,却又如履平地,端是神妙异常。

    他时而行出虎步,如伏虎缓步前行,每一步都紧之又紧,慎之又慎;时而踏步如流星,如风中虎影,于四方天地之间战斗。

    这番拳术打完,苏浪精神烁烁,身与意同,真似只下山猛虎,一股威猛霸气之意顿生于胸腹之间。

    血沸出现了,不断与那虎意融合并进,一时之间,苏浪只觉那一式虎意之拳得以大成,这样的感觉无比畅爽。

    苏浪忍不住大吼一声,周身竟隐隐出现虎影,令其心中激荡。

    在他停下拳术后,又听一句话传来。

    “若能学成虎之神勇,仅得入中品武道。”

    道人神色依旧淡然,恍如指点江山,他又是伸出一指向着下方点去。

    平原上出现了一队战兵,人人勇武有力,身披青铜战甲,手中刀枪如林,旗帜鲜明如火。

    那队战兵很快与猛虎相遇,只见猛虎怡然不惧,不动如山中磐石,又恍如一座黄白色的雕像,一双巨大的虎眼不断扫视着前方一队人马。

    突然间,那只斑斓猛虎动了,四爪迅猛奔腾,卷起了滔天狂风,如一把利刃,直穿前方兵马队形。

    真如瀚海狂涛,其势力之勇武凌天,那只猛虎刚与那队兵士撞上,虎身竟然在下一瞬间变成了一个人。

    只见那人龙行虎步,战斗于山野之间,横行于草原之上。

    他忽而向左,刚猛拳行于兵士之间,忽而右踏爪掀起滚滚风浪,那群披甲兵士竟不能敌,纷纷见虎拳而倒,遇虎意而退。

    铁拳横空,如要击穿那些兵士的铜甲一般,真算得上是千百人敌,无所畏惧。

    “这样的拳术,真当是神勇。”苏浪只是观看,便觉胸中产生一股虎之意气,神勇不可阻挡。

    他又定睛一看,地上那人双拳如铁,眉刻如刀锋,竟然是那名叫申屠的县尊府统领,心中更是确定了之前的猜测。

    这样的场景果然是法眼所幻化出来的世界,实在是太过于神妙。

    苏浪果断运转拳意,身体皮肤泛红,周身笼罩着淡淡虎影,再次开始练起猛虎破阵拳来。

    只见他身形飘忽不定,双拳如重锤出击,双腿又开合不定,时而左腾时而右挪,虎影龙行,击破长空,拳有意气欲要战千百来敌,狂猛似虎跃,神勇如惊虹。

    这一番拳术更令苏浪心惊,如此短的时间里他竟已经堪破拳术奥义,做到了与那军中高手申屠的境界,习得了虎之神勇。

    “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幻境,真如窃取了别人的武道经验,习出了惊天拳术。”

    这时,又听道人话语传来。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又有法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这两句兵法恍如回音一般,在天地之间不断重复着。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只见地上旧场景消失,出现了一番新的变化。

    广袤的草原上,东方出现了无数兵马,数万之众,同样列列铜甲,刀枪成林,旗帜招展。

    “军法如此,拳法亦然如此,此为同道之法也。”

    “苏浪哥哥,你醒啦?”

    一阵恍惚过后,木子青担忧的声音传入苏浪的耳朵。

    “我发呆的状态多久了?”

    “有半个时辰了哦。”小姑娘乖乖回答。

    “嗯?方才我在做什么?”苏浪有些好奇的问木子青。

    “刚才呀,你忽然去前方打了三套拳术。”

    “嗯?三套拳术?怎么可能?”苏浪一连三问。

    他又往周围看去,其他人都是原来的模样,该干嘛干嘛。

    有一人行为有些奇怪,却是那名叫申屠的统领。

    他恍如木鸡一般呆呆的看着前方的空地,嘴中还喃喃自语着什么,苏浪听得不太真切。

    他忙问木子青,却听小姑娘有些惊奇的说道:“申屠叔叔是看你打了那一套拳术以后,才变成这样的。”

    苏浪这才有些恍然,或许是他由幻境中学到的拳术,触动了那位申屠统领,方才令他有了这番模样。

    苏浪面色一阵古怪,却也对自身拳术有了许多自信。

    他打的那套拳术明显是由法眼中推演出来的厉害功法,不然也不会让这位申屠大高手如此失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