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重生太香了

第一百三十八章 可爱的无知之谈

    沪城,某汽车拉力赛场地。

    一辆辆改装过的赛车飞驰而过,赛道一侧站着不少粉丝。

    韩函紧握方向盘,双脚在离合器与油门间不断踩放,右手在档位上快速推挂,发动机轰鸣的声音让他感到无比的紧张与刺激。

    最后一圈,他手心开始冒汗,因为前面还有三名选手,他连第一名的车尾灯都看不见了,眼下只有奋力超过第三名,就能站在领奖台,多多少少还能有一丝欣慰。

    然而,前面的车手也在拼命保着自己的第三名。

    唯一的机会就是前面的弯道,弯道是超车的最佳机遇,大家的车都差不多,直线超越几乎没有可能,除非对方发挥“孔融让梨”的优良品德踩刹车或者松油门让你超。

    但是弯道超车非常危险,极其考验车手的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一个玩不好可能就会冲出跑道直接起飞。

    想要在弯道内超过对手,只有“漂移。”

    这种咬地过弯的甩尾技术实在难以掌控,通常在越野拉力赛里应用频率较多,而这种柏油路面上漂移过弯时车速减损较多,再加上轮胎损耗较大,除非是特殊原因,车手并不会经常在竞赛过程中使用这种迷人的“甩尾”。

    想要最大限度的减少车速减损,就只能在赛道内侧进行,然后滑进对方的赛道,堵住对手。

    又是一脚油门,韩函准备驶入弯道,但车身猛烈的震颤了一下,之后似乎动力丢失了一两秒。

    他心一慌,最担心的是发动机爆缸,上一次因为爆缸错失奖杯,这一次不能再重演啊。

    幸好,动力没有继续丢失。

    但仅仅是一两秒的时间,也让他在进入弯道时已经错失了最佳的机会,不过他依然冒险进行了甩尾。

    ......

    驶入终点后,韩函没有停车,而是一脚油门把车开到了郊外的景观大道上。

    他从车上下来,摘掉头盔,身穿蓝色赛车服靠在车身。

    第四名,这是他赛车生涯的低谷期,很郁闷。

    让他更郁闷的是,前几本书出版时都获得了当年全国图书畅销榜第一,但通通是叫座不叫好。

    对此他有清醒的认知,如果一直这么写下去,可能读者们就不再买账了。

    前几次一发新书,就有人站出来批判,说这小子又没钱玩赛车了。

    最近连媒体来的也不那么勤了,南方评论报来过一次,但只是派来一个实习记者采访他的新书。

    前几天有朋友开玩笑说他现在面临失宠,没以前那么红了,flop了。

    玩笑归玩笑,但实际情况好像正在向朋友的玩笑倾斜。

    再上上“春晚”?《檬芽》上连载一波?

    《檬芽》上连载最大的好处是在新读者面前增加曝光度,走进新生代的视野,这个路子也许是眼下最无奈的办法了。

    可是连载稿费太低,不如出版挣的多,他摸了摸车身,现在最缺的是钱啊,赛车太烧钱了。

    以前的稿费全烧进去了,最近又囊中羞涩。

    离开郊外,韩函把车开进维修站,维修人员看了看四条米其林轮胎说:

    “甩尾了?”

    韩函甩了甩头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轮胎报废了?”

    “损耗太大了,市区里遛弯还行,但不能再参加比赛了,训练也是问题。”

    “嗯。”

    韩函喝了口矿泉水,心里骂了句“一年几百万的税后收入连条轮胎都买不起啊。”

    真正的“入不敷出。”

    “还是小四好,不赛车不烧钱,去年成立了工作室,出了十本杂志,这小子挺有商业头脑,依靠自己的名气,杂志销量非常高。”

    “看来想挣钱还是得做生意啊。”

    韩函坐在椅子上胡思乱想。

    回家的路上,韩函买了两份报纸,一份杂文报,一份教育评论报。

    从冰箱里拿了瓶冰镇啤酒,坐在沙发上随意翻着报纸。

    这两份报在国内很有份量,一般以重大新闻以及批判性文章为主,之前他就在这两份报纸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引来了不少热议。

    《不可能所有人都有棉袄穿》。

    ?

    人对于自己写过的文章记忆特别深,看见棉袄二字韩函心头一跳。

    两份报纸上都刊登了同一篇文章,看来这篇文章很有争议啊。

    韩函把啤酒放在茶几上,开始认真阅读这篇文章。

    结果是越看越头大,这作者完全是在蹭热度啊。

    所有的观点都指向了他五年前写下的那篇《穿着棉褂子洗澡》。

    且不论此时的他有没有意识到“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他正处于缺钱的麻烦当中。

    所以这篇文章让他很恼火,要是放在五年前,他现在就提笔反击了,但现在他已不再是十几岁的少年,做事会先考虑。

    看了一眼作者,陈韬。

    韩函知道是第七届获奖作者,之前刊登的两篇文章他都看过。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知名编辑,也是他朋友陆金波打来的。

    陆金波:韩函,看到那篇文章没?

    韩函:看到了。

    陆金波:有什么想法?

    韩函:蹭我的热度罢了,跳不了几丈高的。

    陆金波:我看这事儿不简单,这篇文章文风很犀利,你不觉得对你来说这是一次翻红的机会吗?

    韩函猛然惊醒,果然写书的人和搞编辑的人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陆金波:你不能沉默,沉默不是金,你得写文章反击,和他有来有回,输赢都是赢家,不过能赢是最好,这样你下一本书还愁卖吗。

    挂断电话,韩函喝了一口啤酒,在赛车和赚钱这事儿上他能分的清孰轻孰重。

    这段时间他正在写作赛车随笔《就这样飘来飘去》,陆金波曾经提醒过他这本书首次印刷很可能没上一本多。

    首次印刷数据能说明一切!

    所以说这篇文章的横空出世可能对自己来说是一次绝佳的翻红时机,他就不信,这个小小的陈韬还能比他写的文章更犀利?

    那些叛逆的少年能买他的单?

    如果能买他陈韬的单还能不买勤奋好学的单?

    扯淡!

    韩函马上走进书房,开始拟稿。

    几天后,杂文报和教育评论报上刊登了韩函的文章《可爱的无知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