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233章 贪婪

    “他们拒绝了我们的报价?”盖茨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惊异。

    据他所知,那个所谓的RASCALL甚至还没什么用户。

    “是的,他们认为微软的开价太低。说起来你可能有些不信,比尔。

    那个叫布莱恩的年轻人,甚至拿他们和比特公司相比。

    他坚称RASCALL很快就会追上Teams的脚步,而且售价更便宜。”

    “呵”盖茨脸上的表情隐隐有些不屑,“仅仅靠价格可不打赢比特公司。”

    迪恩的几场路演,盖茨也看了一些。

    那些面向媒体的宣传暂且不提,但他十分佩服迪恩拿比特公司的售后来当作营销手段。

    不得不说这是一招绝顶聪明的做法,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人这样做过。

    经过了这场路演,不仅投行相信比特公司会赢得大片的忠实用户。

    普通消费者也对比特公司优质的售后服务赞不绝口,他们买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比特公司贴心的服务。

    同为软件公司,盖茨也察觉到。以后的市场竞争不仅仅在产品本身,也在各种隐形的附加服务。

    如果RASCALL想依靠低价来赢得市场,或许短期内会有效果。

    但是最终被淘汰的必然还是它自己,因为对方撑不起遍布全国的售后网络。

    比特公司可是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RASCALL用什么去和Teams竞争?

    盖茨不用想也知道,这仅仅是对方的谈判手段而已。

    “微软内部对即时通信软件市场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吗?如果我们和比特公司竞争预计会拿到多少市场份额?”

    史蒂夫翻了翻手中的资料,“根据我们对比特公司的财务数据推算,这部分市场大概在510亿美元。

    考虑到对方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市场体系,还有后面未发布的配套办公软件作为生态衍生基础。

    我们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对方的用户投入微软的怀抱,所以剩下的增量市场就是微软的机会。

    这部分市场的营收规模大概在23亿美元,当然在海外我们较比特公司更有优势。”

    比特公司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即使在高速扩张期,也稳扎稳打。

    那令人称道的售后网络就是证明,后来者想要分一杯羹,只能考虑增量市场。

    毕竟用户不会轻易更换自己习惯的品牌,尤其是在享受到满意的售后服务时。

    “我们还有其他办法能缩短这种差距吗?”盖茨微微皱起眉头。

    他习惯了快刀快入,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侵吞市场。

    微软和Micropro在ord文档领域的竞争,和莲花软件在电子表格市场的竞争,都是采用了这种打法。

    先模仿,然后依靠indos或者MSDOS的系统优势,快速抢占市场。

    之后再慢慢打磨产品,更新版本,最终吃掉对手的市场份额。

    盖茨现在还想复制这一套打法,手段或许糙了些,但有效。

    “比特公司很机警,他们为Teams软件申请了大量的使用专利。

    想要绕过他们,微软需要更长的开发周期,这个时间至少是半年以上。”

    Teams没那么好模仿,各种专利不说,比特公司在这一领域也专研了一年多的时间。

    微软想要和Teams展开竞争,至少要拿出相对成熟的产品。

    否则别说抢夺市场,甚至还可能坏了自己的口碑。

    “半年时间?不,史密斯,我们必修在三个月内拿出自己的即时通信软件!”

    盖茨无法接受这一结果,因为他知道比特公司不会站在原地等他。

    只要他们完成上市,比特公司的扩张一定会进入全新的阶段。

    盖茨有这样的经验,他亲眼看着微软通过这种方式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如果我们收购了RASCALL,它会为我们节省多少时间?”

    盖茨习惯了走捷径,就像他当初花5万美元从西雅图计算机公司手中收购了DOS系统一样。

    它奠定了微软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第一步,也是今天筑就其霸主地位的有力基石。

    所以只要钱花的到位,这可以为微软节省大量的开发时间。

    “比尔我不得不提醒你,他们的胃口很大,甚至在按照比特的公司的估值在开价。

    不过RASCALL确实已经完成了很多基础工作,它可以为我们缩短23个月的开发周期。”

    听了史蒂夫的汇报,盖茨才意识到他还没问东海岸那里的报价。

    “所以他们的胃口到底有多大?难道那些老钱们没有教那个年轻人怎么做生意?”

    “也许”史蒂夫耸耸肩,然后竖起了一根手指,“他们想要这么多。”

    “一千万?”盖茨不以为意的问道。

    “不”史蒂夫摇摇头,“这个数字的十倍!”

    “hat?!”盖茨难以置信的看着史蒂夫,“他们是准备打劫微软吗?”

    “我猜这种可能性很大。”史蒂夫煞有其事的点点头,他也认为对方疯了。

    “告诉他们一千五百万,否则就抱着那堆垃圾等着被慢慢淘汰吧!”

    一亿美元?盖茨很怀疑对方是不是真的有出售RASCALL的打算。

    这不是一个理智的开价,难道他们以为自己模仿了Teams,就真的会成为第二个比特公司吗?

    “我会接着和他们谈判,但是之前他们曾透露过,比特公司对RASCALL似乎也有兴趣。”

    盖茨一愣,他差点忘了,真正对RASCALL感兴趣的或许不是微软。

    “比特公司那里有什么反应吗?”

    “没有,他们在欧洲的路演已经结束,现在正准备公开招股书。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比特公司很快就会挂牌上市,然后进入上市静默期。”

    在史蒂夫看来,比特公司这时候不对外界作任何回应是对的。

    因为他们有理由这样做,这也规避掉很多的麻烦。

    “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迪恩没那么简单。”

    盖茨担心对方会偷偷背着微软来一招暗度陈仓,他知道迪恩干得出来。

    “我会和东海岸那里一直保持联系的。”得到盖茨的提醒,史蒂夫也认真起来。

    …

    “继Teams之后,我们迎来了第二款即时通信软件—RASCALL!

    根据创始人布莱恩.怀尔斯的介绍,RASCALL将会拥有更高的性价比,以及更简洁的操作界面。

    它不仅面向企业用户,也会注重普通计算机爱好者的使用体验。

    而在价格上,RASCALL将会定在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区间,49美元!

    是的,我们很确定这就是真实的价格,它的前面并没有多了一个数字‘1"。

    这是RASCALL的统一售价,而且还是买断制,您不用每年为了它而重复付费。

    当我们询问布莱恩.怀尔斯为何如此定价时,他告诉我们比特公司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然后想出了这所谓的年费订阅制来打劫用户钱包。

    他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他声称开发RASCALL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即时通信软件的价格回归正常。”

    “狗屎!这些杂志社都是白痴吗?他们会信这种鬼话?”

    瓦伦丁十分气愤的把手中的《PC技术杂志扔在了桌上,他现在正处于随时爆发的边缘。

    “你知道的瓦伦丁”迪恩坐在沙发上悠哉游哉的喝着咖啡,“这种杂志有钱就能上。”

    “但他们会坏了我们的好事!”瓦伦丁叉着腰在房间里转来转去。

    见鬼!偏偏是在这个时候。

    “瓦伦丁,我们的路演很成功,市场反馈也远超预期。

    现在我们只需要确定好招股说明书,然后静静等待就可以了。”

    比特公司不会因为一个区区的潜在竞争对手,就会遭遇IPO失败。

    市场是理性的,前者甚至还没发售,大众知道该怎么选择。

    再说了除了眼前的这本杂志外,主流报纸几乎没有关于RASCALL的报道。

    真以为摩根士丹利和比特公司是吃素的?为了保证IPO的成功,他们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舆论的把控。

    东海岸由摩根士丹利负责,西海岸则自发的维护比特公司。

    因为RASCALL抄袭的太明显了,硅谷很难容忍这样的行为。

    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心照不宣,配合的非常默契。

    “我只是痛恨这些小偷!”瓦伦丁也知道东海岸的那只老鼠,不会对比特公司造成什么影响。

    但谁让他们即将公开上市了呢?与其说瓦伦丁在担心RASCALL,不如说他是为即将到来的上市而忐忑不安。

    “摩根士丹利正在邀请我们,去纽约确定股票的最后定价。

    所以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收拾行李,然后买上几张飞往东海岸的飞机票。”

    迪恩伸了个懒腰,随后就准备先回去补个觉。

    可怜他刚刚从欧洲回来,还没来得及倒时差。

    这几个月的奔波,让迪恩的皮肤都晒黑了不少。

    “我喜欢纽约!如果能把那只老鼠碾死那就更好了!”

    瓦伦丁终于等来了这一刻,这简直比他当时等自己的女儿出生还要艰难。

    …

    “威廉!你这个混蛋!”希垃里抱起家里的花瓶,狠狠往地上一摔!

    砰!飞溅的碎片堪堪从克临顿的大腿边划过。

    狗屎!就差一点点,克临顿吓得屁股一夹飞快的后退了两步。

    “希垃里,你疯了,你差点伤到我!”

    克临顿想发火,但考虑到自己理亏在先,又默默的缩了回去。

    “你发誓不再找她的!”希垃里现在恨不得给他做绝育手术,“我受够了!我要让她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