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252章 天鹅绒血汗工厂

    特丽莎来到西雅图的时候,微软的规模还很小。

    那时候她是以外包人员的身份为微软工作,当她成为全职员工后,微软已经拥有四千多名员工。

    并且占据了西雅图市东北地区,相当大的一块工业园区。

    “人们来到这里,因为他们喜欢这样的工作。”特丽莎曾经这么对记者说过。

    事实确实如此,在89年的时候《西雅图时报》这样描述微软。

    “这里的休息室摆满了免费的苏打水,几乎每间办公室都有窗户,每张桌子上都摆着两台电脑。

    工作日时常会举行午间足球赛,或者高管们竞相跳入附近湖中搞笑的竞赛。”

    金钱让一切都变得很美好,特丽莎承认,那时候在微软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她在成为正式工的时候,微软还没有上市。

    所以她很幸运的拿到了微软招聘方案中,购买几千股微软股票的期权。

    后来随着微软的业务蒸蒸日上,那些早期的员工个个都变成了百万富翁或者千万富翁。

    他们穿着带有微软logo的t恤在办公室里闲逛,衣领上纽扣刻着“f.y.i.f.v”。

    意为“去你的,我的期权已经全部兑现了。”

    虽然特丽莎也是早期员工的一员,但她很羡慕这些个性的员工。

    她是一名女性,历经三年才从外包人员变成正式合同工。

    她很珍惜这份工作,所以不敢轻易做出这种出格的事。

    在微软工作这么多年,免费的苏打水和股票期权早已不那么让人流连忘返。

    相反,令人难以忍受的长时间工作,才是生活中的主旋律。

    特丽莎有过几次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有人错过会议,盖茨总是毫不犹豫的冲他们大嚷。

    另外盖茨还有一个习惯,他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在家一直办公到深夜。

    而在他邮件联系人列表中的那些人,也要随时做好回邮件的准备。

    所以特丽莎很早就明白,在微软,公司为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做了很多事,但工作绝对是第一位。

    她来微软的前两年,因为忙于工作,甚至从未去过西雅图市区。

    这是一座天鹅绒铺成的血汗工厂,它华丽,但每个毛孔中都流着鲜血。

    再干几年,等赚够了钱,就搬去弗罗里达享受悠闲的阳光。

    特丽莎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然后一不留神她已经成为了一个项目组的组长。

    从年初开始她就接到了盖茨交给她的任务,她只记得当时盖茨扔给了她一份软盘。

    “我们要做这样的软件,并且把他们踢出局。”

    这就是盖茨当时对这个项目的唯一要求,他习惯了这样做。

    特丽莎接过了软盘,从外包装上看,上面写着“quicken”字样。

    她知道这款软件,作为业内人员他们对市面上大多数软件,都有一定的敏感度。

    从看到它的那一刻起,特丽莎就知道,微软的下一个目标是财务软件市场。

    在为这款软件背后的公司默哀了一秒钟后,特丽莎就开始召集人手对quicken进行拆解分析。

    她只是一个稍微有点权利的中层员工,她改变不了什么。

    微软的成长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然后天鹅绒血汗工厂开始运转。

    经过了接近一年的仿制调试后,现在microsoftmoney已经准备就位。

    特丽莎松了口气,她的工作已经完成。

    虽然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一点,但总算没拖太久。

    现在把它交给运营部,下面的事就无需她再操心。

    “丹尼,把母盘交给史蒂夫。告诉他,软件已经完成最后一次更新,可以推向市场了。”

    “ok”丹尼拿着特丽莎交给他的软盘,匆匆出了办公室。

    看着那道年轻的背影,特丽莎笑了笑,这个年轻人她很喜欢。

    或许等拿到这次的项目奖金后,她就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生大事了。

    不过还没等特丽莎悠闲的享受一杯咖啡,丹尼突然又脸色惶急的跑了回来。

    “怎么了,丹尼?”特丽莎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特丽莎你该看看这个。”丹尼把一份报纸递到了她面前。

    “财捷公司?比特公司?他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特丽莎还有些没反应过来。

    “财捷!就是他们!”丹尼把手中一份印有quicken字样的光盘,递到了特丽莎的眼前。

    “丹尼,他们是有什么大动作吗?”特丽莎心中的不妙越发强烈,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们准备为ortitle添加基础的财务功能,然后在明年退出企业版报税软件。”

    听到这里特丽莎松了口气,虽然比特公司上升势头强劲,但好在微软的动作还不算太晚。

    “但是”丹尼终于说出了这个,特丽莎最不愿意听到的单词。

    “但是他们的合作是全方面的,财捷已经加入了比特公司的销售渠道。

    也就是说quicken现在可以被卖到美利坚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已经开始了。”

    丹尼又拿出了一张报纸,“全美一百多个销售网点,以及无数的分销商现在都可以提供quicken软件。

    这甚至包括它的售后服务,而这一切在一周前就已经开始发生。

    是的,quicken早就完成了大规模的铺货上架,现在他们只是在向全美撒广告而已。”

    特丽莎觉得胸口闷的喘不过气,她的脑袋一阵阵的眩晕。

    之前,微软从来不担心财捷。

    因为他们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规模太小,没有渠道资源。

    当微软拿出类似的产品后,再利用洪水般的分销浪潮,就可以轻易的冲垮它。

    但现在

    “我要去见盖茨先生!”特丽莎嗒嗒嗒的小跑着出了办公室

    盖茨最近总觉得气不太顺,他冲员工大嚷的次数似乎有所增多。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原因所在,是了,都是因为那个爱尔兰佬。

    从比特公司上市开始,盖茨心里就隐隐不舒服。

    他错过了这家潜力无穷的公司,而身家暴涨的迪恩,也夺走了太多的光环。

    还有rascall的事算了,提到它,盖茨就感觉脖子上凉凉的。

    后来福布斯400榜单的第二名,让他的心情好转了很多。

    但是可恶的迪恩竟然威胁了他!这让的盖茨的满心欢喜,被冲的七零八落。

    还有前不久那一通莫名其妙的电话,盖茨很惊讶自己竟然那么老实的回答了,那个爱尔兰佬的问题。

    不过这些事很快就被他抛到脑后,因为最近一年微软动作频频,毫无疑问这也是关键的一年。

    indo3.0的核心业务暂且不提,盖茨甚至把版图扩张到了手写电脑领域。

    他认为手写电脑市场,说不定是下一个风口,就像曾经的个人计算机一样。

    所以他稍微耍了下手段,就从go公司那里偷到了创意十足的手写操作系统。

    现在penindos已经发布了开发者版,明年它就将正式推出。

    还有microsoftmoney,这又是盖茨的得意之作。

    在行业内其他软件公司,还在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而烦恼时。

    盖茨却早已敏锐的察觉到了财务软件市场的旺盛需求,他研究过财捷。

    这家小公司虽然不声不响,但利润率十分惊人,并且用户黏性高的离谱。

    老规矩,在市场部做了一番调查之后,盖茨就果断的决定进入这一细分领域。

    他采取的是“蓝巨人”策略,也就是不要急着做创新的人,要做第二个。

    这一点是盖茨在摸索了ibm的经营之道后,悟出的经营哲学。

    针对一个新兴的市场,他们不需要做任何事。

    如果第一个发明了它的小公司成功了,那他们完全可以依靠强大的技术储备,实现后发制人。

    ibm的兼容机pc,就是在看到苹果成功后,才开始入场,并且迅速抢走了苹果四分之三的市场。

    同样的道理,微软也是看到了财捷公司的利润后,现在决定亲自下场了。

    咳~,其实在这之前,他们也准备这样模仿teams的,不过事情有点不太顺利。

    但不管怎么样,这就是微软的行事风格,而这也是令坚持工程纯粹性的硅谷无比愤怒的一点。

    微软并不怎么有创新精神,它总是模仿并发布错误百出,且庞大笨拙的产品。

    然后利用自己的体量优势,迅速挤垮对手,最后再慢慢完善产品。

    微软根本不关心用户体验,他们只想尽快的消灭对手。

    从加州向北看去,这个盘踞在西雅图的庞然大物看起来像是另一个星球上的产物。

    它对硅谷虎视眈眈,就像敌对外星人入侵的母舰,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吞噬整个软件市场。

    但盖茨却对硅谷的看法嗤之以鼻,微软的第一个产品虽然不尽完美,但它只是一个“雾件”。

    所谓“雾件”,就是在开发完成前,就开始宣传的产品。

    盖茨把微软开发的第一版软件当作“雾件”,这足以说明它就是一个半成品。

    “公司先推出一个新产品,然后等这些反馈回来。想想这东西有多烂,最后去追寻正确的目标。”

    盖茨总是这样鼓励公司的开发团队,他不认为这是一种抄袭,他只是在进行更伟大的创作。

    这次的microsoftmoney也是如此,先弄个先行版,击垮财捷再说。

    不完善不要紧,这些事可以后面慢慢再做。

    “盖茨先生!”

    正盘算着微软的战略,门口响起了一阵匆忙的呼唤声。

    盖茨抬起头,原来是特丽莎,microsoftmoney项目组的负责人。

    “特丽莎,我们已经随时可以挤垮财捷了,对吗?”

    “盖茨先生”听到这句话,特丽莎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