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往事1988

第265章 “杜尔式傲慢”

    go公司快要完了?看到杜尔颓丧的模样,迪恩有些摸不着头脑。

    “杜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penpoint系统已经在ncr3125、gridpad、富士通的lifebook这些产品上应用了吧。”

    当初迪恩给出go公司转型操作系统的建议后,杜尔立刻就采纳了他的意见。

    然后在杜尔强大的人脉加持下,penpiont1.0系统很快就打入了以上几家厂商的供应链。

    迪恩记得拿到合同之后,杜尔还曾向他表达过谢意。

    怎么一转眼之间,就感觉go公司要破产了一样?

    “都是狗屎的微软!”杜尔咬牙切齿的咒骂道,“他们的竞争手段肮脏下流,是强盗!是小偷!”

    “ok,我们先坐下来喝杯咖啡,然后慢慢把这件事捋清楚。”

    在迪恩的示意下,安娜很快端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噢~,谢谢你,安娜。”杜尔是迪恩办公室的老熟人,他可以不敲门直接进来。

    咖啡的芳香让杜尔烦躁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还记得我和你说过微软的手写系统penindos吗?”

    “我有些印象。”迪恩绕过办公桌,在杜尔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它们发售了,就紧接着indos3.1系统之后。”杜尔的声音有些低落。

    和微软的桌面系统一起发售?迪恩似乎想到了什么,“所以penindos是3.1桌面系统的一个套件?”

    “没错,它们的底层代码逻辑一样,api接口授权也完全一样。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迪恩?”杜尔眼中透出一种无力感。

    “我大概知道了。”迪恩已经猜到了最后的结果,“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在为3.1系统编写好软件后,很快也可以把它们适配到手写电脑系统上。”

    “没错,你知道这一点对那些第三方的开发人员诱惑有多大。”

    即使杜尔这种对技术问题一知半解的人也明白,开发者更愿意为penindos编写软件。

    因为他们只需要完成一次编程工作,却同时可以获得indos3.1和pen两种收获。

    这是事半功倍的差距,长此以往就没人愿意再为penpiont平台开发软件。

    而且作为相当成熟的操作系统,indos软件库已经非常丰富。

    只要硬件厂商选择了penindos,那他们的产品很快就会有多种多样的软件供用户使用。

    瞧,从开发源头,到硬件厂商,微软的优势一览无遗。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go公司还不会遇到经营危机,杜尔也不会大骂盖茨是强盗。

    “迪恩,go公司不怕竞争,但这不包括恶劣的垄断行为。”

    “垄断?”迪恩眉头一挑。

    “没错,微软不仅向程序人员施压,让他们不要给penpoint写应用程序。

    卑鄙的是它还强迫使用penpiont系统的硬件厂商,向微软支付penindos系统的授权费用!”

    “等等…”迪恩快被绕糊涂了,“厂商用go公司的系统,然后微软来收授权费?”

    “yeah!这就是微软!”杜尔气的声音都有些发抖。

    “但是为什么?”迪恩摊手表示自己的不解,“他们没有权利这样做。”

    “微软给出的理由是,这些厂商使用了他们的api接口协议!

    然而事实是penindos的api协议,就是抄袭了go公司的penpiont!”

    先剽窃别人的创意,然后再转过头来利用它对付原创者。

    这就是微软的打法,手段无疑是肮脏的,但很有效。

    那些硬件厂商为了避免高昂的授权费,纷纷改用微软的penindos,它是免费的。

    于是penpiont刚刚登上其他手写电脑没多久,就不得不面临被放弃的局面。

    go公司这两天收到了很多终止合作的通知,背后的原因当然是微软的功劳。

    这就是杜尔如此生气的原因,盖茨的手段太脏了!

    他不仅剽窃别人的创意,还准备再用它打死原创者。

    西雅图强盗的外号没白叫,微软对得起这个称呼。

    “好吧杜尔,所以现在go公司准备怎么办?”迪恩现在不由庆幸,还好当初没接盘go公司。

    否则今天头疼的就是他了,对于微软这种无耻的做法,其实没太多立即反制的措施。

    “卡普尔他们已经向联邦贸易委员会,通报了微软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但是迪恩你知道的,通常这种纠纷会拉扯很久。

    等事情解决的时候,go公司早就破产了!”

    微软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抄袭go公司的创意,就是掐准了这一点。

    它知道后者只是一个初创公司,等所有官司打完,到了赔偿那一步的时候。

    说不定go公司早就不存在了,到那时所谓的赔偿道歉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说白了,小公司在面对大公司的不正当竞争时,基本都拖不到最后。

    而杜尔是一名风险投资人,go公司破产那就意味着他之前的投资血本无归。

    杜尔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他是西海岸的顶级风投。

    他投资了比特公司,他为凯鹏华盈带回了超过60倍的利润回报。

    从那之后人人都盲目的相信他,“杜尔”已经成为了风投圈的一块招牌。

    现在这块招牌有了掉落的风险,于是杜尔开始拼命寻找补救的措施。

    但他强大的人脉在面对微软时也无济于事,因为西雅图本就和硅谷水火难容。

    “迪恩,你有什么建议吗?”最后杜尔还是找到了比特公司这里。

    迪恩在之前拯救过go公司一次,说不定这次他依然有办法。

    不过面对这种四面皆敌的情况,迪恩也暂时也没什么头绪。

    “杜尔,go公司在硬件和软件这两条路上,几乎都走到了终点。

    ibm已经推出了自己thinkpad,苹果有牛顿助理,grid公司和ncr也有自己品牌。

    如果go公司再转向软硬件一体,那么它们都将成为go公司的竞争对手。

    至于软件…”迪恩顿了顿,“微软最不怕的就是消耗战,所以…”

    迪恩抱歉的摊摊手,这一次他真的无能为力。

    go公司错失了太多次机会,卡普尔他们在项目最开始时,就把这个创意搞得一团糟。

    和ibm签署的合同最终把自己逼出了硬件领域,向微软展示创意并允许他们一次次的刺探情报,更是一步臭棋。

    现在距离go公司成立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五年,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一事无成。

    杜尔也知道go公司很难再被拯救,他只是放不下顶级风投的包袱。

    “迪恩,go公司如果打包出售,你有兴趣吗?”

    这个项目是失败的,但如果能挽回一点成本,再退回给背后的投资人。

    那么杜尔至少还能有个台阶下,毕竟风险投资本身就充满不确定性。

    “你准备把它卖出什么样的价格?”迪恩试探性的问道。

    听到迪恩问价,杜尔眼睛一亮,“所有的研究成果,加上penpoint系统本身,一口价一千万美元!”

    “太贵了”迪恩摇了摇头,“而且go公司本身麻烦还很多。”

    “这已经是跳楼价了,迪恩。”杜尔的表情也相当无奈,“你知道go公司从成立至今,总计筹集了多少资金吗?”

    “多少?”老实说迪恩也有些好奇。

    “7500万美元!”直到这时候杜尔才露出一抹心疼的神色。

    迪恩倒吸一口凉气,“hat?!7500万!但去年你告诉我的数字是3700万?”

    “那是去年”杜尔耸耸肩,“在决定转型操作系统公司后,我们原本准备大干一场的。”

    是的,杜尔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又为go公司进行了一次融资,而且报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离谱。

    借着“手写电脑界微软”的展望,以及投资比特公司的超强光环。

    杜尔很轻易的就从排着队的投资人那里,再次为go公司融到了近4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

    那些投资人甚至根本就不关心,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挣钱。

    他们只是迷信杜尔身上的光环,然后陪着他一起发疯。

    迪恩无奈的耸耸肩,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风投一旦失去理智,造成的破坏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迪恩,这就是风险投资。要么全垒打,要么回家。”

    一旦接受了现实,杜尔又恢复了那股从容。

    凯鹏华盈的投资从来都是如此,在不断加码的赌局下。

    它根本不在乎初创公司是否被三振出局,做大和消失,二选一。

    要不然杜尔怎么能从比特公司的投资中,获得超过60倍的回报。

    他当初可是在入局不久后,又溢价从梅菲尔德手中购得了剩余的股份,这就是在加码。

    好吧,从杜尔身上,迪恩看到了凯鹏华盈投资方法中特有的“傲慢”。

    有时候这种“傲慢”,可能会带来麻烦。

    当然这不是迪恩该考虑的事,他现在的注意力放在了眼前的go公司之上。

    “杜尔,不管怎么说用一千万美元,购买一家甚至还没什么产品的公司,都不是一笔好买卖。

    不过如果想把它卖出好价钱,也不是没有办法。

    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对它感兴趣,且不那么缺钱的买家就行了。”

    杜尔眼睛一亮,“所以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迪恩你会为我介绍一个这样的买家,对吗?”

    “有这么一个潜在的客户,不过我需要一点微不足道的报酬。”迪恩露出了人畜无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