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二十六年

第二十章 安置

    就这样,朱林在第二天顺利的接收了这批来自朝鲜的奴隶,朱林将他们安置在了之前新兵训练所呆的临时演武场。而巴罗斯则是由朱林派出了一个班的矛兵带着三十个小鬼子俘虏进山去帮他弄那根该死的桅杆。

    幸亏他的船小,需要的桅杆也不大,不然光是一根几十米高的树就不好弄,倒不是说不好找,台湾这地方就没有好好开发过,几十米的树到处都是,但也正是因为没开发过,所以很多地方压根没路。怎么把这几十米的树运出来倒是个问题。

    就在巴罗斯纠结怎么把树运出来的时候,朱林也同样在纠结,七百多个朝鲜奴隶的安置问题。奶奶的,这都比淡水社人都多了。

    中午吃过饭,朱林找来了王九询问了一下这批人的情况。朱林本以为作为随船通译的王九肯定知道一些具体情况,毕竟这年代汉语可是在中日朝三国通用的。

    就连后世棒子引以为豪的所谓棒子语,也不过是他们的国王和文官在1443年年底借助老朱搞得洪武正韵,弄出来的个什么训民正音,为此他们还先后十三次派人去辽东学习汉语。所以不管棒子申遗什么,我们可以申遗他们的语言。一个连语言都要借鉴别人的民族,哪里来那么大脸吹嘘自己历史悠久?

    但实际情况是王九也搞不太清楚这批人是什么鬼情况,只知道是倭寇在朝鲜抓的,平时也只是一个会讲汉语年轻人和他交流。随后朱林就让人陪王九去找那个年轻人来了。

    等王九把人找来的时候,朱林正躺在树荫下一个摇椅上,用一块湿毛巾搭着脸,而乌玛朵正在旁边帮他扇扇子。

    不要问为什么会有摇椅这种东西!只能说休闲摸鱼模组中看起来好看但毛用没有的装饰品应有尽有!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工作组搞得,不但有中式的木质家具还有西方的贵族风家具和现代的宜家家居以及各种电器。

    可现在朱林穿越后是可以把做出来的东西具现化,这就很奇葩了,这意味着要是不在乎汽油的消耗,只要朱林碰到商城卖发电机的话,各种本来装饰用的电器就可以真的使用了。

    看到来人了,乌玛朵伸手推了推朱林。朱林迷迷糊糊的用湿布在脸上擦了一把,也不知是中午的太阳太烈了,还是刚刚小憩一下就被打扰,朱林明显的带着一点起床气,反而透露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抬头打量了一下王九身后站着的年青人,看起来也就十六七岁,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身上穿的虽然是破破烂烂的,但不难看出衣服原本用的材料应该还不错,应该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出身。

    就在朱林打量眼前的少年时,少年也在打量眼前的新主人,已然知道自己沦为奴隶的情况下,他也在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眼前的二人一男一女,男的穿着白色的短衫,和棕色的短裤,女的则是花格子的长袖和蓝色的长裤,虽然同样做着仆人的活计,却并没有下人的那种小心翼翼,看起来更像是女主人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朱林开口问。“回大人的话,小人金光在。”少年恭敬的说到,看来小鬼子调教的不错,也是了,以小鬼子的尿性,不听话的也活不到现在。

    “你汉话倒是说的不错,朝鲜会说汉话的多吗?”朱林饶有兴致的问到,他是知道后世棒子轰轰烈烈的搞去汉语化,结果南边搞到一半就放弃了,因为如果不用汉字,他们连名字都没法区分,所以棒子身份证上面的棒子语名字后面还有用汉字写的名字。北边倒是有法律强制不让说,才勉强成功了,但他们具体怎么玩的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人家关起门自己玩自己的。

    “回大人的话,小人出身全州金氏,家族子弟都会被送到位于平壤的译学训导学习汉语和天朝文化。”

    “译学训导?”“是鄙国为培养汉语人才,在平壤设有专门学府。(后随着汉语人才需求量的增加,又决定在义州增设这一机构。《世宗庄宪大王实录》载:十年(1428)十二月丙戌,礼曹启:“义州,朝廷使臣往来之所,而无训导译语之法,通译语者甚少。请依平壤府例,置译学训导,聚本州及邻近各官自愿生徒,教以汉文汉语,择其成才者量授平壤土官。”)因为可以授官,所以家族子弟年满十四者,都会被送去。朝鲜讲会汉话的人不多,但认识汉字的人不少,鄙国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凡正式文书往来皆用汉字,不会汉字是做不了官的。”

    朱林看着眼前的金光在,满意的点了点头。这小子不错挺上道的啊,开口大人,闭口鄙国的,不愧是世家出来的,有前途!中国有句古话,识食物者为俊杰,呸呸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可以酌情培养一下,于是便开口说到:“我听王九说你在这群朝鲜奴隶中很有威望?那你知道这群奴隶的具体情况和来历吗?”

    “回大人的话,这批朝鲜……”金光在停顿了一下,眼神有些暗淡的说到:“奴隶……一共有846人,都是来自全州,其中大半是小人家的佃户和工匠,其他的是城中平民。万历二十五年,倭寇再次入侵朝鲜,掳掠鄙国子民无数,其中男子为奴,被发卖。女子……小人等人被倭寇卖与红夷(日本称为南蛮,朝鲜同明,年号称呼皆依明制),海上遇上了风暴,数十人丧生,余下763人,皆为男性青壮。”

    “工匠?你是说这批奴隶中还有工匠?”朱林闻言心中一喜,这下可赚大发了。“都有些什么工匠?”

    “回大人的话,都是小人家中庄上的工匠,有六名铁匠,十余名木匠,还有十几名石匠。”金光在恭恭敬敬的说到,有时候不怕人知道你的价值,怕的是没价值,那就是随时会被抛弃的那种。

    铁匠,木匠,石匠!虽然朝鲜工匠的技术比不上大明,但目前这些匠人确实都是朱林需要的。很多朱林有想法但系统做不出来的东西都可以弄一弄了。

    “愿意为我办事吗?”朱林对这个小子抛出了橄榄枝,从只言片语中他听出了全州金氏应该是个大家族,有自己的庄子和佃户,这典型的狗大户啊!金在朝鲜也是大姓,等等!全州金氏?朝鲜全州?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呢?淦!死活想不起来,不过这都是小问题。

    “当然,能为大人效劳是小人的福分!”金光在确实是一个很识时务的人,虽然他年岁不大,但来自大家族的优良教育让他深知怎样才能在乱世中活的更好。

    “好!你接下来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会他们说汉语!我准备修建一座城堡,正好石匠和木匠就用上了,带着这群朝鲜人一起去吧,告诉他们好好干活,不好好干活的没饭吃。另外你把铁匠都给我找来,我有用。”朱林淡淡的看了他一眼,这不但是任务,也是朱林对他的考验,可不可堪大用就看他的表现了。

    挥挥手打发走了王九和金光在,朱林骑着他心爱的自行车出门去找了一趟巫马,商量了一下建设农场的事情。朱林准备在淡水河沿岸修建一个大农场种夏玉米,按照平均一人五亩地开荒,开出三千五百亩地来。

    然后等玉米种上了,朱林准备把这批朝鲜奴隶分成两半,其中五百人去陪小鬼子筑城,剩下的两百多人正好继续看着玉米田,完成后续的工作。毕竟淡水可是个好地方,各种溪流纵横,取水十分方便。而且系统出的玉米种子活性是真的好,基本不怎么需要操心,正常浇水施肥就行了

    虽说从新地开荒需要几年的时间一块生地才能变成熟地,但现在整个台湾加起来可能才十万人左右,什么都不多就是地多!

    三千五百亩的荒地,光去除地表的植被和地下盘根错节的树根就花了整整一个礼拜的时间,由于缺乏大型的牲畜,又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才全部全部开垦完毕。

    种下了种子后,朱林还特地赏了他们一顿肉吃。这年头,别说朝鲜了,就算是大明的普通自耕农民的日子也是紧巴巴的,虽然一斤猪肉才二十文钱,但那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想吃就吃的,反倒是半农半猎的巴赛人吃肉吃的想吐。

    另外一个好消息就是经过二十天的蒸发结晶,朱林的晒盐场马上就要迎来第一次收获了。昨天朱林还去看过,结晶池里的水已经差不多干了,大量白色的粗盐结晶已经析出,估计再等上两天就能收获第一批粗盐了。

    想想也是不容易,来明朝快一年了都没有吃上盐。要不是每周一个的空投补给箱时不时会开出些食物,再加系统制作的食物自带调味料,作为一个大吃货王朝的正统传人,朱林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在这个没有胡椒味精盐,生抽老抽蚝油醋的世界活下去。

    按照计划,朱林安排了四个班的士兵陪同着五百名朝鲜人去陪小鬼子筑城,而剩下的两百多朝鲜人则在金光在的指挥下继续维护着朱林的农场。

    他现在不光要教导这群朝鲜人说汉语,还要负责管理这群朝鲜人的生活,当然朱林也没有亏待他,至少是没让他干体力活。而这群朝鲜人中的工匠只要好好干活,朱林更是时不时的发肉。

    这也极大的刺激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毕竟在朝鲜的时候他们几个月吃不上一次肉也是正常的,在这里只要完成朱林安排的任务不但可以吃饱,还时不时能吃上点肉。

    等处理完手头的事,朱林叫上金光在去了工坊区。这里是朱林将之前的室内演武场改造的,由于护卫队的扩招,坞堡早就已经不太够用了,所以现在除了一排还驻守在坞堡以外,二排负责农场的保卫工作,除了监督朝鲜奴隶干活还要防止野生动物的侵袭,所以他们基本上会以打猎代替打靶,毕竟活动靶可比固定靶更考验枪法。而且还时不时的可以带回猎物,减轻朱林的后勤压力,毕竟每一发子弹都是钱啊!

    三排和四排则是在河口督建棱堡,五排则是以机动力量存在。当然,这五个排基本上是轮换制度,以一个月为周期,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前提下,轮流执行不同任务。

    在工坊区内,朱林拿起一把已经完成的刺刀把玩了一下,安装在一支铁管步枪上,对着木靶上的铁甲狠狠地刺了过去。结果滑开了,而后又试了几次,也不太行。

    “淦,这也不行啊!”朱林嘟囔了一句。撤下了铁甲,朱林换上了了上次缴获的日本甲,这次倒是一次就穿了。他微微松了口气,最后换上了那副波兰翼骑兵的盔甲,捅了三次才捅进去。结果还算勉强,朱林目前的敌人主要还是小鬼子,倭寇的着甲率不高,基本还是以无甲人为主,破甲压力不算太大。

    这样子的话,朱林在考虑要不要将长矛兵也换成步枪手,这样的话火力密度还可以提升一大截。一个排四十个人射击,另外四十个人给他们装子弹,这样基本可以达到不间断射击!再加上近距离还有盾牌兵的手枪,在人数差距不大的情况下,就算是骑兵也近不了身。

    如果骑兵靠近了,也前面的步枪手上刺刀掩护,换后面的步枪手射击。毕竟现在可没有什么具装骑兵了,刺刀对马匹的伤害还是很强的,具状骑兵那玩意也不是一般人养的起的。就连那个修自行车的法国佬也只玩的起胸甲骑兵不是?

    “你们现在一天最多能弄出多少把刺刀?”朱林对着一个铁匠问到,由金光在翻译。

    “回大人的话,我们六个人一天能打出合格的刺刀二十把。主要是开锋比较耗时间。”为首的工匠说到,这玩意其实并不算难,无非就是一个带卡槽的长匕首罢了。

    但是开刃却得人一点点的磨,这是一个纯人工活,没有办法的。想了一下,一天二十把,五百支刺刀得二十五天,考虑到后期扩充护卫队的话至少得一千把,那就得小两个月。朱林转头对金光在说,:“再从朝鲜奴工中调十个人,送来当学徒。让他们好好干,工匠干满五年,学徒干满十年我就放他们自由。”

    安抚完铁匠,朱林又去了木工坊,这里主要生产一些常用的日常用木制品和淡水现在急需的四轮车和独轮车。

    前方的筑城队急需大量的独轮车来运输挖出来的土,其中一部分会放入朱林专门放在那的几个巨型垃圾桶里,朱林每隔几天就会骑上他心爱的自行车去把那些粘土运回来,剩下的也会用于后期的棱堡修建。

    而朱林此次来这里的目的则是至少让他们打造的猪鬃刷子,这是专门用来清扫晒盐场的结晶池的,毕竟得把盐都扫到一起,才好收起来。来自养猪场的猪鬃全都是取用的猪脖上的毛。

    猪毛品質最佳的就是猪脖颈上的毛。猪脖颈毛条粗、油亮、弹性、韧性、耐摩性很好,是一种天然的制刷材料。再经由木匠的加工,密密麻麻的分列于一根根长柄的大型木刷上,完全达到了朱林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