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高中重开!废物研究生的逆袭

第13章 新学期开学

    过完年没几天,就又要开学了,林星甚至没来得及找徐建永和于至辰线下聚一聚。于至辰回老家后不方便一起上线打游戏,正好过年期间又要走亲戚,林星也干脆歇了几天没玩。初五和白雨涵见了一面后,林星一直在补寒假作业。虽然直到开学前一天林星作业还没写完,但他隐约回忆起,以前一个本科同学后来当了高中老师。有一学期开学没多久,那个同学给一堆厚厚的寒假作业本拍了张照发朋友圈,并表示既不想改这些作业也不想讲上面的题。开学前一天晚上十二点,林星突然开了窍。既然老师们不会改,自己为什么要写,遂安心睡大觉,第二天开学时把写了一半的寒假作业交了上去。惴惴不安地度过第一个星期后,林星放心了。反正买的作业本也是不知名出版社找不知名的编辑者编的题,做了也不见得有什么帮助。

    开学后的第一节物理竞赛课,姚东有点教不下去了。他坦言自己一个寒假都在看竞赛教材,但硬是没学明白。至于现在竞赛课的进度,那自然是相当令人绝望。高一上学期,只学了点微积分的皮毛和运动学。现在去考复赛的话,运气好撞上一道运动学的题兴许还能拿个三等奖,运气差没有运动学题就只能干瞪眼。不过,这一切的前提都是通过初赛、顺利进入复赛。初赛虽然没什么难度,但还是比高考难上那么一丢丢,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什么的一点都不学肯定是不行的。姚东建议,弱校就要有弱校的自觉,高二就参加竞赛拿奖是不可能的。老老实实打基础,学两年竞赛,高三去参加决胜的一战。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是通知。由于上学期基本没学什么东西,现在的课程进度已经大幅落后。就算把一中的竞赛教练找过来接烂摊子,他也不能保证大部分同学能顺利通过初赛,遑论拿省一等奖或更高奖项。不过姚东自己应该没什么压力,竞赛搞得好的一中和六中中考分数线就比七中高一大截,比七中差的学校又不搞竞赛。学校本来也没对姚东抱多大期望,搞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了。

    孙宇航上个学期就跟林星说,他觉得姚东不靠谱。一中在第一学期就把力学搞完了,七中这边才开个头,跟着学校搞铁定完蛋。但是当林星向孙宇航寻求建议时,孙宇航却顾左右而言他。虽然绕了好几圈,但林星大概明白了孙宇航的意思。他和一中的潘神在一个群里,潘神会分享仅供内部使用的讲义,孙宇航不方便分享。无所谓,林星也不怨孙宇航。攻略白雨涵才是主线故事,考上一个好大学算是重要的支线任务,至于物理竞赛,这种支线做不做都无所谓。寒假去白雨涵家看了一圈,主线剧情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他怎样都行。

    姚东开始讲静力学。要说普通物理的力学这一块,哪个公式最重要的话,那肯定首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把力和运动联系了起来,有了力,就可以计算加速度,预测以后的运动状态,真是伟大的发明。可是现在还没开始讲牛顿第二定律,力学的门都没入。运动学和静力学虽然勉强也能算到力学的考察范围里,但显然不算常规的、典型的力学题。学一个多学期物理竞赛,要是连小滑块从斜面滑下这种基本的题型都做不来,也太丢人了。

    静力学没什么好讲的,根据平衡的条件列方程,合外力为零、合外力矩为零。但是姚东好像很讨厌力矩这个概念,虽然经常要用到力矩,但他非要避开。姚东一边讲题一边比划着,让同学们用直观去感受这个物体朝哪里转,为什么它该朝这个方向转而不是那个方向、为什么这些力乘距离是相加而不是相减。林星之前觉得,既然本科学过物理,讲普通物理这些东西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可能确实很久不用就会遗忘,现在林星也不确定姚东到底可理解这些题。林星想到了一些语文的阅读理解题,ABCD四个选项选哪个都有道理。现在的姚东就像一个讲阅读理解的脑子不清楚的语文老师,一边念答案一边发挥一番,如果换别的答案,他照样能发挥一番。

    之后的几节课还讲了虚功原理。林星以前没听过这个提法,但看了几道例题后,感觉有点像最小作用量原理。如果说前面几节课还有其他人听懂的话,这一块就只有林星能听懂了。也不是林星脑子比别人好使,更不是这一块很难,问题出在姚东的讲法上。学校的物理课还没讲到功和能量,姚东却以为同学们都会,并且也完全没有提到功或能量的概念。力矩和功都是力乘距离,姚东就放在一起讲,至于如何辨析就交给同学自己领悟。

    林星能明显感觉到,物理竞赛班里分出了几个自救小组,比如孙宇航他们跟着一中的潘神学。想起孙宇航上学期还说要跟自己混,结果自己也没给他提供什么帮助,林星还有点愧疚。想认真搞竞赛的都去找一中和六中的朋友取经了,只跟着姚东的课跟进学习进度的只有林星。

    高一下学期开学一个月,班主任又在班会课上强调文理分科,号召同学们早做准备,自己调整学习重心。这些课对林星都没太大难度,选文选理都一样。但之前选过理科,同样的东西再学一遍意义不大,林星有点想选文科。地理自然应该归到理科里,但目前就是很神奇地算在文科里,林星对地理也没什么兴趣。政治和历史还算有意思,林星的政治老师有几把刷子,每节课都做很多补充扩展,林星甚至后悔之前上高中时没好好听政治课。至于历史,似乎任何一个合格的高中生都该掌握一些,不过林星的历史老师上课有点照本宣科。林星也问过白雨涵,但她还是和上学期一样。她父亲强烈要求她选理科,虽不至于放什么狠话,但白雨涵自己也没喜欢文科讨厌理科到多严重的程度,自然就尊重父亲的意见。林星想继续和白雨涵同班,也就放弃了转文的打算。

    林星不禁感慨,庐河,不,该说江南省吗,还是落后了点。这样的文理分科,除了减轻老师备课负担以外,看不出任何好处。林星读研时,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不少省份开始选科了。选科的话,林星倾向于物理政治再随便搭一门。这两门课不但学起来有意思,高考完报志愿时也比较舒服。庐河七中还有一点也让林星恼火,那就是选修的内容是限死的。庐河七中的师资不足以把所有选修都上一遍,就替学生做决定,帮学生决定选修什么内容。

    班会后几天,白雨涵主动来找林星,说要报什么物理的补习班。上学期和徐建永、于至辰一起上的新概念英语这学期没再上,虽然也没必要非给自己找事干,但既然白雨涵主动邀请,林星也就接受了。白雨涵母亲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联系上了一个一中重点班的班主任,允许白雨涵去蹭他们班星期六的课。至于白雨涵为什么把这事告诉林星,林星也不明白。

    便宜倒是便宜,一次课上两个小时,每周上一次,一门课一学期象征性地收四百。林星找徐建永打探情报,徐建永说他们老师也带重点班,上课水平就那样,他不想去。还说一中重点班的学生非常讨厌被学校逼着在周六补课,还是四门课一起补,上午两节下午两节,一天上下来人都傻了。他们向教育局举报过,是一中借调去教育局的老师接的电话,把那个举报的同学一顿痛骂。于至辰说,既然是班级统一的补课,进度也是跟着班上来的,强行去蹭意义不大。白雨涵说刘晴想学文科,自然不愿意跟着理科班补课。也说不清是占了便宜还是没占便宜,周六去一中蹭课的只有白雨涵和林星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