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高中重开!废物研究生的逆袭

第4章 意外之喜

    林星也想出去走走,体验五彩纷呈的京华大学校园,但这学期课实在太多了。倒是潘问天看上去还有余裕,不愧是庐河市的高考状元,学习能力超过林星太多。“难得的国庆假期,要一起去哪玩玩吗?”“我算了。”没等其他人说话,林星就打断潘问天。“可计算理论太难了,我要趁着国庆节专门搞懂这门课。”“没事,我早就放弃了。你不会真觉得他们文科生学得来这个?考试肯定得放水。不然全班都得挂。”“我不喜欢让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其他人手上。”“那算了吧。”潘问天放弃。“没有没有,我不想扫你们的兴。你们国庆出去旅游呗,我是实在是学不好了才在学校呆着。”“你好像喜欢看动漫?国庆期间BJ也会有些漫展吧,去看看吗?”刘泽超问。“不不不,漫展都是现充才去的,我就算了。我只要躺在寝室没事干的时候看会动漫就好。”“是这样吗?那你要去参加动漫社吗?”“不。”

    林星不知道其他同学国庆期间干啥了,但每天晚上潘问天和刘泽超还都回寝室,看来是没有去太远的地方。不过反正就住在BJ,不少景点都可以早上去晚上回,也没必要专门规划什么BJ近郊的线路。林星这七天一直在图书馆呆着。虽然林星更习惯在寝室学习,但在图书馆自习有一种神奇的仪式感,国庆节的图书馆也比往日更空一些,能找到好座位。国庆节的前三天,林星还坚持去图书馆。可计算理论用的英文教材,林星在图书馆没找到可计算理论的纸质教材,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有点笨重,也不方便往图书馆带,只好用手机阅读电子版。效果很不理想,容易分心不说,看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就困得想睡觉。到十月四号,林星也不知道自己前三天学到什么了没有,但确实是把可计算理论教材从头翻到了上课讲到的地方。接下来几天,林星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随便躺床上看会动漫、去食堂吃饭时绕个路看看校园什么的,平淡的国庆节就这样结束了。

    “下个月开始是我们学院的哲学月活动,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来看看。”可计算理论课下课前,老师提了一嘴。想起白雨涵说的,多参加参加京华大学的校园活动,林星听进这句话,下课后到教学楼一楼的布告栏前面找哲学院的海报。说是活动,也没多少活动的形式。每周有一到两场讲座,只是参加讲座的话,好像和上课也没什么区别。还有一个哲学院学生会主办的献爱心捐书活动。大概是从同学手中收一些旧书,把书统一捐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林星才来京华大学一个月,寝室里的书都是自己要用的,对这活动也没太大兴趣。

    林星本不想参与这个哲学月活动,但周三吃完晚饭站在食堂门口,林星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几天状态意外地好,尤其是星期三这天,上午数学分析课布置的作业,下午就写完了,都用不着拖到明天。回寝室喊徐建永于至辰他们打游戏也是一个选择,但这种事情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如果有的选择,林星想尽可能避免工作日打游戏这种恶行。这就是京华大学学生的自制力,林星在食堂门外看了自己寝室一眼,很快又扭过头去,看向教学楼。去听讲座好了,林星在手机上确认讲座的地点,踩着点到了一间又大又破的教室。

    “同学,不好意思,里面有人吗?”“啊,不好意思,请进。”林星不喜欢坐在前排,更不喜欢紧挨着陌生人坐。但踩着点进来时,后排已经坐满,比起去隔壁教室搬个椅子过来,还是插空坐前排更好。讲座题目很哲学,也很符合林星心目中的哲学刻板印象。中国语境下的西方哲学——看这个题目就知道,有很多能谈的,但也意味着没法具体落实到某个细节。一场讲座下来,很可能既没有谈什么西方哲学,又没谈什么中国语境或中国哲学,更没法讲西方哲学如何和中国哲学联系起来的。正如哲学这个学科,号称要给所有学科一种终极的方法论,实际上就连哲学学科本身都一直在原地踏步,谈不上什么进展。

    林星听的时候还如坐春风,虽然这个假大空的题根本谈不出东西,但主讲老师很健谈,还时不时分享一些有趣经历。老师在讲台上讲他如何在德国讲中国哲学,林星却对坐自己左边的女生在意得不行。借用贾宝玉一句话,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不是什么尴尬的搭讪套路,现在的林星对白雨涵非常喜欢,完全不觉得眼前这个女生比白雨涵好,但就是觉得在哪见过。林星坐在下面,听老师讲海德格尔,讲生生,却一直在回忆这个女生什么时候见的。首先排除高中阶段。据林星所知,七中今年高考第一名也没考上科大,更不要说京华大学。今年六中好像也就一个考上京华大学的,还是靠自主招生降分才进的。至于初中,林星也不记得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初中同学。不如说全庐河来京华大学的都数的过来,这里面大概是没有林星初中同学的。难道是江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同学?更不可能,京华大学的本科生考研考得再差,也不至于屈尊去江南师范大学。

    “大家有什么问题吗?”看来是讲完了。林星没怎么听,但也不觉得其他听了的同学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这里提出的问题,无非就是如何打通中西,或者自己以后想学哲学现在该往什么方向努力,这种主旨宏大,和讲座没什么关系的问题吧。“同学,可以加个好友吗?”林星看旁边的女生迟迟没举手,不像要提问的样子,不知脑子里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向她搭讪。“啊?不好意思,同学,我刚刚没听清。”她给林星台阶下,但林星没领情,又把刚刚的问题清楚地重复了一遍。“同学,加个好友,行吗?”也许是怕她误会自己,林星又补了一句更容易遭误会的话。“我好像在哪见过你。”“好啊。”

    “我今天加了一个哲学院女生好友”,回到宿舍,林星自言自语。“而且我总觉得在哪见过她。”“你的春天到了啊。”刘泽超说。“你不是有女朋友了吗?”潘问天带着些轻微的谴责的意思。“但我好像没什么和女生接触的机会,啊,除了我们班那几个。这里应该不会有我脸熟的女生,还是文科院系的。”“说起来,开学典礼讲话的那个女生,好像就是哲学学院的。”刘泽超说。“啊?那不是很厉害吗?难道我刚刚加上了这么厉害的人的qq?怪不得我总觉得在哪见过,原来是开学典礼。”“我怎么记得你当时说的是,根正苗红的京华人有什么厉害的,还瞧不起她。”刘泽超复述了一下开学时的场景。“没有瞧不起,我只是说把天天把这个挂嘴边没意思。如果她真的是京华附小、京华附中升到京华大学,那还是很厉害的啊。”林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