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文道世界被文抄了

第四十九章 因此世间修文者众

    “源种?”

    听着这个陌生的词语,陈昊似有所觉的抬头看向父亲。

    微一点头,老爷子望着天花板一脸追思的说道:“前些年大陆上曾有一卦流传,在天地玄灵凡这五种规格之外尚有一种道种。

    而当此道种出世之时就代表一场堪比惑古时代的黄金盛世将要来临,无论这一世是最后的辉煌还是晨曦的起点,都会尘埃落定。”

    “那书言就是这一世的揭幕者之一嘛?”陈昊疑惑的问了句,随后苦笑了下,自我回答道:“可不是嘛,这十几年这么离奇的遭遇可不是寻常人能经历的。”

    “可照书言说的,这源种对现在的他来说恐怕是祸非福啊!”林馨儿怜惜的看着儿子,哀婉的叹道。

    “没事的,现如今是福是祸谁也说不准,既然是特殊的那必然有它出彩的地方。”陈书言淡定的说道:“爸,妈,爷爷,我后续该怎么修炼?”

    “修炼啊,概括的来说就是一个很简易的流程,获取道种,开拓小世界,道种成长滋养小世界,最终瓜熟蒂落产生道果。

    世人将这称为寻道六重境。

    一重境,童蒙境。

    稚子开蒙,埋首书海,打熬体魄,锤炼意志,既是为炼魂问道的试炼做准备,也是打下足以贯穿一生的基础。

    二重境,修身境。

    道种入体,游学始,求道路上需一日三省,一省问心,所思是否有愧,二省问行,所为是否违理,三省问道,所学是否能用于实践,当自身行为与道种相合,便能引得大道入体浇灌道种。

    三重境,慎独境。

    浩渺大道,百欲红尘,万般诱惑在前,需守本心,穷究己道,要诚其意,不忘本心,如此,理越辩越明,道越拓越远,道种世界有雏形。

    四重境,识藏境。

    识己身,明己道,大道求索有所得,著书立说,传天下,与百家文化共争鸣,若有成,道树开花结花蕊。

    五重境,洞玄境。

    世事洞明探玄门,以自身道理引动本源,入道种世界,令花蕊绽放。

    六重境,道果境。

    瓜熟蒂落时,道种脱凡胎,自此鲤跃龙门立九霄。

    据传寻道之后还有三境,但不摘道果不可得此法。”

    老爷子苦笑了下,“只知道果境后,迈步如登天,一境便是一重天。”

    “爸,你要不是因为那次大战落下了病根,如今也早就摘取道果了。”听着公公沮丧的语气,林馨儿急忙安慰道。

    “对啊,而且爸你还是有机会突破的。”陈昊也随之安慰着,然后扭头对着陈书言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个世上八九成的人终身都无法结出属于自己的道果,因为它不仅需要拥有足够强横和完善的小世界,也需要对自己所修习大道有足够深刻的理解。”

    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看来道果就像一块敲门砖,有了它才有资格叩开更进一步的修道大门,去见识另一番迥然不同的风景。”

    “不错。”

    短暂的失落后,老爷子很快的整理好了情绪,看着孙子赞许的点了点头。

    “现在的你还不需要考虑这一方面的事,路终归要一步一步的走。”

    “是啊,书言我先给你介绍下常人获取道种后的情况吧。”

    似是担心儿子好高骛远,林馨儿急急的插话道。

    “道种融入小世界后会根据本能散去灵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天开一线的奇景。”

    “以道种所在的平面为界线,令得天地初分?”想着小世界内圆环如刀割裂混沌的场景,陈书言不自觉的出言问道。

    “不错,当丹田内有了这颗种子后,之后无论是修文习武,只要言行举止契合大道,就能吸引到游离在空中的灵气注意,再通过道种与外界灵气共鸣的方式将灵气纳入小世界内,反复几次,当体内的灵气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让道种萌芽。”

    不待林馨儿说完,老爷子出言补充道:“之前因为封印的问题一直没跟你讲过修炼的基础,如今的你却必须明晰他们的根基。

    我们之所以能拥有翻山倒海等等神奇的力量,核心就在于灵气。

    灵气遍布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正常情况下人们无法观察到它的存在,唯有让体内与体外的灵气共鸣,牵动大道才能使出超凡的力量。

    而体内奇点的小世界就相当于一个存储灵气的容器。

    但灵气十分特殊,它不像流水一般任人予取予求,曾有传言,说灵气也是一种生命体,因为它们展现出来的部分特征确实不似死物,但由于我们无法感知,无法沟通,无法理解他们的生命形式。

    在我的理解中,灵气就像是一个拥有本能的婴孩,有自己的喜恶,想要让它入驻小世界要靠吸引,而非强迫。

    曾有人研究出一种功法妄图大肆掠夺灵气,第一次他成功了,但还不等他消化这一次的收获,大量的灵气就自发汇聚,一股脑的强行贯入他的小世界中,甚至引发了一次小小的灵气潮,最终将他的小世界活生生的撑爆。

    自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尝试类似的方式。

    灵气会本能的追逐大道,而未发芽的道种就像是一个信号扩散器。

    只要你能悟道,诉理,引发体内的道种生出感应,相对应的感悟等情绪就会通过道种扩散出去,灵气收到信号后就会让亲近这部分大道的族人来考察你的小世界,届时被你的小世界吸引的灵气便会入住其中。

    使用灵气的方法也是类似,用自身所掌握的理吸引体内的灵气,你体内的灵气被调动之后,它们会通过内部共鸣的方式同步外界的灵气,如此内外结合就能言语,招式具备超凡力量,我们也将其称之为,灵能。

    而我们无论学文习理,还是习练武艺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掌握更多的道与理,以期能够吸引,调动更多的灵气。

    武者习武,旨在让一举一动都吻合万物运行规律,因此武学的来由多是源自对自然万物的感悟,或是通过研究效仿各种天成生物的特殊之处而创造出来,天造万物皆有其理,武道就是剥茧抽丝循其理而动,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带有道韵,而这股道韵就是引动体内和体外灵气共鸣的关键。

    书生修文更是如此,学天地至理,修世间大道,然后将自身的感悟和情绪通过语言或文字表现出来,只要合理就能引动灵气。

    而将文字书写描绘在拥有道韵的纸张等器具上就能承载灵气,附着理法化为文宝。

    相比之下修文远比习武更加简单,因此这世间修文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