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帝!我就想当个藩王而已

第56章 收治流民,西山试点

    次日,奉天殿。

    经过丈量土地后的风波后,朝堂上的文官里面出现了许多新面孔。

    “有本奏上!”

    “儿臣有本奏上!”

    朱高炽的声音一响起,朝堂上的文官们全都是一个激灵,就连杨士奇的等人也都看向朱高炽。

    朱棣见朱高炽居然第一个上奏,立马提起了兴趣。

    这老大之前在老二的怂恿下,提出了丈量土地这么这个事情,让咱大明又多了上百万亩的田地。

    有了这些田地,咱应对帖木儿汗国就又多了几分神算。

    不知这次老二又怂恿老大提出了什么建议。

    “太子,你有何事?”

    朱高炽拱手。

    “陛下,儿臣认为咱大明的税收应该改一改。”

    朱高炽这话一出,文官们以及户部的夏元吉也都愣了一下。

    朱棣眉头微皱。

    “太子,你认为这税收应该怎么改?”

    “陛下,儿臣认为,这重新丈量咱大明的田地虽然还未完成,但从金陵这边看,即便是田亩测量完毕,依旧是人多田少。

    如果依旧按照人头税来收,将会有很多人交不起税,与其这样不如让人口流动起来,并颁布优惠开垦政策,这样也不用强制南方的人,前往北方人少的地方。”

    朱棣点了点头。

    老大说的确实在理。

    经过靖难之役,北方不少城市还没有恢复过来,相比于南方,北方就属于地广人稀。

    之前还是考虑如何才能让南方的百姓自愿去北方。

    现在有了老大这个摊丁入亩的想法,就不怕南方的百姓不愿意去北方。

    不过这个政策是否存在问题,还需要找個地方实验一下。

    朱高炽见朱棣皱起眉头,他立马又补上一句。

    “陛下,儿臣认为,不如就以汉王的西山作为试点,如果西山能成,我们就可以西山为模版向全国推广。”

    朱高炽说完,抿嘴摸着胡子的朱棣还未开口,文官中就有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认为,太子的这个方法不妥。”

    朱棣正要开口询问,朝堂上从来都是默不作声的武将中,有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朱能认为,太子的这个摊丁入亩可行。”

    朱能这么一说,朱棣和文官,还有朱高炽也是一愣。

    朱高炽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按早老二的提议,居然是那群武官们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自己。

    文官们全都瞪大眼睛看向站出来的朱能。

    杨士奇也皱眉看向站出来的朱能。

    龙椅上的朱棣也紧盯着站出来的朱能。

    这群勋贵今天是怎么了?

    难道老二又和他们串通一气,专门帮着太子说话?

    站出来的朱能朝旁边的武将整列使了个眼色。

    武将中又有几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等也认为,太子的这个摊丁入亩可行。”

    朱棣眉头一皱看向太子。

    看到太子也是一脸错愣,朱棣现在可以肯定,这一定是朱高煦在背后找那些武勋们聊了聊,这才会让他们支持太子。

    其实朱棣并不知道,朱高煦根本就没找过这些武勋,完全是这些武勋们在西山有股份,加上他们的儿子最近在朱棣面前表现了一把,让他们脸上都沾了光。

    朱棣摸了摸胡子。

    “那此事就……”

    朱棣话语一顿。

    这西山距离金陵虽说不是太远,但这老二一心就想着离开金陵,离开老子身边。

    这回如果让这小子去了西山,万一他不回来了咋办?

    不行,这次的事情,老二一定不能去。

    听说上次是老三去的山西,这次就让老大和老三一起山西,开展摊丁入亩的事情,老二这个丘八就好好留下金陵。

    “此时,就由太子和赵王去山西走一走,汉王留在金陵就行。”

    文官们之前听朱棣的意思,是准备让朱高煦去西山。

    可不知道怎么,就突然改口。

    只要朱高煦这个灾星离开金陵,离开太子身边,太子就又能和从前一样,对他们礼贤下士,无论做什么都会向着他们文官。

    不行,今天这朱高煦非走不可。

    “陛下,臣认为,此事非汉王前往不可。”

    有人站出来,其他文官也都纷纷站出来。

    “陛下,臣也认为应该由汉王前往。”

    朱棣眉头一皱。

    你们这群臭书生,之前咱家老二,不就是一直在坑你们吗!

    何必非要把他弄出金陵。

    难道你们是想等老二远离了咱的掌控,然后再来一次靖难之役嘛!

    还是你们这群臭读书的,想让咱老朱家的子嗣为了一个皇位,杀得血流成河,骨肉相残嘛!

    朱棣脸色一沉,看向杨士奇。

    “杨士奇,你怎么看?”

    杨士奇上前拱手。

    “陛下,臣认为,此事确实应该由汉王前往,首先西山是陛下赏赐给汉王的,他去那里执行也属于名正言顺,其次……”

    朱棣不等杨士奇说完,一拍龙椅的扶手。

    “传旨!没收汉王在西山的封地!”

    朱棣下旨,就连杨士奇也是一愣。

    朱棣啊!朱棣,你为了不让汉王离开西山,你居然直接没收了西山的赏赐,你这还真是不当人啊!

    杨士奇拱手。

    “陛下,为何要收回赏赐给汉王的西山?”

    朱棣瞪了一眼杨士奇。

    “汉王纵容成国公等人和家中孩子与你们文官发生冲突,他不但不出面阻止,反而是纵容事态扩大,难道这不应该罚嘛!”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心里却在埋怨。

    朱棣啊!你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事情发生的时候伱不说,现在你为了不让汉王这个祸害离开,又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你这要不要脸!

    杨士奇面对不要脸的朱棣,他只能一拱手。

    “谢,陛下为臣等文官的手下伸冤。”

    …………

    汉王府。

    后院的藤壶搭建的凉亭下,朱高煦面前的石桌上摆放着切成一片片的烤鸭。

    朱高煦拿起一块薄冰,又夹起葱丝和黄瓜丝放在面饼上,又将夹起两片鸭肉,沾上用黄豆做成的秘制甜面酱,卷好正要放进嘴里,背后就响起了马和的声音。

    “汉王接旨!”

    朱高煦转头,就看到马和收纳圣旨,身后跟着的是朱高炽和朱高燧。

    马和手持圣旨走到朱高煦面前。

    “汉王,这里面的旨意,你自己看吧!咱家也就不念了。”

    朱高煦接过圣旨,将一个小袋子塞到马和手里。

    “马公公,拿去喝茶,拿去喝茶。”

    马和看了眼朱高煦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朱高煦看到马和这表情,就看到跟在马和上手的朱高炽的朱高燧。

    “大哥,怎么了?”

    朱高炽指了指放在石桌上的圣旨。

    一股不好的预感从朱高煦心中涌起。

    打开圣旨,朱高煦的紧皱的眉头突然张开,瞪大眼睛多看了两遍圣旨,转头看向朱高炽和朱高燧。

    “为什么把西山收回去!那可是我打赌赢回来的!”

    朱高煦将手中圣旨往地上一扔。

    “不行!老子要找那老东西好好聊聊去!”

    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人,一人抱住朱高煦的腰,一人抱住朱高煦的手。

    “老二,冷静,冷静。”

    “对啊!二哥,冷静,冷静,消消气。”

    朱高煦将两人甩开。

    “消什么气!那老东西出尔反尔,有这么当爹的嘛!我就是去西山,又不是回封地,他有必要这样吗!”

    其实朱高煦的打算就是趁着这次回西山,直接就不回这金陵,现在计划落空他怎能不生气。

    朱高煦坐回石桌前,眼睛咕噜一转,嘴角微微扬起。

    朱高炽和朱高燧两人看到朱高煦突然露出笑容,两人知道这朱高煦又坏点子了。

    “大哥,老三,咱求你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