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明

第三十六章 宋应昌问计李成梁 邓吾豪出塞战死沙场(下)

    “虎皮驿……”李友升手拿着战死沙场的士兵名册接着说,“看来邓林的家就在这附近了。”

    邓驹躺在树荫底下看着这几百头羊和几十个手拿棍子的小孩驱赶着羊群笑的捂住肚子,因为他这是第一次干这活,这让他感到了一种不一样的新鲜感。他为什么会去?因为他的母亲让他陪着弟弟和村子里的人一起去放羊,给邓驹的理由是:“你的弟弟和村子里的小孩老是在外面被打的鼻青脸肿的,你去护一下。”

    太阳暖洋洋的晒在他的身体上,天上的白云通过树叶缝隙可以看到是那么的厚,仿佛是一个新的大陆,新的家园,新的一切……

    邓驹躺在树下睡着了。

    突然一声声的“哥……哥……哥……”在远处响起,邓驹猛然站起手持拔剑状要去打架。

    “哥……哥……”邓祥五大口喘着粗气接着说,“有一个大人来找你了!”

    邓驹放下武器,看着站在小孩子中间的那个男人,他的马匹就站在不远处吃草。

    “他还说什么了吗?”邓驹问。

    “就说找你。”邓祥五不断的擦汗。

    邓驹整理一下衣服,把头上的草给弄掉,就要去找他,但是男人却向他走来,邓驹看见男人腰间挂的宝剑,下意识的攥紧了自己手上的刀。

    “你就是邓林的二儿子邓驹?”男人铿锵有力的问。

    “对,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我邀请你成为李如松将军的亲丁。”

    “大人,我才考上秀才不假但未来是有机会考上举人的。”

    一个小孩子跑过来,把花名册递给了李友升,李友升蹲下摸了摸小孩子的头。

    “认识字不?”

    “阵亡名单?”

    “你的父亲战死沙场了,你的哥哥叫不叫邓吾豪?”

    “是怎么了?”

    “你的哥哥邓吾豪出塞捣巢也战死沙场了。”

    “什么?”邓驹急得丢下手中的剑,一把抢过花名册,阅览起来。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的?”阅览完花名册的邓驹问道。

    “哦!我问你母亲的,然后有村民给我带路的。你的哥哥在几个月前就阵亡了,但是为了不发抚恤金,花名册就一直被积压,不下放,这抚恤金是我硬要下来的。”

    “我母亲怎么样了?”邓驹焦急的问。

    “老人家非常悲伤,号啕大哭。”李友升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节哀顺变。”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邓驹一时半会不知道干什么好了,他的弟弟还在旁边问他:“哥,他的意思是爹爹和大哥回不来了吗?”

    “是的……”邓驹麻木的回答。

    过了半个时辰,邓驹这才回过神,接着问李友升:“那我父亲的抚恤金高吗?”

    “哦,你哥哥是李提督的家丁,抚恤金足足有五两。你父亲的军阶以前是百户,现在在我的运动下,升到千户了,你可以直接继承父亲的军阶,且不需要走动就可以继承。”

    “五两啊?”

    “还嫌少吗?你换成别的军户狗屁没有,你看看你哥哥就没有,还是我找李平胡硬要的。”

    “不行我要和我母亲商量一下。”

    “你现在是家中的长子,你必须去,你难道指望你的弟弟替你上沙场吗?”

    邓驹望着趴在他腿旁边哭的小孩子,只好点头答应了。

    “现在就走吗?”

    “你先办理丧事,一个月后我会带着李提督的亲丁来找你。”

    “铠甲怎么办?”

    “李提督的家丁怎么会没有铠甲穿,你放心。”

    大山,修建半拉的道观旁。

    “我还记得那时的塘报,宁远伯带着一镇兵力东御土蛮汗,西灭王兀堂,那可真的是惊呆了满朝文武,为此万岁爷还专门去祭奠太庙。”

    “思文,我现在已经是一个隐退的老人了,何必勾起我旧事记忆?哈哈哈哈哈……”李成梁高兴的喝了好几口茶水。

    李成梁放下茶杯接着说:“在统领三军上出了问题吗?”

    宋应昌看着李成梁说话不在拐弯抹角,他也单刀直入正题。

    “这援朝战争,说是九边都出兵力,但九边兵疲,欠响日久,最近又出了一个勃拜之乱,现在能打的就只有辽东这一镇了。”

    “不还有蓟镇的戚家军吗?”

    “蓟镇京师门户,来不了多少的。”

    “你不是给吴惟忠部下的正牌戚家军补齐了欠响,还承诺入朝年薪从18两涨到48两,他们的战斗力可非常的厉害。”

    “李公子只要骑兵,可朝鲜地形大规模山地,我想让宁远伯能够劝一下大公子。”

    “哈哈哈哈哈哈……我那犬子是出了名的不配合经略都督的,幸亏是你,要是石星他们还不吵翻了天。”

    “兵部尚书石星如果是经略,宁远伯就是提督了,那九边第一名将出征,我还担心什么?”

    “外面传言我是辽东王,你害怕他们不会听你话是吧?你放心不会的,他们只会听朝廷的话。”

    “还希望宁远伯能够赐给晚辈书信一封,好让晚辈可以劝一劝大公子。”

    “我可管不住他咯,他呀现在是提督,比他老子这个虚的宁远伯都大。”

    “可如果辽东铁骑战死沙场,辽东危咦,届时铁岭李家可就危险了。”

    “你呀干什么事情都喜欢提前做好万全之策,可这可能吗?你还是休息休息吧!”

    “还休息啊?在休息九边唯一能大规模出塞捣巢士兵可就要毁到我的手里了,那时关外骑兵再次南下,我就是千古罪人!”

    “知难不退,思文本色。”

    李成梁先站起来,随后众人站起跟着他。

    李成梁说:“就目前战报来看,倭寇最多可以打下朝鲜,染指辽东,以及逐鹿中原那就是那些文人乱叫。思文呐!真正的心腹大患,不在关外,不在倭寇,乃在南军北军矛盾上。”

    “为什么?”宋应昌不解的问。

    “你想想你让那些戚家军拿着48两的银子,可北军很多都是军户,不欠响就不错了,时间久了,你就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夹。”

    “我可以上下走到把出征的欠响给还上。”

    “拿笔墨纸砚了吗?”

    “拿了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