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神奇马良

驳《马良世家论》

    刚才看了下书评,发现营销号真的害人不浅,好多人真心觉得马家是什么荆州八大世家,就挺离谱的。

    河内司马能追溯到三皇五帝,颖川荀氏能追到荀子,弘农杨氏祖先抢到项羽尸体封侯...这种世代传承,史书留名动辄几百人,才是标准的世家

    或者,襄阳习氏,从刘秀时期起家,名留青史的也有十几位,这种几代为官,在官场中有人脉,后辈能承袭父荫的也能算

    再不济,像庞统从父是荆州士人领袖,评价诸葛亮卧龙,评价庞统凤雏,评价司马徽为水镜,在当时极具影响力的也勉强能算

    马良这里,家族正史上没有任何记载,只有一句乡中有人称赞,评价的人连个名字都没有,从哪看出来的世家?

    刘表刘琮治下,当权的是蔡瑁、蒯越、韩嵩、王粲、傅巽这些人,所谓的“八大世家”不要求比得上他们,起码也得被举孝廉或者征辟过吧?

    结果呢?马良马谡出仕靠的是什么?全都是刘备自领荆州牧后征辟!

    这不是妥妥刘备重用的寒门吗?

    类比一下刘备手底下另外一位荆州人,杨仪。

    他兄长名为杨虑,当地有名的贤才,数次被举孝廉,全都回绝,门徒数百人,十七岁病故。

    杨仪自己,荆州投降曹操后担任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然后主动投奔了关羽。

    你说杨家是世家,我还能勉强认可,但是马良他们家凭什么叫世家?就因为他和他弟弟才能出众,被刘备重用,名留青史了?

    这不应该是妥妥的寒门崛起吗?

    不能只用结果倒退原因,你要说马良的儿子马秉出身世家,这我可以同意,因为他的官职明显就是承袭父荫,但是马良出身世家,就实在有点离谱了。

    再简单枚举一下东汉末年的名士评价∶

    王允被郭泰评价为王佐之才,点评者郭泰位列八顾,与许邵齐名,门人弟子超过千人

    荀彧小时候被何顒评价为王佐之才,点评者何顒被陈蕃李膺看中,后汉书原文“有声荆豫之域”,党锢之祸后被司空征辟

    曹操被许邵评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原文),点评者许邵举孝廉为官,拒绝司空征辟,创办的月旦评就更不用说了,裴注三国志原文“饕餮放流,絜士盈朝”,可见因他举荐的人才有多少

    诸葛亮、庞统、司马徽∶被庞德公分别评价为卧龙,凤雏,水镜,点评者庞德公是大名鼎鼎的隐士,官府数次征辟都不愿意出仕,甚至就连刘表亲自来他家请他出山都被拒绝

    庞统也很喜欢评价别人,在东吴称陆绩为驽马,顾劭为驽牛

    ……

    评价士人是当时的风气,但基本都是点评者和被评人一起被传颂记录,

    如果马家真的是所谓八大世家,这句“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又怎么会连评价的人名字都没有?

    对了还有人说,马良马谡能读书,就是妥妥的世家。

    前面提到的许邵可是有三个族人做过三公,比起马良算是妥妥的世家了吧,可是他举荐的人里面,有原本是牧童的虞永贤,有原本卖头巾的小贩樊子昭,都能被举荐。(裴注三国志原文:劭始发明樊子昭於鬻帻之肆,出虞永贤於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

    怎么,许邵推荐了一帮文盲?

    汉代的文盲率很高,但绝对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高,郑玄、郭泰这些名士门徒超过千人,李膺更是“教授常千人”(后汉书原文),也就是经常同时教导超过上千人,甚至就连十七岁的杨虑,学生都有数百人,这些人总不是在学种地挖坑吧?

    只能说某些珍贵的典籍被世家垄断,但怎么可能地主家连让孩子识字启蒙都做不到?

    我现在都怀疑是不是女频的嫡庶神教打过来了,有些人思想怎么比古代人还封建。

    ps:刚才登了起点看了下书评,一时郁闷,不吐不快,本来想加在前面几章作者的话里,结果发现和书评区一样,也有500字的限制,只能单独发一章了。

    最后,一家之言,并非什么先验的真理,写这本书也想尽可能贴近历史和现实,所以也欢迎各位读者大佬用史料事实打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