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女配:小祖宗在线宠夫

第三百九十三章被连累的炮灰(32)

    朝廷重臣死了二十多个,是连家一起被抄的,很多都被斩草除根了,其中也包括皇帝暗戳戳让人装作是叛贼杀掉的那几个蹦哒的最欢,最碍眼的存在。

    残局收拾起来也挺快,大半天的功夫,京都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有胆子大的民众已经溜达在街上了,三三两两的低声议论着这次逼宫事件。

    脑洞大开,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凭空捏造出了几十个版本。

    一见没有差役来管,民众们的热情更高了,这明显是皇帝赢了嘛,那他们就可以批判叛贼了,骂得越狠,皇帝就越高兴。

    “皇兄,你有点太冒险了。”宁子均特别心累,一个两个的都胆子大得不行,让他操心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不冒险,布置了不少的人手。”皇帝很自信。

    宁子均表情复杂的道:“皇兄就没想过,万一你身边有泄密的呢?只要有一个,皇兄的计划就会落空,同时将自己置于险地。”

    皇帝显得很无辜,弱弱的狡辩,“这不是,没人泄密吗?!”

    “这不是你没安排备用计划的理由!”宁子均紧紧咬牙,气得肝疼。

    皇帝目光游移着,有点不敢看宁子均,半晌后,他摸了摸鼻子,“下次不会了,要不,下次都交给你负责?!”

    “我没空。”宁子均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深吸了两口气,才冷静下来道:“好在皇兄你用的人都很忠心,值得培养,这次清了一次朝堂,以后做事也能方便不少,皇兄还是趁着那些世家没反应过来之前,先把人安插到位吧。”

    这一次,宁子均是负责带着部队在皇宫外与叛贼周旋的,那些皇帝想除掉的人,也是他安排人杀掉的。

    可他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安排宫里的,若是知道,怎么才得做两手准备啊,万一信王带的人多一些,很可能皇帝就打不过了,但好在,皇帝还有枪在身上,至少能保命,这也是宁子均为什么一开始不担心的原因。

    大概皇帝也觉得他的安全有保障,才会只安排了一步棋。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皇帝这次是大获全胜了。

    颜夏只是大半夜的时候,上了客栈三楼的楼顶看了一会儿情况,见一切都在控制中,她就下去睡觉了。

    逼宫对她来说,差不多也就是一场大戏,看不看的,都无所谓。

    到是信王的失败,对成王的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主要是皇帝干得太漂亮了,干脆利落,痛痛快快的就将人给收拾了,然后还借机除去不少朝堂上碍事的大臣。

    别看那些大臣都是信王杀的,但所有人都知道,这算是皇帝默许的,如果他想保这些大臣,那些他们就绝对不会死,就像是那些忠于皇帝的纯臣一般,一点事儿都没有,连拴在家门口的狗,都没有掉一根毛。

    这手段,有点狠啊!

    成王心中惴惴,他很怕自己也有那一天。

    他是更喜欢玩心眼,喜欢慢慢渗透,将一切都把握在手中,就想着待他准备好,能一把将皇帝拉下马,可是这个皇帝侄儿的做事手法,实在让他心惊胆颤,而且经过这一次之后,皇帝手中的权力肯定会大大增加。

    如果他还想要皇位的话,其实现在是个比较好的机会。

    只是……他喜欢玩心眼的原因,也正是因为他胆子小,像信王那样大张旗鼓的逼宫,他不敢。

    倒不是手下没人,人是有的,但大多在京都之外,现在让他凑三五百人可以,再多就没了。

    也就是说,如果他想动手,现在就应该发出消息,将人都召集回来,等着过段时间,皇帝跟大臣之间争夺官职的时候,动手再逼一次宫,成了他当皇帝,败了,他就有可能会死!

    成王的消息很灵通,他打探到了被关在天牢中的信王,已经被喂了药,整个人都虚弱下去,显然是活不了多久了。

    皇帝这是根本就没想让他活着,暗中处死,说信王自绝也罢,或是受伤感染没救过来也罢,反正皇帝的借口多着呢。

    谁还能真的站出来关心信王是怎么死的?不怕皇帝将人打成叛贼同党吗?!

    成王纠结的在府里花园转来转去,走得都快虚脱了,也没打定主意,最后不得不将谋士找来,一起商议。

    大概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他找的这些谋士显然跟他的性格差不多,都有些胆小,于是商议来商议去,竟然有点想要安份守己的意思。

    还有人说出,“其实现在的生活也不错,手中有些势力,皇帝也不敢对王爷怎么样,还不用跟那些大臣斗智斗勇,争来争去,挺省心的……”

    成王就很无语,但仔细想想吧,也有些道理,只是准备了近十年的夺位计划,就这么放弃,他很不甘啊。

    做王爷哪有做皇帝好,哪怕要跟那些大臣相斗,他也乐意啊。

    于是,此次商议没有结果,成王依然在纠结之中。

    皇帝和宁子均并不知道成王的想法,也根本就不在乎他的想法。

    对他们来说,如果成王其实没有信王那么麻烦,因为他一直在暗中搞事,想破坏其实也容易,只要盯着成王的那个心腹就行了。

    而且他要是动的话,就跟信王一样,直接打掉,如果不动,那么他就越来越没有机会,慢慢压缩他的势力,磨掉他的野心,也只是顺带的事。

    皇帝和宁子均都挺忙的,忙着整顿朝堂,安排人员,颜夏就一心的研究怎么铺铁路,哪里先建设,哪里可以放慢一点。

    说真的,若不是颜夏要给大邺朝打下基础,可能她会直接去研究磁悬浮列车,只是那样的话,很容易列车出点小毛病,就得停止运行,毕竟大邺朝除了她,没人会修。

    所以,还是慢慢打基础吧,哪怕那些东西,没有一点新意。

    半个月后,颜夏的规划基本完成,她画了一副简略的地图交给了皇帝,同时还有一份执行书。

    铁路最开始的一段,就是从京都到青县,那里是距离京都最近的入海口,天然的深水湾,等铁路建好,蒸汽轮船肯定也能下水使用了,那样从京都到珠城,最多五天肯定就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