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联王朝:弗格森制造

第85章 中国来的少年

    “即使是见多识广的曼联球迷也会非常惊奇,曼联的基地居然出现了两个陌生的黄皮肤面孔,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这两个小孩竟然不是来自日本或者韩国,而是来自神秘的古老中国。”

    ——题记

    当时间转到2019年3月时,中国男子足球队在广西南宁进行的“中国杯”友谊赛中0比1不敌泰国队,这一耻辱性的失败引爆了全国球迷的情绪,全国上下劈头盖脸地狂骂。

    那时的中国队主帅卡纳瓦罗团队里还有宿茂臻和邵佳一,但他们也都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中国男足再无能,再孱弱,又能怎么样呢?那个时候中国只有一个球员在遥远的西班牙效力,他是武磊,中国球员留洋的独苗。中国足协也归化了不少球员,聘请了名帅,但这支球队依然烂得令人尴尬,冲出亚洲毫无希望,现在甚至连越南泰国这些国家都可以蹬鼻子上脸了。

    这就是中国男足,世界上最尴尬的存在。

    从宿茂臻到邵佳一,从杨晨到董方卓,从范志毅郑智孙翔李铁到武磊......中国足球与欧洲先进足球之间的联系,路越来越窄,机会越来越少,多么令人扼腕叹息。

    多少年之前,中国足球还真有机会登上欧洲足球的盛大舞台,中国的少年还差点就推开英格兰豪门的大门。

    那是1988年,那时候中国正在开始足球领域的改革和开放,那时候还没有健力宝队留洋,但中国足球体系却神奇地与曼联产生了联系,出现了第一次的交流。

    这本是曼联与中国足球一段美好的缘分,一个非常完美的开始,这个故事本来应该有更好的结果,可惜最后只剩下一声依稀的叹息。

    1988年初中国少年足球队第一次正式组队,应邀前往英国进行访问比赛。当时正值中国国内进行改革开放,这次出行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很大的关注,很多英格兰媒体都把来访的中国足球少年看成了解中国的最好机会,而在其中感兴趣的可不止英格兰足总和英格兰青训系统,很多俱乐部的主帅和名宿也纷纷前来观摩。这其中就有曼联的名宿查尔顿,他受邀观看了中国少年队的两场比赛,对中国少年队的表现大加赞叹。在比赛结束之后不少媒体询问查尔顿,是否有意延请中国少年参加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训练营。

    查尔顿的回答震惊了记者,“我非常期待来自中国的小客人,我们会邀请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查尔顿当时的确是非常欣赏中国少年队的表现,他认为尽管球队战术简单,但里面好几个球员的实力和潜力都很不错,尤其是当时中国少年队的队长吴崇文和前锋宿茂臻。

    宿茂臻当时是中国少年队主力前锋,在七场比赛中打进了六个进球,进球能力超强。吴崇文则是球队队长,主踢中场。来自广东的吴崇文身材矮小,但非常灵活,技术出色,意识也非常出众,在多场比赛中都指挥若定,具有大将风范,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令人赞赏不已。

    查尔顿十分开心,亲自邀请中国足球少年队参观曼联俱乐部。

    查尔顿对宿茂臻和吴崇文的的喜爱溢于言表,他甚至专门抽出时间来担任中国少年队的导游,介绍曼联的辉煌历史。宿茂臻至今记得那是1988年3月29日,当时查尔顿爵士专门带他们参观了老特拉福德球场,并且对他说:“小伙子,你将来要来这里踢球!”

    吴崇文则收到了查尔顿专门给他准备的礼物,“一对球鞋,一套曼联球衣,上面还有查尔顿爵爷的亲笔签名,还有一个足球,以及一个队长袖章。当我领到这么丰厚的礼物时,我简直高兴得不知所措。”

    查尔顿对宿茂臻的鼓励和期许,令当年16岁的小家伙激动不已。宿茂臻暗地里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努力训练,争取加盟曼联这家豪门俱乐部。

    中国少年队回国之后未几,查尔顿的青少年国际足球训练营就正式邀请吴崇文和宿茂臻参加。为了妥善安排,查尔顿的中国顾问还专门给中国足协发了名单和官方的函件,而且还协调英足总给中国足球青少年培训计划捐助了一批物资。

    消息传来,宿茂臻和吴崇文欣喜若狂。在查尔顿的细致安排下,两个小孩如愿以偿地登上了飞往英格兰的客机。

    来到英国之后,查尔顿的训练营开始了真正的足球技术测验。这些科目当然难不倒中国少年,吴崇文最终获得第2名的优异成绩,宿茂臻则获得第5名,也得到了表扬。

    查尔顿由此郑重地向曼联俱乐部和弗格森推荐这两个孩子,对两个孩子赞不绝口。“求才若渴”的弗格森被勾起了兴趣,立即决定以曼联俱乐部的名义邀请中国小客人试训。

    这次宿茂臻和吴崇文可不是像上次那样参观做客,也不是在查尔顿足球学校那样简单地训练和测试,而是和曼联青年队一起训练,甚至会参加一些对抗性比赛。表现足够优秀的话,还可能会加入曼联。中国国家体委和足协对于曼联这个邀请非常支持,迅速审批同意。

    就这样,就在1988年的夏天,曼联的青训基地出现了难得一见的东方面孔。这就是曼联与中国足球的第一次正式交流,而且是有官方背书的合作。宿茂臻与吴崇文再次飞抵曼彻斯特,他们是出现在曼联训练场的第一批东方客人。对于弗格森来说,这是第一次和亚洲球员接触,也是第一次认识中国球员。

    这一次短暂的试训其实并没有发生太多事情,但中国少年给弗格森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试训结束后查尔顿对腼腆却又勇敢的中国少年甚为赞赏,弗格森也感觉两个孩子富有潜力,值得继续挖掘和培养。

    到了1989年10月,吴崇文和宿茂臻两人再一次接到邀请前往曼联训练。

    这次曼联安排了长达3个多月的试训时间,不再是一个星期这种浅尝辄止的短期计划。不仅如此,曼联甚至已经和中国足球协会谈妥,如果训练顺利,两个少年达到标准,他们自己又同意留下的话,这次的试训就会变成真正的转会。

    当年的中国足坛,还是颇有几个开眼看世界的人才。

    宿茂臻与吴崇文远渡重洋,再抵英伦。曼联俱乐部对他们高度重视,查尔顿甚至专程驱车几百公里,亲自到伦敦机场来迎接他们。

    这是什么样的礼遇,需要一个爵士来接机?

    查尔顿青眼相加,宿茂臻和吴崇文受宠若惊,他们也隐隐约约地感到不同寻常。宿茂臻和吴崇文一开始当然不知道曼联对他们有意,弗格森的试训安排完全按照标准流程,但就这样也让他们大开眼界。

    曼联不仅将宿茂臻和吴崇文的一切费用全部承担,还承担了部分随机前来的翻译和工作人员的支出。来到曼彻斯特之后,曼联将宿茂臻安排在基地附近的布兰德太太家寄宿。热心而且慈爱的布兰德太太将已经出嫁的女儿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专门给这个离开父母孤身一人的中国孩子住宿。不仅是这个房间,布兰德太太还专门花时间把家里装点得充满温馨气息,让宿茂臻住得非常舒适。吴崇文则被安排到了另外一个家庭寄宿,同样照顾得很好。分开安排两个中国孩子到不同的寄宿家庭,体现了弗格森希望他们尽早独立成长的计划。

    宿茂臻非常深刻地记得房东太太对他的照顾,每天布兰德太太都会做好可口的饭菜,等待宿茂臻回来吃;每天她都会跟宿茂臻聊天,安慰这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布兰德太太总是会很主动地帮宿茂臻清洗球衣,细心地照顾他的情绪。她会带着宿茂臻去参加当地华人社团的活动,尽力让宿茂臻能够愉快地成长。

    布兰德太太的亲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宿茂臻的孤独,让他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了“妈妈”一样的关怀。宿茂臻最记得的是10月23日那天,才抵达曼彻斯特7天的宿茂臻刚刚起床就收到生日礼物,布兰德太太早早就精心准备了这一切,让他异常感动。

    宿茂臻深怀感恩之心,一直将布兰德太太当做自己在英格兰的妈妈,在自传中不止一次地表达了感激之情。

    吴崇文寄宿的家庭没有像布兰德太太这么细致和妥帖,但也把他照顾得非常周到,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曼联俱乐部在宿茂臻和吴崇文的眼里就像是个大家庭一样,充满了温暖和快乐。就在宿茂臻生日当天,查尔顿爵士亲自带着青年队教练和球员们给他办了一个生日会。他们将生日蛋糕摆在这个小家伙面前,给他唱了生日歌,让他许愿,并且送了他很多很多的祝福,给这个远渡重洋的孩子送上了温馨和快乐。

    生活之外,两个中国少年最为惊讶的是英格兰足球俱乐部对青训的重视与投入。他们一来到球队,就被编入了U18的梯队,随即因为他们水平超标而被提拔到了U20的梯队。这才是第二天,他们稍事休息,就开始了密集的训练。

    弗格森助手诺里斯和青训教练哈里森要求都十分严格,各项指标和标准都十分细致,各种测试和单项训练也都有详细要求,对宿茂臻与吴崇文的指导尽管因为语言隔阂而颇不顺利,但都非常耐心,非常仔细,也非常严格。更加让他们意外和感动的是弗格森酷爱青训,尽管诸事繁忙,但依然经常抽时间专门来看青年队的训练,对来自中国的小将们也充满期待。

    弗格森亲临现场,观察比赛,但并没有出声打断训练,也不会无端干涉比赛,他更多的时候是在默默地注视,默默地沉思,一切都尽在掌握。这种观察让所有的青年队员都感到压力,也感到热切的期待。

    宿茂臻和吴崇文到曼联试训,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中国国内更多的联想和热情。

    中国在1988年还没有进入职业足球联赛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国家队情况,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两个少年这次举动的巨大历史意义。中国足协与少年队安排了联系与接洽的工作人员,也安排了人员随机飞往曼彻斯特加强沟通服务,但却并未就此与曼联或者英格兰足总建立更深的合作关系,策划更多的合作项目。

    当时的体育媒体对曼联试训两个中国少年还是进行了广泛报道,曼联的名字不仅仅出现在足球类报纸,甚至也出现在了一些主要报纸的体育版面,成功地进行了宣传。

    但也就仅此而已。曼联在弗格森执掌之下重组球队,引进青训苗子,并没有专门向中国开放招募渠道;而中国方面则完全没有去主动谋划,没有运作两个球员的出国踢球事宜。即使曼联方面已经提出希望引进宿茂臻,中国足协当时也没有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期的交流机制,让中国的足球苗子能够定期到曼联试训,签约,寻找到曼联、到英格兰、到欧洲踢球的机会。

    曼联非常重视青训和交流计划,但对于曼联和中国足球来说当时却都没有做好准备。特别是中国足协,他们没有预想得到此后的足球竞技发展一日千里,更没有想到中国足球长期徘徊,甚至不断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