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当山贼

第51章:困龙出匣,风云将起

    看着壮言激昂,语气坚定的晚辈,老将军心绪万千,既欣慰又赞赏。

    终于重重叹了一口气,不再阻拦:

    “罢了,罢了。既然你心意已决,老夫就祝你一臂之力。这份军功就以你为首功承报帅府和朝廷。

    贤侄你有功名在身,加上这次功劳,老夫就做主先荐调你入我军中当个管军提辖使,行召讨差使,具体武阶封赏可再能朝廷定夺。只是希望,你将来不要后悔才好。”

    正常情况下,禁军没有命令是无法轻易调动的。

    除非是像现在这样出现有反贼属性的逆贼,并且还得有大佬愿意冒着被人非议的风险,才能紧急调动。

    但也有例外情况。

    比如,管军提辖使这个职务。

    管军提辖使,禁军中级武官,职位比营指挥使略低,地位却又略高,主要负责训练军队或外出缉盗、维稳。

    虽然没多少直属部从,却是中级武将眼中最火的职务,非大佬亲信不得担任。

    尤其要是能司职缉盗的话,那积累功劳升官的速度,想起来就美。最绝的是,其他武官还会自动上门来送人脉,求他选中一起去刷军功。

    (注:此提辖与水浒中的鲁提辖并不一样,后者大概只是军方大佬私人的随从秘书;)

    全贵大喜过望,哪能不知老将军是在全力给自己铺路。

    当即深深一揖到底:“多谢世伯成全,小侄…有死,而无悔!”

    “好。老夫年事已高,也只能帮你到这了…”

    老将军擦了下眼角的水渍,将自己的佩刀解下,起身走到全贵身前将它双手递过:

    “此刀,名为定坤,乃唐末名家所铸。取定鼎乾坤,护国卫道之意。贤侄你文武双全,秉性坚韧,正合此刀寓意。今日老夫就将它送你,愿你武运昌隆!”

    全贵大吃一惊,忙惶恐地推辞道:

    “万万不可,此刀乃世伯传家之物,岂能随便送与他人。”

    老将军将刀用力往前一送,喝道:“拿着!不过是一把锋利点的刀而已。我儿将来既然从文,再持有持刀,也只能叫宝刀蒙尘。”

    “这!”

    “拿着!”

    全贵浑身哆嗦着接过定坤刀,双眼通红地看着老将军,一字一句地说道:“多谢世伯赐刀,来日,我必尊世伯教诲,保家卫国,不教此刀蒙羞!”

    “好,我信你。哈哈哈哈…”

    曹老将军翻身上马,大手一挥朝着周围的将士喝道:“儿郎们!班师回营,老夫请你们吃肉喝酒,不醉不休!!”

    “喏~!!”

    随着一声令下,宋军押解着俘虏和战利品,有条不紊地离开战场。

    全贵骑着马,留在最后。

    他看着不远处破败的防御工事,眉头微皱。

    很快又飒然一笑,意气风发的说道:“能让近千红巾贼兵无计可施,此处的毛贼倒是有点意思。不过既然我来了,那就绝不会…再容这八百里秦川祖龙之地叫匪类盘亘!驾!!!”

    。。。。。

    送日眺西岭,得月上青天。

    余日未尽之时,峡谷的东边已然跳出一抹淡淡的清月。

    赵斌毫无闲暇关注峡谷之上日月同辉的美景。

    他正转过头,定定地看着身后那个试图拉住自己衣角歇一歇的少年。

    这少年头戴红巾,已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赵斌很想问他一句:你丫的,是不是缺心眼啊!

    但他不敢,因为对方背上还背着一把刀。

    好在,周围还有几个刀郎寨的老弱病残,以及给予他最强安全感的狗子-八筒。

    眼前这一幕,只是山谷中的其中一个缩影。

    后撤离的队伍,在逃跑中逐步追上了前面先撤离的一部分老弱妇孺。

    但与此同时,一部分溃败的红巾步卒残兵,也像是无头苍蝇一样跟进了谷中。

    混进了逃散的队伍中。

    心大的,还跑进了对方阵营的人群中。

    比如,这位。

    “兄弟,你还好么?”

    “呼呼…差点就没命,好什么…呀?啊呔!你是何人!”

    憨头憨脑的少年摆着双拳,往后跳开一步,紧张地看着赵斌和周围不怀好意的寨民。

    “你问我,我还要问你呢。”

    赵斌见他忘了拔刀,神情轻松了点,然后指着周围的人说道:“你现在被包围了,投降不杀。”

    “哦。”

    少年松了口气,把手放下,然后眼巴巴地看着赵斌。

    “完了?”

    “还要干嘛?”

    “问你要不要投降呢!”

    “投了啊。”

    “我…”

    赵斌是第一次遇到这么心大的小老六,又看了看少年背后的刀,试探着说道:

    “既然投了,那你把背上的刀扔过来?”

    这少年闻言,居然真的老老实实将刀解下,连着刀鞘一起放到了赵斌脚下。

    是真正意义上的放。

    蹲下来,轻轻松开双手那种。

    让赵斌差点还以为他要伺机偷袭,白紧张了好一阵。

    他看着这奇怪少年,好奇地问道:“你叫什么?既然这么胆小,为什么不学别人把武器扔了再跑?”

    少年摇了摇头,一脸认真地说道:“俺可不是胆小…”

    “嗯?为什么?”

    少年将头上的红巾拉下,露出一个光秃秃的脑袋,笑着说道:“因为俺是出家的人,师傅说了,出家后就不能杀生了。”

    “和..和尚!?”

    赵斌大为惊讶:“你既然是个出家人,为什么又入了红巾贼?”

    少年苦着脸说道:“俺刚出家有点不习惯,就偷偷跑回家去想看看家中的亲人,结果我下山时山上的庙被人烧了,等我再回去时师父他们已经没了踪影…”

    “然后你就铤而走险,从了贼?”

    少年连忙摇摇头道:“没有没有,俺见山上待不下去,就又回家去了。结果那些人闯入俺们村子,说是要俺们信什么明尊菩萨。既然是菩萨,俺以为和山上的寺庙一样都是出家,就跟着他们了。”

    “村寨?哪个村寨?”

    “廖家寨。”

    “我去…”

    真是天涯无处不相逢,敢情这货还是自家二娘人的同村老乡。

    “你搞错了。摩尼教信的不是菩萨,而是…而是…”

    赵斌一时间,居然无法形容这个邪教信的是个什么存在。

    毕竟,这可是将西方上帝、东方道尊、佛主、还有什么本土太阳神都拿来融为一体的存在。

    正在这时,少年却愤愤不平地说道:“俺知道,昨天你和刘坛主说的俺听到了,他们是朝廷通缉的恶教。俺上了他们的大当了。”

    搞清楚了这小子的成分,赵斌对他放心了些。

    随后让八筒开始时不时吼叫几声,吸引山谷内的人朝自己汇聚过来。

    并让附近逃难的人整理出一块空地,燃起篝火。

    折腾到天色灰蒙蒙的时候,终于将大部分一起跑路的贼兵召集到了一起。

    大致一点数,发现主要几个人物都在,顿时松了口气。

    他有些尴尬地说道:“各位,那些宋兵好像没追上来?”

    李豹闻言,立马站出来说道:“那也是我们跑得快,否则被宋兵发现后他们一定会顺势绞杀我们的。”

    奇怪的是,他说话的时候,依旧抱紧着自己的佩刀,一只手还无意识地一直在抚摸着刀鞘…

    “不错。”

    老奎也开口安慰道:“宋军以步军为主,历来讲究逢林不入,穷寇不追,但我们若不跑他们肯定会发动进攻的。当时还得多亏了二首领当机立断,提前下令撤离。”

    见老奎出来为赵斌说话,其他人全都把嘴闭上了。

    这位,可是百米外将敌军先锋官一箭穿喉的存在。

    混绿林道的,最是敬佩强者和英雄好汉。

    身边但凡出这样一个厉害人物,都要拿出去当自家兄弟好好吹嘘一番,涨涨脸面。

    哪敢出来和他唱反调?

    赵武一阵烦躁,指着周围影影绰绰的人影说道:“老二,你说那些家伙,怎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