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南宋当山贼

第62章:什么孽缘,我是坏人

    计划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蹲在附近小山头上观察了一下午的众人,发现村寨中不仅有巡视的保丁,还有几条防盗的土狗。

    还未等赵斌等人摸进村子百米内,这些狗子就开始警惕地吠叫起来。

    并且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密集,渐渐引起了村中值夜的保丁注意。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商量着是强攻好,还是先撤走好时。

    赵斌突然看了眼旁边的八筒,一拍脑袋暗骂自己愚蠢。

    差点忘了自家的狗子可是有着号令群狗的‘狗头人’特技的!

    当即趴在它的耳边小声吩咐道:“八筒,上,去搞定村子里的狗。”

    八筒舔了下赵斌的手心后,咻得一下就窜了出去。

    老奎等人不明所以,不明白赵斌为什么让八筒独自朝村寨中冲去。

    但很快,他们就被前方的一幕震惊了。

    只见八筒跑到村寨外围嗷了一嗓子后,村中的犬吠声瞬间消失不见。

    整个村寨变得异常安静!

    “这…这是怎么回事?”

    “别惊讶,八筒以前是山中狗王,它一开口,其他的土鸡瓦狗自然不敢再造次。走,赶紧行动,免得夜长梦多。”

    赵斌的理由听上去合情合理。

    一群人不疑有他。

    当即留下四个人留在村外接应后,由老奎带头向村子里面摸去。

    廖家寨,虽也有个寨字,但其实就是个村。

    古时有权不下县的说法。

    因此在常年战乱的西北,很多村子只能靠村民结寨自保,改了名叫寨罢了。

    和少民的那种正儿八经的城寨不是一回事。

    就比如这廖家寨,二十来户人家聚集在一起,用个简陋的篱笆围了一圈防止野兽,就算完事了。

    有人可能会感到惊讶,怎么才二十来户?

    说到宋代的户呢,又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大致是分为城市户口,农民户口,以及出家人加军户,三种类型。

    后者归为一类是因为这类人都没有科考的资格的。

    在城市户口,一户的人口可能只是一口人,也可能是几十上百口人,还是比较自由的。

    但在官府缺乏控制的乡户中,按照朝廷律制,父系还健在的家庭下面的男丁们是不准分家的,否则会被发配劳改数年。

    也就是说,只要头上当爹的还活着,不管多少岁,下面兄弟就不准分家。

    遇到能生又长寿的老头,硬生生能给你憋出个人数惊人的大家庭来。

    因此当看到保甲制中规定一户要出一保丁,或者一个村就十几户人时,真别感到惊讶。

    这种户籍制度,也变相了弥补了人口流动带来的混乱。

    至少外出务工年轻人,在外受到欺压想要暴起杀人造反时,需要考虑下犯罪后全家打成贱籍,甚至于人头滚滚的可怕下场。

    因此宋人很流行一句口头禅: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本事冲我来(手动滑稽)。

    廖家寨虽然才二十来户人家,换算成人口的话,其实并不少…

    “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本事冲我来!”

    眉儿爹悲愤地站在院中,朝着赵斌怒吼着!

    赵斌也有些懵比。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的。

    有强化后各方面身体素质堪比特种兵的老奎打头阵。

    还有狗王八筒保驾护航。

    区区一座村寨根本拦不住麾下悍匪的突袭。

    六人很顺利就摸到目标所居住的院子外,翻身入了墙。

    并且成功地将里面两名穿着白衣的外乡人,和这屋子的主人给控制住。

    但偏偏,屋子的主人居然是眉儿她爹?

    这是什么魔鬼剧情?

    赵斌强忍着杀人灭口的冲动,扶了扶自己的面巾,卡着喉咙道:

    “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们不是来找你麻烦的。”

    “哼!畜生!你就是化成灰我也能认出!你一定是怕我将眉儿去接回来,想要杀人灭口!”

    此话一出,本来想从背后给他一斧头的胡力打了个哆嗦,讪讪放下了斧头。

    不敢再造次。

    卧槽!?

    你倒是砍啊!

    赵斌失望地瞪了胡力一眼,只感觉头疼无比。

    早知道会遇到这位‘廖不医’,他就不跟进来了。

    要怪,只能怪最近身体素质提升太快,他想在手下面前秀一把身手。

    单手翻个墙什么的。

    ‘造孽啊…’

    胡力不敢动手砍了少主的丈人,其他人当然更不敢。

    赵斌自己也怕被千夫所指,同样不敢。

    只得示意一旁的老奎将他打晕,连同那两个白衣使者一起先带走。

    至于最后怎么处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实在不行,就带他爬个山。

    或许是今天赵斌出门前,忘了看黄历。

    一行人扛着三名俘虏准备溜出村子的时候,突听一声爆响从村口传来。

    随后那边火光冲天,有人点燃了村口用来警示的干草柱,凄厉地大叫着:“来人呐!来人了!进强盗了!!!”

    很快村中各处都亮起灯火,不时有人提着木棍、扁担朝外冲出。

    赵斌大吃一惊。

    还以为自己留在外面的四个手下被人发现了。

    结果一看火光传来的方向,才发现好像不对。

    正惊疑不定间,突听旁边屋子里冲出一名汉子,正好撞在队伍的后方。

    那人黑灯瞎火的突然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多人,被吓得差点瘫倒在地,扶着门框惊恐地叫道:“你…你们是何人!为,为什么鬼鬼祟祟…啊!是明使!?不好了…”

    走在队伍后面的赵斌大叫不妙。

    顾不得多想,冲上去就一拳砸在这人的下巴上,总算在此人大喊大叫前将他击晕。

    然后顾不得战斗力飙升的欣喜,慌忙招呼众人一起朝旁边的院子躲去:“快!赶紧先躲进这人家中!”

    老奎几人正有此意,当即拖着昏迷的汉子,进入院中。

    不想,人倒霉了真是喝水都会噎到,几人刚摸进去,迎面又是一声高亢的尖叫声。

    只见一妇人,惊恐地瘫坐在客厅门口,指着地上的汉子崩溃大叫着。

    叫声还引出了三个瑟瑟发抖的小孩…

    “卧槽…真特么的,见了鬼了!”

    赵斌黑着脸冲上去,恶狠狠地对哭喊的妇人低吼道:“不许叫,否则杀你全家!妇人,你也不想你家孩子丢了性命吧?”

    妇人果然吓得脸色煞白,颤抖着护住身后三名孩童,疯狂摇头道:“我不叫,我不叫,求大王不要伤害我的孩儿,想要什么,尽管拿去。”

    赵斌刚想说话,突听门外又响起敲门声…

    “咚咚咚!三婶婶,刚才是你在呼喊么?发生什么事了?”

    “…”

    一盏茶后,赵斌看着被控制着蹲在院中的十来号人,望月无语。

    只能说,古代乡里乡间的实在太友爱互助了。

    短短一炷香的时间内,居然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询问情况的热心邻里。

    赵斌只能逼迫护子心切的妇人,将这些人诓骗进来,拿下控制起来。

    正在赵斌头疼的时候,出去打探消息的老奎翻墙而入,快步过来小声说道:

    “少东家,我去看过了,外面来了伙贼人,看打扮应该是最近到处乱窜的红巾乱贼…人数约有十三、四人,目前村寨的保正正带人和他们对峙呢。”

    说着,他看了眼院子里的一大群俘虏,苦笑着问道:“现在怎么办?整个村寨的人家都被惊动了,想悄无声息地出去只怕不容易…”

    何止是不容易,简直是不可能。

    面对这种情况,哪户人家不会躲在门缝后、窗户边偷偷观察外面的情形?

    赵斌看了眼地上的廖不医,脸色阴晴不定。

    其他人倒好说,反正进来前都蒙着面,大不了趁着村子壮丁都被乱军吸引的机会,强行从后面冲出去就是。

    唯独这便宜丈人,已经认出了他的身份。

    带回去是个大麻烦,可留下同样不行。

    一旦他事后报官,怕是又要惹来…

    “咦!?报官?”

    赵斌看看院子里惶恐不安的村民,又看看被困得严严实实的那两名白衣使者,脑中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