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夺嫡:陛下三皇子他扮猪吃虎

第四百九十一章 拒绝

    说白了,秦地就是秦王殿下的一言堂。

    他们可以提意见,但是,听与不听,那就是秦王殿下的事情了。

    对此,没有任何人,有任何意见。

    “对于攻打晋王,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时,徐昊从座位上起身,目光扫视所有人。

    郑当仁牧云吴起他们面面相觑对视了一眼后,皆是躬身齐声道:

    “吾等谨遵殿下之命!”

    该说的他们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秦王殿下要一意孤行,那就没什么办法了。

    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听从秦王殿下的意见,做好每一件事。

    徐昊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牧云道:“牧大人!”

    “臣在!”

    “继续扩军!”无论是面对朝廷,亦或者是面对晋王,以目前的兵力多少都有些相形见绌。

    在徐昊的设想中,必须有常备军力近百万!

    其中大半用以征伐朝廷,打下整个大楚!而另外的,则是固收秦地,保护大本营!

    只有五十万的话,这就有些难以分配了,攻打朝廷兵力少了不行,多了的话,秦地又很危险。

    没办法,谁叫秦地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呢?

    左边是晋地,有虎视眈眈的晋王。

    而右边则是也有着不俗实力的蜀王!

    再往外,则是有着西凉一直在觊觎,但凡秦地里面有什么混乱,西凉绝对会大军压境,将秦地给侵吞下来。

    所以,没有百万的兵力,徐昊还真难以安心的打出去。

    “殿下,您打算扩军多少?”牧云抬眼问道。

    虽然扩军对秦地的财政有不小的压力,但有着之前几大家族,以及诸多豪门士绅的家产,倒也能够轻松维持下去。

    “现在我军不加上吴将军的边军,差不过有个五十万左右!”徐昊摸着下巴沉吟了下,道:“再扩军五十万左右吧!凑个一百万的大军。”

    五十万大军?

    殿下这是要想朝廷看齐啊!

    事实上,也就是自家殿下了,其余人包括那位晋王,怕都是做不到这一步。

    毕竟,秦王殿下那可是弄死了整个秦地的豪门士族,夺取了他们惊人的财产,再加上秦地百姓对秦王殿下敬重。

    如此,才能疯狂的扩军。

    换作隔壁的晋王,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

    首先,大规模征兵不可能没有任何消息,但凡泄露出去,楚皇定然会察觉到他的狼子野心。

    另外晋地的士族乡绅,他们都是活得好好的,晋王根本没敢得罪。

    毕竟,你杀了晋地的世家,以后往大楚的其余世家怎么敢支持你?也就是秦王殿下不在乎,所以才敢杀。

    晋王反正是万万不敢的。所以在财力上,晋王远远不及徐昊,无法供养太多士卒的开销。

    再者,晋王在晋地的威望也就那样,如何能得到百姓的拥趸?百姓青壮又如何愿意踊跃参军?

    “微臣遵命,定当全力而为!”

    牧云拱手保证道。

    以自家殿下的威望,在秦地再征募个五十万大军,还是能轻松做到的。

    秦地常住人口数百万,虽然前段时间流失了一些,但这无关大碍。因为留下来的,都是秦王殿下的忠诚拥护者。

    徐昊微微颔首,继而看向墨池。

    这位从京都跟着来的工匠,如今掌管着秦地所有的军器坊,以及各处作坊。

    “又要让你们忙起来了!”

    秦地疯狂扩军,苦的自然就是军器坊那些工匠了,整日都在打造兵甲!以及诸多秘密的武器。

    “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倒也没什么辛苦的!再说了,殿下所设计的那流水线,也大大减轻了军器坊制造的压力。”墨池苦笑了下,倒也没什么诉苦的想法。

    如今秦地三州,各处都有着军器作坊,里面的工匠大多都是秦地的铁匠木匠,另外就是许多老百姓了,他们工作在流水线上,大大加快了制造的进度。

    虽然又要制造五十万兵甲。

    但倒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在兵甲的制造上,他们就没停下来过。

    自从前段时间将那三十五万新军的兵甲打造完后,他们仍在打造兵甲,然后存储入库,虽然没有太多,但也有个十来万左右。

    “除了兵甲外,本王让你们研究设计的武器,也是不能停下,而且还要加大制造的进度。”军器坊,可不是专门制造兵甲的。

    “殿下放心,军器坊一直没停下!”墨池很是严肃的保证道。

    听着两人的谈话,其他人都是心中充满了好奇,秦王殿下口中所谓的‘武器’是什么呢?是不是与秦弩那般的强劲利器?

    纵然心中充满了疑问,但却是没人问出来。

    做君王的没说,他们这些臣子如何敢问?

    “如此的话,那本王便放心了!待得不良人将探查晋地的情报带回来,就可开始准备攻打晋地了。”攻打晋地,是势在必行。

    听到这话,众人心头都是暗自凝重。

    沉默片刻后,郑当仁突然道:“对了殿下,前段时间您让送往云麓书院的信件,来了回信。”

    在曹国公率朝廷大军来之前,因为秦地缺少读书人治理各地。

    在秦王殿下的建议下,其写了一封亲笔信,送往了云麓书院。

    如今时隔一月有余,总算是来了回信。

    “哦?信件在哪儿呢?”徐昊看向郑当仁。

    后者忙是从袖袍中拿出了一封信件,伸出双手递给了徐昊。

    信件的印封很完全,显然是没人打开过。

    徐昊接过来后,便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打开,宣纸上的内容很少,落款人是云麓书院的大儒王孟举。

    在京都举办拍卖会上时,徐昊曾见过这位儒家的大儒。

    书信上的内容简洁,是王孟举亲手所书,其所写大概意思是,明白了徐昊的意图,然后述说了一番云麓书院的难处,再委婉的拒绝了徐昊的相邀。

    “怎么样殿下,云麓书院那边怎么说?”

    郑当仁等人满脸期待的看向徐昊。

    如今的秦地可谓是极其缺少人才,许多地方的县令之位都还是空悬着的。

    若是云麓书院愿意相助,排遣书院中的大才能相助,那秦地可就真的是要百废待兴了。

    “还能怎么样?果然如你们所说,云麓书院拒绝了!”

    在当初徐昊打算写信给云麓书院的时候,众人就说云麓书院不可能相助了,如今看来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