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天子从天龙开始

第七章 别

    马车转向东而行,四五日的时间,已进入荊湖南路地界,赵三特意在岳州停留了三日,并邀请王语嫣一起登上岳阳楼欣赏八百里洞庭的烟波浩淼。

    风景固然壮阔秀丽,但王语嫣却隐隐觉得赵三的情绪有异,忍不住询问时,赵三只是淡淡的回了句:“这里大概是我某一世的家乡,所以有着很特别的感觉与情感。”

    王语嫣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孤独与低落,她自然不相信赵三这么离奇的理由,愈发奇怪,只是赵三不愿再解释,她也不好再追问下去。

    四人在洞庭湖换乘船只,出洞庭,入大江,一路顺流而下,到了江宁府后,再次上岸。

    按照赵三原来的计划,四人在江宁府再次换乘车马,转向东南直奔杭州,但到了江宁府后,赵三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留在江宁府。

    刘青在秦淮河西岸买下了一座宅子,安顿好赵三与王语嫣之后,又与袁二牛详谈了很长时间,这才辞行北归。

    赵三与王语嫣便在江宁府安顿下来,平时深居简出,除了偶尔陪王语嫣夜游秦淮河,赵三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苦练武功。

    慕容复之死,王语嫣没有帮上忙,这令她深以为憾,遂起学武之念。

    这二人念头一般无二,习武之志甚坚,平日里除了论武,连闲话都没时间说上几句。

    段誉曾痴迷王语嫣数年,早已将凌波微步与北冥神功之秘悉数告之于她。考虑到二人这般年纪再开始学武,王语嫣与赵三两人最先学的便是这两门武功,只是二人一同学来,效果大为不同。

    就说那凌波微步,王语嫣使将出来,那自是罗袜生尘,翩若惊鸿,行云流水间,飘逸有如天仙下凡,直让人看得心神俱醉,一旦由赵三使出,那观感自然大打折扣。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赵三倒没什么沮丧之意,反而很满意自己的表现,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一介凡夫俗子,干嘛同你这天仙一般的人物去比”。

    学会北冥神功后,赵三并没有按步就班,准备靠苦修练出内力来,在袁二牛的秘密安排下,他与王语嫣进入到江宁府狱中,吸收了关押在重囚牢房中的几名江洋大盗的内力,以此为基础,很快内力便已有小成,可惜江宁府狱中的那些重囚一来数量有限,二来内家修为并不高,三来王语嫣从内心里很抗拒这种做法,赵三不得不有所顾忌,很多事情只能暂时放下。

    好在内力有所小成之后,学起什么兵器拳脚暗器等诸般武学技法来便事半功倍,王语嫣精通天下武学,各门各派武功招式信手拈来又妙到毫巅,威力自然非比寻常。

    二人隐居于江宁府这段时间以来,天下风云变幻,女真人在勒索了大批财物,又得到大宋将原来每年送给契丹人的岁币与布绢转而送给金国之后,已经退兵回到燕京,太上皇也已从镇江返回汴京。

    官家赵桓在太上皇回京后,很快罢免了蔡京等人,一时间,大宋上下人人称快,大赞新帝英明。

    赵三听到这些消息却没什么喜色,眉宇之间的忧虑反而日渐浓郁,每天叹气的次数也是一日多过一日。

    王语嫣大为不解,屡屡问起,赵三始终只是一句“时局马上将崩坏至不可收拾的地步”来回应她。

    尽管心情糟糕到了极点,赵三还是在除夕这日亲自为王语嫣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吃过晚饭之后,赵三又拉着她坐着画舫再次夜游秦淮河。

    又过了半年,转眼到了深秋,赵三特意来到王语嫣房间,与她辞行。

    王语嫣有些措手不及,最后还是忍不住询问原因。

    赵三摇了摇头,不愿细说,反而安排起王语嫣的去向来,说道:“不瞒你说,你与慕容家的产业是我买下来了,原本想让二牛护送你回苏州或是去杭州,后来想到这两地只怕很快就会变得不安全起来,你的身世我也派人了解到了一点,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派二牛送你回大理,大理虽小,却足够护你周全。”

    王语嫣沉默了许久,说道:“有些人,相忘于江湖对双方来说,反而是最合适的选择。我随三哥走,或是留在这里去苏杭,总之,我不会回大理的。”

    赵三也不勉强她,说道:“这件事终究要看你自己的意思,我此行太过危险,动辄就有性命之忧,你还是留在这里安全一些,等时局安定下来,我再来这里见你。”

    王语嫣本想说“那我等你回来”,突然醒悟这句话容易让人误解,俏脸微羞,低头说道:“一切依三哥的安排就是。”

    赵三见她白皙的脸上突然生出红晕来,不明所以,又不好问个明白,只好就此告辞。

    江宁府曾为江南最为繁华富庶的州府,虽然如今与苏杭相比已略有不及,但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流不息,依旧是一等一的热闹。

    赵三无暇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匆匆来到大江岸边的码头,两名亲事官正在那里等候。

    见赵三到来,两名亲事官躬身揖首,口称“大人”,侧身请他上船。

    赵三进了船舱,对随后进来的两名亲事官道:“说说最新的消息。”

    一名亲事官说道:“综合燕京河北传来的消息,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将在这个月再次南下,而朝廷并没有采纳李纲及其他大人的建议,在河北与黄河沿岸加强防守,官家听从太宰白时中、少宰李邦彦两位大人的意见,有意与朱皇后巡幸襄阳避祸,只是由于李纲大人及部分大人的坚持与力谏,希望官家坚守京城以安军民之心,官家这才留下,官家在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死守汴京的同时,又暗中与完颜宗望和议,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府以及三府以北土地给金国,以换取金国退兵,但太原守将王禀拒绝弃守太原,加上李纲等人死谏,官家后来又生悔意,拒绝割让三府,并下令西军主力救援太原。种师中率领的援军因姚古、张灏两军未能如约赶到,被枢密院知事许翰逼迫出战,在离太原百余里的杀熊岭全军覆没。尚书左丞耿南仲素与李纲有隙,乘机进言,官家不顾群臣劝阻,命李纲为河东、河北宣抚使,率兵救援太原,同时罢免了接受李纲之命,正率西军赴汴京勤王的种师道老将军。”

    赵三冷笑道:“李纲虽然忠勇,但不知军旅,将兵必败,想不到太子做了皇帝还是这副优柔寡断、反复无常的性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女真人欲壑难填,汴京即便能躲过这一次兵灾,只怕也躲不过下一次,那样的话,对大宋对汴京军民,都会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