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七十四章 逐鹿中原(六十六)

    四个月后

    燕国三百八十二年春(592年)

    正月

    大朝会正在召开,但杨坚却怎样都高兴不起来。

    首先是儋州岛失陷的消息传来,其次是密探终于调查出了叛徒,而那个叛徒,居然是他的太子!

    自己的亲生儿子居然背叛大隋,这如何能不气愤?

    “燕虏猖狂,肆意勾结群丑,骚扰我朝边界,若不灭之,后患无穷!”

    杨坚内心消灭燕国的决心愈发坚定,但在此之前,需要先平定内乱和休养生息。

    他不是暴君,自然不能做出那种连续打仗,搞得天下民不聊生的事,所以上次打完陈国后,就一直在休养生息,顺带清理国内的各种叛徒。

    在今年正月的改革,他正式宣布,将义仓收为官府经营,并且各地百姓,在丰收年需要上交粮食到仓库里。

    “你们放心存,等灾年的时候,朕自然会开仓放粮!”杨坚忽悠道。

    事实上,他根本没打算开仓放粮,这些粮食,他准备存起来,作为将来开启下一场灭国大战的存粮。

    至于底层百姓?偶尔饥荒饿死一些其实问题不大,只要不穷兵黩武,以至于在一瞬间害死的百姓太多,他们自然不会造反。

    只是忽悠百姓上交粮食,不过是每年饿死几万人,这其实算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不会有太大的民变,可要是穷兵黩武,不懂得休养生息,那是要每年饿死上百万人的,那才会出大乱子。

    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每年饿死几万人已经算是治世,如果不饿死人,甚至有窝窝头吃,那简直是超级盛世!

    因此,文景之治算是治世,汉宣帝时期才算是盛世。

    虽然文景之治和汉武帝时期都有饥荒人相食,但区别就在于,文景之治的人相食只是在一小片区域,并且只是偶尔发生,而汉武帝晚期,那是遍及全国的饥荒。

    隋朝内部非常不稳定,因为刚刚大一统,内部还有很多复辟势力,就跟刚刚大一统时期的秦朝一样。

    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叛乱事件,虽然规模都不大,只有几千人而已。

    看着大隋的现状,又想到了太子勾结燕国一事,他就愈发郁闷。

    “不如废了太子,另立晋王为太子。”一旁的独孤伽罗趁机说道。

    “朕也早有此意。”杨坚下定决心,毕竟是亲生儿子,他不想杀,只打算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让杨勇下半辈子做个逍遥快活但没有实权的富贵藩王。

    又一年后

    杨坚给了太子勇最后一次机会,想要看看杨勇会不会回心转意,可是杨勇让他失望了。

    最后,杨坚采纳了大臣杨素的建议,在“立贤”还是“立长”的纠结中,选择了“立贤”。

    废黜嫡长子杨勇的太子之位,册封贤明的晋王杨广为太子。

    与此同时,在册封杨广为太子后的半年后,隋朝正式吞并附庸梁国,把萧太子妃的娘家直辖了。

    隋属梁国的宗室们,虽然失去了江山社稷,但是却成为了大隋的外戚家族,家世依旧显赫,也算是有失必有得。

    岁月匆匆,五年过去

    燕国三百八十八年冬(598年)

    燕国不敢主动进攻中原腹地,中原也忙着休养生息,准备着下一次的灭国大战,双方竟然诡异第在没有签署停战协议的情况下,相互之间和平发展了一段时间。

    这一年,河北发生饥荒,人相食,官员上书请求开仓赈灾,皇帝杨坚拒绝,并且让当地官吏组织饥荒百姓去其他州县吃粮。

    “让他们自己去找粮食吃,不要老是想着吃朝廷的粮食,朝廷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饿死了几万人,剩下几万人才终于抵达河南,在河南乞讨为生。

    但也有部分饥民,选择进入山东,请求成为燕国百姓。

    燕国自然是来者不拒,全部抓起来,卖给海外种植园当开荒奴隶。

    “朕的粮食要存起来开疆扩土,不能浪费在这些升斗小民身上,遇到大规模饥荒了再赈灾,这种小规模饥荒,不要去管,我们大隋要尽量节省粮食,把粮仓屯得满满的!”

    虽然杨坚舍不得赈灾,但他也不是暴君,所以下令免除了灾区百姓三年的赋税,让灾区百姓在这三年里依靠自己的力量,好好地恢复生产,重新找到活着的意义。

    相比汉武帝,杨坚显然更理智,知道如果发生大饥荒,哪怕再怎么舍不得,也必须开仓赈灾,而不是在饥荒的时候,还要强行征收老百姓的口粮。

    杨坚并不觉得自己不赈灾很邪恶,因为要看跟谁比。

    杨坚之前的时代可是五胡南北朝,五胡南北朝那是什么时代,那是饥荒了还要增加赋税的时代。

    知名暴君后赵天王石虎表示:老百姓之所以吃不饱饭,都是因为人太多,只要把人都杀光,自然就没有饥荒了。

    著名昏君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表示:听说三吴地区的百姓这几年因为饥荒造反了?很好,给他们再加一加赋税!看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造反!

    闻名天下的慈父刘宋孝武帝刘骏表示:朕只不过是加了亿点点赋税徭役而已,百姓居然敢编撰童谣辱骂讽刺朕?全城百姓通通杀光!这种无君无父的百姓,不配做朕的百姓!

    颇有艺术文采的成汉皇帝李寿表示:老百姓生活太平淡了,显得朕很没用,都给朕好好折腾百姓,朕要看他们民不聊生,只有这样子,朕才能有好心情去治理国家!

    以上这些君主,在五胡南北朝甚至不是个例,而是比比皆是。

    跟他们一比,杨坚面对饥荒,选择拒绝赈灾,但最后又免除灾区百姓三年赋税的行为,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不是杨坚有多好,而是他之前的那个时代,过于离谱。

    果然,经历过南北朝时代的中原百姓,表示已经习惯了,对于朝廷不肯赈灾的行为,他们也早就预料到了,毕竟在此之前的几百年时间里,赈灾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实在是太低了,那个时代,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饥荒中,却从来没听过赈灾这个词。

    “陛下虽然舍不得赈灾救济我们,但是却并没有增加我们的赋税,甚至居然还免除了我们三年的赋税,跟以前的五胡南北朝时代相比,生活在大隋的我们,实在是太幸福了!”

    杨坚,实乃圣人可汗、当世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