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第一百一十一章 逐鹿中原(七十九)

    “唐虏进犯洛阳,我等华夏子民,当同仇敌忾,共击鞑虏!”

    出征前,燕茗祭祀天地,祭祀的对象正是卫青、霍去病、王长治。

    “当初卫霍王能够抗击匈奴,我等亦能抗击唐虏!”

    “此战,必胜!”

    唐军兵围洛阳,王世充派出使者,向燕茗求救。

    作为盟主,燕茗自然不能明面上坐视盟友被消灭。

    虽然燕国经常卖队友,用队友去消耗敌人的国力,等队友死光了,敌人也残血了,燕国就可以上去收割了。

    当初对付隋朝时便是这样,等隋朝把燕国的盟友都灭完以后,隋朝自己的国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已经无力征讨燕国,强行征讨燕国,最终也只能引得国内叛乱四起。

    对于正在崛起的唐朝,燕国也想采用同样的办法,如果能直接打败唐朝,自然是最好的,可要是万一打不过,那就榨干盟友们的力量,用盟友们去消耗唐朝的国力,等唐朝把燕国的盟友都灭完以后,已经无力征讨燕国。

    而燕国,则可以趁着中原内乱之际,重返中土,再度建立吸血体系。

    这次出征救援洛阳,同盟军一共三十万大军,其中燕国居然出动了一百大军,剩下的三十万都是其他盟友的兵力。

    眼见一众盟友没有兴趣去救援其他国家,都自私自利,只想保存兵力,只愿意保护自己的国家,燕茗鼓舞道:“无论怎么讲,会战兵力是三十万对十万,优势在我!”

    最后,在极大优势的情况下,一众同盟军盟友才愿意去洛阳,打败李唐,顺便去洛阳繁华之地烧杀抢掠。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的,只能打顺风仗,打不了逆风仗。

    顺风的时候还能有士气,想着轻松打赢后可以烧杀抢掠,逆风的时候跑得一个比一个快。

    自古联军是乌合之众,反董联军就是典型,同盟军也是如此。

    三个月后

    当燕茗的三十万大军抵达虎牢关外时,却听闻王世充的十万大军已经被李世民的十万大军杀得溃不成军,此刻仅有不到一万人,正死守洛阳城,依靠着坚固的城防抵挡唐军。

    “王世充这个废物,还好意思跟我燕氏攀亲戚!”

    听到这个消息,燕茗暗骂一声。

    此前,王世充为了讨好燕国,还自称自己是辽东王氏分散在中原的旁支,跟燕国宗室贵族是亲戚。

    “我王世充,是燕君的亲戚!”

    虽然燕茗知道王世充的“王”是改姓,但也懒得揭穿,反正燕国宗室早就不以“王”为姓氏了。

    随着燕国在中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也就开始攀附辽东王氏,自称自己家族是辽东王氏分散在中原的分支,跟燕国统治阶层是亲戚。

    看着巍峨的虎牢关,燕茗有些犯难了,虎牢关可比井陉关坚固得多,即便用【王者炮】轰击,那也得轰击好久。

    最主要的是,燕茗不想浪费【王者炮】的炮弹,盟友的兵死光了无所谓,但是燕国的炮弹损耗了就浪费了。

    上次也是为了威慑群雄,才展示了一下,就已经让经商出身的燕茗很是肉疼。

    虽然他是贵族,现在又是燕君,但在他成为燕君前,是一位拥有贵族身份的商人,与众多行会们关系很好,无论做什么都考虑成本和利润。

    用商人的思维来治理国家和处理国际关系,能降低成本,就一定要降低成本。

    因此,燕茗的打算是,等到虎牢关后,轰击几下虎牢关,吓唬一下虎牢关的唐军,然后就让盟友的士兵直接攻城。

    消耗盟友士兵的生命,总比消耗我们燕国自己的炮弹,要更划算得多!

    毕竟,人死了,可以再生,炮弹没了,就浪费了!

    计划想好,燕茗在虎牢关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毕竟盟军士兵远道而来,都有些累了,需要休息几天,几天后才能发起进攻,攻下虎牢关,救(劫)援(掠)洛阳城。

    燕茗安营扎寨的地方,恰好就是当初反董联军安营扎寨的地方。

    面对虎牢关这个天险,盟军中有谋士对燕茗建议道:“可以兵分三路,一路陈兵虎牢关外,吸引唐军注意力,另一路绕到黄河北岸,假装要渡过黄河,直接进入洛阳盆地,最后一路从蒲阪渡河,直取关中,生擒李渊。”

    对于这个建议,燕茗直接拒绝了。

    开玩笑呢?就这三十万乌合之众?还分兵?现在聚拢在一起时,还能勉强指挥得动,要是分散开来,搞什么兵分三路,估计早就四散到周边的乡村进行烧杀抢掠了,根本不在乎盟主的兵分三路计划。

    很多战术,不是你想实施就能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像是兵分多路这种简单战术,乌合之众是没法实施的,一实施,那就不是兵分三路了,而是直接当逃兵跑路了。

    士兵们可不会在乎主帅的战术计划,让他们脱离主帅的指挥范围,他们是不会去兵分三路执行战术计划的,而是会直接分散到四周乡村烧杀抢掠,满足自己的欲望。

    总而言之,士兵不是机器人,不是主帅发布一个命令,他们就会认真执行,他们是人,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他们会当逃兵,会划水,会偷懒,会不执行主帅的作战计划,会阳奉阴违。

    作战指挥,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谋士想出一个计谋就行了,不是书生挥挥手就行了。

    当同盟军三十万大军在虎牢关外安营扎寨时,唐军开始出现了分歧。

    有一部分将领听闻同盟军三十万大军抵达,于是想要回到关中,凭借潼关天险抵挡同盟军。

    甚至连坐镇长安的李渊也下令,让李世民回防关中,不要继续攻打洛阳了,因为关中空虚,随时会被偷袭。

    但是,李世民拒绝!

    “敌人虽然有三十万,但是鱼龙混杂,他们的士兵来自天南地北,从各个势力抽调出来的,相互之间并不团结,甚至相互提防。”

    “这样的一股乌合之众,难道我们真的相信他们能执行偷袭战术吗?”

    “我们辛辛苦苦围困洛阳好几个月,好不容易快要打下来了,如果回到关中,我们之前几个月的努力,不就全都白费了吗?”

    李世民说的很有道理,但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也有人举例进行反驳:“当初杨广也是如秦王您这般的想法,山海关都打了好几个月了,如果突然不打,之前的心血辛苦努力不就白费了吗?他也是不想白费努力,可是最后的结果呢?百万大军飞灰湮灭!”

    这个例子太近了,也太有说服力了。

    面对这样的反驳,李世民……